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员大会活动总结

时间:2020-11-17 14:05:57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学院动员大会活动总结

  各位老师、各位代表、同志们:

学院动员大会活动总结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届一次“双代会”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动员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三年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三年是学校成功实现二次创业目标,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优秀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创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三年,是学校完成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目标,转向全面提升内涵建设的三年。

  专业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新增专业8个,“对接主导产业,强化关键要素,依托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模式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肯定。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市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2个。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开发团队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9个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工学结合课程20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6门,新世纪教改项目4项。与金龙电机等9家企业或行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新增56家校外实训基地;引进双辉机电等5家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室。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确立了以“技文双馨、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以培育人文修养为底蕴的“一体两翼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技能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地位,强调人文底蕴培育与高等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融合,完善综合督导工作。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中心在我校设立了台州校园工作站,我校与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台州市总工会合作设立了“台州市大中专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获得省级以上专业与技能大赛奖励达180多项,其中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金奖1项、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毕业生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到100%。初次就业率历年均在98%以上,2009年达99.77%,名列全省高校第一。

  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改善。

  实施“教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共选拔教授培养对象3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9人(其中省级5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6人(其中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1人)、选送访问学者进修15人。选拔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台州市“21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46人;有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全校共有64人获得高级职称,220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基本实现青年教师硕士化;选派326人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156名教师获得“双师素质”教师资格。引进高级职称人才26人,硕士、博士76人,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70多名。

  教研科研水平有效提升。

  全校教职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达215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社规划课题、省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等均取得零的突破。2009年,我校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项,这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是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哲社规划资助课题、省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立项数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申请专利30项,授权15项,转让专利技术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登记1项。

  社会服务能力迅速增长。

  举办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论坛、“和园讲坛”、企业家创业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组织开展 “三个台州”战略研究。科技成果孵化和新技术推广30余项;横向科技服务项目数量与到账经费2009年分别达到45项、112万元。与椒江区人民政府、温岭市人民政府、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地方政府以及台州市外经贸局等20个政府部门开展合作;“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培训中心”、“全国英语翻译证书四级考试培训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中心”、“浙江省第一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台州市供销行业农村特有工种培训中心”和“台州市职工技能培训与就业援助基地”等13个中心(或基地)相继落户我校。接受各类社会培训达3万多人次。

  和谐校园建设成绩斐然。

  成立了学校发展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上海教科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台州科研基地,成功举办全国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理论研讨会和全省高职党建工作会议等,初步打响以“和谐发展、和谐团队、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和校园品牌。建立了校系两级管理体制,教学机构和管理机构得到市编委的确认。实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生范围从5个省扩大到全国10个省,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95.2%。强化“以学生为本”理念,实施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年来共发放特困生补助508.1万余元,资助特困生2843人次;为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实践岗位4370多人次,资助金额达35万元。校园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征土地99亩;完成了第三教学楼区块景观绿化、4栋学生公寓、第三食堂等工程。东校区土地的成功出让,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位老师、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通过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复评,先后被评为省级治安安全单位、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们在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外延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回顾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短短的十年办学历程,我们依托区域优势,走出了“一二二一”的发展之路:构建了一个以五和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建设平台;合并了台州工业学校和浙江贸易经济学校两所中专;取得了“浙江省首批摘筹转正的四所高职院校之一”和“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两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个台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和高等技术应用研发推广基地。

  现在,我校又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在三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必须牢牢把握“和谐发展”的主题。强化发展意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用发展的思路统揽全局,用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加速学校转型升级;弘扬爱校敬业和谐责任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注重发展模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注重利益协调机制的健全,注重创造活力的激发,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始终坚持“三性”办学定位。准确认识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的特点,全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传承“一转(转变教育观念)二化(市场化,国际化)三构建(构建能力本位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必须大力解决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按照“五个到位”的要求,即掌握先进高职教育理念,认识到位;强化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实践能力到位;学习提高、教学相长,教学能力到位;密切校企关系,兼职教师到位;完善考评机制,激励措施到位,建设符合学校思路、满足专业发展、适应高职教育、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工作,尤其是在学校跨越式发展期间的重中之重。同时必须提高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

