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时间:2022-05-24 08:40:0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跟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1

  一、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 追求大学生人格全面平衡的发展,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实践中,重理工、轻人文,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流于肤浅,忽视大学生美育情感的培养。而有些高校主管音乐教育的领导对音

  乐教育重视不够,误认为音乐教育仅仅就是简单的唱歌、跳舞,认为举行一些比赛活动、文艺汇演就算是音乐教育的全部,这样导致音乐教育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不被重视,流于形式和表象,使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没办法真正得到提高和发展。

  2、教学内容不符合大学生实际

  由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还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造成各学段严重脱节,各高等院校的普通音乐教育在开展和具体实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高校在普通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比较好,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缺乏一个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只满足于一般的课堂讲授和视听练耳,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手段比较传统。讲授是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是必要的。但在音乐全程教学中只是以知识的注入为目的,教师一味灌输,常常是教师讲的是十分,而学生所能理解记忆的只能有三四分。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则更是鲜见。

  4、师资队伍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对普通音乐教育重视不够,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师队伍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学机构不健全、师资严重短缺。二是公共音乐课教师地位尴尬。就目前看,公共音乐课往往被列在其他课程之后,被视作素质教育的“点缀”。在不少高校中甚至没有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研究的正规的公共艺术教研机构,艺术教师的人事编制被挂靠在其他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会产生忧虑、压抑、无奈、急躁或抱怨情绪,甚至造成一部分师资流失。

  二、加强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对策

  1、及时转变音乐教学的观念

  音乐是人思维的主要源泉,缺少了音乐,那么也难以有满足要求的智力发展。但是,从人的整体性发展来说,通过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享受美,甚至学会去创造美,以便完善学生的心灵。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必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

  2、音乐教学目标要明确

  想要加快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整体素质,继承和发育中国传统文化。此外,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制度,将美育教育和课程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又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加快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3、加强高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音乐教学质量好坏是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关联的。具体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今后音乐知识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第二,加快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要能有能力的教师要进修学习,以便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巨大作用。

  4、采用多种音乐教学方式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艺术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紧密相结合,要尽量减少平铺直叙、灌输式的方式,将更为抽象的理论课程学习具体化,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悟以及创造力。

  5、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音乐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吸纳先进的音乐理论知识,不断优化设置音乐课程,与此同时,还要将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特别是音乐课程内容安排上,必须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音乐课程。然而,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结合音乐知识、相关的音乐史等进行讲解,重点传授音乐基础知识,从而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

  6、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最终要靠教师的施教方能实现。配备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保证。所以,现代普通高校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引导和激发兴趣、端正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是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学校要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外培进修,以利于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素质。

  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并不具有确切的含义,它表现的情感是概括的、宽泛的、朦胧的,加上每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音乐修养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也必然不同。音乐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不要在学生面前以音乐权威自居,要持一种寻找优点、加以肯定的态度,将音乐艺术的精华融汇于音乐教育之中,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一种平等、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的主体性、潜力、创造意识和热情,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体来说,通过论述我们发现,高校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成为各个高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各个高校必须要进一步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目标,及时更新师生的音乐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波。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研究[J]。大众文2012,(10)。

  [2]彭丹。高校音乐教育途径的实践探索与建构[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3]李艳昆。音乐文化产业新语境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契机[J]。大舞台,2012,(06)。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呈现出对文化的多层次追求,世界各国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音乐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对未来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国外的音乐文化融入本土,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上,培养出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加强民族的团结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我国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各个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虽然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社会的核心,使得经济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就是把经济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单向地、毫无理解地运用于教育管理当中。老师的教、课本知识和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被高校音乐教育普遍重视,而轻视了学生的学、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之间整体的知识的把握。其中具体体现在:一是学生足够宽的知识面,而知识的深度不够;二是学生的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性;三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别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与管理脱节的问题。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随着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局势下,人们把视线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势不可挡的成为当前新的发展对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势下,基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和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增强民族音乐的人才教育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统一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三、对外来音乐加以借鉴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通融。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把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跟音乐教育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文化都渗透到音乐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中起着垫脚石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选择最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纯度,和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他人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得以改正,同时得到一些回馈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首脑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多元文化的背景给了创新民族音乐的契机,借鉴的外来音乐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这样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扬广大和源远流长,在自身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实现教育人的目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激励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设,给予精神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贯通和相互借鉴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音乐人才有独到的作用,对加深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以上可见,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明显的民族特点可以是生活充满乐趣,特具情趣的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激励他们向艺术的最高峰前进。受日益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对的地位,根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和持续发展,目前,以我国的文化为特征,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1(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269-270.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3

  一、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意义

  音乐审美作为一种艺术表现能力,主要是对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进行感悟、理解以及评价,它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而言,它不仅仅要在形式以及听觉上满足学生对审美的期望、追求,还要更深层次地满足学生的思维价值以及审美思想。在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以及审美心理的方法有很多,音乐审美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一双会听的耳朵,还能让学生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感知现实社会之外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以及审美教育有很多目的,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作用就是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净化以及熏陶,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追寻美好的事物,最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力量的提升。在高校展开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次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同时,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全新的体验式教育。

  二、目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众所周知,不同的乐种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如果想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核心美感,就必须让学生接触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与理想状态不同,目前我国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大多是西方音乐,对于我国传统音乐以及古典音乐,涉及得很少。西方音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部分,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西方音乐,音乐教学就会显得单一、枯燥,甚至是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视角就会变得狭隘,使得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

  (二)高校音乐审美教学方法不当

  音乐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传统文化理论课程教学不同,音乐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相反的,它要求教师要从艺术性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传授音乐。在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中,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依旧用传统的理论语言对学生展开教学,这使得音乐教育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以及意义,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观,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高校领导应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思想的培养

  学生音乐审美思想不是天生的,相反它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积极的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由此可见,高校领导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适当的增加音乐审美的教学课程,音乐审美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有关审美能力的培训机制,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必须帮助学生实现从欣赏音乐到认知音乐的变化。只有拥有足够的课程时间,教师才能将自身所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有关音乐审美教育的知识。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给予学校财政等方面的支持,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适当支持学校的发展,要给学校制度提供一定的保障。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教师而言,他们担负的是一份不小的责任。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大学生传授其音乐审美教育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要真正意义上的从音乐艺术的角度出发传授学生与音乐有关的知识以及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树立科学、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最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思维。

  (三)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都具有本能的创造欲望,这种欲望如果没能得到很好地引导以及发展,就会很快的消失。音乐,其本质就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以及欣赏等各个环节,体现的就是学生独特的创造意识,由此可见,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生单一的技巧,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教师会谈及一些歌曲,但也只是大概论述,这样学生就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及教师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的展开教学,要积极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不足,要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4

  摘要:

  音乐的产生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音乐不仅可以缓解处于紧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压力。同时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音乐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并且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音乐培养和教学对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起音乐对学生的重要性问题,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以提升。生活化教学就是音乐教学方法中效果极佳的音乐教学方法,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超高的音乐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此方面有所提升。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重要意义、积极作用、问题的现状和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挖掘高校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生活化

