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授权工作总结

时间:2023-09-08 11:07:07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授权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1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顺利推进,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日趋庞大、客户数量日益增多、分支机构迅速增加。一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设点布局,完成由区域性银行到全国性银行直至上市公众银行的转变;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迅速扩大业务区域、增设分支机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及机构层级迅速增加,由过去简单的总分行二级管理,扩充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甚至更多层级。随着分支机构层级日益复杂及业务经营情况的不断变化,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先相对简单的业务授权管理制度已落后于业务发展的要求。健全完善的法人授权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良好而恰当的权限设置能在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因此,构建完善授权体系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重要而迫切的一项工作任务,各商业银行应树立发展意识,处理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合理确定贷款权限,实行信用授权的分层次管理。

  一、信用业务授权的含义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必须建立法人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进行授权”,由上述规定可知,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体制,全行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分支机构是授权经营的经济组织,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是指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在法定范围内,对各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关键业务岗位授予相应的信用业务经营和管理权限,各机构必须且只能在总行的授权范围内开展信用业务。

  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

  (一)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基本框架

  商业银行授信对象可分为公司、个人、同业客户三大类,因此,信用业务授权由公司客户、个人客户、同业客户信用业务授权组成,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应根据各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地区经济环境和资产质量等,授予各机构一定额度、不同类别的信用业务审批权,各机构应在权限内审批信用业务,授权体系通常由总、分、支行三个层级组成,层级越低业务权限越小,业务范围越窄,中小商业银行应认真评估各层级受权人业务授权执行的规范性及尽职履责情况,并及时调整授权。

  (二)信用业务授权额度的计量

  授权体系基本框架确定后,随之需要明确的是授权额度的计算规则。信用业务授权实际上是对风险业务的授权,授权权限的大小应以风险敞口计算,即信用业务授权额度是以风险敞口的大小进行衡量,应将低风险信用业务从授信总量中扣除,用公式表示,信用业务风险敞口=信用业务总量-低风险信用业务量。此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将集团客户、关联客户视同单个客户合并计算风险敞口,将客户提供的保证担保与该客户的直接融资一并纳入风险敞口。

  1、信用业务总量的计算。信用业务总量等于客户在银行的直接信用业务量加上间接信用业务量。直接信用业务指银行给予客户直接资金融通或是信用支持的业务,包括各项贷款、票据融资、进出口押汇等表内信用业务,以及承兑、信用证、贷款承诺等表外信用业务。间接信用业务是指客户为其他客户在银行授信而提供担保的信用业务,通常仅计算客户提供保证担保的信用业务量,不包括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的信用业务量。

  2、低风险信用业务量的计算。低风险信用业务是银行认为风险较低或是无风险的.信用业务,通常包括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借款人资质很好的信用业务,如客户信用评级达到银行最高评级的信用业务;二是以全额保证金、国家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质押办理的信用业务;三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资信良好的金融机构签发的存单质押、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质押办理的信用业务;四是指定保险公司开出的具有储金性质或投资分红性质的保单质押办理的信用业务,或由其提供连带责任见索即付保证保险的信用业务;五是委托贷款业务。

  (三)信用业务授权额度的分配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实行分级授权,授权额度逐级递减,主要包括总行层面的权限设置、总行对分行的授权、分行内部转授权三个层级。

  1、总行层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根据业务的风险特性及受权人风险控制能力,区分公司、个人、同业客户业务不同的风险程度,对总行副行长、专职审批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关键业务岗位分别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

  2、总行对分行的授权。应以类别行为基础,根据不同分行的业务发展状况、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内控状况、风险控制能力、负责人素质、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等因素实行区别授权、差别授权。

  3、分行内部转授权。分行行长可分别给予分行副行长、专职审批部门、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关键业务岗位一定的业务审批权限;对分支机构审批权限实行严格的控制,分行对支行的转授权事项,主要是低风险业务、经批准的授信项下单笔业务等。转授权的权力不得大于被授予的权力。

