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大学生村官办起特禽养殖场

发布时间:2017-04-14 编辑:1025

  走进永昌县东寨镇新二坝村原小学旧址,满眼窜来窜去的五彩山鸡羽毛光亮、体态优美,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鸡群里忙碌着,喂饲料、扒鸡粪……这里就是二坝村大学生村官陈兴璘新建的特禽养殖场。

  “村官”要当“鸡倌”

  陈兴璘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留在山东,但因“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思想,他选择回到了家乡,回来后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到村任职时起,他便怀揣着一个念头,想要在大学生村官的平台上探索出一条能够带动全村老百姓发展致富的路子。同时由于工作的性质,他经常浏览大学生村官网,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官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信息,看得多了,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标签,既然大学生村官这个特殊的名词把大学生和农村这两个概念联系到了一起,那我们就应该做点什么。尽管创业之路会很坎坷,也可能会失败,但一定要去尝试……”在县委组织部召开的村官汇报会上,陈兴璘的话传递出创业的激情。

  2013年全国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市、县组织部门了解到陈兴璘有这方面的想法,便推荐他参加了5月份的村官创业示范培训班。在培训班上,来自全国8个省份的大学生村官坐在一起探讨、学习。通过交流得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已经创业成功,他们在创业中与黄土为伴攻坚克难带头创业的坚韧意志让陈兴璘备受鼓舞。培训回来后,陈兴璘结合当地的资源,在分析了各种创业的投资成本,市场销路等综合因素后,决定养殖珍珠鸡、五彩山鸡和绿壳蛋鸡这三种稀有鸡种,要当“鸡倌”。

  开弓没有回头箭

  创业的想法成熟了,可就在准备实施的关键时刻,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陈兴璘的父亲坚决地告诉他家里没钱,不会帮他,要他回去好好上班、买房、结婚,不要瞎折腾。一开始就受挫,陈兴璘只能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家人,一边跑贷款。

  建场之初,对学校“情有独钟”的陈兴璘盯上了村上经教育资源整合后闲置的新二坝小学,在与镇、村领导多次沟通后,很快,校舍租赁使用合同顺利签订;资金难筹,他经过四处奔波联系,终于从银行贷出10万元启动资金。当时学校没有自来水,只能与水管部门反映,自己出资找来施工单位,开挖引架自来水。“购买工具、材料,清理校舍、对现有的教室去除硬化地面、改造门窗、设置木架、拉绳网、拉电架灯、改建育雏室、除杂草、做消毒、开垦空地种植饲料等等,我都自己动手。着手实施的时候才发现困难要比想象中的多很多,场地建好后,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总不能因为眼前的这些困难半途而废吧。”陈兴璘说。

  终于,在去年9月底,特禽养殖基地的初步改造完成,从湖南引进了第一批珍珠鸡、五彩山鸡和绿壳蛋鸡鸡苗,把鸡苗接入了自己的养殖场。看到第一批活蹦乱跳地鸡苗,陈兴璘心里充满了希望。

  “扫鸡舍、喂鸡食、打疫苗,这些都是苦差事,还有家人的各种顾虑,压力一直很大,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陈兴璘说着,“最让我慌神的是刚引进的鸡苗对现有的环境不太适应,每天都有不少鸡苗死去,愁得人整夜整夜睡不着觉,那段时间每天就在鸡场和农牧局、防疫站之间来回跑,生怕所有的努力就这么打了水漂。”

  找问题、查病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治疗,终于遏止了鸡苗的死亡,陈兴璘也松了一口气。经过几个月的运营,养鸡场已经形成规模并步入正轨,春节期间已有200多只鸡出栏,剩下的700多只鸡长势特别好。绿壳蛋鸡已经开始产蛋,珍珠鸡、五彩山鸡也已经成年,这让陈兴璘一家人很高兴,之前的顾虑也打消了。

  “我们最初是不乐意的,可看他主意很正,银行款都贷了回来,又开始租场地修建,是没法阻拦了,也只能顺着他折腾了。但他平常要上班,两头跑也忙不过来。现在我们把家搬到养鸡场,一家人一起帮他养鸡。”陈兴璘的父亲指着忙活的儿子说。

  带动村民奔富路

  为了当好这个“鸡倌”,陈兴璘主动同防疫站、农牧局等单位联系,学习鸡的防疫知识和养殖技术。现在他能根据鸡粪判断病情、配药给鸡注射疫苗。

  陈兴璘首批试验饲养的山鸡、珍珠鸡和绿壳蛋鸡成活率都很高,长势也非常好,珍珠鸡已达到出栏标准,春节前提前销售出一部分,市场反应良好。“山鸡、珍珠鸡肉质细嫩劲道,被誉为‘动物人参'呢,熬汤鲜味十足而不腥腻……”他在向人们宣传他的“宝贝”时滔滔不绝。

  现在养殖技术有了,家人也支持了,试养的特禽鸡都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了这批的养殖经验,让陈兴璘坚定了扩大规模的信心。他准备今年再引进芦花鸡进行试养,把现有的养殖规模扩大到3000只,成立专业特禽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鸡苗发放给有意愿的农户散养,让村民多条致富路。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