  前言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它的教学内容包括很多方法的学习,音乐的识谱、听音、节奏的培养、视唱、和声、作曲还有对音乐的赏析。其中大部分是对音乐知识的理论研究,这部分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快速提高音乐技能。有了这部分音乐知识基础就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生活化教学中还有很多综合乐理知识,而且这种高深度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各个音乐高校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而且这项课程内容也是培养优秀音乐制作人的关键性的基础教学内容。

  一、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现如今,还有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意义,生活化教学对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生活化“一对一”式的教学其实不利于音乐技能的提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大部分时间中都用于对概念化的知识进行讲解,所以就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技巧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很关键,如果学生的音乐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产生很大的差距,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往往体现在学习停滞不前,在演奏曲目时缺少感情的融入,识谱速度缓慢,学习热度减退等等问题,所以“一对一”式的音乐教学形式不适合学生未来音乐之路的发展。音乐的演奏不仅仅是技能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情感的表达,优秀的演奏家往往对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这种独到的见解将情感以演奏音乐的方式进行再现,最后感染观众,产生一定的共鸣。所以如果教师不注重对音乐素养的培养往往会延缓学生的`发展,这对他们音乐之路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高校学生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方法

  (一)改变音乐课堂环境

  改善音乐课堂环境,利用音乐环境让学生感受音乐。优秀的作品可以透露出很多的问题,学生通过鉴赏可以了解到很多的重要内容。比如说,作家在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作家创作时的心境,例如关于钢琴作品的整体框架结构,和声、旋律方面的特点以及情感走向方面进行分析时,学生就好像与音乐大师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音乐中就能够读懂音乐家内心深处所蕴藏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下,能够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这样不仅仅可以欣赏到职业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还可以加快培养音乐素养的速度。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尽量采用视唱练耳的方式进行教学。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需要点滴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但是这项技能往往对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视唱练耳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即兴演奏的能力。这种通过对五感的练习而锻炼的技能,可以提高对音乐创作的敏感程度。运用唱歌的方式去带动演奏的方法可以增强一定的乐感,边弹边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处理能力,快速适应多变的音乐节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对复调学习。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的学习与盖楼前的奠基是一个道理,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学生如果不具备音乐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进行后面复杂的作品创作内容的学习。所以基础的乐理知识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只有我们打好基础才能快速、稳定地发展起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重对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并没有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未来的音乐创作之路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本文的侧重主要在于宏观上的内容,对于实际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没有做出详细的分析,希望在以后研究中能够完善这部分问题。结合当前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明确钢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从而探寻出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在钢琴教学中不断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2011,06:226-227.

  [2]马俊燕,张莲.唱响音乐课的“生活化”之歌[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7:25-27.

  [3]张卫民,陈金平.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84-85.

  [4]王蓓蓓.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浅谈[J].黄河之声,2015,17:51.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5

  一、问卷调查汇总

  此次问卷调查让我们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河北省各级地方院校的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了解、认识程度,接受情况,从而发现在高师院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分析、探求多条可行之路,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铺开道路。这次调查用了五年的寒暑假,以问卷的形式发放,共发出100份有效问卷,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问卷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主要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是否愿意开设此类课程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这100名学生,主要来自于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邢台、张家口、宣化、邯郸、廊坊各地各级地方院校。其中来自于高校的学生有50名。在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调查中,采集的数据让人难以置信。8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8%学生能够讲出一些理解与认识,仅有2%的学生在其他院校的远程教育中接触过此类课程。在“列举几件外国民族乐器”的问题回答中,90%的学生为空白;10%的学生能够写出马林巴、班卓琴等媒体中常见的几件乐器。一般在短期培训结束之际,再做问卷中第三条调查,即“是否愿意开设此类课程”。40%的学生回答是当然愿意。但主张少讲传统艺能,多讲流行音乐;55%的学生表示愿意考虑,但自身积累不够,需要时间搜集资料;剩余5%表示没兴趣,不喜欢。被调查者中有50名学生,分别来自石家庄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等本科学府,他们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知之甚少,那些前往他们的院校进行培训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教师就更无从接触了。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高校的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偏重于汉族音乐,而对世界音乐的了解途径只有音乐欣赏课,而此类课程大多以欧洲主流音乐为题材,有时会涉及少量媒体流行的民族音乐,比如:大河之舞等,很少涉略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

  二、现状分析

  河北省高校普遍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虽是新兴学科,但很多学者早已提出高度重视的呼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杨民康教授在《中国的多元音乐文化》一文中指出,我们的一些音乐院校,将“传统”太“森严壁垒”了,内容除了西方音乐外就多是汉族音乐,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科音乐的建设,这也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化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但据笔者调查,河北省高校的音乐教育基本课程中,均未涉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而只是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讲到区域色彩音乐时,提及点滴;而河北省开设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世界音乐文化是多元的,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但又平等的音乐体系,学生们首先应学习本民族、本国的音乐遗产,才能学会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1教学中,偶有提到五声音阶,学生们只能想到宫商角徵羽五种中华民族调式音阶,主观的认为五声音阶就是中国特色音阶,是中国特有的音阶模式,且这五声之间只有大二度与小三度的关系。这种理解与认识,就是不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的体现,只有在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之后,学生们才逐渐意识到,五声音阶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音阶,且五声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模式。伴随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增强,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保护本土的传统礼俗、仪式,而伴随这些仪式的音乐,也被有效的记录下来。高校课堂,作为文化的传播圣殿,对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衍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河北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直接面向河北省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第一线,如果他们的音乐知识体系不够全面,缺乏多元化音乐因素,将直接影响下一代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三、几点思考

  1.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必须是多元的、交叉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模式。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音乐表达方式也会受到教育观的影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学生树立全球性的音乐视野,使之能够包容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树立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教育观。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组合将直接影响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当代社会,许多幼儿园都“号称”与国际接轨,对外宣传幼儿园将如何引进国外教育理念,以弥补中国教育体制的不足等。试问,如果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达到多元化,他的教育理念又如何能够与国际接轨?所谓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并不是简单的方法改变,也不是简单的几件教具的参与就算是引用了新的教学法。我们需要整体提高幼教师资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填充他们知识空缺,改变思维方式和音乐表达方式,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2013年4月,笔者对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了巡回指导,此次巡回指导过程中,笔者惊喜的发现,石家庄市区很多中小学在音乐教学中已经不同程度的渗入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这已经是个良好的开端。当然,在河北省内一些县级、镇级的偏远学校,教学手段、设备、理念都还处于上世纪末甚至中叶的落后阶段。而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依然带去了他们最新的教学理念,克服简陋的教学设施,尽可能的上好每一节实习课程,实感欣慰。

