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时间:2022-09-08 16:43:46 制度 我要投稿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通用10篇)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1

  一、中小学校园网是学校现代化发展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心、信息发布交流技术平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场所,务必高度重视、规范管理、发挥效益。

  二、中小学校园网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指导意见》设计和建设,装备调温、调湿、稳压、接地、防雷、防火、防盗等设备。

  三、中小学校园网涉及网络技术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线路管理与维护,终端用户管理与监控,教育资源管理与开发、网络信息管理与安全、教学管理与效益等技术性强、安全性要求高的具体业务工作,务必设置管理机构,校级领导主管,配置精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维修技术,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四、中小学校园网是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未经学校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拆卸或改动布线结构;不得移动或改动网络设备位置;不得干扰、破坏网络正常运行。所有设备、成套软件纳入固定资产规范管理。

  五、校园网所有用户应以实名字注册,对自己所发布信息负全责,接受上级部门与公安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不得盗用他人账号,不得在校园网上发布不健康、非法信息,不得散布计算机病毒、传播黑客程序、滥用网络游戏。学生用户要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六、网络中心应全天24小时开机,设备和线路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处理,确保网络设备安全运转。

  七、严禁在办公时间内上网聊天、玩游戏、观看与工作无关的视频信息。

  八、非中心机房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中心机房,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陆校园网后台管理端,不得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

  九、管理人员应监视并记录服务器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屏蔽有害网页,出现异常情况应根据需要立即关闭服务器系统,及时处理。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监视电压、电流、湿温度等环境条件;监视运行的作业和信息传输情况;填写中心机房工作日志。

  十、为了确保中心机房的安全,应逐步实现网管人员对服务器的远程操作。定期更换服务器口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泄漏口令。不得将系统特权授予普通用户,不得随意转给他人;对过期用户应及时收回所授予的权力。

  十一、学校重要数据不得外泄,重要数据的输入及修改应按权限、由专人完成,并作加密处理。

  十二、收集整理网管中心技术档案。妥善保存备份资源。打印涉密资料应按权限保存,废弃资料应及时销毁。

  十三、网管人员在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实行安全巡查值班制度,严防漏电、着火、雷击、被盗、磁化、系统崩溃、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不安全事故发生。危险品及可燃品不得带入机房。

  十四、中心机房不会客、不做与网络安全运行与维护无关的事情。机房的设备与软件不随意外借。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2

  一、计算机安全管理

  1、医院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计算机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计算机系统。严禁暴力使用计算机或蓄意破坏计算机软硬件。

  2、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拆装计算机硬件系统,若须拆装,则通知信息科技术人员进行。

  3、计算机的软件安装和卸载工作必须由信息科技术人员进行。

  4、计算机的使用必须由其合法授权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5、医院计算机仅限于医院内部工作使用,原则上不许接入互联网。因工作需要接入互联网的,需书面向医务科提出申请,经签字批准后交信息科负责接入。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正版的反病毒软件。并保证反病毒软件实时升级。

  6、医院任何科室如发现或怀疑有计算机病毒侵入,应立即断开网络,同时通知信息科技术人员负责处理。信息科应采取措施清除,并向主管院领导报告备案。

  7、医院计算机内不得安装游戏、即时通讯等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尽量不在院内计算机上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工具。

  二、网络使用人员行为规范

  1、不得在医院网络中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信息。

  2、不得在医院网络中进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活动。

  3、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修改计算机中与网络有关的设置。

  4、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添加、删除与医院网络有关的软件。

  5、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医院网络或者使用医院网络资源。

  6、未经允许,不得对医院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7、未经允许,不得对医院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8、不得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9、不得进行其他危害医院网络安全及正常运行的活动。

  三、 网络硬件的管理

  网络硬件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不间断供电设备、机柜、配线架、信息点模块等提供网络服务的设施及设备。

  1、各职能部门、各科室应妥善保管安置在本部门的网络设备、设施及通信。

  2、不得破坏网络设备、设施及通信线路。由于事故原因造成的网络连接中断的,应根据其情节轻重予以处罚或赔偿。

  3、未经允许,不得中断网络设备及设施的供电线路。因生产原因必须停电的,应提前通知网络管理人员。

  4、不得擅自挪动、转移、增加、安装、拆卸网络设施及设备。特殊情况应提前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在得到允许后方可实施。