  (四)特殊信用业务审批权限的分配

  除按照信用业务风险敞口设置审批权限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可从期限、品种、担保、特定行业客户等不同维度设置特殊业务审批权限,适时调整控制全行业务发展策略。一是期限方面,如要加强中长期信用业务的控制,可以规定期限超过一年的授信业务上报总行审批;二是品种方面,如要拓展零售业务,可以授权分行审批较大数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三是担保方面,可将风险较大的无担保的信用业务审批权限上收;四是特定行业客户方面,如欲增强对移动、电信、烟草、电网等优质客户的服务效率和竞争能力,可以授权分行自行审批较大额度的业务;同样的,可将某些风险状况不佳的行业客户的审批权限上收,规定分行不得自行审批。

  (五)信用业务授权的方式和层级

  1、信用业务授权分为基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方式。基本授权是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常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基本授权一年一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制定年度基本授权时应注意授权的连续性,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大幅调整,给机构理解与执行造成困难。特别授权是指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特殊业务,包括创新业务、特殊融资项目及超过基本授权范围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特别授权由分行根据实际需要正式发文向总行申请,总行应在限定工作日内回复。

  2、信用业务授权分为直接授权和转授权两个层级。在直接授权层级,总行行长作为授权人对总、分行相关受权人授予业务经营及管理权限。在转授权层级,总、分行相关受权人作为转授权人在总行行长业务授权范围内对相关转受权人转授业务经营及管理权限。

  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完善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在强化统一的法人制度、加强风险与内控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法人授权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缺乏有效的法人授权等级评价制度,弱化对分行资源配置的指导意义;权限按岗位设置,未考虑受权人个人因素;对越权经营者处罚不严,未做到权责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和一级法人体制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构建有效的法人授权等级评价制度,实行差别化授权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给予分支机构授权额度时,应根据分支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给予差别授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风险控制能力难以精确量化,在指标选择、指标权重方面缺乏有效设定,实际业务授权中往往依靠个人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甚至实行“一刀切”授权,影响了对分支机构的科学授权。应建立统一的授权等级评价制度,科学设定指标体系,作为差别化授权的依据。设定授权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分支机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指标体系可由地区经济、财务、内部管理三个模块构成,以财务模块为重点。一是地区经济模块,可考察分支机构地区经济特色、地区gdp总量、地区gdp增长率、人均gdp、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等因素;二是财务模块,可考察分支机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规模等因素,包括raroc、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率;不良率、不良余额;存款余额、存款增长率、贷款余额、贷款增长率等指标;三是内部管理模块,可考察分支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包括成功堵截案件率、案件发生率、越权违规数量等指标。应对各类指标设定不同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分值,根据分值高低将分支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给予差别授权。

  (二)以授权到岗为主,授权到人为辅,逐步推行授权到人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授权的实现方式包括两种:对人授权和对岗位授权。授权到人是对自然人授权,根据受权人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授权权限;授权到岗是对工作岗位授权,所有在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权限均相同。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的大多是授权到岗的模式,在授权时更多的是考虑受权人所处机构、部门的情况及其岗位,对受权人自身风险把握能力、风险偏好、个人素质等因素考虑不够充分,而人是授权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银行授权时非常重视人的因素,根据受权人的的能力、水平、素质进行授权。而未来国内银行授权发展趋势是向国际接轨,逐步实现按人授权,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应建立授权到人与授权到岗相结合,逐步推行授行到人的授权体系。授权到人可考虑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方面,可考虑个人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对事业的忠诚度、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偏好等。定量方面,可考察从业资质、从事专业时间、审批项目数量、出现风险项目数量等,并视其工作质量、专业表现、尽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长期看,按人授权是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科学授权的方向,但按人授权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授权考评体系,从短期看,立即全面推行尚不具备条件,可考虑以授权到岗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行授权到人。

  (三)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权责明确、奖惩结合管理机制

  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不受制约和责任追究的授权也容易失效,有的银行提出授权即“授责”,有的银行将审批称为“问责审批”。实际业务执行中,分支机构在业务指标考核的压力下,存在追求本位利益的冲动。这就要求我们完善权责对应的机制,实现有权有责、有授有收、有奖有罚、有进有退的授权管理。一是要加强授权执行情况检查监督的力度和覆盖面,通过日常监控、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内外部审计、系统硬约束等手段,监控授权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越权行为。二是要落实处罚,不因优质客户、好项目、项目未形成风险或损失而放松对越权行为的责任追究;对越权审批的项目下调分类级次,加提相应的专项准备,增加经营机构的成本,使越权行为得不偿失;对存在越权行为的分行减少授权权限,对越权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可降低其职级、撤职甚至开除。三是完善奖励机制,对于执行授权管理制度规范,依法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资产质量好的分行,可提高分行的授权权限,并在全行系统给予通报表扬,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鼓励。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2