  2.正确理解worldmusic与ethnicworldmusic的关系。

  2003年,笔者首次在河北师范大学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时,学生亲切的将这门课简称为“世界音乐”。当我听到这一称呼时,及时更正了“世界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的关系:二者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此后的几年来的讲授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授课内容与称谓的关系。高师类院校有一门“高龄”课程——音乐欣赏。这一课程的欣赏对象直接取自“西方音乐”。而“西方音乐”也仍然存在西方传统音乐的内容,或者我们可以称此类“西方音乐”为“西方艺术音乐”。“艺术音乐”应该是在“传统音乐”出现之后,在所在地区经济、政治都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所产生的音乐称为“艺术音乐”。而在“艺术音乐”出现之前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称之为“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就是以这类传统音乐为主要讲授内容的一门音乐学学科。笔者一直在思考,应在高校再开设一门年轻的世界音乐课程,或可称为“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世界音乐”。

  3.将世界各民族“音乐素材”渗入相关学科。

  此想法若实施,将是个“大工程”。首先,将世界各地民歌深入“视唱练耳”课程体系。很多视唱教材也曾引入外国民歌,但大都为流传范围较广,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众性民歌,而对小众音乐素材很少触及。例如:大家提到日本民谣可能想到的就是《樱花》,实际上日本民谣有很多种,《樱花》只是流传到中国的经典之一,若能将更多特色的日本民谣引入视唱教程,学生们会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很多国家有五声音阶,而且还有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其次,“十二平均律”已是深入人心,乐理学中讲述音程、和弦的构成都是采用半音、全音概念,且记谱法也是沿用欧洲音乐记谱规则,对世界各民族的地方性特色展现有很大障碍。如何在《基本乐理》课程中适时植入七平均律、五平均律概念,如何解释中立音的存在现象,如何给学生讲述除了简单的2/4拍、3/4拍、6/8拍等基本节拍之外,世界上还存在100多拍的节奏周期。这些都可称为《基本乐理学》的补充知识。再有,《音乐美学》的概念也要有所扭转。很多民族文化底蕴不同,对美的判断和理解截然不同。例如,泰国弦乐器就是追求嘶哑音色,如果换成纯净的提琴声音,他们会无法接受。很多音乐,需要我们在理解并接受他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去欣赏。要将世界各民族“音乐素材”渗入相关学科,首先需要教师扭转教学思路,填充知识空缺,故称其为“大工程”。

  四、结语

  综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在河北省发展并不乐观,很多高校还未曾引起重视,从学生到教师都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希望此文能为我省多元文化音乐教学领域提供参考,笔者将为此不停奋斗。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6

  一、山西民间音乐多样性发展状况

  山西河曲有“中国北方民歌之乡”的美誉,河曲的“山曲”曾是河曲地区老百姓人人皆能吟唱的民歌。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横渡黄河时船夫们酣畅淋漓的船夫号子现如今已经听不到了。山西其他地区如左权的开花调、沁源小调也同样陷入尴尬的境况。1986年在对山西民间舞蹈的普查中发现,山西的民间舞蹈有65种。时隔近三十年之后,艺人能够依靠日常演出维持生活的舞种只剩下临县的“伞头秧歌”、孝义的“悬空椅”。而那些依附于农耕文明、祭祀文化的舞蹈,如灵石县的“独龙杆”、浮山县的“人熊舞”、晋城陵川县的“五鬼盘叉”以及曲沃的“人庄扇鼓”等,大多只有在重要活动时,让老艺人们自娱自乐一番了。

  山西的民间说唱也曾经遍布全省各地,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太原莲花落”,长治地区的“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潞安鼓书”,沁水县的“沁水鼓子词”,陵川的“陵川钢板水”,沁县的“沁州三弦书”等。进入21世纪以后,这些说唱艺术渐渐被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取代。山西有享誉全国的四大剧种,“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剧”,而遍布全省的地方小戏更是有50多种。目前,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成为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但是仔细观察台下的观众,大都是中老年戏迷朋友,基本没有青少年戏迷。可见,戏曲的未来令人堪忧。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传承地方民间音乐的路径

  公共艺术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提出了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其内涵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其中虽然没有涵盖关于本地音乐教育融入教学的具体要求,但是在一些相关课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以及本土音乐纳入其中。将地方民间音乐多样性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更是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摘要:音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遗产。面对当前地方民间音乐日趋衰落的现状,普通高校公化利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辐射面广、大学生数量庞大这个优势,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去。

  1.开设相关课程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确立教学目标。地方民间音乐进课堂并不是以让大学生掌握民间音乐的技艺为目的,而是以地方音乐为视角,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音乐文化。因此,在开设相关课程和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方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分为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地方民间音乐属于任选课程范畴,教师在开设此课程时要以自身的优势、大学生的兴趣和音乐品种的重要性为依据。有的教师是民乐专业,即可申请开设《山西民间器乐作品鉴赏》课程,大学生不仅能通过视频领略中国地方民间音乐的风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演奏或教奏某种乐器培养大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其音乐综合能力。还有一些教师擅长声乐演唱,可申请开设《山西民歌鉴赏》课程,根据山西地域的划分,讲解山西各地不同的民歌类型、特点以及方言与民歌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人人会唱家乡歌”的主题活动。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开设《山西民间舞蹈鉴赏》、《山西说唱艺术鉴赏》等相关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在内容上则应尽可能地让大学生欣赏到更多的音乐品种、音乐作品,提升大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山西民歌鉴赏》课程开设时要考虑山西因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民歌呈现的音乐本体和审美特征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研制教学大纲时即可按照山西的区域划分为大学生呈现风格多样的名歌。

  2.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是贯彻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计划的关键,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原理和常识是很必要的。

  第一,教师要明确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位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分别在第二、三位,这是美育中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地方民间音乐教育的开展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对多样文明的理解和尊重。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传承祖先世世代代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将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

  第二,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地方民间音乐完善的教材在市面上很难找到,需要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观看、下载大量的视频,综合提取合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撰写教案。同时,从本地或本民族的音乐入手,选择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品种,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地方民间音乐多样性的认识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根据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水平,或是关于这门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进行相应的考虑。尤其是山西地方戏曲鉴赏,因受到方言和曲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听不懂,那么就要从戏曲的基本常识开始讲述有关历史源流、角色扮演、服装道具、手眼身法步等内容,然后过渡到具体戏种的代表曲目。第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有课堂讲授、视频观赏,还要让大学生亲身实践。例如,感受用方言演唱和用普通话演唱家乡歌曲的区别,学习演奏某一民间乐器或是走进剧场观赏民间音乐的演出等。同时,引进文化资源,采用邀请艺术团体或艺术家走进校园,开设讲座、举办演出等方式,让大学生直接感受丰富多彩的当地民间音乐文化。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7

  摘要: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影响,我国音乐形式也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逐渐多样化,现在社会中的流行音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其通俗易懂、形式活泼、节凑鲜明和情感表达饱满等鲜明的特点,从刚刚出现在市场上就吸引了广大人群的注意力,并被人们所喜爱,其中主要接受群体还是当代的年轻人。这给高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因素的同时,也使高校的音乐教育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现代流行音乐很大一定比例伴随着商业化成分,经过一定的发展时间后,其负面影响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歌词内容无营养低俗化、制作粗糙等问题在当前的流行音乐中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形成,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应重视起来。本文就结合流行音乐在现实教育中的生存状况,对给高校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着重提出在流行音乐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创作的新形势也是不断增多,特别是流行音乐出现以后,占据了一大半的受众市场,且受众趋于年轻化,音乐形式的增加一方面给高校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高校音乐课堂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高校教育者应将在流行音乐的背景下如何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这一问题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如何应对流行音乐的大量冲击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对我国未来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探究。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及特征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音乐是指那种内容生动形象、节凑简单明了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音乐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内容包含着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可以体现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能够在情感的问题上引起受众的共鸣,使人们接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传达的信息。流行音乐凭借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将人们隐藏在心中不易表达的情感哼唱出来,听音乐已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主要娱乐项目之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的特征