  四、软件及信息安全

  1、计算机及外设所配软件及驱动程序交网络管理人员保管,以便统一维护和管理。

  2、管理系统软件由网络管理人员按使用范围进行安装,其他任何人不得安装、复制、传播此类软件。

  3、网络资源及网络信息的使用权限由网络管理人员按医院的有关规定予以分配,任何人不得擅自超越权限使用网络资源及网络信息。

  4、网络的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各自的密码及身份认证文件,不得将密码及身份认证文件交与他人使用。

  5、任何人不得将含有医院信息的计算机或各种存储介质交与无关人员。更不得利用医院数据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3

  1.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公司作风建设,宣传廉洁文化,预防利用职务及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做好公司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使公司所拥有的信息在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保护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树立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形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员工。

  1.3定义:

  廉洁:清白高洁,不贪污,从不使用公家的钱来养活自己(不贪污),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和诚信,正直的风气。

  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业务单位:与公司有一切业务(含但不限于供货、施工、促销合作等关系)往来或联系的单位或个人。

  1.4职责权限

  3.1总经办负责廉洁文化建设方向的指引,对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具有监督和最后裁决权。

  3.2监察部负责监督和执行廉洁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接受全体员工的举报和监督,对举报和违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3.3行政部负责廉洁文化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接收和申报处理公司员工收受和外部财物。

  3.4信息部负责公司所有文件资料的分类存档和保存,对电子存档资料进行定期整理和备份,并做好文件防盗和密码保护工作。

  3.5各部门:具有共同维护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和信息保密工作的权利,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对公司廉洁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具有监督和举报权。

  2.主要内容:

  2.1廉洁自律规定

  2.1.1不准收受任何业务单位的个人现金、购物卡券、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2.1.2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业务单位的,必须及时向公司行政部申报统一处理。具体需申报的情况如下:

  业务单位不回收的样品和商品赠品;

  业务单位节假日馈赠的礼品、礼篮等;

  业务单位赠送的其他具有实际价值实物、活动等。

  业务单位组织的集体考察、学习、旅游等外出活动;

  业务单位赠送的无法拒绝的各类现金、购物卡券、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2.1.3不准向业务单位及其个人借贷钱物。

  2.1.4不准在各业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有关票据。

  2.1.5不借业务办理之机,对各业务单位吃、卡、拿、要。

  4.1.6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和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

  2.1.7工作中不弄虚作假,按规定收集整理好各类基础资料,不做假帐或帐外账。

  2.1.8不准用公款支付个人名义的宴请。公关或业务接待必须经总经办批准后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2.1.9不准接受可能对商品和设备供应价格、工程施工价格的业务合作行为产生影响的钱、物馈赠和宴请。

  2.1.10不准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以各种名义收取回扣、中介费、手续费等归个人所有。

  2.1.11不借出差、考察、学习之机利用公款进行旅游娱乐活动,或接受可能影响公正办理业务的宴请、礼品馈赠或其他服务。

  2.1.12严禁以虚报、谎报等手段获取荣誉;以虚报、谎报等手段获取的荣誉、职称及其他利益予以取消或者纠正。

  2.2信息安全

  2.2.1公开信息:公司已对外公开发布的信息,如公司宣传册、产品或公司介绍视频等。

  2.2.2保密信息:公司仅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的信息,一旦泄露,将可能给公司或相关方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公司投资计划等。

  2.2.3根据信息价值、影响及发放范围的不同,公司将保密信息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公开四个级别。

  绝密信息:关系公司前途和命运的公司最重要、最敏感的信息,对公司根本利益有着决定性影响的保密信息,如:公司订单,重大投资决议等。

  机密信息:公司重要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公司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保密信息如:未发布的任命文件,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等文件。

  秘密信息:公司一般性信息,但一旦泄露会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保密信息,如:人事档案,供应商选择评估标准等文件。

  内部公开:仅在公司内部公开或仅在公司某一个部门内公开,对外泄露可能会使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保密信息的保密信息,如:年度培训计划,员工手册,各种规章制度等。

  2.2.4公司保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公司经营发展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技术图纸;

  生产细则、工程BOM、SOP及治具资料;

  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重要的合同、客户和合作渠道;

  招标项目的标底、合作条件、贸易条件;

  财务信息,公司非向公众公开的财务情况、银行账户账号;

  董事会或总经理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其他秘密事项。

  2.2.5除公司已经正式对外公开发布的信息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制作、传播、复制有害信息;

  未经允许使用他人在信息网络系统中未公开的信息;

