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宝典

7.2 面试真题 & 详解

新华社面试真题一

1.学习经历?

2.家庭情况?

3.实习经历?

4.发表作品?

5.对新华社的认识?

6.为什么要报新华社?

7.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

8.毕业论文选题?

注:一问一答,所有考生的题目基本都是一样的,会结合不同的岗位稍有改动。

新华社面试经验一

我很喜欢新华社,但是由于实力不济,估计还是无缘吧!

自己在准备面试时,发现关于新华社对外部新闻采编面经太少了,所以就留点东西当造福后人吧!

我本来是星期一下午面试的,不过因为时间冲突,所以申请调到了星期二早上。早上还迟到了,北京交通之terrible 啊,我就不说什么了,奉劝大家以后早上面试还是坐地铁。

幸好面试是按抽签顺序来的,我到了以后抽到的是4 号签。第一个也才开始面,所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抽好签以后,大家都是在一个备考室等候,我是第四个,可能也就等了半个多小时,每个人面试时间差不多都是10 分钟左右吧。等到了第三个进去开始面试的时候,我就被叫去另一个小房间等候,然后给了一篇文章看。大约两张 A4 纸的长度,是关于圣诞期间美国大雪的新闻。刚开始我还担心会问文章的细节问题,但是最后面完以后发现没有问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只让我最后的时候读了文章的前五段。进去面试以后,问我的问题有这么一些,都是全英文的,先是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你来自哪里?你认为美国议会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不同?说一说最近国际上发生了什么新闻?你对气候变化了解吗?就你所知道的谈一谈。(出来后才醒悟到这个问题可能是唯一跟看的文章有关的题目,如果结合文章来回答可能效果会更好。)为什么想报考新华社?说说你为什么适合这个职位?……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至始至终就是中间一个面试官问的问题。其他 5,6 位面试官都没说话。最后主考官问其他面试官有没有问题,没有一个人问我问题(我想估计都对我不感兴趣吧)。

就我自己感觉而言,问我的问题很多都跟时政有关,还是能比较体现出新华社本身的特点吧。需要准备,但平时积累还是更为重要。我的新华社之路到此估计也就戛然而止了。不管怎样,还是很感谢新华社给了自己这么一次机会吧。唯一心疼的是打酱油的成本有点忒高了,早上堵车害我打的花了将近50RMB。写点东西,攒点RP, 期望转运吧!

新华社面试经验二

在新华社笔试考完一个月之久,1 月 11 日才收到面试的通知。既兴奋,又有些担心。不知道这次面试会考哪些内容。赶紧上网搜搜。新华社各个部门的面试题真是五花八门,有问工作经验的,有问求职动机的,有考新华社历史的,还有不可思议的小组讨论——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就一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讨论的表现就是得分的依据。

临考前我还侥幸地想,那是别的部门的,不至于这次赶上吧!不过,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次还真赶上了。

通知的 4 点面试,我三点半就到了。后来有一个人把我们领进去了新闻大厦。一进大厅就看到许多“衣冠楚楚”的面试者。男的西装笔挺,女的淡妆清秀。而一看我,下身牛仔裤,上身羽绒服。这着装上我就输了一大截。

再去新华社面试的一定要穿正装啊,血的教训啊!

等了有半个多小时,B 组的考生出来了。我们 C 组的十个人就陆续的进了考场。先是一人在胸前贴上一个标签,标签是笔试的成绩顺序来的。之后依次就坐。

坐好后,主考官说,面试分三个环节,第一、自我介绍一下;第二、小组讨论;第三、最后陈述。

在自我介绍环节,考官要求只要把姓名、籍贯、所在学校,专业,介绍清楚即可,不用过多介绍。但还是有些人嘴皮子利索,说的那个动听,估计赚足了考官的注意力,而我嘴巴笨得很,傻了吧唧的,就按要求的说了,索然寡味,又差了一截啊!

讨论环节那才叫一个精彩呢,我们拿到的是一篇近期寒冷天气的新闻素材,就此事寻找一个角度,讨论一个报道策划。那个嘴皮子利索的得得得的说个不停,一个还没说完,另一个早就开始自言自语了,你刚想说,可还没开口,早被旁边的抢了去。过了一分多钟,我还没张嘴呢,我想这可不行,再不说就挂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话语权抢过来再说。瞅准一个时机,赶紧插进去。我说要先列框架再讨论细节。此新闻事件大体可分为雪灾程度、原因、影响、措施、预测几个大部分,我们必须先按着这个框架讨论,才能尽快完工。这个提议得到很多人的赞同,有个人就顺着我这个思路,建议我们十个人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到两个部分,分开讨论,最后由一个人陈述。至此,我们就化整为零,逐个讨论。很快我们就达成了一个大致的意见,但我们所剩时间不多了。最后陈述的人几乎是现看讨论结果现说的,但说的非常之连贯、顺畅。真不愧是学播音主持的。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每个人一句话做最后陈述了。能说的终究会说,嘴甜的终究是嘴甜。我还是嘴拙舌笨,说不上个套套来。

整个面试大概有 40 分钟,可在这过程中我找不出自己出彩的地方,反倒是其他人各个光彩照人。看来进新华社就要就此止步了。

不过,能够进面试就是很不错了。听说在 280 个参加笔试的人中,只有 30 个人有资格参加面试,概率之低超乎常人想象。

借用马斌的话,到这里吧,就到这里吧!

