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

时间:2023-10-21 07:25:29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本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概述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学院领导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

  我专业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2、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职业教育要求

  1、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2、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3、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技术能手、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床边教学”,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3、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向课堂要效益:(1)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教、研、训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2) 培养发展校本教研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引领和辐射作用;(3)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对各年龄段的教师进行再培训,帮助教师克服在成长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引导他们关注和解决教学中的常态问题,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2加强校本管理培训,提高规范化教学中的校本管理能力,对管理质量提出要求

  3、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认真总结多年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高效能、轻负担、高素质”的教育品牌。

  4、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夯实教研过程研究,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塑造科研教师群体,以科研促实效,以科研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4、 围绕新课程开展活动,提高实效

  1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检查管理内容,收集所有检查记录及相关资料。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教研室开展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竞赛、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竞赛等活动。

  医疗美容技术教研室

  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地点:医学美容技术教研室

  参会人员:何静、陈洁、许明高

  记录人:何静

  主题:师资队伍建设讨论

  何静老师:一个专业要有好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目前我们教研室的专任教师队伍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硕士学位比例高达60%以上,但高职称的教师较少,青年教师还需要积极自我提高。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队伍自觉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上的不断进步。通过教研室内部以及教研室之间组织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比如学院“青蓝工程”带教,同时积极组织集体备课、讲课竞赛、新教师专业课程试讲等不同形式的讨论方式,结合优秀教师的优质观摩课,不断督促新教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和自学,自觉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尤其是医美专业技术更新快,年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技能水平,及时有效的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圆满地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

  陈洁老师:我院及系里都积极鼓励教师们进行科研立项。教研室要积极申报院级或省级教改项目。

  此外,应该定期进行学术讲座: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从这学期始,教研室应该安排每个教师每学期做一次学术讲座,选题不限。老教师讲课内容以教学和科研指导为主,青年教师讲课内容以自然科学研究进展为主。

  希望通过定期的学术讲座,促进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

  许明高:我们的青年教师每学年都要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活动。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观摩课”活动,从板书设计、独立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片段设计大赛、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诸多方面向老教师学习,使自身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2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模具教研室全体教师热情高涨,紧密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积极工作。

  学期初,教研室组织老师们在教研室范围内积极开展授课计划、课程标准讨论,及时做好期初教学资料的检查及教学情况反馈工作,积极开展模具专业新生入学教育,为一学期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迎接省示范建设以及新一轮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教研室多次组织召开模具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研讨会(如《精密模具设计制作综合实训》、《模具机械基础》、《精密模具检测技术》建设研讨会)等,深刻领会模具专业建设三年建设规划,进行任务分解;教研室还牵头组织召开模具专业各级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心声,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更好地应材施教,服务学生的成人成才,进一步深化模具专业内涵建设。

  学期中期,教研室主抓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科研以及模具09级毕业设计工作,做到早准备,精心准备,稳步实施,确保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毕业设计等工作稳步开展,争取各项工作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中,教研室不断推进项目式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和改革,全力建设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中,教研室做到早规划,分步骤实施,逐步开展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的规划和建设,现再版教材1部,参编出版教材1部,参编未版教材2部;教学科研工作中,教研室老师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 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1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成绩优异,获得学院表彰,主持在建院级课题1项,完成院级课题1项,指导完成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项,结题通过;毕业设计工作中,教研室精心准备,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精心准备毕业设计课题,制定毕业设计指导书,明确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以及指导流程、毕业设计合格及以上标准。

  教研室严格按照院系文件要求,认真准备,积极开展模具专业分方向说课工作,教研室14位老师,分别就本学期所教授课程做了认真准备,精彩说课;教研室还积极组织开展教研室主任说专业工作,1人获得院说专业竞赛优胜奖。

  教研室组织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进修培训,1人次获得《模具技能大赛师资培训合格证》、 1人参加由教育部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联合举办的五轴数控与编程加工培训,获得《五轴数控与编程加工培训合格证》。

  教研室认真组织开展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实验实训设备运行情况良好,从而保证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正常有序开展。

  教研室中有8位教师积极承担模具专业09 、 10和11级班主任工作,他们工作认真、细致,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教研室积极探索和推进模具专业的校企融通,深度校企合作,成功策划、组织、实施了XX年机电系国盛模具杯制图cad竞赛,由企业赞助冠名,为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储备、选拔人才,为企业发展储备、选拔人才。竞赛成立了组委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执行严格的竞赛规程,竞赛报名96人,初赛76人,决赛38人,共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10名,校企共同组织了表彰会,为获奖学生颁发了校企共同认可的'荣誉证书。

  教研室积极探索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功策划、组织、实施了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员工ug培训项目、无锡技师学院ug软件培训项目。教研室起草了项目策划案,制定了周详的培训计划,教研室教师克服多项困难保质保量地实施了培训,达到了企业要求,提升了模具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教研室积极组织教研室教师、本专业XX级学生,积极准备,历时两个多月,参加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XX年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在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近40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研室积极开展模具专业企业调研,先后赴无锡国盛模具有限公司、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及无锡明达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紧贴企业发展,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将调研情况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中,为做到培养精密模具设计制造高技能人才,服务精密模具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高端制造业)奠定基础。

  专业建设之路可谓漫漫,我们将清晰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奋进。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3

  一、组室情况

  我们教研组共有13名教师,35岁以下9名,80后6名,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本科学历达100%,区学科名师、教坛新秀3名,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其中有4人担任班主任,1人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组室创建