  时光如梭,转眼融入农商银行2这个大家庭已将近两年了,我很庆幸自己能有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这儿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在柜员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也真正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自己的工作我有着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我务实求真、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笔业务,和善宽容的接待每一位客户,从中我也领略到了服务的魅力,体会到了“客户为先,真情服务”的真正内涵,客户的满意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客户为先,真情服务”,首先就体现在微笑服务上,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传递着友爱和真诚,微笑是员工心灵的窗口,是职业风范有展示,发自内心的微笑,使我们能够真诚的与客户进行沟通,赢得客户的信赖。虽然使所有的.客户对自己的工作都表示满意是很艰难的一件事,但我知道除了每天着装整洁、文明用语、班前准备工作做充分外,微笑就是无坚不摧的利器,平日工作里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微笑的习惯。

  作为银行一线柜员,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娴熟的操作技巧,就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无法为客户提供完善快捷的服务。我深深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深知技能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只有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赢得客户的信赖,所以我十分重视业务技能水平的学习和提高,利用下班和休息的时间,练习点钞、打计算器、打字这此技能,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练习,自己的基本功已越来越扎实,办理业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要给与客户的优质服务,除了娴熟的基本功处,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农商银行的工作在时时变化着,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的们跟紧形势,努力改变自己,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目标,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目标,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工作中切实履行“客户为先,真情服务”,就要求我们员工用心体会,善待客户,经常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观察、体验客户的心态和具体服务的需求,以真诚换取客户的真情,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争取把业务做得最优最好。面对客户的申诉,平心静气的倾听,认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对策,并经诚恳的态度加经说明,取得谅解,不管处理结果如何,主动答复,避免引起客户的抱怨,做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优质的服务体现有平时每笔细小的业务和细微的细节中,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民耐心细心诚心的去处理每一笔业务,接待每一位客户,就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3

  按照xx关于远程集中授权工作相关要求,本着防范风险,服务基层的理念,我xx积极组建远程集中授权中心。并于20xx年xx月xx日顺利上线。现将上线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在授权系统上线前,我xx组织厂家和科技人员对前台柜员和授权柜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和现场演练,并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上线指导。利用三天时间,选择业务种类多且业务量大的营业部和广场分社分别接入远程集中授权进行测试;x月x日接入县内周边x家网点,经过一个多月试运行系统基本正常。x月x日,接入城内剩余x家网点;x月x日,接入乡下剩余x家网点;截止x月末,全县x家网点全部上线完毕。

  二、存在问题

  授权系统接入初期,系统运行较慢,有丢包和断网现象,经过厂家和xx科技人员调试和改造后,此类情况再未出现。

  (一)经过这段时间远程授权系统运行,发现网络和核心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在处理授权业务时,有时会出现页面无响应,提示数据加载中等问题,导致无法授权或授权结果不能及时传到网点,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客户长时间的等待。

  2.远程集中授权中心有时看到网点上传来的核心系统截图和柜员拍摄影像空白现象,从而影响审核,不能正常授权。授权结束后查询授权影像无法打开。

  3.在做查询维护客户信息授权时,网点核心系统不反显维护信息,只显示维护后信息。远程授权系统无法核实具体内容,只能通过提交的远程授权申请书上获知,或让网点柜员上传纸质未维护前的'核心界面内容进行对比审核,从而延长授权时间。

  4.远程系统软件本身无来自网点的反馈信息,授权柜员同意授权后,无法获知网点核心系统授权结果是否成功,有时核心系统会出现自动跳出现象,导致授权未完成,需要重新提交授权申请。

  (二)虽然对柜员进行岗前培训,由于操作不熟练和上传资料不全等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1.前台柜员上传影像资料杂乱,质量不高,资料不全,影响授权。(在上传的资料影像质量不受影响时,尽量把资料放在一个屏幕内方便授权柜员查看,从而缩短授权的时间)