新华社面试经验三

新华社是官方机构,一定要注意规矩,让你进第一层楼等待,千万不要跑到第二层楼去。我去面试时,就跑到第二楼,结果领导打电话叫门卫,我被门卫柃出来了。

面试看机会。如果在前面,那么面试时间相对会长一点儿,你的号码在后面,那么几率就已经相当小了。后面不是考察重点。况且面试官已经疲乏了。

面试官大概是新华社这里的各位领导,反正人不少。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提问。我的问题很简单,你觉得新华社是什么样子的单位?你觉得你进新华社的几率是多少?问题跟专业无关,基本上是了解你的个性为主。所以不用怎么准备,只需好好养身体,睡觉就可以了。

有的同学问题跟新闻比较有关系,比如:若有机会提问温家宝总理,你会问什么问题?

共15个人面试,从第一个到第十个,每个人大概是8分钟,从第11个到15个,每个人大概是3分钟。

反正希望很渺茫。如果真的想从事记者的话,还是自己先去找新华社实习,可能更有戏。

新华社面试经验四

上午时候,接到新华社甘肃分社打来的电话,让我下午过去参加面试。我是上个礼拜六看到新华社的招聘信息的,对新华社自然是非常仰慕,所以,看到招聘后我就快快的去报了名。

今天下午,我如约过去参加面试。面试的人挺多,大学生本来就业就不好,加上是新华社这样的好单位,大家自然是趋之若鹜。

面试是一个一个进去的。跟以前我经历的其他大单位面试都差不多。多个领导面一个人。我进去后,领导示意我坐下。然后叫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大概说了下自己是哪个学校哪一年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等等。接着,领导就问我,作为女生,为什么不选择更加稳定与轻松的事业型单位。我答之,因为自己性格外向、开朗,喜欢从事营销策划的工作,所以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这方面工作。

接着,领导还问我作为重庆人,为什么要留在兰州之类的话。哈哈,我发现,我在兰州的面试无一例外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好像重庆人留在兰州就非得要个什么理由似的。我告诉领导,因为我的对象在兰州,房子也买在兰州了,所以就留在兰州了。领导打听得仔细,又问我对象在兰州什么单位,我告之了。简历上,我写着最先在三生公司,然后在天鸿金运公司的工作经历,领导看了后就问我,问什么要跳槽,我答之前者是房地产代理公司,后者是房地产开发公司,后者的平台更高。领导沉默了一下,然后,问了我一个非常有创意的问题,问如果在新华网上建立房地产链接,怎么样?可行吗?我告之,当然可行。首先,兰州目前有影响的地产网很少,主要就是搜房网。其次,新华网的平台非常强大,点击率很高,所以,如果利用新华网强大的地产平台建立一个房地产链接,再借鉴搜房网的运作模式,取长补短,效果应该可以。

最后,领导还问了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他突然说道,你们兰大的校长是谁?我答之了,然后,他又问,你们学院的院长是谁,我又答之了。

整个面试过程,与我想象的差距不远,无外乎就是自我介绍,对工作方面的一些提问。但是,面试完后,自我感觉发挥不太好,回答问题太被动,有些着急,说的不够充分,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展现出来。毕竟,这次应聘竞争太激烈了,名额十分有限,没有发挥全力,还是有些遗憾。哎,不过,已经过去了,不想多了,就算只是一次参与,也是有价值的参与啊!

新欢社面试经验五

早上 6 点 40 起床,八点多才到新华社,比规定时间迟到了 15 分钟。同学们已经被带了进了考场,于是,急忙登记奔进大楼,还好很近~经过了不是很漫长的等待,面试开始了。第一个面的是我们语(奇怪,什么时候老挝语开始受重视了?不太习惯……有人提醒,是语种第一个字首字母在字母表中的排序。哦,恍然大悟)。**进去了,十分钟后一脸无奈地走了出来。说,全是时事,都没让自我介绍,还被训了半天……接着**进去了,我开始候考。

跟叫号的老师聊了几句,得知,新要在老挝建分社。

推开大门,见到一排老师。我不敢走很快,怕高跟鞋出声,艰难地走到座位,坐下。没人说话,我便明知故问到(以下全是英文)用不用自我介绍?坐在边上的一位,暂且按他的体型叫他“小胖”吧,低沉地答了一句,不用。我晕……不敢说话了……等待他们的讨论——貌似在评价上位同学。

“小胖”打破了沉默,问,“你平时都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新闻?”

我心想,网络,报纸,杂志呗!就这么答了。

“平时看什么报纸啊?”

心想,新华社的呗!于是我说,新华每日电讯,环球……

我转问,要不要说下最近的新闻啊?(想,还是先下手为强,这么问下去,要是被问住怎么办啊)

主考官说“那你说下你认为的最近比较重要的新闻吧!”

哈哈,我心里乐呀,昨天我准备了~就说萨科奇会见达赖的事。

“如果你是一名记者,现在要采访来汶川救援的日本救援队伍,你怎么问?”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请问日本有什么经验可供中国借鉴呢?”答完松了一口气。不知为什么

“小胖”笑了一下……

“你抽一个问题吧!”

面前摆了五张纸条,我捡了张大的,打开一看“北京奥运会”?高兴,我又准备了。具体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举办北京奥运会是一次很好的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机会,你认为中国应该提升软实力吗?”虽然不是和奥运会很靠边,但不管了,跑题总比说不出来强。就答道“举办奥运会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很好的机会,中国应该提升软实力+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问“你是奥运会志愿者吧?请你谈谈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

……

好了,你的面试结束了。

走出考场,一看表,才不到九点,感叹进度真快啊!一路上和同学狂议论这次面试的感受。

第二次面试就这么结束了。

《新华社求职宝典》

《新华社求职宝典Word下载》

《新华社求职宝典PDF下载》

Copyright©2006-2023应届毕业生网yjbys.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