  我们遵循“优势互补,群体优化”的团队建设策略,通过骨干示范、师徒结对、展示比武、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一)教学方面

  组内有5名教龄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知识水平高,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针对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对他们的培养做了以下工作:

  1、经验传承,有效指导

  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学校任命的教学师傅,教学师傅们都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奉献出来,从教材的理解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入手,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评课等基础性工作指导、督促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教研组长、学科名师作为团队的引领者,每学期总能多听取他们的家常课,及时指出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以后努力方向,并根据青年教师需要选择相应课型,针对性地开放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分享自己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引领他们尽快成长。通过这种一对多的分层指导,其实也促进了组内教师的全员发展。

  2、搭建平台,激励进步

  青年教师都有强烈的进取心,一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所以我们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创设展示自己教学才华的舞台,激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近两年先后有三位青年教师承担区级教学研究课,一位获得区“1至5岁”教师教学评比三等奖,两位获得学校“泰晤士”教学评比一等奖,两位均获得区教育学会、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成绩来自于青年教师的潜心钻研,也归功于指导教师的用心良苦。

  (二)教研方面

  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点是学会教学。即要让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实现这个转化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我校不少学生来自于农村及外来个体户,学生的教育背景与城区品牌学校存在差距,况且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又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面对学生、课程带给教师的挑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课程生成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同时也必须关注预设。具体来说,在课前预设中应力求关注:

  1、教学过程的多线型。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考虑生成过程中学生各种状态的出现,课堂就可能会变成生成性的课堂。

  2、教学目标的递进生成型。教学需要学生已有经验与新信息的不断作用才可能逐渐生成,因此预设时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走在过程中,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示,设定过程性目标。

  3、教学内容的知识展开型。生成的问题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只是“知道”,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经历知识的创造,体验发明的苦与甜。

  4、教学设计的挑战型。教学生成需要学生积极的主观倾向性,需要学生经验、思考和兴致的投入,因此课前预设要精心设计富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向。

  与以往教材相比,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更加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线索。我们又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区级课题)。在充分挖掘、合理确定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和途径。通过研究,达成共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时机、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思想方法地均衡发展,为他们后续学好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课题我们先后承担了两次以“改善学习方式,渗透数学思想”为主题的区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得到区研训员陈老师、李老师的肯定;相关论文获得20xx年获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三、组室特色

  1、教学常规化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常规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重视教学常规,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上课)、作业设计(命题)、作业批改与辅导(评价)、教学研究(评课、反思)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两周一次的例行常规检查突出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控。逐渐形成以下共识:

  1、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上好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3、出好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4、勤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教师中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完成一个研究专题,上一节教学实践课,撰写一则案例,写一篇读书笔记、写一份教学设计、制作一个教学课件。逐步完善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使教研组发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教研活动专题化

  教研组活动如果能结合当前课改要求和师生现状,确立课题进行研究,才能有序推进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所以我们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能够根据区研训计划与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结合本组实际,确立一个研究主题进行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结合课标开展新教材的理解分析,观摩精彩教学片段的案例研究,“同课异构”的备课组课例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等等,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活动参与全员化

  无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一样相互之间存在诸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合作,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各自优越性,我们在活动安排中因人而异,有所侧重。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主攻课题研究的策略与项目,着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着力课堂设计、评课、案例方面的研究;青年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实践。同时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既激发了全员教师的参与热情,又加快了课题的研究进程。

  四、一点成绩

  1、队伍建设

  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组内教师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先后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两位教师被聘为区学科名师,梯队建设初见成效。

  2、教学展示

  积极申报区级教学研究课活动,每学期确保一位教师能参加区级以上教学展示或教学评比活动,校级教学研讨或评比参与率100%。

  3、论文随想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等。四位教师撰写的6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评比中获奖,两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4、资源库建设

  重视学科资源库建设,及时收集整理优秀教案、习题设计和校本课程,并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良好氛围。我们还积极配合区研训员承担市、区两级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就上学期先后拍摄区级录像课6节,上传市资源库教学设计4节,区资源库教学设计30节。

  5、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注重对学困生学优生的补缺补差和培优工作,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08学年四年级数学在区教学质量统测中名列前茅;五年级数学在20xx年松江区小学数学毕业考试中,平均成绩95.41分,及格率100%,总体水平位居区前列。

  6、特色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美育为先”的拓展型课程和社团建设,低年级开设了“珠心算”课程,三年级开设了“数学思维训练”课程。

  两年来,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在改进课堂教学上潜心探索,在教学研究上苦练内功,形成了有研究、有反思、有争辩的浓厚教学研究氛围。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区进修学院专家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我们坚信,通过与其他优秀教研组经验的学习和交流,一定能使我们今后的教研组建设更上一层楼。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4

  按照区教育局进修校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20xx年4月26来我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韩培模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学的刘芬兰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榆次区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我们就召集各校领导商讨,最后确定,将送教教师集中于郭家堡中学授课,全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学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郭家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送教教师精心准备,真诚服务,受到好评和欢迎。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三、精心准备,实现双赢

  本次来我乡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凤老师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韩雅萍三名教师,涉及到语文、政治、物理三个学科,主要形式为我乡的三名教师和送教的三名教师同课异构,内容以初三复习课为主,课上送教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交流互动,送课教师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教研室活动总结02-12

英语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11-14

教研室教研活动工作总结11-24

应用英语教研室活动总结11-14

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04-28

教研室听评课活动总结12-30

初中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01-03

教研室工作总结07-27

教研室工作总结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