  未经授权对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信息(包括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进行增加、修改、复制和删除等;

  未经授权查阅他人邮件;

  盗用他人名义发送电子邮件;

  故意干扰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的畅通运行;

  从事其他危害信息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安全的活动。

  2.2.6公司保密信息应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的员工接触。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准向他人泄露。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公司秘密。

  2.3违规追责处理

  2.3.1公司所有员工一经任何人发现或内外部举报有违廉洁自律的行为,公司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一经查证,将追究责任人所造成的责任损失,并进行违规处罚,对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且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公安机关进行立案处理。

  2.3.2除公司公开的信息外,任何人将公司的保密信息以任何形式(口头传达、电子邮件、上传网络、存储拷贝、拍照影印、复印资料)对外泄露或散布出去的,公司将从源头上追究信息泄密者,经查实后立即根据情节轻重进行追责处理。因信息泄密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或形象受损时,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3.附则

  3.1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xx有限公司所有。

  3.2本制度自20xx年8月9日起实行,暂定实施1年。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4

  为加强公司各信息系统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及上级信息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包括网络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公司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当保障网络系统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公司网络安全的活动:

  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公司网络从事危害公司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

  2、对于公司网络主结点设备、光缆、网线布线设施,以任何理由破坏、挪用、改动。

  3、未经允许,对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4、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共享文件和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5、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6、利用公司网络,访问带有“黄、赌、毒”、反动言论内容的网站。

  7、向其它非本单位用户透露公司网络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8、其他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行为。

  第三条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网络的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对本单位单位所属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中心。

  第四条连入公司网络的用户必须在其本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一经发现个人计算机由感染病毒等原因影响到整体网络安全,信息中心将立即停止该用户使用公司网络,待其计算机系统安全之后方予开通。

  第五条严禁利用公司网络私自对外提供互联网络接入服务,一经发现立即停止该用户的使用权。

  第六条对网络病毒或其他原因影响整体网络安全的子网,信息中心对其提供指导,必要时可以中断其与骨干网的连接,待子网恢复正常后再恢复连接。

  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

  第一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每名系统管理员都必须提高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重要系统的系统岗位员工进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培训。

  第二条、实行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所有信息的发布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核、审签手续,必须真实有效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涉及国家及公司机密的信息系统必须与内部网和互联网实施物理隔离,严格执行上网信息的审查制度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在企业内网发布的规定,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凡发布虚假、反动、色情、泄密等内容,追究信息报送和审核者责任,对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将追究责任人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信息系统管理权限从安全级别上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从适用对象上分为高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中级用户、一般用户、特殊用户;从操作承载体上分为服务器(包括系统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控制服务器)、工作终端、用户终端;从设定内容上分为完全控制、权限设置变更废止、创建、删除、添加、编辑、更新、运行、读取、拷贝、其他操作等。

  第四条、所有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不同安全等级信息之间必须存在授权关系,并在新建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阶段形成方案并加以设计,在软件系统中预留对应关系设置的功能,根据使用者岗位职务的变迁进行调整。

  第五条、利用IT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调整、软件参数修改严加控制。利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所提供的安全机制,设置相应的安全参数,保证系统访问的安全;对于重要的计算机设备,要利用软件技术等手段防止员工擅自安装、卸载软件或改变软件系统配置,并定期对以上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条、信息系统如需要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时,应严格审查其资质条件、市场剩余和信用状况等,并且与其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和保密协议。

  第七条、所有信息系统服务器、工作终端、用户终端必须安装安全防病毒软件,对未安装防病毒软件的终端用户有权拒绝为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第八条、利用防火墙、路由器、入侵检测等网络设备,加强网络安全,严密防范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和非法侵入。

  第九条、对于通过互联网传输的涉密或关键业务数据,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十条、对于停止运行的废旧系统,应当做好系统中有价值及涉密信息的销毁、转移等善后工作。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人员要遵守信息系统的各项管理制度,防止利用计算机舞弊和犯罪。

  第十二条、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各类管理及使用人员采取密码分级管理,设定密码有效期限,对密码存储采用非明文二次加密技术防止各类密码泄露事故的发生。

  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风险源的预防管理,提高应急防范能力,保障网络系统、信息系统及信息机房的整体安全,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稳步健康发展,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确保公司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为公司整体安全形势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单位信息安全突发风险应急管理。

