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欧启平深山坳里创业发展带民富

发布时间:2017-05-19 编辑:1025

  初夏5月,来到四川省青川县偏远山乡茶坝乡,一个叫“欧启平”的名字不时在耳畔响起。“这个小伙子真不错,领头发展起那么大一片产业,真是大学生村官的好榜样!”带着干部群众的赞声和一探究竟的迫切心情,笔者一行再驱车10多分钟,越过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距离乡场镇 7公里外的平溪村。

  平溪村三溪组,一个座落在群山环绕、风景如画的深山坳。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欢快流淌,溪边十几株参天葱郁的银杏树遮住炫目的阳光。小溪一侧平地上矗立着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房内高耸着巨大的锅炉、堆积着即将上架的数千袋香菇菌袋,十多个工人断料、装袋、搬运,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欧启平的袋料香菇生产基地。基地背后,60多个黑色穹顶大棚纵横有致林立在平坦的田野上,壮观而惹眼。

  投资40多万元的袋料香菇产业,大学生村官欧启平的创业梦就从平溪村这个深山坳里起航。

  一句承诺,小伙燃起创业激情

  2013年1月,刚满25岁的欧启平从工作了3年的茶坝乡青新村调配到平溪村任村主任助理。这是一个距乡场7 公里的偏远村庄,虽然已经通了公路,但泥结石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逢夏季汛期,路面泥泞破损几乎不能通车。交通状况的落后制约着平溪村的发展,全乡“最贫困村”的“帽子”怎么也甩不掉。但是平溪村地域面积大、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合发展生态种植业。“守着这么好的生态条件,怎么能让老百姓一直穷下去呢?” 性格倔强、出身农村贫困家庭的欧启平不服这口气,他决心通过一番努力让乡亲们打一场致富翻身仗。从进入平溪村开始,欧启平接连很多天进农户家里、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发展需求。终于,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形成。2013年12月,在平溪村“两委”换届选举村主任大会上,欧启平郑重承诺:“我若当选为平溪村村主任,一定在一年内建起香菇产业基地,让大家户户都能增收!”一诺千金。如愿当选后,欧启平马不停蹄地为他的承诺奔忙。

  一番打拼,深山建起香菇基地

  心动还需行动,行动不能盲动。建设袋料香菇基地,要有大额投资、要懂生产技术、要会经营管理,这一切,欧启平了解一些,但还有许多学问需要求解。为此,2014年春节一过,他带领8个有发展意向的村民辗转几天到县内外3个大规模袋料香菇产业园区考察学习。这之后,欧启平心里有底了,大家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开始筹款建厂房、买设备。欧启平第一个向银行贷款8万元,其余各户也3万5万或借或贷一共筹集了38万元。有了启动资金,接下来平场地、建厂房、买设备、搞安装,一忙起来就下不了“火线”。而怎样使用机器设备、怎样拌料、怎样装袋、怎样储存以及怎样建大棚、搞管护,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茶坝乡党委及时“牵线”,欧启平聘请了县食用菌协会专家梁苏金作技术指导。接连3个月,欧启平在工地上、在山野间奔波着、忙碌着,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略显肥胖的身材瘦了一圈。3个月后,200平方米左右的袋料香菇生产厂房、60多个大棚先后建成,为美丽的平溪村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欧启平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一个信念,要让发展永续不断

  “我们这60多个棚子总共存放40余万袋袋料香菇,包含30多户种植户,估计总利润会达到100余万元,为每户增收3万元以上。”欧启平的袋料香菇基地建成后,不仅整个平溪村沸腾了,乡里9村1社区的老百姓也纷纷赶来参观学习,许多农户表示要发展袋料香菇产业。为了满足乡亲们的致富愿望,欧启平成立了“青川县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含盖基地全部30多户业主。今年4月,在茶坝乡党委和平溪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协会又成立了党小组,欧启平任党小组组长,14名党员成为协会的产业骨干,并成为其他发展袋料香菇产业群众的给力志愿服务队。“党小组+协会+社员+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凝聚了更多群众加入发展袋料香菇产业上来。“我们家搭(建)了5个棚子,存架了1万8千多袋(香菇),全靠了欧主任和那些党员们的帮助。”50多岁的缺劳力户刘伏秀在协会及党小组协调贷款、提供技术及义工帮助下发展起袋料香菇产业,一提起欧启平及协会党小组赞不绝口。截止目前,像刘伏秀那样在协会党小组帮助下发展起袋料香菇产业的农户增加到26户。

  “根据目前趋势,最多再一年,平溪村156户都会发展起袋料香菇产业,并且辐射到其他村,那个时候就是一两百个大棚一两百万袋的规模了。”欧启平透露出一个“秘密”:也许有一天他考上机关事业人员或公务员离开平溪村,但是凝聚了他的心血好不容易建起的袋料香菇基地和正在蓬勃发展的袋料香菇产业不仅不能停,还要继续做大做强,协会党支部就是这个产业的坚实保障。“这里是我创业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实现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驿站。”说到这里,憨厚的欧启平流露出眷恋的目光。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