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搭建村官干事创业“大舞台”

发布时间:2017-02-28 编辑:1025

  近年来,陕西省镇巴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管理新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激发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方位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四加一”帮带机制强培养

  对农村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经验欠缺,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水平不高是大学生村官进入工作岗位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该县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四加一”帮带机制,即: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镇班子成员、一名包村干部、一名村主要干部结对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时刻进行言传身教,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掌握农村工作要领、方法。2008年以来,全县共确定221名干部与84名大学生村官建立起帮带对子。

  “五个一”考核机制严管理

  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五个一”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五个一”,即:一月一考核,镇党委每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考核;一季一汇报,大学生村官每季度向镇党委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半年一述职,大学生村官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进行一次述职;一年一考评,年终由县镇村三级联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综合考评,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补贴一月一兑现,县委组织部根据镇党委月考核结果按月兑现大学生村官补贴。同时,把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大学生村官补贴发放、考核奖惩、激励辞退、续聘、招录、提拔的重要依据,也使大学生村官之间相互有了参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工作中,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目标,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受到广大群众高度评价。村官余环在该县2010年“7.24”特大洪灾中,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家中组织转移受灾群众,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曾因持续劳累,体力严重透支,几次晕倒在地。因其表现突出,被省委表彰为抗洪救灾创先争优先进个人。

  “七个一”工作机制强锻炼

  着眼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全方位对他们进行历练。县委制定出台了《镇巴县大学生村官“七个一”培养锻炼工作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报告、组织召开一场宣讲会、开展一次农户“大访谈”活动、至少调处一起矛盾纠纷、至少开展一次为民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召开一次民主述评会和记好一本《民情日志》,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锻炼能力。村官程开永立足群众增收,刻苦钻研魔芋种植技术,指导群众发展魔芋600亩。为解决技术服务和销售等问题,注册成立了该县首个大学生村官农业专业合作社---刘家沟魔芋产业专业合作社,会员达340人。去年,该村魔芋产值达240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制度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撰写各类调研报告103篇,其中17篇被省、市、县各类媒体采用。组织召开惠农政策、科普宣传131场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17人次,调处矛盾纠纷258件,为民办好事实事96件,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

  “二加一”考评机制重实绩

  立足如何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考核评价体系,县委组织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建立《镇巴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人员考评办法(试行)》,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实绩考核、理论考试加民主测评为主要内容的“两考一评议”考评机制,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具体,更能体现公平、公正,有效调动了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实绩考核问效。每年底,县委组织部会同各镇党委组建考评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查看工作日志、个别谈话、听取镇党委、村“两委”和党员群众意见等方式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人员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二是理论考试量才。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举行,采取集中、限时、闭卷的方式组织在岗村官进行一次理论考试。三是民主测评看群众观念。每年底,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组成考评组召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召开测评会,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人员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团结意识和群众观念等指标进行民主测评。实绩考核、理论考试和民主测评均实行百分制,按照6:3:1的权重进行折算后形成年度考核结果并公示,无异议后载入被考核人个人档案。其结果作为村官评优树模、选拔使用、招录续聘的重要依据。

  全面落实待遇强保障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县委严格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大学生村官生活补贴相关政策规定,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年2.8万元,并落实大学生村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以及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完善了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相关配套保障制度。确定每年元旦前最后一周为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周,明确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抓好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的落实,确保其“待得住”。通过几年的培养锻炼,很多大学生村官都已完全融入农村这个大集体,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并认可其“干得好”。每年全县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拿出15%的指标定向招录二年服务期满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在岗大学生村官。截止目前,该县84名村官中有52人已有序流动,其中2人通过公选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10名招录为本县公务员,真正实现了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听懂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这是该县大学生村官的普遍共识。他们主动了解农村,融入农村,认识群众,融入群众。通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出一批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队伍。在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有17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支委委员,6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支部副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支部书记,不仅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