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村官卖梨创业如何“点石成金”

发布时间:2017-08-27 编辑:钰娟

  导语:解昌翔是一名90后村官。他才工作4年,已经创办了3家企业,领着村民搞种植、跑销售、开公司,获当地群众交口称赞。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创业故事吧!

  90后村官卖梨创业如何“点石成金”

  2012年,解昌翔从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考上了丹阳市司徒镇薛甲村的村官。刚上班没几天,吴塘村一户梨农向有关部门反映,种植的新品种黄土蜜梨卖不掉。帮助梨农解困的任务,就落到了解昌翔身上。由此,他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

  梨农郑风雨是当地贫困户。解昌翔与他结了帮扶对子。为帮他卖梨,解昌翔一边啃书本,向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取经,学习梨的修枝和套袋技术;一边跑市场,调查丹阳当地水果的销售情况和价格。

  梨卖不掉的原因很快找到了:一是质量,老郑种梨没有套袋、没有防护网,造成梨的品相不佳,在市场上没有优势;二是销售渠道,没有超市零售、批发商,梨在成熟时量产却无法量销;三是没有广泛宣传,没有引起关注,形成品牌。“老郑的30亩梨园,规模小,产量有限。只有走精品路线,提升附加值,才能卖高价。”

  起初,老郑并不相信90后村官能卖梨,但最后服了。他的梨从10元3公斤卖到了每箱3公斤45元,价格翻了一番。

  解昌翔有啥高招呢?

  他从送梨试吃开始做起,跑出了市场,送掉了一个月的工资,赢得了诚信的口碑。

  第一年,解昌翔发动朋友圈,并利用休息时间,跑遍了丹阳大街小巷的水果店、农贸市场,请水果店的老板们试吃老郑的梨。一些水果店签订了供货协议,老郑的梨销售一空。

  第二年,他帮助老郑改善果品质量,并与大超市和水果批发商签订了供货协议。

  第三年,联合丹阳市16名大学生村官共同成立了丹阳市克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他们推出广电淘丹阳、淘宝生鲜、微店等“互联网+”的线上销售模式,线下与大型超市建立长期合作,为当地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实现年销售额近百万元。公司带动当地5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帮助6户老百姓脱贫脱困。

  解昌翔还联合句容、扬中等地的一些大学生村官,共同出资100万元,成立“镇江市薪火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有限公司”,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和青年投身“农村创客大潮”,集聚更多力量销售农副产品,搞农村生态旅游。

  他还在市区成立了一家旅行社,为市民提供乡村旅游服务,带动农民销售。

  要在市场扎根,需要找到产品的核心价值。解昌翔认为,丹阳地产水果与山东、安徽、新疆等地的水果相比,从价格到品质都不占优势,他想到了通过做文化包装来帮助梨农水果销售。

  “老郑曾是一名乡村代课教师,创业种梨有12年了。尽管创业多年没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没有离开乡村。他的故事和创业精神,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解昌翔学会了讲老郑的故事。他发现,不管是超市的经理,还是水果批发商,乃至网友、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家都很认同老郑。“每一次销售,买方都会拼命压价。一听说是果农老郑的爱心梨,超市也不砍价了,游客直接就买回家了。”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