  大多数的流行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人们很容易在听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听到自己所熟悉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等,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带入其中,这也就是流行音乐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欢的原因。当人们听到流行音乐其中的歌词时,就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吸引着他们听完曲调和歌词,在此过程中回味着自己的人生经验、感悟自己的人生历程[1]。此外,流行音乐篇幅精炼短小,通俗易懂的歌词减少了人们记忆的难度,也更加容易在广大人群之中流传起来,传唱力相对传统音乐较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是社火制度还是群众的接受力对唱流行音乐的歌手的限制都不高,他们不需要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不需要一定有学历证明,也不用承受每天练嗓子带来的嗓子疼、头疼等问题。流行歌手的起步线相对较低,他们只要理解并掌握比较通俗简单的节奏旋律,在各种各样的乐器的配合下巧妙灵活的处理长短句,在上台之前精心多练习几场,然后在舞台上配合灯光、舞蹈、音响等设备完美发挥就可以了,这就将流行音乐的特有魅力发散出来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二流行音乐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

  流行音乐的内容生动形象,节奏朗朗上口,是受广大年轻人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从其内容上来看,歌词并不过度关注社会时事新闻,主要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比较贴近我们每个人的平时生活;形式上也较为简单,往往是几个旋律往返重复,较少复杂的音律,形式也较为单一,但其表面宣传较为花哨,能够迅速吸引住人们的眼球[2]。当然流行音乐对受众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他们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和突出的音乐素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对欣赏流行音乐,这对消费者来说更容易消化,满足消费者中较低层次的娱乐需求。那么流行音乐进入学生群体中,会给高校学生带来哪几个方面的影响呢?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流行音乐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间闲暇和平时学校生活。流行音乐往往都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其强烈的时尚感和娱乐性可以帮助学生在闲暇时间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生活节奏,消除他们整日学习的疲惫,使他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身心愉悦[3]。其次,也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的无门槛的的她点,每个人及时流行音乐的聆听者,也可以转身一变,成为流行音乐的创造者和演唱者,这也就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从最初的音乐欣赏者成为音乐的参与者。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热血的年纪,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他们也渴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当前环境下的流行音乐就成了最佳选择,,他们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抒发自己内心中的感情来描述自己与歌词内容相符的精力,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将流行音乐作为自己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赋予它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构建了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艺的平台。

  (二)流行音乐带给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心理健康在上都会受到流行音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说,流行音乐是商业活动发展的产物,通过现代传媒的媒介手段明显的追求商业利益的一种大众音乐文化,所以很多流行音乐都包含了商业性的文化元素,作品中的音乐素养就会减轻很多。在这样的大趋势背景下,很多音乐制作公司和歌手都不再注重音乐作品的质量,甚至是脱离了音乐的本质,完全不具有深刻内涵和精神意境[4]。过于表面化和肤浅化,完全是只为了盈利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不再是能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载体。依靠大众传媒的平台将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泼水式”地传播给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美学观、道德观的形成,若学生过于较真,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流行音乐还可能会阻碍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商业价值的刺激下,不少的流行音乐作品只顾着盲目逐利而将艺术的独立性完全遗失掉,缺乏醇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康的审美价值,甚至出现了大部分的音乐作品为迎合部分人群的低俗趣味、追求刺激化而采用虚幻、腻味和黄赌毒等敏感字眼,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在法律的边缘不断试探,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管,整天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情感幻想中不能自拔,长期这样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思想消沉、情绪低落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对其以后步入社会也产生了困难,严重的甚至挑战法律的威严走上不归路[5]。同时,流行音乐也不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一样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启迪,产生极高的教育意义,其娱乐性已经占领流行音乐的主要内容,很少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下的全面型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学生应该在高校音乐教育课堂提高自身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是素养,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这不仅是学生所需,也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注重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健全大学生人格和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还存在着颇多问题,由于在大学之前的时期,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怎么注重音乐课堂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整体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审美意识也为得到过专业的强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可忽略,就是当前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导致学生偏向这种肤浅化的音乐形式,不怎么愿意主动接触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未接受蕴意丰富的音乐形式的熏陶,呆滞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偏低,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阻碍了高校对音乐课程实施改革的步伐。第一,高校音乐教育的设施以及设备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内容。例如,在音乐课堂上经常会用到音频设备、影响设备播放音频、视频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完整优质的设备,才能保证现代课堂上的音乐教学顺利进行[6]。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计划不断地扩增,而教育资源的发展却跟不上招生人数的扩增,局势开始日益紧张,教学设备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显得相对匮乏和落后,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正处于渴望知识、向往高质量教学的年纪,匮乏的教学设备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和需求,例如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时,往往是将几百人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进行集体教学,开展大课堂教育,其中甚至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系别一起上课,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不能使学生区别性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使高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了。第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资源比较匮乏,进而导致了现有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现教学阶段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步入高校后,高校领导仍然未完全重视起音乐的教学,这样就直接导致了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在现实教育中,普遍都会存在一人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的情况,例如音乐专业的老师一方面担任着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堂的教育,也许另一方面又要在几百人的大教室讲解音乐公共课,就算是大学课堂教育相对中学轻松,但教师毕竟个人精力有限,课程繁多只会让教师精神疲惫,课堂效果不佳,不利于发展音乐教育。在此同时,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环境下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也就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期末进行教师考核时,不仅仅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定,也要看教师的科研成绩[7]。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在日常中长时间训练和学习,不断积累音乐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产生质的改变,做出实质性的音乐作品。这也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涵养,这也就给高校的音乐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第三,整体来看,学生的质量下降。在新课改之后,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增,规模不断增大,高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整体质量却有所下降。如今高校中的很多学生对音乐缺乏理解力和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他们还是觉得音乐教育可有可无,这就加重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困难。老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往往要在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阻碍了课程的进度,影响教育质量。

  四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主流音乐的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意义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重点还应是主流音乐,充分调动起主流音乐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不能将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责任完全放在流行音乐上面。但是流行音乐也不是完全不可取,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当下实际情况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将社会中的音乐热点添加进课堂。对不同时代的歌曲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音乐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掌握更加系统、全看的音乐知识和理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曲目时,引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简史和当时的音乐环境等内容,加深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引进多种音乐形式,让学生在相互比对之下学会正确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升其音乐价值观。

  (二)摆正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并合理疏导

  流行音乐包含内容繁多且传播范围广泛,风格时尚紧跟社会流行因素的发展,可以吸引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灵活多变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活跃身心的状况下提高对音乐的学习效率。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正确看待流行音乐,不要一味的排斥忽略其音乐内容。流行音乐中也是有一定的歌词内容值得我们去品味去学习的。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容将流行音乐引入教学课堂,避免正式的音乐形式过于枯燥乏味。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内容的熏陶,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如今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应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调整和完善音乐课堂设置环节,并注重实践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仅仅在课堂上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编曲创作能力,学校社团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音乐社团可以安排音乐剧的穿做和演出,由学生来担任整个活动的策划,也可以向学校申请聘请优秀的乐团来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演出,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氛围。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学生正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人群,参考实际情况,将流行音乐引入到高校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也是音乐形式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但流行音乐的质量良莠不齐,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单一,这就要求高校在引入流行音乐时能够合理疏导,准确辨别优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社会培养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三川.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1):72-74.