  必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是学校的生命线。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教学建设与改革,完善以“技文双馨、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体两翼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传承和弘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滞后,省级以上的成果不多;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本领不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不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继续强化;适应示范建设的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意识、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集思广益,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或解决。

  二、今后三年的工作

  今后三年,我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依托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以创建示范为抓手,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两大重点,培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综合督导”三个特色,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和谐治校四大方略,全面提升内涵建设,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面开展示范院校建设

  以“技文双馨、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具有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一体、两翼、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入校园。按照校企共建专业、共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等“五个共建” 的总体要求,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职业发展导向,突出工学交替和校企合作培养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提高专业整体发展水平。对接台州“5+1”主导产业,推进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重点改革和建设与“台州制造”相匹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化制药技术3个重点专业,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国际贸易实务等省级特色专业,并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形成以专业对接岗位群,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整体架构,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形成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群。

  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为手段,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导向,融合职业标准,强化能力培养,突出精品建设”为建设思路,根据台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导,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8%。校企共建48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30本,建设35门精品课程,建立课程开发的持续改进机制。

  以优化“双师结构”为核心,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办好教师发展学校,强化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职业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教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引进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大师或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合作项目、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以及到国内外进修学习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15名、骨干教师53名;加大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兼职教师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数量增至23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开展技术服务,三年内每人新增实践锻炼工作经历三个月以上,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5%以上。

  以校企共建为途径,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双方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实训基地运行效率;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为目的,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管机制,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通过建设,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增至126家,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38个,按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新建、扩建35个集“教、学、做” 一体校内实训教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0万元,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达到60%以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达到80%,其中3个重点建设专业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100%,60%以上安排在有合作协议的实习基地中顶岗实习;“双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8%以上。

  以技术开发与应用培训为重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立足台州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以重点建设专业资源为依托,培育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建立技术服务促进和成果考核奖励机制,支持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应用性项目研究,重视专利申请工作,建成区域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达8000人次以上;与合作企业开展应用性项目研究20项以上,专利数10个以上;每年投入技术服务促进专项资金50万元,三年内平均每年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到帐经费不少于450万元。

  以共享互补为出发点,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平台。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平台,切实推进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拓展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以创新管理为着力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学校指导教师跟踪制度、学生自我评价制度与用人单位访问制度;改进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发动政府、行业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动态的反馈与调整机制;改革学制、学籍管理模式,推进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特点的学分制,提高学制、学籍管理的兼容性,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狠抓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尝试导师管理、团队管理与自我管理等方式,积极探索与实践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以学生职业素质发展为指针,创新思政工作。致力培养“技文双馨、和谐发展”的人才,以理想信念、修身养德、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四大主题教育实践为抓手,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打造素质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制度。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指导计划,加大对招生就业基地建设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完善内部工作机制。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创业型就业率稳步提高。

  (二)全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实施和谐发展促进计划。坚持“三性”办学定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需要,深入分析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认真研究即将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把握高职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制定和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配套规划。主动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企业、学生、教师、家庭等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自觉践行社会责任,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实施和谐团队提升计划。开展和谐单位达标评比工作。注重提高团队带头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团队和谐的能力。尤其要抓好校系两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提高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校园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的本领。

  实施和谐管理建设计划。改革与示范建设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与科学发展、示范建设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整合教育教学行政资源,强化二级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权责,加大执行与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系(部)工作制度和规范。进一步加强综合教育督导,建立健全二级督导体制,完善以导、督、评、考为主要机制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完善对教师、系部和处室的评价考核机制,增强企业和社会的评价要素。

