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局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19 08:29:05 年终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闻出版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

新闻出版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胶东文化龙头城市建设,着力实施三项“国字号”文化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和重大突破。我市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5个主要承办城市之一,圆满完成了“文华奖”赛事承办任务;7月烟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烟台文化中心调研,对我市的文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圆满承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我市经过近三年来紧张有序的筹办工作,成功夺得十艺节赛事承办与参赛夺奖“两块金牌”,向全国展示了烟台作为胶东文化龙头城市的风采和文明形象。

  一是赛事承办场馆建设全省领先。我们狠抓对十艺节赛事场馆建设的督导协调,注重抢时间、抓进度、保安全,打造提升了5处承办场馆,为十艺节的成功举办打下坚实硬件基础。鉴于我市优质高效的场馆建设及管理服务,十艺节组委会于8月在我市举办专业剧目演出服务管理培训班,向全省33个承办场馆推广烟台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二是圆满完成“文华奖”赛事承办任务。我市成功承办了12台“文华奖”参评剧目、共24场演出,在全省承办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共接待来烟参赛的演职人员、评委及全国各地观摩人员近3000人次,观众近3万人次,圆满实现了赛事承办“四不、三满意”的工作目标,即:场馆设施安全高效运行,赛事演出中不伤人、不掉链子;服务保障和接待工作热情细致,赛事承办过程中不卡壳、不出事。通过高水准、全方位的承办工作,让来烟参赛的艺术院团满意,让专家评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嘉宾及领导满意,让烟台的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充分彰显“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

  三是我市角逐“群星奖”大获全胜。烟台入围决赛的四件群众文化作品全部荣获“群星奖”,其中两件舞蹈作品的作者张荫松获评全国百名“群文之星”。同时,我市作为十艺节大型赛事活动全国首场的“群星奖”音乐门类作品复赛承办城市,荣获“群星奖”优秀组织奖。烟台在本届评选中共收获6块奖牌,这是自1991年“群星奖”设立以来,我市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名列全省及全国地级城市第一。

  四是十艺节美术作品与专业剧目创作成果丰硕。我市共有9件美术作品入选十艺节第三大赛事的“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8件作品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我市3部戏剧作品入选十艺节展演剧目,其中吕剧《烟台山》、歌舞剧《海市》分别荣获十艺节祝贺演出剧目奖和十艺节“百场下基层”优秀剧目奖。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

  一是省级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扎实开展省级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督导考核,有效解决了各类短板问题。2013年4月,我市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共5个),并被省里推荐到文化部参加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创建。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凭借一流的文化硬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与活动、内容详实的申报材料以及圆满的陈述答辩,顺利通过专家评审。10月23日,烟台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二是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结合本年度政府为民服务实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延伸拓展基层文化服务。全年共优化提升农村文化大院763家,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450家。以评促建,积极参加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全市共有7个馆被评为一级馆,4个馆被评为二级馆,一级馆数量较上次评估增加1个,二级馆数量增加2个。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程,在全市免费培训了1300多名群众文艺骨干,实现“种文化”到基层。

  三、全市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一是大力繁荣文艺舞台。举办第十一届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为市区文艺舞台奉献各类国内外演出180多场。烟台大剧院全年演出114场,其中院线演出58场,公益演出20场;并推出“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等十几项公益活动,受到市民欢迎。我市原创歌舞剧《海市》进入保利院线,赴张家港、常州巡演,有力提升了烟台文化影响力。

  二是举办各类群众文化和对外交流活动。一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国粹飘香”戏曲票友演唱会、“周末音乐汇”系列音乐主题演出、“唱响中国梦”合唱艺术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0余场。举办为期两个月的第二届烟台文化艺术节,推出10大类、40项、200余场文化活动,参与群众人数达100万人次,为十艺节承办营造了浓厚氛围。我市与法国昂热市、美国圣地亚哥市举办了友好城市文化周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广泛开展文博展览和送戏下乡。在市区举办当代书画名家60人作品展、当代名家丹青作品展、十艺节烟台市优秀美术作品展、烟台名家收藏交流展等各类文博展览200余场,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艺术品位。组织市直专业艺术院团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全年下乡演出240场,为基层群众送去了文化关怀。

