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冯黎峰创业记

发布时间:2017-08-16 编辑:钰娟

  导语:2010年8月,距离冯黎峰当上山西洪洞县明姜镇东太吉村的大学生村官刚好两年。两年中,一年时间他用来熟悉农村情况、敲定肉牛养殖项目,一年时间用来筹措场房、资金、饲养员,购买肉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创业故事吧!

  “娃儿,养牛这个营生你干不了,快别折腾啦。”看着牛舍里的肉牛陆续伏地不起,冯黎峰心急如焚,闻讯赶来的村民再次泼起冷水。

  2010年8月,距离冯黎峰当上山西洪洞县明姜镇东太吉村的大学生村官刚好两年。两年中,一年时间他用来熟悉农村情况、敲定肉牛养殖项目,一年时间用来筹措场房、资金、饲养员,购买肉牛。

  眼看着牛舍盖起、肉牛进笼,可不到半年就出了问题。

  “认赔认栽还是克服困难再上?”回到起点的冯黎峰又一次面临选择,“虽然是个门外汉,可我上过大学,有成为行家里手的阶梯啊。”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两个月后,养牛的技术问题不再成为门槛。一年后,他成立了恒坤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8户。两年后,他创办了蚕宝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2015年销售额达110万元。

  借势政策:让30头牛挣40头牛

  2008年10月,冯黎峰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毕业,考上了大学生村官。打算扎根农村,躬耕农业的决心下了之后,他就在谋划创业的事情。

  进入岗位后,他开始调查研究项目。挨家挨户走访下来,他确定了肉牛养殖。

  人、钱、土地哪里来?冯黎峰随即向镇政府提交了一份项目规划书,提出30头肉牛的养殖规划,并仔细核算了成本投入和预期收益。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协调规划出了3.5亩土地用来盖牛舍,而且农村信用社也放贷9万,他和两名大学生村官又合伙凑了7万元,项目就此蹒跚起步。

  2009年10月,牛舍盖了起来,他陆续从山东和省内购买了11头西门达尔牛和12头夏洛莱牛。2010年3月,肉牛正式进入育肥。

  本以为一切步入正轨。可不到半年,肉牛不仅染上了腐蹄病,伏地不起,还存在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

  突如其来的状况给了初次创业的冯黎峰一个打击,也让他意识到养殖肉牛仅仅靠这些还不够,没有技术不行。

  一面阅读养殖书籍,一面请教当地的养殖企业,他重新当起学生。

  腐蹄病是因为牛舍潮湿和草料中钙、磷不平衡。随即,他对牛舍进行了通风采光处理,定时处理牛粪。

  “之前是秸秆、麦麸饲料一锅烩,一头牛一天的饲料成本是8块钱,增重1斤1两,按市场价6块算,不赚还亏本。”他说,核算饲料成本的背后是科学精细化配比。

  没多久,冯黎峰住进了牛场,开始观察肉牛的生活状态,研究饲料配比,进行喂养试验。

  “那段日子收获不少,摸索出了一些养殖土办法。”他说,“喂养时,把牛拴在固定槽上,避免争抢牛食,保证每头牛食量均衡。根据肉牛的反刍来搭配饲料和钙等微量元素,次数低于36时,要添加一定量的有益菌。”

  一年下来,冯黎峰试验出了日增重2-3斤的饲养技术。“办法虽然土,但资金投入少,村民乐于接受和方便使用。”

  2011年,肉牛出栏16头,冯黎峰以高出市场价0.7元的价格全部卖掉,一头肉牛盈利2000元。

  当年育肥当年见效,冯黎峰的小规模精细化管理思路是对的。村民们对他投出了信任的目光,不少人纷纷来取经。“要用30头牛挣40头牛的钱。”对养殖户,他建议说,“投资成本决定了规模,做精做小适合每家每户。”

  2011年,为了示范带动更多养殖户致富,他成立了恒坤养牛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8户,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2.6万元。

  借势诚信:让信用当钱使唤

  “第一年,虽然肉牛单价高出市场均价,但总得说还是亏本的,卖的钱不够买牛的钱,这直接导致了来年购买架子牛和饲料的资金缺口。”

  像其他创业者一样,有了经验和信心,但缺资金成了冯黎峰眼前的难题。

  为了保证正常的肉牛育肥,他开始向肉牛和饲料供应商赊账。虽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做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全部投向一个商家,赊账难度会很大,时限短,还的难度也大。”冯黎峰将饲料和肉牛的购买量分散,向多个商户赊账。

  “购买量小加上村官的影响力,能把风险降到最小,卖家的顾虑自然会少。”冯黎峰说,“这种办法也会在卖家那里建立了一种心理预期,按时把钱还上的时候,自己的信誉度会在卖家心里增加,同时合作社的知名度也会提升。”

  饲料从少到多,时间从一个月到半年再到一年一结算,冯黎峰用赊账建立了信誉,而信誉也使他盘活了资金,让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用。

  随之而来的是,合作社的肉牛从30头发展到近100头,产值突破100万元,年均盈利30多万元。

  从0到1,东太吉村有了一项稳定的养殖产业,冯黎峰也在创业磨砺中找寻到了一个经营支点。

  “有了产品,怎么能更有效地卖出去呢?”2014年,他创办了蚕宝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创立本土品牌。旗下的锦北农业开发公司采取订单农业模式,经营鲜蔬肉蛋等农产品。枕赋枕业公司结合保健理念和当地的枕头文化,打造出文化保健枕头。

  2015年,公司创收110万元。不仅与周边的农户和合作社签订供需合同,还带动一批农民就业。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