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学生村官创业,带领群众致富

发布时间:2017-06-03 编辑:younian

  近年来,准格尔旗实施“新农村建设骨干”培养计划,重点把大学生村官推向新农村建设前台。经过实践锻炼,一大批能干事、能创业、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学生村官得到群众认可,成为村级组织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城壕村“第一书记”王慧娟——创业致富摘掉村子后进帽

  地处工业园区边缘地带的城壕村,守着发展优势,却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活动中,由于发展落后被评定为后进村。

  整顿后进村首先要有高素质带头人。“第一书记”的重任落在了大学生村官王慧娟肩上。到村后,王慧娟与“两委”班子交心,入户走访党员群众征求意见,组建农民秧歌队凝聚党员群众……村子面貌逐渐改变。

  脱掉后进村的帽子,发展是关键。面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难题,王慧娟带领村干部、党员到邻村学习,打开了发展思路。村“两委”围绕服务工业园区发展,决定走农业特色种植、劳务输出、商贸服务等多元化发展之路。他们首先动员村民入股组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搭建农副产品微商服务平台,第一年村民就平均增收2000多元。收入有了,干劲足了,村“两委”又利用原村委会旧址建农贸市场,第二年就将80多万元房租全部给村民分红……

  “王慧娟会干事、干好事,真正成了村里创业致富的领头雁!”村民王机书说。在王慧娟的带领下,城壕村在新一轮的评星定级中,成功获评8星一类党组织。

  麻地梁村村主任李振华——“空壳村”有了办实事的钱

  “李振华把村里当家里,踏实肯干,村里发展他出了不少力,现在是我的黄金搭档。”说到李振华到村以后的工作,龙口镇麻地梁村村支书李在林会心地笑了。

  麻地梁村地处干旱梁区,一个典型“靠天吃饭”的村子,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

  怀揣着“为民致富梦”的李振华,先后为村集体办起了油料加工厂、豆腐坊等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麻地梁村有种植杂粮杂豆的传统,这里生产的胡麻在当地很有名。以前村里榨的胡麻油虽有销路,但一直是小作坊加工,消化能力有限,大量胡麻都低价当原料卖。李振华琢磨办个技术含量高点的油料加工厂。在他的努力下,旗里一家企业和村委会共同投资,引进先进设备,油料加工厂开始了规模生产。加工厂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胡麻,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创收3到5万元。

  村集体有了自己的钱,将通村砂石路修到了各合作社,还专门购置了一台三轮运水车,解决了过去村民靠“毛驴车”送水吃的难题。

  五家尧新村大学生村官高俊明、张水涛——水果玉米种出“品牌村”

  来到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新村,一排排塑料大棚,种的全是瓜果蔬菜。提起变化,村民们说,多亏有高俊明、张水涛这样实干的大学生村官。

  两人自从到村里任职,就盘算着为村里干出点事来。当地高效农业基础好,高俊明和张水涛就认准了“水果玉米”这个创业项目。他们争取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承包了11栋大棚。

  经过半年多的艰辛,大棚水果玉米大丰收,高俊明和张水涛积极寻找市场,并在网上开展“微营销”寻求订单,现在一个玉米棒子卖5元还供不应求。他们的大棚也成为准格尔旗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以前种植普通玉米一亩地收入500元,改种水果玉米后收入6000多元,我们带头试种,就是要让村民们真真切切看到利益!”高俊明说。现在村民们家家户户的大棚里都种上了水果玉米,每户每年平均增收1万多元。

  得益于水果玉米的良好开头,在高俊明和张水涛的推动下,五家尧新村和周边的西不拉村、三十顷地村等又种上了西瓜、草莓、香瓜等水果,注册了五家尧商标,如今已成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响当当的瓜果品牌。

  “将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推到‘带头人’位置上,才能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旗委书记麻永飞说。在刚刚结束的村级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旗138名在岗大学生村官,有11名当选为党支部书记、57名当选为副书记。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