记饶平县钱东镇上浮山村党支部书记何喜光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9-06 编辑:钰娟

  导语:许多村官扎根基层,为百姓们做了不少好事,基层涌现了很多感人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相关资讯吧!

  记饶平县钱东镇上浮山村党支部书记何喜光先进事迹

  一、“村里更需要我”

  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火线上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退伍后,他下海经商,凭着一股“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的拼命劲,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人。正当他准备在商海上大干一场的时候,当年亲自送他入伍的老支书多次登门要求他回乡。支书认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苗子,考虑到村的未来,老支书不得不下这一着棋。然而,这对已做了10年生意的何喜光来说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到村委来必然要牺牲自己一些利益,丧失做生意的良机。而对于家乡的发展,自己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个人和村的利益的天平上,他最后还是把砝码加在村的这一边。面对亲友的疑问,他总是说:“村里更需要我”。1992年何喜光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既然已经回来,就要干点事。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让上浮山人富起来,让下一代活得比这一代好。”于是他积极帮助老支书出谋划策,规划家乡的发展蓝图。他意识到,农村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彻底冲破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经济。那时村工业经济几乎一片空白,基础差,想发展是件不容易的事。首先是来自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障碍,当时多数干部群众认为,村人多地少,既缺乏发展工业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才,又缺乏自然资源,发展工业“先天不足”。面对部分群众的顾虑,他主动向老支书请缨,思想工作由他去做,并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部分经商的群众“走出去”,到珠三角一些工业发展较好的农村参观,让大家亲身感受农村发展工业经济带来的好处。经过一番实地参观考察,干部群众都深受启迪,大家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深有感触地说:“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村两委班子成员也纷纷表态,愿意大干一场。当村两委做出确立“工业立村、实业富村”的发展路子时,何喜光在心底里暗自高兴,觉得上浮山村的希望就在眼前,经济的腾飞已为期不远啦!十多年过去了,上浮山村发展工业经济始终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越走越宽广,工业越办越红火,群众越来越富裕。

  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02年何喜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感到这是从未有过的一种挑战,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变得重了许多。他当时就意识到,只有好的软硬环境,构筑好的发展平台,才能取得好的招商引资效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999年,何喜光请来市、县规划部门对村进行长期规划修编,把全村划分为生活区、商贸区和工业区3个区域,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搞好工业区内水、电、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接着在群众中开展以“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你投资,我保护,你赚钱,我发展”的开明、开放的发展观念,营造起投资者、村民和村集体在发展中共赢的良好格局。何喜光十分注重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沟通,以真情打动客户,以真情吸引外来企业。有一件事,他至今记忆犹新。2002年7月一个大雨倾盆的晚上,当得知澄海一位商人有意在饶平投资办企业,但思想上存在诸多顾虑的信息后,他立即冒雨登门拜访,道明来意,并表示将会给予企业全力支持配合。第二天,这位商人真的来到村委会,与他进一步洽谈,并马上签订了投资协议。为配合投资者做好工作,村两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指派了一名熟悉业务的干部,协助企业办理征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同时,又成立了青苗赔偿小组和派出专门保安员负责值勤。就这样,短短5个月,投资1600多万元的现代化饲料企业——饶平县立大饲料有限公司就在上浮山建成并投产。当时的县委书记为该企业揭牌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县电视台在报道时,称“立大”开创了饶平招商引资从洽谈到投产的新速度。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优惠、高速度、高质量、高诚信”的“四高”服务,赢得众多投资者的信赖和好评。老板们在自己企业增资扩产的同时,都纷纷主动当起“红娘”,帮助村里招商引资。饶平县粤兴铜有限公司在自己增资扩产的同时,还把汕头的另一家大型冶金企业和研发中心迁到该村落户,成立饶平县华兴冶金备件厂有限公司,使上浮山成为国内两个电解铜铸造生产基地之一。去年,仅无穷食品、杜盛食品和粤兴铜3家民营企业就增资扩产1200多万元。上浮山村实现了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目前,全村拥有工业企业133家,其中民营企业127家,外引内联企业6家,初步形成茶叶、食品、服装、饲料、印刷、钟表、电解铜铸造等一批特色工业,涉及10多个工业门类。企业在岗人员125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群众利益无小事”

  多年来,何喜光先后担任过村团支书、村委副主任、主任,村党支部委员、副书记、书记。每次职务的变动,他始终没有出现过“官当大了”的喜悦,相反地,却感到职务的提升,意味着肩上担子的加重。他曾经无数次在心底里告诫自己:要好好珍惜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干部群众对自己的期盼与厚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以来,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时刻刻都将群众生活、生产和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他经常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生产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构建一个个的民心工程。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同解决基层一些实际困难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村为群众办了25件实事、好事,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改造村道、排污设施等,实现村道硬底化;投资85万元,兴建市场商贸区面积1850平方米;多方筹资150万元对校舍进行改造;先后投资38万元,建设村福利大楼,让村老年人老有所乐;投入资金8万元组建一支清洁队,为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投资5万元对工业园区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了村容村貌;投资5万多元,新成立一支10人的专业保安队,24小时轮流值班巡逻,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对落实纯二女结扎的对象给予1000元的奖励,并给对象户的子女读小学的每年资助200元,读初中的每年资助400元,同时,优先分配宅基地;村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免费为村民投入2005年农村医保资金近2万元;每年在土地基金利润中拿出10多万元分红给群众,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凝聚着对村民的那份情、那份爱。

  四、“当村官要人服,就必须一心为公”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何喜光常常告诫自己:“当村官要人服,就必须一心为公”。他作为“班长”,从不搞一言堂。始终坚持遵循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而不包揽事务的原则,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按分工实施,回头再检查执行落实的情况,对班子个别成员处理不了的再由自己去协调解决。由于坚持做到掌权而不弄权,负责任而不包办代替,把权力让给别人,把压力留给自己,从而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在2002年和2005年的换届选举中,何喜光均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班长,何喜光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干部、群众都有一定的影响。平时,他十分注重检点自己的言行,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涉及村内的工程建设、土地承包、转让等重大经济问题,一律采用公开招标,从不搞自己说了算那一套。1992年新马港娱乐城的老板有感于他在工作上对他的帮助、支持,主动送给他5000元现金,以表达谢意,却被他婉言谢绝了。1998年汕汾高速钱东路段18标段建设时,村里一农户10多亩果树,因种种原因青苗赔偿迟迟不能解决,拖了全路段理赔工作的后腿。何喜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过主动反复多次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后按赔偿标准理赔。标段老板十分感激他的主动和亲力亲为,拿出几千元表示谢意,也被何喜光婉言谢绝。在他的影响下,村两委干部人人遵章守纪,连年来,全村干部没有一人因经济问题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