  2.部分柜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认为有授权人员审核,试探性提交影像资料,不通过则罢,通过则过,故所提交的资料不完整,对资料审核不严,且存在错误,导致授权通过率降低,影响业务的办理时间。

  3.对于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业务,需要上传影像资料不明确或不全时,未及时与网点主管或授权中心及相关部门沟通,导致业务不能及时办理。

  在授权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我们在要求合规操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服务客户,有些业务如遇特殊情况,在合规的前提下,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向财务部门或相关部门反映,协调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加强网点会计及业务主管对此项工作责任意识,及时和各个部门及网点沟通,本着防范风险的理念,做好本职工作,积极配合柜员认真完成每一笔授权业务,确保授权业务顺利进行。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4

  xx年第三季度授权中心本着防范风险、服务基层的理念,严把授权关口,防范风险,规范柜面操作行为,认真完成每天的授权工作。在总行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全辖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上线计划,全员的业务素质、风险防控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三季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xx年第三季度季度工作回顾

  (一)、加强授权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授权人员由最初的一名增加到三名,授权人员在独立授权前都经过岗位培训,并且跟随老授权员观摩学习一段时间才能上岗。授权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授权系统,熟记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审核条件,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并且有一定的风险防控能力。授权中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加强学习,及时学习总行下发的各项财务、业务相关文件以及反洗钱和人民银行相关文件。通过学习提升授权人员的全面素质。

  (二)、稳步推进上线工作,全辖上线完毕进入三季度后,我们加快了上线节奏。由于农村网点授权业务相对较少,我们选择从农村网点向城中心网点过渡的上线方式,七月份上线了13家农村网点,八月份上线8家网点(3个农村网点、5个城区网点),九月份上线8家网点和总行清算中心,全辖上线完毕。为了不耽误上线网点的日常业务,我们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上线,与电子银行部合作,每次上线由一名技术人员到上线网点,现场调试机器并检查网络连接情况。在每家网点上线之前,提前通过电话通知上线网点的会计或负责人,并通过内网发送相关通知,要求按照通知做好相关准备及测试工作。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新上线的网点员工对远程授权系统操作不熟练,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因此我们要求授权人员在处理授权交易时如果发现错误,尽量不直接拒绝授权,而是与其沟通,通过现场通话或打电话的方式对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

  (三)、及时总结上报授权中发现的问题,协助财务部修订授权条件。

  授权工作直接面对一线业务,是风险把控的重要关口,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在授权时我们严格按照授权条件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远程授权系统上线后,把柜面业务操作过程中以前就存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掩盖的不规范操作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对授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要求其合规操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服务客户,在合规的前提下,能现场解决的当时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向财务部门或业务部门反映,协调解决。这些在授权时发现的问题,我们都进行了详细记录,有些问题在不同的网点反复出现,经过分类汇总发现大部分的问题是由于总行没有统一要求造成的,我们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财务部。8月17日由

  财务部牵头授权中心、各支行主管会计和信贷会计对授权条件进行讨论和修订,授权中心站在风险防控角度指出操作中的风险点,并提出解决意见,对部分交易的授权条件进行了细化,增加审核资料。最终财务部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了授权条件的修订文件,文件明确并增加了部分业务的办理流程。同时应支行要求,对反映较多的授权权限问题做出了修订,取消了贷款发放类和部分查询类业务的授权,将取款类业务和部分转账类业务的金额起点提高到了20万。

  (四)、下发差错通报,提高前台上传业务正确率远程授权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在前台业务操作过程中防范了各种风险,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下降,认为有授权人员予以审核,自己就对提交的资料不加以审核,上传的资料不完整,且错误较多,授权时就在不断的纠正资料的各种错误,导致授权时间或拒绝授权,影响业务的办理时间。为提高前台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我们在8月15日给各支行发出通知,要求柜面业务办理人员作为客户资料的第一审核人,要对上传资料影像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负责,从当月起对授权过程中发现的比较严重的.资料审核不认真行为下发差错通报,通报包括日期、柜员姓名、具体业务类型及错误点。考虑到当月新上线的网点操作人员对授权系统运用不够熟练,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期,所以新上线网点不在当月通报范围内,从次月起进行