  四、主要风险源

  1、火灾

  2、意外断电

  3、重要数据丢失

  4、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

  五、风险源辨识及评估

  各单位应组织员工对风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5.1、火灾辨识及评估

  5.1.1火灾辨识

  (1)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

  (2)强电线路短路引起的火灾

  (3)杂物堆积引起的火灾

  (4)温度过高引起的火灾。

  (5)老鼠咬线引起的火灾。

  5.1.2火灾风险评估

  机房发生火灾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人身受到伤害;信息网络设备受到损坏;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国家、集体财产受到损失。

  5.2、意外断电辨识及评估

  5.2.1意外断电辨识

  (1)自然灾害引起的意外断电。

  (2)短路跳闸引起的意外断电。

  5.2.2意外断电风险评估

  1、意外断电可能导致机房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汇聚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服务器、恒温设备等重要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2、意外断电可能导致烟雾报警系统、温度报警和断市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而带来的间接财产损失。

  5.3、重要数据丢失辨识及评估

  5.3.1重要数据丢失辨识

  (1)意外断电引起的数据丢失。

  (2)服务器故障引起的数据丢失。

  (3)数据库损坏引起的数据丢失。

  5.3.2重要数据丢失风险评估

  1、安全软件系统数据丢失可能导致安全生产监控类系统数据无法正常采集于传输,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数据库系统数据丢失可能导致经营管理类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影响公司相关部门经营管理工作和日常办公无法正常进行。

  5.4、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

  5.4.1 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辨识

  (1)意外断电引起的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损坏或故障导致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

  (2)通信线路中断引起的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

  (3)服务器损坏或故障引起的大面积无法登录互联网。

  5.4.2 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风险评估

  1、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可能导致公司与生产矿井之间的信息传输中断,管理部门失去对矿井生产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2、网络系统大面积瘫痪可能导致公司日常办公无法正常进行。

  5.5、高空作业辨识及评估

  5.5.1高空作业辨识

  (1)日常高空维修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2)工程高空施工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5.5.2高空作业风险评估

  日常高空维修网络设备、打扫卫生和高空施工可能造成工作人员人身伤害和精神伤害,影响公司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六、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措施

  根据各单位存在的主要风险源和风险评估,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制定本预案及措施。

  6.1火灾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6.1.1应急预案

  (1)发生特大火灾时(包括机房、UPS、库房),值班人员应立即逃离火灾范围,启动对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和响应级别,拉响警报,向公司总调度室、本单位负责人、单位安监部门汇报,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火势过大,人员无法靠近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求助消防部门进行灭火。

  (2)发生重大火灾时(包括机房局部、UPS控制器、库房局部),值班人员应立即逃离火灾范围,启动对应的火灾应急预案,拉响警报,向公司调度室和本单位安监部门汇报,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力争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发生较大火灾时(包括消防通道、办公室)值班人员应启动对应的火灾应急预案,向公司总调度室及本单位安监部门汇报,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避免或降低财产损失。

  6.1.2处置措施

  (1)火灾发生时,值班和工作人员应立即脱离火灾范围,确保人身安全。

  (2)根据火灾大小确定火灾风险等级,并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

  (3)根据火灾风险等级向公司总调度室及本单位安监部门汇报火灾情况。

  (4)火势过大无法控制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进行求助。

  (5)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避免火灾扩大,降低财产损失。

  (6)尽最大可能搜集火灾发生的相关信息,做好记录,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7)每月针对火灾诱发根源进行彻底检查(如易燃物品不能堆放、库房物品分类并整齐摆放等),预防火灾的发生。

  6.2、意外断电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6.2.1应急预案

  发生自然灾害和短路引起的意外断电时,值班人员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根据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向本单位安监部门进行汇报,邀请电力维修人员进行断电故障排查,并组织技术人员对机房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汇聚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备份服务器、软件服务器、软件系统、烟雾报警、UPS温度监控、机房温度监控系统进行隐患排查,发现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应当进行及时处理和上报。

  6.2.2处置措施

  (1)发生意外断电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值班人员应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

  (2)向本单位安监部门进行汇报。

  (3)必须请专业电力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

  (4)搜集意外断电发生的信息并作好记录,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6.3、重要数据丢失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6.3.1应急预案

  (1)因意外断电引起重要数据丢失时,值班人员应根据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向公司总调度室和安监部门进行汇报,邀请专业电力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恢复供电正常,排查机房设备及数据情况,发现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恢复。

