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体育英语术语翻译(4)

时间:2017-06-01 我要投稿
因此舍弃某些习语的文化特色,或转化原文的形象,使之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形象和习惯。如例(5)中提到的bear garden,源语读者很少想到熊这个具体的形象,想到的是一个吵闹的场所。而对于译文读者而言,bear garden甚至会让人想起动物园,这显然与此习语的初衷不符。

  (二)完全对等翻译法。(entire equivalence)
    有些英语习语的形象,意义与汉语中的形象,意义一致,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相同性。可以对等地译为中国读者所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和意义,实现相对完全意义上的功能对等,使译文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这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实现了矛盾的统一。遗憾的是,符合条件的习语相当稀少,体育习语那更是少之又少了。例如:
    1.break the record 打破记录
    2.show one’s card 摊牌
    类似这样的翻译,保留原文风格、形象和民族特色,当然值得提倡。然而在习语中出现这样完全对等的情况凤毛麟角,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三)准完全对等译法(quasi-entire equivalence)
   有些英语习语的形象,比喻或民族特色虽然是英语中所特有的,但对汉语读者不会引起误解或截然不同的联想。此时采用直译,既能保留体育英语习语中的形象,修辞,和文化特色,又能使中国读者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语言特色,增加新的表达法。这种译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忠实于原文,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在理解程度上基本等于(略小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程度,达到了主要功能对等。例如:
    1.hit the mark 射中靶心(完全正确)
    该习语源于射箭、打靶,后引申为完全正确之意,与汉语文化相符。
    2.three strikes law 三振出局 (事不过三)
    在棒球比赛中,接球对员,如果三次没有击中投手投过来的球,该队员就被判三振出局,推出比赛。此习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都近似汉语的“事不过三”。
    (四)准完全加抽象译法。(combination of abstract equivalence & quasi-entire equivalence)
    上述的抽象译法固然通俗易懂,但美中不足是牺牲了原语的文化内涵。牺牲某些文化意义,对译文读者并无大碍,若译出,反倒弄巧成拙。但对某些习语,文化意义比较重要,若忽略,会造成一定的意义损失。这时,我们可以把准完全对应译法和抽象对等译法起来,用类似汉语的歇后语的表达方式,将意义尽可能完整的传达过去,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达到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相似。
    1.take off the gloves  脱下手套,毫不留情
    正规的拳击赛要求对手戴上特制的手套和头盔作保护。如果脱掉手套去打,就意味着毫不留情的打起来。比喻对某人不客气,在争辩中言辞激烈。
    (五)借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许多体育英语习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词句,其内涵甚至不需要更多的解释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遇到这样的习语,完全可以直接照搬过来,这样即完美地保障了原文的信息,又使译文通畅易懂。
    1.dark horse 黑马
    原指一匹没有名气的马,但有时候却会出人意料地获胜,指意想不到的获胜者,现在还指那些出人意料地被提名或当选的候选人。
    2.marathon 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奥运赛跑项目,其距离约为26英里。这是它的理性意义或科学义,但它还具有“any activity that tests one’s power over a long time(考验一个人长时间的能力的活动)”的联想意义,如:a dancing marathon(持久的跳舞比赛)。
    五、结语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体育英语术语翻译(4)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