  通报。在通报下发后,柜面传来的影像资料质量有明显提高。

  (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切换授权模式

  (六)、立足防范风险,严把授权关口回顾三季度的授权工作,我们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在授权时及时发现各种错误现象,都及时要求修改,不能现场修改的就要求修改正确后重新申请授权,防止了多种类型的风险。较为普遍的错误是客户资料填写与系统内操作不符,输入客户身份证号码姓名等资料错误、凭证使用、填写错误、挂失类型错误。还有一些网点出现账务处理错误,如***

  (七)、加强学习,及时总结。

  为了加强学习,我们从财务部、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拷贝了近两年下发的文件,找出其中关于业务操作及制度要求方面的文件,要求人员认真学习,同时我们还固定在每天早晨的晨会时学习一至两份相关业务文件或财务会议纪要,通过坚持学习的方式来提升授权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八)存在的问题远程授权系统上线运行后前台人员操作得到了规范,整体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同时暴露出的流程和制度中的一些漏洞也得到了修订和完善。但是仍有一部分新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还需要相关部门协作解决。例如

  1、凭证使用不统一问题,在授权时发现柜面使用的大额审批表格式不统一,开销户申请书有两种版本。

  2、系统内新增交易的授权条件设臵问题,通过比对发现综合业务系统内新增了100多笔交易,授权中心都没有得到新增交易和授权设臵的通知,导致中心工作被动。

  二、下季度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下季度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完成每天授权业务,做好风险防控,不断学习。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5

  xx年,我行远程集中授权工作在商行总部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省联社、市办事处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本着防范风险、服务基层的理念,积极组建远程集中授权中心,并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全辖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上线工作,切实增强全员的业务素质、风险防控能力,为推动全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年度工作回顾

  (一)夯实基础,完成了远程集中授权中心组建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行风险防控能力,根据省联社“三个中心”建设工作框架,自年初以来,我行积极完成授权网络搭建,机器设备更换,人员配置调整,上线培训及测试工作,同时在9月底组建了远程集中授权中心,夯实了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全辖上线的基础。

  (二)加强培训,提高全员远程集中授权业务技能。在远程授权系统上线初期,远程授权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远程授权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决定远程授权业务系统能否流畅运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中心前后

  两次分批次组织授权中心工作人员及全行一线临柜人员到xx市办事处进行系统上线前培训学习,多次组织全行授权人员及委派会计学习远程集中授权文件,授权人员还前往西安市xx联社观摩学习。大量的培训学习,保证授权人员以及一线临柜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授权系统,熟记相关规章制度和业务审核条件,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同时授权中心要求全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加强学习,及时学习商行总部下发的各项财务、业务相关文件以及反洗钱和人民银行相关文件,通过学习提升全员远程集中授权业务技能。

  (三)稳步推进,切实保证远程集中授权系统顺利上线。通过网络升级,设备更换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后,我中心于11月初开始分批次进行系统上线测试。由于城中心网点授权业务相对较多,能够很快反应相关上线问题,我们选择从城中心网点向农村网点过渡的上线方式。11月初首次上线为7个营业网点,通过近一个月的测试后在11月底再次上线13个营业网点,并在12月中旬完成全辖系统上线工作。在全辖上线工作中,我们积极与科技信息部合作,每次上线前科技信息部的技术人员到各上线网点,现场调试机器并检查网络连接情况。同时在网络系统切换前通过电话通知上线网点的会计或负责人,并通过内网发送相关通知,要求按照通知做好相关准备及测试工作。对于新上线的网点综合柜员

  对远程授权系统操作不熟练的现象,我们尽量不直接拒绝授权,而是与其沟通,通过现场通话或打电话的方式对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保证远程集中授权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四)发现问题,积极协助财务部修订授权条件。授权工作直接面对一线业务,是风险把控的重要关口,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在授权时我们严格按照授权条件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远程授权系统上线后,把柜面业务操作过程中以前就存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掩盖的不规范操作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对授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要求其合规操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服务客户,在合规的前提下,能现场解决的当时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向财务部门或业务部门反映,协调解决。并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分类汇总,及时反馈,在风险防控角度指出操作中的风险点,并提出解决意见,对部分交易的授权条件进行了细化,增加审核资料。