  实施和谐环境塑造计划。根据示范建设的需要和学校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安排,启动新一轮建设计划,实施“三化”、“三配套”工程(即学训一体化、人文化、园林化和实训实践设施配套、人文设施配套、后勤设施配套),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建立安全、洁净的`校园环境。理顺股权、产权问题。健全与当地村街的合作关系,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施和谐文化培育计划。积极引导师生员工弘扬学校精神,做强“和园”品牌,开展台州文化研究,建设台州创业文化博物馆和企业文化陈列室,办好台州市群众艺术馆艺术教育基地。建设新闻中心,健全校情发布制度。成立校友总会,联络校友感情,集聚校友资源。关注师生学习和生活,运作好师生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完善示范建设的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建设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建设示范工作进行统筹、协调、领导、指导。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和日常管理。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专家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指导和检查。

  加强经费保障。加强教学、科研物质保障与经费投入,确保教学、科研工作运行的需要。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在省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按1∶3的经费配套进行建设。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确保建设过程中软硬件建设资金的需要。加强建设经费使用管理。设立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根据“统一规划、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结余留用”的原则,严格项目审批,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合理性。加强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并将资金使用效益列入项目验收的考核指标。

  加强制度保障。组织制定与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实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变。制度建设人本化、运行程序化、控制标准化,探索建立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长效机制。根据“分项管理、责任到人、过程监控、分期考核”的原则,及时检查、监督各级机构职责的落实,加强过程监控。制定《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对项目的计划、审核、实施、评估、检查、验收和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各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工作平台建设能够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顺利实施。

  (四)今年着重要抓的几项工作

  ――出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配套规划,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完善示范建设机制和工作措施,确保年底通过省示范性项目中期验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数据平台建设,为教育部新一轮教学水平评估夯实基础。

  ――加强专业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确保第一批开发20门工学课程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启动第二批专业开发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强化实践教学,出台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确保顶岗比例达到60%以上。

  ――深化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校内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聘请兼职教师数量增至120人。

  ――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工作,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开发、改造能力,使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以及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到帐经费450万元。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发挥综合督导功能。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系部工作业绩量化考核办法。

  ――落实全日制高职招生计划3300名,确保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实施万人培训计划。

  ――强化二级管理体制。修订二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下放权责,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

  ――启动“三化”、“三配套”建设。改建学训一体化教室15个。动工兴建产学合作中心大楼,建设学生公寓,餐饮文化休闲广场,景观绿化工程等。做好土地置换后资金统筹使用安排,做好园区后勤资产回购工作。

  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示范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我校被列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这标志着我校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示范建设成功与否,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事关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当前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到了“实战”阶段,任务繁重,压力巨大。全校上下务必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示范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夺取这场战役的彻底胜利。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要根据示范建设的总体部署,并按照《示范建设方案》、《任务书》及任务分解表等具体要求,建立示范建设项目和建设任务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全校师生都要树立起“建设示范、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形成“聚精会神建示范,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工作态势。每一个人都是示范者,每一个岗位都必须是示范岗。明确示范建设为总目标,所有支目标都要为总目标服务。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按照增强“驾驭高职教育能力”的要求,建立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全体教职工都要具有大局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绝不允许各唱各的调,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二)弘扬奉献,服务到位

  全校教职工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全体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要增强主动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员工的意识,为示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每一个岗位都要寻找服务点,做到优质服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督导,形成动力

  要注重阶段性目标的跟踪督查,从第一步开始,每一步都要参与建设,督查到位,确保工作的“精、细、实”。加强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对于敷衍塞责者,追究直接责任人及直接领导的责任。

  (四)强化考核,奖优罚劣

  建立质量服务保障体系、示范建设责任通报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各类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津贴奖励等全面挂钩,做到赏罚分明。

  各位老师、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在新的征程中,我坚信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三年内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学院动员大会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光棍节学院灯谜协会活动总结04-08

学院科技节活动工作总结的格式08-09

法政学院第二届学生科协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12-10

学院教师培训工作总结08-24

传播学院实习总结11-27

学院科研简洁工作总结范文12-10

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学期总结09-12

许昌学院商学院08-08

红河学院商学院11-08

学院迎新年活动策划方案(通用7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