  (2)因服务器故障引起数据丢失时,值班人员应根据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向公司总调度室和案件部门进行汇报,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服务器维修和数据恢复,如果服务器和数据无法维修和恢复时,应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外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和数据安全。

  (3)因数据库无法启动引起的数据丢失,值班人员应根据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向公司总调度室和案件部门进行汇报,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数据恢复,如果数据无法恢复,应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外请专业人员进行数据恢复,确保设数据安全。

  6.3.2处置措施

  (1)发生数据丢失时,值班人员应根据风险等级启动相应相应等级。

  (2)值班人员向本单位安监部门汇报。

  (3)组织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恢复。

  (4)本单位技术人员无法恢复丢失数据时,应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外请专业人员进行数据恢复,确保数据安全。

  (5)做好数据丢失与恢复过程的记录。

  6.4、高空作业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6.4.1应急预案

  (1)在高空维修过程中发生人员坠落风险时,如果坠落人员处于清醒状态,应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如果坠落人员处于昏迷状态,其他维修人员应当立即进行简单的急救(如将人平躺在地上,进行按压胸部、掐人中、人工呼吸等),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向公司总调度室、本单位负责人及安监部门汇报。

  (2)在高空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员坠落风险时,如果坠落人员处于清醒状态,应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如果坠落人员处于昏迷状态,其他维修人员应当立即进行简单的急救(如将人平躺在地上,进行按压胸部、掐人中、人工呼吸等),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向公司总调度室、本单位负责人及安监部门汇报。

  6.4.2处置措施

  (1)日常高空维修必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不能进行维修作业。

  (2)在日常工作中设计到高空维修,维修人员一定要2人或2人以上进行维修。否则,维修人员可以拒绝维修工作。

  (2)高空维修人员必须佩带安全绳索,并采用安全梯子进行高空作业。否则,不能进行高空维修作业。

  (3)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的经过进行详细记录,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5

  1.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1.1总则:为了切实有效的保证公司信息安全,提高信息系统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特制定交互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定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人员对公司整体信息安全进行管理,以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1.1.1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应包括:

  a)安全岗位管理制度;

  b)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c)安全培训制度;

  d)用户管理制度;

  e)新服务、新功能安全评估;

  f)用户投诉举报处理;

  g)信息发布审核、合法资质查验和公共信息巡查;

  h)个人电子信息安全保护;

  i)安全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

  j)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行政审批文件。

  1.1.2安全管理制度应经过管理层批准,并向所有员工宣贯

  2.机构要求

  2.1法律责任

  2.1.1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2.1.2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从事的信息服务有行政许可的应取得相应许可。

  3.人员安全管理

  3.1安全岗位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岗位管理制度,明确主办人、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岗位管理制度应包括保密管理。

  3.2关键岗位人员

  3.2.1关键岗位人员任用之前的背景核查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对应的业务要求来执行,包括:

  1.个人身份核查:

  2.个人履历的核查:

  3.学历、学位、专业资质证明:

  4.从事关键岗位所必须的能力

  3.2.2应与关键岗位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3.3安全培训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包括:

  1.上岗前的培训;

  2.安全制度及其修订后的培训;

  3.法律、法规的发展保持同步的继续培训。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

  a)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b)关键岗位人员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c)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的人员变动应通报公安机关。

  3.4人员离岗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

  a)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b)关键岗位人员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c)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的人员变动应通报公安机关。

  4.访问控制管理

  4.1访问管理制度

  建立包括物理的和逻辑的系统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4.2权限分配

  按以下原则根据人员职责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

  a)角色分离,如访问请求、访问授权、访问管理;

  b )满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权限;

  c)未经明确允许,则一律禁止。

  4.3特殊权限限制和控制特殊访问权限的分配和使用:

  a)标识出每个系统或程序的特殊权限;

  b)按照“按需使用”、“一事一议”的原则分配特殊权限;

  c)记录特殊权限的授权与使用过程;

  d)特殊访问权限的分配需要管理层的批准。

  注:特殊权限是系统超级用户、数据库管理等系统管理权限。

  4.4权限的检查

  定期对访问权限进行检查,对特殊访问权限的授权情况应在更频繁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如发现不恰当的权限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

  5.网络与主机系统的安全

  5.1 网络与主机系统的安全

  应维护使用的网络与主机系统的安全,包括:

  a)实施计算机病毒等恶意代码的预防、检测和系统被破坏后的恢复措施;

  b)实施7×24h网络入侵行为的预防、检测与响应措施;

  c)适用时,对重要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具备文件完整性受到破坏后的恢复措施;

  d)对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相关的'风险。注:系统脆弱性评估包括采用安全扫描、渗透测试等多种方式。