  [2]张时俊.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究[J].音乐时空,2015(21):70-70.

  [3]胡曦.探究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求知导刊,2015(18):87-88.

  [4]彭雪帆.基于流行音乐背景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5):61-62.

  [5]文哲.浅析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新途径[J].戏剧之家,2016(9):99-99.

  [6]李媛.探析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2014(14):144-144.

  [7]陶俊丽.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考试周刊,2017(50):142-142.

  作者:郭中兴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8

  摘要:音乐教育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各具风格与魅力。两种范式融合发展既能突出审美在音aib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又能强化音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成兼容的音乐教育理念,对构建时代精神与审美并存的高校音乐教育价值体系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音乐审美范式;音乐实践范式

  在近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的适用性探讨声不断。注重审美范式的一方认为,音乐教育应当注重音乐的本质意义。人们在从事音乐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对音乐美的发现与创造,注重音乐“本体论”在音乐教育研究中的价值。注重实践范式的一方认为,音乐在本质上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制约的,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更加看重育人功能。仔细梳理两种范式的内涵,可以发现它们反映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单纯审美范式片面追求音乐审美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导致教育价值偏差。第二,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教育本位论,使得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停留于表面。事实证明,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范式都无法主导当前的音乐教育,只有实现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相融合,才能适应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音乐教育审美范式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它认为“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而存在,音乐教育服务于人类的情感,音乐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1]。审美范式以“审美”为中心,教师“审美”地教,学生“审美”地学,将情感作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唯一纽带,强调审美欣赏的重要性。审美音乐教育不仅在西方盛行,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也很大。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审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有学者认为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能够更多地发现美,更好地欣赏美,并最终创造美[2]。审美音乐教育的理念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音乐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将人的发展和音乐艺术的发展结合起来。在读解音乐作品时,我们需要以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去审视音乐教育本身,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体验和评价离不开历史、文化、政治因素的制约。其实,任何艺术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因为任何艺术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就像有学者描述的,“一个‘纯粹的’审美经验,仅仅为了美而欣赏一个对象,不为任何其它目的,那只是一个干枯的抽象”[3]。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正是使音乐教育与实践目的结合起来[4],即不断挖掘审美音乐教育和实践音乐教育独特的内涵价值,使两种范式融合,取长补短,从而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定位不同于以往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立足我国教育实际,以不断开放、互相融通的大格局、视野,努力打造能够立足于世界一流学科平台的音乐教育学科体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审美音乐教育和实践音乐教育相结合对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在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掘审美价值和实践价值,并进行理论性的总结,有利于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与时代价值标准相融合,对音乐教育的更新与演变有助推作用。

  基于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审美创造的重要意义,探索审美音乐教育在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对其自身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影响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高校音乐教育定位中,准确把握审美音乐教育与实践音乐教育内涵价值,分析两种范式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理论指导,并对其自身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树立正确角色定位,有助于音乐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校音乐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从适应我国高校教育时代性发展需要的角度分析,音乐教育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融合发展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突出了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审美范式认为审美就是以人为主体和以音乐为客体的二元化过程,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审美的定义有很大差别。从受众的角度考量,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放到广场舞这一社会环境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许多场合,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等审美因素都是特定的,这种影响音乐审美的重要因素和条件,我们可以称之为“音乐的环境”。它在横向体现为区域性,即一定范围内的音乐活动;在纵向体现为时代性,即与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密切相关的一切音乐活动。音乐的审美经验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我国多民族、地域广的特点,造就了各种文化、音乐、艺术之间的关联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想要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抓住审美范式的理念,就必须接受音乐文化、音乐环境的多样性特点,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特征、不同风格的音乐中探寻音乐本身美的特质。在范式的融合中,审美音乐教育继承了我国的美育思想,融合了西方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本体论发展中体现了作为教育基础价值的特征。

  第二,强化了音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引领。在实践音乐教育观念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中人与音乐的关系由教师、学生、音乐构成,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对音乐的观念应当是保持一致的。音乐不作为单纯的审美对象,教师和学生也不是纯粹的欣赏者和旁观者,音乐与人是高度融为一体的。这与审美范式所提出的主体、客体二元认知的观点有着根本不同,它充分强调了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易于接受和进行感知。人们在不同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实践音乐教育所秉持的观念之一。正是因为强调了环境对音乐教育影响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规律中更好地发现音乐教育的价值。这里所指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语言环境,事实上,环境的变化不仅仅是指咖啡厅、音乐厅、博物馆等场所上的变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同一场所因为不同的时间节点,音乐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上课前为课堂内容营造铺垫的音乐环境、不同授课内容的语言环境等。在实践音乐教育看来,音乐是不分等级的,高雅和通俗是由不同环境界定的,不同的音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尽相同的价值,这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这种语言环境为学生学习、创作音乐提供了情感基础。从实践音乐教育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可以看出,高校音乐教育应当以不同的角度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来分解音乐教育过程,从而拓展音乐和音乐教育进一步延伸的空间。音乐教育净化心灵的独特魅力,使它作为一门学科与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教育区别开来。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音乐自身的价值。音乐教育对审美目标的培养就是要加强对音乐内涵的学习,从而创造出音乐的意义。这种内涵意义的创造和产生需要心灵、身体和情感的高度融合,它包含了在不同文化中体验音乐,体现了音乐教育带给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洞察力。审美教育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内涵,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特别是面对“新时代高校教育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审美情感教育的内涵价值更为重要,它对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意义重大,也是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正心”价值的表现。所以,音乐教育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的融合,加深了音乐教育多元化背景,对音乐教育发展定位更加准确,也符合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理论体系需要,对强化当代社会价值引领有积极作用。

  第三,促成了兼容的音乐教育理念。审美音乐教育思潮虽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颠覆性影响,但在各方观点的冲突中,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从审美“情感”的角度出发,任何观点的辩驳,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音乐教育内涵价值的建立。立足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本身,在不断探寻多元化音乐素材的同时,也要坚持以“情感”为基础,在多元文化视野中探寻“美”的定义,将人性最本真、最善良的东西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同时教他们一种寻美、寻真的方法,并带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音乐教育审美范式和实践范式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的过程更注重质量评价。这里所说的质量评价主要是指最终综合考量,而非某项技术考量,这也是实践音乐教育与审美范式的区别之处。它不局限于对学生的单项指标进行评价,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也能更好地契合高校人才培养主题。