  (五)立足防范风险,严把授权关口回顾这段时间的授权工作,我们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在授权时及时发现各种错误现象,都及时要求修改,不能现场修改的就要求修改正确后重新申请授权,防止了多种类型的风险。较为普遍的`错误是上传资料顺序混乱,不完整,凭证填写与系统内操作不符,照片上传质量不高等问题。产生

  问题的原因在于部分综合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认为有授权人员予以审核,自己就对提交的资料不加以审核,上传的资料不完整,且错误较多,授权时就在不断的纠正资料的各种错误,导致授权时间或拒绝授权,影响业务的办理时间。为提高前台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我们中心授权柜员积极联系到人,指出错误原因帮助其直接纠改。截止目前,柜面传来的影像资料质量已有很大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远程授权系统上线运行后前台人员操作得到了规范,整体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仍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

  (一)综合柜员上传影像资料质量不高,影响授权速度及授权通过率。

  (二)授权上线后,导致部分业务给客户带来不便,临柜人员与客户沟通与解释工作不到位。

  三、下年度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下年度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完成每天授权业务,做好风险防控,不断学习、总结、提升业务水平,坚持贯彻总行效能建设要求,统一着装,严守劳动纪律。

  (一)规范柜面拍照动作,提高上传图片的质量。经过2个月的运行,柜面操作人员对远程集中授权系统的操作已逐渐熟练,但是上传的资料影像质量却参差不齐,需要对柜面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强化。有些操作人员传的资料模糊不清,无法审核,在授权时还需要操作员重新上传。对上传资料不清晰的网点截取画面作为反面教材,并选择规范合理的拍照图像作为模版,下发各支行、网点,用来规范网点柜员的拍照动作,缩短图片不清晰延误时间,降低处理业务用时。

  (二)加强业务学习,建立自我分析业务机制

  授权业务对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除了平时加强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求授权人员及时总结,建立自我分析的业务机制。对自己所有的拒绝授权和审核耗时较长的业务,逐笔调取业务影像,分析处理是否规范、拒绝是否正确,存在哪些不完善之处,并且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共同学习。通过分析学习的机制,提升授权人员的审核能力,缩短审核时间,提高审核效率。

  (三)加强部门合作、保证远程授权系统健康平稳运行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对网络运行,风险防控等要求较高,我部门必须通过加强其他各部门合作,不断完善授权交易条件,严把风险关口,保证远程授权系统健康平稳运行。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6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反映“贷款难”,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信贷管理制度有不同的看法,针对此问题,我们对陕西省国有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制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演进经历了4个阶段:

  1.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于一体的中国人民银行,把“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改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信贷管理制度,分级确定存款和贷款总额,存贷款比例挂钩,实行差额包干的原则和办法。

  2.1985年,人民银行正式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基本原则出发,制定并实施“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管理制度。

  3.1988年针对我国财政赤字的剧增及国民收入超分配形成货币发行大大超过经济运行正常需要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发行、信贷规模管理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信贷规模限额”管理制度。

  4.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治理经济过热,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集中管理,逐步运用贷款限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总量、调节信贷结构,出现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一直到1998年1月1日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的控制,实行适应市场经济的以“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

  (二)国有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

  结合对陕西国有商业银行的实地调查,发现授权授信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

  1.集中信贷审批权,资金向大中城市汇集,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据调查,国有金融机构县级行一般无贷款审批权,地市级分行根据其经营管理水平、效益指标、不良贷款比例及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被授予不同的权限。如工商银行西安营业部最高单笔审批权可达0.7亿元,铜川市与商洛地区单笔审批权为0.2亿元,个别行由于历史原因未被授予审批权。同时资金向大中城市汇集。目前,西安市的存款、贷款各占全省的59%、57%左右。

  2.贷款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倾斜,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调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的行业是供销社、农资公司和一些中小企业等,而投向信息产业、交通、能源、纺织、高新技术产业及学校医院等。

  3,建立综合信用评级制度,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风险,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设置不同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和发展能力等指标,每个指标下设若干量化指标或非量化评价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再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综合评分,并据评分结果授予其不同的信用等级及相应的授信额度(一般银行内部都有授信的最低信用等级要求),增加了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4.建立“绿色通道”,区别对待“好”、“坏企业”。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和重塑银企关系,根据银行业的“2-8”规律,为优质黄金户建立了“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随到随办”的优质服务;且对优质黄金客户进行公开授信,从而在信贷资金配置上形成“好企业驱逐坏企业”的良好趋势。