  5.2备份5.2.1

  应建立备份策略,有足够的备份设施,确保必要的信息和软件在灾难或介质故障时可以恢复。

  5.2.2 网络基础服务(登录、消息发布等)应具备容灾能力。

  5.3安全审计

  5.3.1应记录用户活动、异常情况、故障和安全事件的日志。

  5.3.2审计日志内容应包括:

  a)用户注册相关信息,包括:

  1)用户唯一标识;

  2)用户名称及修改记录;

  3)身份信息,如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

  4 )注册时间、IP地址及端口号;

  5)电子邮箱地址和于机号码;

  6 )用户备注信息;

  7 )用户其他信息。

  b )群组、频道相关信息,包括:

  1)创建时间、创建人、创建人IP地址及端口号;

  2 )删除时间、删除人、删除人IP地址及端口号;

  3 )群组组织结构;

  4 )群组成员列表。

  c)用户登录信息,包括:

  1)用户唯一标识;

  2 )登录时间;

  3 )退出时间;

  4 ) IP地址及端口号。

  d )用户信息发布日志,包括:

  1)用户唯一标识;

  2 )信息标识;

  3)信息发布时间;

  4 ) IP地址及端口号;

  5 )信息标题或摘要,包括图片摘要 。

  e)用户行为,包括:

  1 )进出群组或频道;

  2 )修改、删除所发信息;

  3 )上传、下载文件。

  5.3.3应确保审计日志内容的可溯源性,即可追溯到真实的用户ID、网络地址和协议。电子邮件、短信息、网络电话、即时消息、网络聊天等网络消息服务提供者应能防范伪造、隐匿发送者真实标记的消息的措施;涉及地址转换技术的服务,如移动上网、网络代理、内容分发等应审计转换前后的地址与端口信息;涉及短网址服务的,应审计原始URL与短UR L之间的映射关系。

  5.3.4应保护审计日志,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防止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日志。

  5.3.5应能够根据公安机关要求留存具备指定信息访问日志的留存功能。

  审计日志保存周期

  a )应永久保留用户注册信息、好友列表及历史变更记录,永久记录聊天室(频道、群组)注册信息、成员列表以及历史变更记录;

  b)系统维护日志信息保存12个月以上;

  c)应留存用户日志信息12个月以上;

  d )对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保存6个月以上;

  e)已下线的系统的日志保存周期也应符合以上规定。

  6.应用安全

  6.1用户管理

  6.1.1向用户宣传法律法规,应在用户注册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告知相关权利义务及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6.1.2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包括:

  a )用户实名登记真实身份信息,并对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有效核验,有校核验方法可追溯到用户登记的真实身份,如:

  1)身份证与姓名实名验证服务:

  2)有效的银行卡:

  3)合法、有效的数字证书:

  4)已确认真实身份的网络服务的注册用户:

  5)经电信运营商接入实名认证的用户。(如某网站采用已经实名认证的第三方账号登陆,可认为该网站的用户已进行有效核验。)

  b )应对用户注册的账号、头像和备注等信息进行审核,禁止使用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内容:

  c )建立用户黑名单制度,对网站自行发现以及公安机关通报的多次、大量发送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用户纳应入黑名单管理。

  6.1.3当用户利用互联网从事的服务需要行政许可时,应查验其合法资质,查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a )核对行政许可文件:

  b )通过行政许可主管部门的公开信息:

  c )通过行政许可主管部门的验证电话、验证平台。

  6.2违法有害信息防范和处置

  6.2.1公司采取管理与技术措施,及时发现和停止违法有害信息发布。

  6.2.2公司采用人工或自动化方式,对发布的信息逐条审核。

  采取技术措施过滤违法有害信息,包括且不限于:

  a )基于关键词的文字信息屏蔽过滤;

  b)基于样本数据特征值的文件屏蔽过滤;

  c)基于URL的屏蔽过滤。

  6.2.3应采取技术措施对违法有害信息的来源实施控制,防止继续传播。

  注:违法有害信息来源控制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封禁特定帐号、禁止新建帐号、禁止分享、禁止留言及回复、控制特定发布来源、控制特定地区或指定IP帐号登陆、禁止客户端推送、切断与第三方应用的互联互通等。