  通过探寻审美音乐教育与实践音乐教育两种思潮融合的内涵价值,能够看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做好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如何提升质量?在此,笔者试就促进两种范式融合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坚持内容选择的导向性。不同风格、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音乐题材都被广泛纳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内容选择是关键点。音乐教育活动本身有着一定的系统性、规律性,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也正强烈需要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育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育人全过程,全过程不仅包括德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单纯性审美或是趣味性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不可能居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内容引导的关键作用。音乐之所以能净化心灵,正是因为像审美音乐教育中阐述的那样,它是以情感为基础,所以更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因此,通过内容的正确引导,在审美的基础上挖掘音乐本身的实践价值,既能够有效树立学生价值认同感,也能促进两种范式融合发展,对凸显时代价值体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很大作用。

  第二,创新环境资源配置。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践音乐教育范式下环境因素对音乐教育活动有显著影响。无论是语言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音乐的经验”。建立一套可学习、借鉴、复制的经验库,让这些经验环境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教育实践中去是经验转化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问题导向创新机制,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促进音乐教育环境的不断完善。同时,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要坚持学科融入,促进人文与社会环境融合。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与现实都是无法分离的,音乐教育不仅与生活经验关联密切,而且与社会文化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锤炼心志、历练品行的过程,教师要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实现“以学养人、治心养性”,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断向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融通,为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提供切实的帮助。

  第三,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与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成果不断扩大,为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建议各地在提升全国性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质量上下工夫,主管部门、学校、行业协会等应当加强联系沟通,搭建激励相关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助力新时代音乐教育研究不断发展。学校层面要依托教务、科研部门,加强音乐教育实践方面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综上,当代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音乐教育范式为基础,同时注重实践音乐教育功能性的重要价值,将二者优势互相融通,立足时代精神,让学生在审美追求的基础上践行实践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探寻和创造更具审美条件的音乐。

  参考文献

  [1]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刘喜梅.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审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3]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点史引论[M].杨燕迪,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陈果.高校音乐教育与实践哲学观下的教学改革研究[J].音乐时空,2014,(19).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9

  摘要:在新时代来临之际,在逐渐兴盛的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出怎样的调整?如何将高校音乐教学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相联系?本文拟先介绍当下各地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继而探讨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产业;音乐与社会实践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与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音乐人才的责任,同时也是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之下,在文化产业洪流发展的背景之下,将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势发挥到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如何将音乐教育与音乐市场对接、如何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音乐教育音乐产业的有机融合。这将是每一位高校音乐教育从业者需要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一、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部分,近年来音乐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在文化领域或是经济领域中,所占比重与分量都在逐年增加,如此这般音乐产业的发展势头引起了各界人士、学者的关注。音乐文化发展趋势的由来,一方面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本身已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逐渐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加密不可分。不单单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这些年在音乐文化发展上也得到显著的成果。这些城市积极建立音乐厅、音乐会馆、组建交响乐队,从而发展自身的城市音乐文化。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依然有许多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首先,发展区域失衡。从全国范围来看,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心依然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主。例如北京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支柱型产业,朝着“创意产业之都”迈进;上海也将文化产业发展列为主要发展目标当中。近些年深圳、长沙、成都、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开始大力推动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大部分城市仍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次,人才储备不足。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自2000年之后才逐渐发展而成的新兴领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虽已产生一批优秀的音乐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但整体而言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从对音乐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音乐文化产业具体发展内容的规划,再到市场经济中音乐文化产业的实际操作与运行,均需要优秀的音乐专业学习者的参与。此外,音乐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对音乐专业的学生们也提供了更多新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作为音乐输出的主要场所——高校,在音乐教学上也存在着与实际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体现为:一是音乐系课程普遍公共类科目较多,交叉学科课程较少。二是音乐专业类课程设置仍需改进。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歌曲作法都是从大三以后才开设。从时间安排上看有些滞后,导致学生工作中动手实践能力差。三是课程考查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这也为音乐文化产业化趋势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高校与音乐相关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仍显不足。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实质是“音乐如何作用于社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方向、行业领域。因此,与之相伴的是高校需要更多的与音乐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开创合作项目。将实践带入高校,将高校的教学成果活用与实践之中,继而达到相互并进增长的最终目标。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性

  1。高校作为音乐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音乐文化产业意识学习的“孵化器”。多项研究证明,音乐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孵化”出人的创意能力。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在提高视觉认知能力的同时,产生创造认识情感,并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相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和方式加以表达,能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的环境中,音乐教师开发以发展学生创意为本的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表达创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音乐的手段与方法解决普遍性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的目标。2。高校音乐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起搏器”。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3。改变思维的音乐教育是实现创新国家目标的“助推器”。创新精神是决定所有国家在21世纪成功的最重要因素。21世纪的科技创新将奠基于文化的基础上,与高感性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音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创新发展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也可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从这个方面说,改变思维的音乐教育是加速实现创新国家目标的“助推器”。这一点不仅仅是在教学课程上改变、同时对高校音乐教学的从业者——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更新音乐知识、新的音乐文化思想,从而才能够带给学生最新的、具有创新内容的音乐教育。每一个个体、群体在音乐教育问题上都应放弃旧的习惯性思维,转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三、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

  1、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汇集教学案例。高校应当汇集国内外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听觉认知能力与创造力目标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中可以突破以往程式化音乐教学的藩篱,取得音乐教学的新进展。二是鼓励创新。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应注重营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开拓研究领域。要从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角度出发开拓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突破以往单纯从音乐教育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局限,提供融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脑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学研究方法。四是注重音乐实践。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能够参与实践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能够实现各自想法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以及对实践的参与意识。

  2、培训创意师资。地方高校教师创新精神的形成是从认识到行为的内化过程。培养创意师资要做到:一是采取社会实践“育”。音乐实践可以丰富教师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审美经验,使教师获得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音乐教学素养。教师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经常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创意,充分了解音乐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二是参与创新团队“激”。创新团队可以聚集有相同兴趣的爱好者,通过这种团队的组成,使得其成员能够更好地沟通与协作。音乐教师参与这些团队,不仅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而且对于提高音乐分析能力、激发研究兴趣都有很大帮助。三是立足本职岗位“炼”。大学可采取“课题式研究、项目式管理、台账式督导、绩效式评价”方式强化音乐教师的本职管理,促进他们自我负重、加压创新。教师可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开发相关教材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潜能,增长才智。四是选送人才外出“学”。选送优秀的音乐教学师资到开展文化创意课程好的高校学习,使其广泛接触到更多专业学科知识和音乐前沿学术大师,这对于他们焕发创新意识、积蓄创意才能、创造创意作品、产生经济效益都有现实的意义。

