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事迹案例

发布时间:2017-06-15 编辑:younian

  安徽葡萄村官杨广越的产业梦

  他,来自省城,毕业之后,毅然决定扎根基层;他,开动脑筋,在任职村流转土地一百余亩,建设葡萄观光园;他,是金安区首个在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张店镇洪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杨广越。

  2013年8月,杨广越被组织安排到六安南部山区的洪山村任职。洪山村是省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也是旅游开发重点区域,发展潜力广阔。如何把自己的所学和工作结合起来,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是这段时间杨广越一直思考的问题。10月份,他向金安区委组织部和张店镇党委书面提交了创业建议书,筹集资金100万元,筹备建设葡萄采摘园。

  在洪山村考察了几个选址点,杨广越决定把洪山美好乡村中心村附近的120亩农田流转过来,建设葡萄园。他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踏着泥泞,多次深入到农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地群众见杨广越是真心诚意为发展着想,于是自发帮助他完成了土地流转工作。

  杨广越是法律专业出身,从没有接触过农业方面知识,对于葡萄种植更是“一窍不通”。知识的空白并没有使他惧怕。每到周末,他都跑到书店和图书馆,找来与葡萄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相关的书籍。书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他又联系到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金安区马头镇晶鑫葡萄园“拜师学艺”,从那里寻找灵感、虚心学习经验。

  去年12月,为了响应国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号召,杨广越组织群众成立了“六安市金安区尖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走合作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通过杨广越半年来的不懈努力,村庄面貌改变了,美好乡村变得更美了,路过的游人变多了……现在,来到洪山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棚架,一行行孕育生机的葡萄树。杨广越创业园的成功,促进了洪山村美好乡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也鼓舞了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投入到创业兴皖富民的行列中去。

  洪山村党总支书记张荣富说:“小杨同志十分能吃苦,起早摸黑地勤奋工作,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村里交办的工作,而且为创业园建设投入了很多心血,虽然他来洪山的时间不长,但群众对他评价很高。”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张亮和他的红枣咖啡富民梦

  万镇,位于自然风光绮丽的晋陕黄河大峡谷中游,是榆林市神木县最南端的乡镇,这里属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日照充足,盛产红枣,是陕北著名的枣乡。一位80后年轻人,为了实现红枣富民之梦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旅程,用了2年多时间,在这个美丽而偏远的地方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红枣深加工工厂,并创建了自己的中式咖啡品牌“曼乔咖啡”,他的创业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所创办的企业作为神木县“沿黄生态经济带”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也备受关注,他,就是神木县万镇镇大学生村官张亮。

  1982年,张亮出生于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村,父母早逝,家境贫寒。2007年,通过县上组织的统一考试,进入到万镇镇政府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后,张亮发现,红枣作为万镇“一镇一品”的主导产业,虽有近6万亩的种植规模,但是品种单一,鲜枣的市场竞争力受新疆等地的优势品种影响逐年下降,枣价低廉,枣农收入甚微,再加上近几年受天气和病虫害威胁,几次造成大面积绝收,枣农的生活更是十分艰辛,种植红枣的积极性也日渐衰退。传统的种植管理方式和原始初级的加工模式制约着当地红枣产业的发展,如果不破解这一难题,就无法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命运。张亮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如何才能利用万镇得天独厚的优势红枣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真正意义上履行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这次考察深深地刺痛了张亮,也坚定了他以深加工带动当地红枣产业发展、创立优质品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想,唯有通过红枣精深加工进行产品创新并实施品牌化运营才是出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红枣富民之梦。

  考察回来后张亮对全国红枣产品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并最终确定了红枣深加工复合型产品红枣咖啡项目的研发,通过与科研机构近2年的合作实验,红枣咖啡研发最终取得了成功,正式命名为“曼乔咖啡”(MANCCIOCOFFEE),并于2012年开始投资建设工厂。张亮说:“红枣与咖啡的天然融合是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更符合国人的口感及健康理念,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喝国外品牌的咖啡,但可能红枣咖啡更适合我们,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咖啡品牌,这个产品的成功将极大地提高红枣的附加值,对带动神木县南部乡镇红枣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张亮以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化运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符合神木县加快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整体布局规划,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红枣深加工项目也被列为神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如今,历经几载风雨,张亮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的千亩优质红枣品种改良种植示范基地一片生机盎然,投资4000余万元兴建的现代化红枣深加工工厂在黄河之畔的万镇西豆峪村拔地而起,年产500吨红枣浓缩汁、红枣粉生产线、年产1000吨红枣咖啡生产线均已成功进行了试生产,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可使红枣附加值提高3-5倍。项目的建成获得了当地村民的如潮好评和赞扬。他们说:“张亮甘愿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一砖一瓦建起了崭新的现代化红枣深加工龙头企业,这几年付出的心血和坚持让人感动,以往红枣销售难的问题也可就地解决了,当地的红枣产业发展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神木县在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营造着良好的创业氛围,“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持续推动极大地提振了全县干部群众创业、创新的信心。张亮所创办的陕西华和实业立足转型升级为做强当地优势特色红枣产业带了一个好头,他说:“一切才刚刚起步,前面还有更长、更艰辛的路要走,我期望有一天在曼乔品牌带动下的红枣产业能成为神木县非煤产业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外界说起神木时,不光想到煤,还能想到我们有20万亩枣林和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

  张亮赋予“曼乔”品牌“所以思、所以做”的品牌精神,这是一种实干精神,一如他坚定不移地一步步实现他的红枣富民之梦。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