  四、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紧密围绕市委关于推进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以红色艺术创作演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与文博展览、红色文化出版物创作与加大覆盖、广播影视宣传提升四个方面为工作推进主线,重点打造市博物馆、烟台山两个革命历史展示和教育亮点,并建设形成一条胶东革命历史教育路线。目前,“两点一线”的打造正在积极开展,制定陈列大纲、革命文物征集等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就绪。同时,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对胶东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摸底调查,共登录332处;多渠道开展可移动革命文物及史料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史料线索266条,筛选革命文物797件。策划推出大型原生态音舞剧《盛世胶东》以及《俺娘》、《红线记》、《烟港风云》3部红色戏剧作品,年内基本完成剧本初稿的创作。在烟台大剧院推出红色文化长廊,每月突出一个主题,展览贯穿全年,烟台画院、烟台美术博物馆分别举办了红色文化展览,传承弘扬我市红色文化。在全市农家书屋、新华书店等加大胶东红色文化出版物覆盖度,形成浓厚氛围。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胶东革命影视作品的制作,电视剧《战火大金脉》先后在中央1套、8套和山东影视频道播出,《烟台开埠》纪录片在中央台纪录频道播出。

  五、广电事业建设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市内新闻宣传引导有力。组织市级广电媒体围绕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战略、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播发相关稿件3000多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年广电安全播出任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我局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称号。

  二是对上宣传影响广泛。广电媒体全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发稿50条,其中头题2条,提要20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稿23条,头题1条,提要8条;在省电台播发广播稿件总分全省第二;在省电视台播发电视稿件数量全省地市台领先。

  三是精品创作成效显著。广电媒体强化精品意识,在全年省以上评奖中有70多件作品获奖,2013年电视春晚《幸福花开千万家》获得第四届全国电视春节晚会评奖特别奖,电视专题片《微爱传八方》获得全国法制节目创优专题和纪录片一等奖,广播剧《小小竹篙撑大船》等9件作品获得山东省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围绕“制播分离”,探索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影视剧的创作生产,电影《一场风华雪月的事》面向全国发行放映,30集电视剧《家有喜妇》顺利完成拍摄。

  六、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

  扎实开展我市报刊出版单位及驻烟记者站年度核验初审工作,对全市18种全国正式刊号报刊、28种省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6家驻烟记者站进行了认真的初审核验,并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在全市开展整治虚假低俗违法广告和打击网络污秽色情信息专项活动、组织实施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有力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认真做好印刷发行企业年度核验,对全市750家印刷企业、110家专项包装企业、5家出版物批发企业和420多家出版物零售单位逐一进行了网上审核和登记。加强对印刷发行行业内重点单位的跟踪调度和服务,积极为其排忧解难,鼓励企业树立名牌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

  七、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市级广电媒体大力开发媒体广告资源,创新广告运营模式,确保了主要媒体广告收入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完善移动数字电视中心节目制作编排,加强终端设备维护,并抢抓市场先机,探索出租车多功能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印刷发行业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全市新设立1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鼓励15家企业转产调整为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对12家印刷企业和专项包装企业进行了压缩;第十一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共推出205个项目,涉及资金额达3457万元。2013年我市文化演艺娱乐业、广播影视业、出版版权和印刷业等相关产业实现收入44亿元,较去年增长15%。

  二是狠抓文化市场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整治,扎实开展文化市场交叉检查,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整治非法出版物“净网”、“清源”和“秋风”等各类专项行动,全年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6.7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6000家次,警告99家次,集中销毁5万余件非法出版物,有效保障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八、文化遗产保护实现迈上新台阶

  一是扎实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我们与市规划局等部门配合圆满完成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项任务,编制了申报补充材料和资料汇编,参与起草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了申报电视片的脚本编写及拍摄制作,整体申报工作仅用时14个月,创造了“烟台速度”。