  3、开设创意课程。音乐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实践中要做到“四措并行”:一是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音乐课程资源,设立音乐与营销、管理方向和创新方向等多学科交叉的选修课。通过音乐选修课的开设,破解创意过程,尝试解决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二是选定一些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培训,以培养大学生既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又具有创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三是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类产品。四是组织创意大赛,如举办歌曲创作、即兴伴奏等比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体会专业价值,找到学习动力,还能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打造“创意校园”。4。强化校企合作。企业教育在音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理念、规范和运行,有利于商务思维的形成。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要积极探索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校企互动的和谐而富有新时代特征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新模式,让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专业文化有效融通,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是高校要将一些企业纳入音乐创新人才培养的定点实习单位,为学生实习实训建立起更多更好的平台。音乐专业学生毕业前到企业实习实训,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接地气”创造出符合企业及社会的音乐产品。二是高校可以根据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并制定符合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音乐课程、教育方案,以此培养适合当地音乐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以高校音乐教育为媒介沟通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联系

  在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不仅仅在音乐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师资力量上进行调整,除此之外为发展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弘扬各地区、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还应当以高校为媒介沟通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的联系。例如河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古代音乐历史,丰富的音乐遗产与多彩的民间音乐。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我们意识到必须要靠当代先进的技术、方法以及新的理念。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如何与地方音乐机构的合作、与更高一层艺术院校的合作、与地方音乐企业的合作,这些都是值得去探索与实践的路径。高校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是对传统音乐文化在抢救、保存、传承上提供音乐技术、理论上的支持,将优秀的传统音乐请进校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传承。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音乐、发展个人音乐个性,以及培养音乐实践能力的场所。作为沟通传统与现代、沟通学生与社会的媒介,如何在其中发挥高校最大的作用?笔者认为,首先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要以立足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积极引领学生学习地方文化传统、弘扬传承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音乐文化机构、音乐企业相合作,特别是联合师生、民间艺人、相关音乐企业、机构,将传统音乐文化以“音乐节”、“音乐周”、“文化汇演”等形式在音乐文化产业的领域中进行实践。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既学习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加强了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以及非遗的传承人而言,既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传统音乐剧种、曲目,又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继而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提供保障。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要要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化相辅相成、更进一步、更紧密的联系,从而互相促进、相互更好地发展。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学校要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企业的需求,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需求。不可闭门造车,而是切实地考察、观察音乐文化的实际发展动向,调整高校音乐教学的具体方案措施。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从业者,每一位音乐教师,也应该保持对音乐发展的密切关注,自身要不断地汲取、学习,同时转换到课堂中,将最新的音乐知识、最新的音乐思想带给学生。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这个行业本身的发展,同时还带来一种新的思想与理念,那就是如何将音乐与社会有机融合,如何将艺术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近些年来,一直呈饱和状态的音乐就业市场,也将在“新思路”的引领下得到新的拓展。我们应该意识到,从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待音乐的发展,以及探索音乐艺术在社会、人们的生活中更多实践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曾遂今:《关于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文化产业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第1期

  [2]刘铁光:《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困境与出路》,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3]席宁:《促进河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分析》,学习论坛,2015年第7期

  [4]姜楠:《回眸思考展望——对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再审视》,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5]史艳、张丽:《高校音乐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论坛,2011年第3期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10

  一、当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学生素养不统一

  但是随着学生数量不断涌现,学生音乐素养基础、钢琴基础的情况产生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从小开始学习钢琴,基础功底扎实,而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个人发展原因,学习钢琴时间较短,因此就导致了学生之间的钢琴基础和音乐素养的差距不断拉大。

  (二)教学模式与资源滞后

  当下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还是沿袭旧有的钢琴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的教学,而在教学的理念、课程内容的丰富设置、文化修养、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方式的合理化上缺乏突破,不能满足多变的学生教学情况。同时教学的设备也较为老旧,虽然有部分的更新,但是并不能在设备得到充分全面地引入新装备,从而教学资源在数量上和品质上都有所缺乏。

  (三)缺乏教学理论体系

  在教学内容中过分的重视钢琴表现的技艺,忽略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钢琴全面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对于钢琴相关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缺乏有效地教授,学生们更多的只是纯技能的钢琴演奏者,而缺乏对音乐本身文化内涵的体会,同时教学内容的随意性也较大,缺乏有效全面系统的教学,教学缺乏科学性。

  (四)教师资源匮乏

  学生钢琴学习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不仅要懂得钢琴技术的表现,对于钢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相关的文化也要有深入的了解,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底蕴,让钢琴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教学,更多的是艺术欣赏力、表现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而现有的教师资源十分匮乏,一个老师需要教授大量学生,没有办法达到精细化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音乐专业的人才就业渠道逐步广泛,特别是我国艺术领域蓬勃发展的今天,因此较少的高端人才愿意在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导致学校的师资水平发展有限,教师队伍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应对策略

  (一)完善健全教学大纲

  让钢琴教学相关音乐艺术学习内容进行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让钢琴的技术、技巧、理论、文化知识、艺术修养教授进行有效的综合整理,加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科学的按照教学分级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安排,将不同阶段学习的目的、重点进行有效的拟定,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同时要兼具学生整体的钢琴基础情况。

  (二)教学模式的科学化改善

  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大课堂的机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学成就业方向考虑,专业教师除了为学生科学地讲述钢琴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形成学生规范、正确的学习能力外,更应该把钢琴教学法渗透到课堂中,不仅要会学、会练,更要会教。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要进行学生水平的评估,而后进行小组划分学习,让水平一致的学生进行小组个性化学习,除了针对学生能力的弱点进行有效的弥补,还可以在课堂中安排学生互相教学,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拔高教学,让其钢琴演奏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符合其自身对个人钢琴能力提升的要求。避免笼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内容进行大课堂的机体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讲述钢琴学习的基本性方法,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做出高校钢琴学习的基本任务要求。

  (三)强化钢传统钢琴教学优势

  钢琴教学的传统教学有着诸多教学优点,因此需要吸取精华予以继承。要强调学生节奏感、歌唱艺术、记忆力等能力的培养。基础的节奏感训练需要贯穿教学始终,要让节奏感具有伸缩的灵活特性,在作品学习之前要注重对其拍号的全面掌握体会,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钢琴主体所应该表达的意义。懂得音乐作品的旋律,其音调的走向、情感表达的波动等,指导学生懂得钢琴歌唱旋律的特点以及情感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加表现钢琴音乐的情感表达。强化学生的视听、逻辑和动作的记忆力训练,对节奏、音等技艺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加入短句的模仿歌唱来帮助其记忆力训练。

  (四)注重钢琴的理论课程学习

  加强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对钢琴的整体知识有全面认识,让其对于不同音乐有更深入的历史文化了解,以及演奏方式,从而有效表现不同音乐风格。特别是师范类的学生,对于钢琴理论知识的了解更加不可缺少,充分地了解音乐作品和钢琴背后身后的文化底蕴。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 篇11

  [摘要]目前,多元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利用多元化音乐开展高校音乐教学能够克服传统的文化狭隘,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外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分析,探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应用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我国高校音乐发展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差异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3-0042-02

  不同国家在民族、语言都存在很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就是多元化的。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开展教学就要了解这些多元文化,尊重差异文化。每个国家在文化上都面临着一个矛盾,就是在统一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充分展示出各民族和族群间的特色,从而使得多元文化得以提出。同时多元文化的提出也充分的体现了各国对各民族的尊重和重视,而且通过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极大的丰富了国家的文化内涵。多元文化音乐就是在多元文化上发展起来的。