  5.完善信贷决策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各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将调查、审批、管理等各环节的职责进行分解,建立起各层次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审贷会一周一次,一般7天可获得贷款)。由贷款审查委员成员对每笔贷款提出意见记录在案,作为贷款出现风险后应承担责任的凭证,并明确了贷款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新授权授信管理办法,我们认为这是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

  1.这是宏观经济金融背景变化下的必然选择。符合金融体制从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转变的要求,符合金融增长方式由过去简单的规模扩张向集约经营提高效率转变的要求,也符合加入WTO后面对国际竞争的要求。

  2.银行信贷管理方式基本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增长方式决定金融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转入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粗放式“量”的扩张转变为集约式“质”的提高,这种变化决定了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根据相关统计显示,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同期新增贷款增长11%,新增贷款增长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个百分点,说明银行信贷管理方式基本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3.银行信贷基本满足了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有效贷款需求指有效益、有还款能力的贷款需求。调查发现,企业对信贷的有效需求呈下降趋势。

  (1)企业现处在所有制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整个社会的资本平均利润率逐年下降,企业进入微利时代。据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工业景气监测的149户大中型企业报表显示,亏损企业78户,若再加上那些“微利”边沿“摇摆”的公司,将达100多户;宝鸡市259户企业,AA以上的只有35户,这说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决定了企业有效贷款需求不足。

  (2)物价指数下降。统计显示,近几年陕西省的平均物价指数增长-1%左右,物价在低位运行使企业贷款的实际使用效率提高,从而也减少了企业的贷款需求。

  4.银行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大体平衡。银行的资金运用总量根本上还受到其资金来源总量的控制。20xx年7月,陕西省信贷收支报表显示,各项存款2478亿元,各项贷款1938亿元,若剔除邮政储蓄机构、政策性银行的因素,陕西省金融资源来源与运用大体平衡,基本上不存在金融资源调出的现象。

  5.银行努力扩大信贷有效供给,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利用“增量移位”和“信贷集中”来实现贷款使用效益的提高。“增量移位”就是将信贷资金从效益低的企业(行业)移至效益高的企业(行业)。“信贷集中”就是将信贷投放到效益好的地区。调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大多将信贷资金投向高新技术、能源、交通、纺织和院校医院等行业及资金向大中城市汇集,说明银行风险意识和利润约束明显增强。

  (三)国有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制度的局限

  国有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制度的实施,强化了一级法人体制和内部控制,增强了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规范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和增强了金融服务效率和功能。但这种管理方式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

  1.贷款权限过度集中,削弱了基层行的经营积极性。银行为了从总体上控制风险,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项目集中。在信贷资金管理上,集中上收信贷审批权,相应收缩了基层支行的授权授信权限和额度。这在一定程度将加剧基层需要信贷资金的却没有审批权,而有审批权的却对实际要求情况不了解的矛盾,审批权与风险责任的不对称,会使基层风险有向上转移和聚集的危险。

  2.全国统一的信用评级和实施规则,不利于欠发达地区。全国统一的信用评级增强了信用评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道德风险的发生。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只考虑了全国各行业的统一性,却没有顾及到各地区的特殊性,这些评级办法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企业来说标准过高,达到全国平均授信“及格线”以上较难,这种做法明显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行业与企业,在政策制订上“歧视”了西部不发达地区。另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了各自不同的信用评级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对同一家企业的评级出现不同级别的现象,也易引起授信混乱。如宝鸡卷烟厂,工行评其为AA级,建行却评其为AAA级。

  3.可能造成对集团企业和关联企业授信失控。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对集团企业进行统一授信管理,将同一集团内各个企业的授信纳入统一的授信额度内,核定集团总的授信额度,防止借款人通过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多头互保套取银行资金,防止对关联企业授信的失控。但调查发现,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除了对极个别好企业公开其授信外,对其他企业的授信额度基本上相互之间保密,这就为某些企业多头开户获得多家银行授信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集团企业与关联企业关系相当繁杂,很难理清。如陕西某仪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A)被陕西某上市公司(B)控股,陕西某电子公司(C)又是B的母公司,现陕西某集团(D)又成为B的第一大股东,要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必然增加银行的“鞋底成本”及时间成本,但若在没有完全搞清楚它们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对其授信,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授信失控。