  二是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40处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省保数量增长近一倍。2013年新公布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文物勘探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有序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编制印发了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组建起普查队伍。

  三是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完成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的申报评审,确定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18项,即将由市政府公布。新增8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省级项目数量达到33项,居全省第三位。

  九、行业作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一是深入落实中央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反对“四风”。组织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彻落实“十要十不准、九个严禁、反对四风、治理庸懒散”等制度规定,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抓手,强化整改,提升效能,在全系统营造了风正心齐、拼搏进取的浓厚氛围。

  二是抓好行业作风建设。通过参加“阳光政务热线”、民声嘉宾访谈和“面对面”等对话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作风。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规范,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各类责任书和应急预案,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系统内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局党委一班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廉政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因公出国报批等规章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深化廉政警示教育,探索建立廉洁文化的有效方式和载体,营造崇尚廉洁、反对贪腐的浓厚氛围,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确保警钟长鸣。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文广新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三大“国字号”文化品牌的叠加优势,为打造蓝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设文化大市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二

  加快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

  1、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建成景宁县文化馆、广电大楼、运动场、图书馆和体育馆。

  2、从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全市少数民族乡镇创建了一个“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和两个“丽水市文化山花乡镇”。

  3、从省体育局争取41万元资金,为全市七个少数民族乡镇和景宁县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

  4、从省广电局争取到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建设经费300多万元,用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入户工程”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

  5、各地自筹资金加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如景宁广电局投入了32万元资金对敕目山骨干台的调频、电视发射设备、机房进行了更新改造,覆盖面大幅度提高;遂昌筹资实现了1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并发展调频音箱270余只;龙泉筹集资金16万元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20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为地形复杂的大路上等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41个等等。

  二、挖掘、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体育,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

  创作完成了四幕畲族风情歌舞剧《畲山风》,成功赴京献演,并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2001年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演出双金奖和16个其它单项奖;创作了一批以畲族题材为主的歌舞、小品、摄影、美术作品,如《山转水转》、《畲族进火车》等舞蹈、歌曲都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得金奖;举办了两届“畲族歌舞新人新作演唱大赛”和一次“全省畲族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成立了“浙南民族艺术团”,以畲族歌舞为载体,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弘扬畲族文化,深受群众欢迎。挖掘并推荐畲族体育项目稳凳、射弩、蹴球、高脚竞速、珍珠球等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体育理论研究室,并在畲族聚集地景宁、松阳建立了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与推广。做好畲族民间民族艺术品的保护工作。

  三、组织实施广电“入户工程”,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看电视难问题。

  全市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入户工程”以来,全市广电系统克服种种困难,做了一系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新增60余个少数民族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20个少数民族乡镇、135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城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体广电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具体打算如下:

  1、弘扬畲族文化,繁荣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抓好《畲山风》的复排,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继续落实好文化部实行的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优先安排的“四优先”政策。

  2、整理畲族群众体育资源,发展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进一步挖掘、整理少数民族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项目;积极争取财政和省体育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投入,在制定政策、奖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全市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挖掘、推广更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3、完善广电入户工程,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广电视听条件。“十一五”期间总体目标是:完成少数民族乡镇、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未联网的自然村能看到、听到8套以上电视节目、3套以上广播节目。 下步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是采用“三个一点”的办法筹资,即省里支持一点、当地政府补助一点、自筹一点资金,加快少数民族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光缆联网工程。二是提高少数民族村村通独立小前端和集体收看点的接收套数和质量。三是通过下山脱贫、接收卫星节目方式、加强骨干无线转播台的投入、更新改造等,扩大覆盖,解决少数民族盲点村的问题。

【新闻出版局年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县文化新闻出版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05-16

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05-18

市新闻出版局述职报告07-23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范文05-28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总结08-12

市新闻出版局述职报告范文09-23

新闻编辑年终工作总结08-25

新闻编辑年终工作总结09-23

新闻记者年终工作总结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