  一、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1.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就是指不同国家在历史背景、文化、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基于这些差异才出现了多元文化。不同地域民族在发展当中出现了族群独有的信仰、文化以及语言,这些民族为了尽快将割裂局面改变,实现民族统一,会集合各方力量为民族统一而奋斗,将各民族文化特色在统一中体现了出来[1]。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产生于发展是民族统一的基础与力量,在这种文化发展下各民族特色体现了出来,使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实施多元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文化,使被教育者更容易接受,使自身各种文化知识增多,这种文化背景对学习、工作非常有帮助。

  2.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分析

  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间存在密切联系,两者有相似之处,不同国家基于不同文化产生了不同音乐风格,无不彰显着民族特色。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音乐,每个国家的音乐都能够突出各民族的特点。所以每个国家对音乐的认识都不能只局限于各自的国家,而是要放眼于整个世界。这也促进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美国高校对大学音乐教育的要求较高,音乐本科生必须要修完世界音乐的课程,才能被允许毕业,才能够获得音乐教师资格。而且这是政府对音乐教育的硬性规定。美国本身具有270多个民族和族群,各民族及族群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美国对本土的音乐学习本身具有复杂性,而美国还要对世界音乐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深刻认识[2]。将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影射到全世界各民族,是对各民族、族群和谐相处模式的基本教育观念。

  二、我国高校多元化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规范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师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其薪资与职称评定,由此,很多教师对职称考核越来越注重,从而忽视了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对音乐教学缺少认知与学习。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忽视了对民族文化的交流,使教学管理无法做到科学合理。

  2.教育过程参与度不足

  音乐教学的基本途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将重点放在课本讲述上,忽视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致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学习误区。并且音乐教学偏重知识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实际体验忽略了,采取过去单一、老旧的教学手段,学生只会一味地模仿学习,很难开发出对音乐的兴趣与潜力。这种教育方式严重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在音乐的发展道路上难以获得更大的成就。目前,高校音乐教材的内容尚不完善,无法体现出多元化音乐的特征,而且大部分音乐教师善于理论的研究和讲解,导致学生很难有实践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初步的了解音乐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学生一般只能在毕业前期才能有机会参与到实习中[3]。所以,高校毕业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极度欠缺,导致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难以胜任。

  3.音乐教育流于形式

  当前,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依然遵循传统课程设置方法,按照固有的唱练方式,学习基本乐理知识,以此完成从声乐到乐器教学的过渡,依然注重理论缺少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是照搬西方的音乐教学模式,所以课程的设置与我国的音乐发展规律不适应,过于追求与世界音乐文化的接轨,而对于民族的音乐却不够重视;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是以西方的音乐为主,忽略本土音乐特色。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民族在发展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这些都成为我国文化音乐的重要组成,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变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由此,传统民族音乐不能在课程中体现,不能被更多的学生认同、学习成为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浪费与舍弃,并且很多学生不认同本土音乐,造成文化移位,更是学生音乐创造过程中对资源的一种浪费[4]。高校开设音乐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了解,改变过去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是关键,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此就出现了即使部分学生在音乐方面造诣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也难以在教学中发挥应用作用的情况。“水土不服”现象将严重影响着师生间的交流。

  三、加强多元文化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如今,多元化音乐已经顺应时代发展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新趋势,在文化振兴、努力重拾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下,多元化音乐开始备受高校音乐教学的关注,将多元化理念树立起来,设置更多多元化音乐课程,关注本土音乐文化成为音乐教学的中心。

  1.高校音乐中树立多元文化理念

  根据全球音乐观对多元化音乐的解析可知,世界音乐是一支流淌的音符,虽然每个音符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音乐风格是由不同音符决定的,而不同的音乐风格构成了独特的民族乐章,并在音乐演奏与创作中得以实践。这支流淌的音符在世界乐坛上宽广的领域中不断的扩展,在狭窄的范围内不断的紧缩。而且世界音乐不会在某一个历史或者地理范围内停止流动,而是贯穿于整个世界领域,我们必须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去了解和欣赏它。在认知了多元文化以后,音乐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思路更宽阔,不局限在固定范围内,而是演变成一种社会需求。多元文化音乐的跨文化、跨地域的特征被人们认可,并且通过这种理解实现均匀扩展对以后的音乐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作用。鉴于世界各国在信仰、文化以及地域上存在较多差异,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文化风格,世界音乐呈现出不同特色,由此,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下需对教育观念不断转变,尤其是将以西方为主的音乐理念转变为认同本民族音乐上,充分借鉴、吸收不同国家音乐教学中的优点,完善与改造,打造出符合本民族的音乐教学方法才是正确做法。

  2.加强对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音乐课程设置

  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元化音乐形式不仅能将不同国家的音乐引进,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更重要的是站在全球化发展角度上思考,使音乐教学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才是最重要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是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国家的音乐形式融合进来。这种简单融合的方式对于没有多元化认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极容易使学生对音乐的学生产生畏惧。由此,高校在引进的同时需要对不同国家的音乐形式进行筛选,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这样才能使多元化音乐教学价值得以体现。将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与观点作为纽带,将学生最为教学主体,整改固有的音乐模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增强音乐各方面技能,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种类众多,学生在高校教育中无法全部了解,所以高校在建构多元化音乐课程时,必须要对吸纳的音乐有所取舍,根据本校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地域特点以及学校的硬件条件等选择一些世界各民族中的经典音乐作品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认识到更多文化的音乐。在高校中开设多元化音乐不仅能够促进本土音乐的发展,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识。

  3.强调我国高校多元化音乐的本土化

  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差异显著,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在构建多元音乐课程中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就要对音乐本质有所了解,才能在绚烂的音乐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归宿。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对传统民族音乐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民族音乐走向全球过程中,音乐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使民族音乐的价值消失。为了防止各民族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冲击,在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必须要植根于我国音乐文化。高校在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时,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可以通过开展家乡赛歌、民间音乐人进课堂、带学生下乡寻民音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本土音乐的理解。我国56个民族的民间音乐为我国的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情结。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下产生了多元化音乐形式,多元化在不断发展中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与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果能够认识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文化与音乐形式就能够吸收、借鉴,更好地学习多元化音乐,增强对世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虽然我国高校在多元化音乐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管理不规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足、对本民族以及世界各国音乐形式缺少认同感,不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及音乐教育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都是音乐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但只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吸收不同民族音乐,学习这些多元化音乐的内涵与本质,只要高校音乐教育不脱离本土文化,融合创造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能拓展学生音乐道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晓莹,程兴旺.失“度”与合“度”———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人文问题的哲学思考[J].人民音乐,2012(06):72-75.

  [2]邓晓丽.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分析[J].北方音乐,2015(09):167-168.

  [3]王振华.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34-134.

  [4]杨春强.浅谈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13):135-135.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啤酒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与加强措施论文10-14

农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实施措施论文07-31

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的论文04-24

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分析08-29

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03-02

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毕业论文11-17

我国目前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06-28

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10-14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的论文10-22

浅析我国法学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