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国主义论文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产物, 但是作为一种双重属性的趋势和潮流, 给转型时期的我国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及如何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 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时代特征, 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仅使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交流不断增强, 而且在一定程度深刻地改变着我国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来自西方国家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激起了人们的“骚动和不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

  (一)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球化对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冲击

  爱国主义, 就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 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1) 。但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要求人们拒绝向其他国家交流学习。在经济全球化机遇的影响下, 人们“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意识不断增强, 尤其是具有接触和掌握多种媒体能力和经验的新时代大学生, 通过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接触到不同的信息, 其中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中华民族崇尚“和而不同”、强调整体观念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形成鲜明对比, 进而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造成严重的侵蚀。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指出, 国家间的冲突就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多元文化间的摩擦和冲突, 势必对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造成严重影响。

  (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球化对国家责任意识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我国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和联系, 尤其是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地球村”、“地球人”等话语不断冲击着原有的国家意识, 同时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对以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国家责任意识带来了消极影响。广大的大学生青年群体在这股浪潮中, 往往最容易迷失了国家责任意识, 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 而忽略了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认同西方国家鼓吹和宣传的“民族国家终结论”、“国家主权过时论”、“世界政府论”, 认为爱国主义不符合全球化的时代趋势, 这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崇高责任意识和高尚奉献精神目标的实现遭遇到巨大阻碍。

  (三)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给了我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打开国门放眼全球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西方国家也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一机遇, 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渗透, 企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前途教育的最高理想, 与人们现实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较多的大学生而言, 由于缺乏对国情的具体了解, 容易对西方国家产生崇拜之情, 甚至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从而造成部分大学生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对共产主义前景的信心不足, 这使得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面临更大困难。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内容更新滞后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 同时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时代性工作。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这就是当前最突出的时代性特征。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时,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内容, 没有及时反映这一时代特征, 更新滞后。而且针对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内容及要求也基本相同, 内容缺乏科学、及时的整合。另外,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 但是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仍然不够, 未能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阶段性调整, 或者根据国内外不同形势, 有针对性地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内容与时代性相脱离, 一方面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内容更新的需要, 造成思政教育工作者竭力传授的内容大学生不乐意接受, 甚至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 大学生爱国情感和行为的引导比较薄弱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国家利益冲突, 国家主权被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情况最容易激起大学生满腔的爱国热情, 在受到爱国情绪的影响下, 展开过激行为。我们鼓励和提倡的爱国主义是理性的爱国主义, 在拥有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 需要清醒的头脑, 坚决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积极引导他们有益理性的爱国行为, 但目前这种引导还比较薄弱, 如果不正确认识朝极端化方向发展, 转变为现实的破坏行为, 那么我国的社会稳定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 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和形式的拓展创新不够

  当前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灌输式说教为主, 无论是形式、方法还是载体上仍然比较单一, 并且在传统方法的创新发展上依然薄弱;教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当今青年大学生自身的特征, 不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是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 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还显得比较落后, 偏重于传统, 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存在片面性的认识, 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时代转变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新变化, 教育载体和方法拓展的力度和深度还比较薄弱。

  三、提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一)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

  1. 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认识相结合的原则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 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2) 。”长期以来,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爱国主义理论研究不足, 理论建设也未能及时反映时代变化的趋势和潮流, 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长期处于经验感性阶段, 与科学理性层次距离尚远。因此,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要密切关注世情国情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 加强对它们的理论研究。此外, 还要积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以研究成果来指导教育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转化为大学生们的自觉行为。

  2. 丰富、更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校在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应紧扣时代脉搏, 从实际从发, 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丰富教育内容,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 增强教材与时代的紧密性及对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明力。此外,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是一种强行的灌输, 而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 最为关键的是对爱国主义思想的认可, 因此及时更新和调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使得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对爱国主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能自主、自觉的将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上升为道德情感。

  (二) 加强对大学生爱国情感和行为的引导

  在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方式上, 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往往喜欢凭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 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因此,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及时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为他们正确地分析时事动态, 让其能清醒地认识到理性爱国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区别, 要学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 培养大学生们看待问题的冷静和理性思维, 让他们知道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必须在国家的法制框架内进行, 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以便能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引向深入和理性。

  (三) 拓展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形式和方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就是在载体、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拓展得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的出现就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因此, 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利用网络手段, 占领网络思想阵地, 探索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的网上、网下教育形式, 以取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 高校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的建立和建设, 同时提供资源丰富的信息检索和利用服务, 在网站的内容和信息的承载方面, 要做到及时更新, 不能使建设流于形式。此外, 在网站的发展上,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教育板块和教育专栏的建设和维护活动, 让大学生们在如何更适合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谋划策, 然后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学生。

  总之,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崭新课题, 分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都是极富意义和挑战的。

  参考文献

  [1]庞士让.爱国主义教育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xx.

  [2]俞可平.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xx.

  [3]马晓东.浅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教育 (人大复印资料) , 1995 (7) :26.

  [4]朱新均.大力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1996 (1) :22.

  注释

  1 卢黎歌.思想道德修养[M].山西人民出版社, 20xx:296.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 1995:285.

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6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现状

  1.基本状况

  多數大学生在对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对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或者纪录节目的关注度也不曾减退;对有关国家政治、经济的问题,大学生也时常关心;对于“爱国途径”“国籍选择”等问题,部分大学生会持观望、迟疑态度,此时,大学生的原则和观点具有不确定性。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受经济全球化冲击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逐渐弱化,民族观念逐渐模糊,甚至少数大学生还会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其次,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在中国校区接受政治课程教育时,教师讲授传统课程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间,致使学生的爱国思想未能得到有效升华。最后,学生个体问题明显。由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期,学生在这一阶段思想极易被影响和改变。此外,还有一些媒体借助网络平台歪曲事实和主观报道,甚至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如果爱国主义教育仍以传统方式进行,那么教育效果会远远达不到预期。

  2.存在问题

  一方面,教育脱节现象严重。爱国主义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时代性,尤其是和平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够系统和深入,这对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强化这类大学生爱国教育观念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缺乏教育实效性。学生能否获得中美合作院校的入学资格,受语言、专业成绩等条件制约。为了获取入学资格,学校特意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语言和专业课程,过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终导致出现爱国主义理念和知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此外,学生来到美国后,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适应环境、教育模式以及生活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爱国主义教育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