  4.授权授信的弹性不足。主要表现在:

  (1)授信额度大小与企业实际额度需求有差距。如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经营状况较差、存货、应收账款较大,资金运营能力不强,企业往往“消受”不起银行对其的授信额度。而对一些现金流量大、季节性强、但净资产小的物流企业、外贸企业、商贸批发企业的授信额却“不够吃”。

  (2)授信期限设定与企业实际资金周转不匹配。各商业银行的授信期限一般为一年。若某企业生产周期超过1年,一年后就要重新核定授信额,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和管理费用,而且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及财务指标也不同,这将影响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的准确性。而若某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高,资金1年周转可达2—3次,实际使用的资金额将远远超过授信额,致使银行丧失可能争取到的增量授信业务带来的利润。

  (3)实际授信形式单一与实际需求形式多样化的矛盾。实际授信形式主要是贷款,而企业需求除了贷款外,还需要如开立信用证额度、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担保、贷款承诺等业务品种,这显示商业银行对现有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使用效率不高,更谈不上进一步的金融创新。

  (4)贷款审批权上收,基层行的.贷款上报审批环节增多、路径增长、相对延缓放贷速度。

  (5)授权授信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不对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刚性约束,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和贷款“终身责任制”,必然造成信贷员“怕贷”的思想和行为。显然,这种只有约束缺乏激励的机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了信贷风险(这种防范是被动和不进取的),但无疑不利于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5.造成局部信贷膨胀与局部信贷紧缩。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商品的“嫌贫爱富”天性,导致授信对象“趋同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授信地区“发达化”——经济发达地区。全国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和统一的行业贷款指导意见,没有充分考虑到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特点,致使授信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在同一地区,更多地集中于某个城市或某些城市;在行业上,更多地集中于某个或某些行业。这种“局部的信用紧缩”和“局部的信用膨胀”必然不利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尤其会导致西部的县域金融服务萎缩。

  (四)国有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制度的完善对策

  1,各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与企业、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演好“金融顾问”角色,协调好金融机构、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银行开展授权授信业务及降低谈判成本和摩擦费用。

  2.适当增加基层行的授信额度和审批权限,尤其是流动资金贷款,使基层行掌握一定的信贷经营决策权(在当地经济金融环境允许的前提下)。

  3.建议建立有差别的信用评级体系,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因素。

  4.增强授权授信的弹性,建立科学的调整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主要依据国家的货币政策、当地的经济金融状况、金融机构的行为管理能力与经营战略,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时做出调整。

  (1)根据效益好坏和风险大小,赋予县(市)支行一定的流动资金贷款权;

  (2)对各地收回再贷的资金,可留在当地周转使用;

  (3)适当下放中长期贷款权限;

  (4)适当增加授信形式。总之,国有商业银行应在“三性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贷款权限,根据不同辖区经济发展和客户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授权,对信贷资产质量高的分支行、地区和讲信用的客户,应扩大其贷款审批权和贷款额度。

  5.建立授信激励机制,完善授信责任制。国有商业银行

  (1)要对信贷风险重新认识。众所周知,有贷必有风险,风险度为零的贷款是不存在的,风险始终伴随着贷款,只要放贷,就有收不回的可能。

  (2)应意识到,不同区域贷款风险不同,尤其是西部经济基础较薄弱,风险度较大。因此,科学认识信贷风险是制定授信责任制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风险的划分标准以及完善责、权、利对等的约束激励机制,改变现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信贷责任“终生追究制”的做法,增加一些对信贷人员或客户经理的激励措施,如增加绩效工资比例,也可考虑对于信贷人员或客户经理完成银行下达的收本收息额目标后,按收息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激励。新的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和稳定高素质、复合型的客户经理队伍,也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树立新的信贷营销形象。

【银行授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银行授权委托书07-26

精选银行授权委托书04-23

银行授权委托书06-17

银行-授权委托书08-17

银行的授权委托书09-04

银行授权委托书样本11-16

在银行办事授权委托书06-07

银行授权委托书【热】06-12

银行授权委托书【荐】06-13

银行授权委托书【推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