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让茶园变"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7-11-10 编辑:家韬

  “年轻人都是往外走,哪有回农村的。没种过地,能给村民指导什么?”2012年8月,22岁的大学生村官吕时润初到太湖县刘畈乡乐盛村时,有村民时常质疑他。但是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用实际行动取得了村民的信任,渐渐成为村民眼中的“智多星”。

  笑容腼腆的大学生村官

  3月11日,记者在创业基地见到这位戴着眼镜,肤色黝黑,笑起来有些腼腆的大学生村官。1990年,吕时润出生在太湖县北中镇。三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乐盛村,成了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村官。吕时润坦言自己上任以来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村民不理解、农村工作繁芜复杂,而最大的困难,来自自己内心的想法。记得我刚来当村官时,主要是为了学习锻炼。后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多少为老百姓做点事的心态坚持了下来。坚持下来的吕时润,一有时间就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唠嗑,拉家常,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与村民逐渐熟络起来,为村民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解决了农村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学费问题,为生活困难的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森林防火的山头到经济普查的农家小院到处留下他的足迹……村民一开始认为“大学生来基层只为走个场,待不了一年就走了”的想法也在渐渐改变。吕时润说,面对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实际行动来回答。在村里人的心里,吕时润不仅是个热心的孩子,在他们眼中,他还是个有想法、有能耐的“文化人”。也是大家的亲人。

  让茶园成村民的绿色银行

  对于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吕时润来说,如何真正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曾让他一度百思不得其解。吕时润说,在刚上任没多久的一次关于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行动”的会议上受到启发。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乐盛村土壤肥沃,全村种植茶叶面积达到千余亩,在全县享有盛名。然而多年来,由于茶叶种植分散,缺乏统一化、规模化经营和管理,导致茶叶销售不畅,卖不上价,决心将茶产业发展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采取村官+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吕时润进村入户宣传讲解,现场答疑,让种植户了解可行性和前景,但是种植户还是心存疑虑,不愿意跟着干。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由他申请贷款承包土地,大家再决定干不干。一时间村民对这个“90后”小伙有了重新的认识。40岁的种植大户韩仁义就是其中一个。2012年12月,他决定和吕时润一起合作开辟示范茶园。先后从30户村民手里流转了100亩土地,并且建起了两百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房,购置一系列茶叶加工器械。还成立专业合作社,申请茶叶商标。三年来,在示范茶园的带领下,先后带动了村里山养养殖和茶园复垦农户致富行动,实现村里七十多人的就业。吕时润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里争取到全县为数不多的低产茶园改造项目,通过土壤理疗让茶园成了村民看得见、摸的着的绿色银行。如今走在村里这一百亩示范茶园,看着成片的茶苗在春风中抽出嫩芽,他的脸上充满喜悦。面对村民的赞誉,吕时润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人员,在基层这三年,是农村这个大课堂,让他不断成长。未来将乐盛茶叶种植基地发展到产业高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