  6.2.4公司建立7x24h信息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置违法有害信息。

  6.2.5建立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异常情况报告、安全提示和案件调差配合制度,包括:

  a)对发现的违法有害信息,立即停止发布传输,保留相关证据(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用户登录信息、用户发布信息等记录),并向属地公安机关报告

  b)对于煽动非法聚集、策划恐怖活动、扬言实施个人极端暴力行为等重要情况或重大紧急事件立即向属地公安机关报告,同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6.2.6与公安机关建立7x24h违法有害信息快速处置工作机制,有明确URL的单条违法有害信息和特定文本、图片、视频、链接等信息的源头及分享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应能再5min之内删除,相关的屏蔽过滤措施应在10min内生效。 6.3破坏性程序防范

  6.3.1实施破坏性程序的发现和停止发布措施、并保留发现的破坏性程序的相关证据。

  6.3.2对软件下载服务提供者(包括应用软件商店),检查用户发布的软件是否是计算机病毒等恶意代码。

  7.个人电子信息保护

  7.1.1制定明确、清楚的个人电子信息处置规则,并且在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在用户注册时,在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中明示收集与使用个人电子信息的目的、范围与方式。

  7.1.2湖南凯美医疗网站仅收集为实现正当商业目的和提供网络服务所必需的个人信息;收集个人电子信息时,取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同意;公司在姜个人电子信息交给第三方处理时,处理方符合本制度标准的要求,并取得用户明确授权同意;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7.1.3公司在修改个人电子信息处理时,应告知用户,并取得其同意。

  7.2技术措施

  公司建立覆盖个人电子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的安全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防止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损毁、丢失,包括:

  a )采用加密方式保存用户密码等重要信息

  b )审计内部员工对涉及个人电子信息的所有操作,并对审计进行分析,预防内部员工故意泄露

  c )审计个人电子信息上载、存储或传输,作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查询依据

  d )建立程序来控制对涉及个人电子信息的系统和服务的访问权的分配。这些程序涵盖用户访问生存周期内的各个阶段,从新用户初始注册到不再需要访问信息系统和服务的用户的最终撤销

  e )系统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覆盖个人电子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防止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窃取信息,降低个人电子信息泄露的风险

  7.3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处理

  a)当发现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时间后,应:

  b )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信息继续泄露

  c )24小时内告知用户,根据用户初始注册信息重新激活账户,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立即告属地公安机关

  8.安全事件管理

  8.1安全时间管理制度

  8.1.1建立安全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确保快速有效和有序地响应安全事件。

  8.1.2安全事件包括违法有害信息、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异常情况及突发公共事件。

  8.2应急预案

  制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向属地公安机关宝贝,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8.3突发公共事件处理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建立相应处置机制,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投入相应的人力与技术措施开展处置工作:

  a)I级:应投入安全管理等部门80%甚至全部人力开展处置工作;

  b)II级:应投入安全管理等部门50% -80%的人力开展处置工作;

  c)III级:应投入安全管理等部门30%-50%的人力开展处置工作;

  d)IV级:应投入安全管理等部门30%的人力开展处置工作。

  8.4技术接口

  公司网站所设技术接口为公安机关提供的符合国家及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技术接口,能确保实时,有效地提供相关证据。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6

  为确保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各类设备运行处于良好状态,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设备、管理有章、职责明确,特制定本制度。

  一、一般规定

  1、严禁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一切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严禁将外来不明的磁盘、光盘、软件在网络服务器上使用。严禁在网络上运行或传播一切法律法规禁止、有损公司机关形象以及涉及公司秘密、危害公司安全的软件或图文信息。

  2、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机房,不准违规操作和使用机房设备,不准私自将机房设备带离机房。需借用机房设备的,机房工作人员必须上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后方可借出。

  3、做好机房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严禁在机房内吸烟,不准在机房堆放杂物和垃圾,保持机房室内整洁。下班时,必须关闭不用的设备及电源,锁好机房门窗,方可离开。

  二、值班巡视规定

  1、值班由委门卫一并负责,遵照委值班规定。

  2、巡视由网络管理员负责,巡视人员要遵守以下职责:

  (1)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及时报告,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及时赶到现场尽最大可能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2)履行机房的各项规定,不得作与工作、业务无关的任何私事,不得擅自离开岗位。督促进入机房人员严格遵守。

  (3)负责机房的环境设备与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的安全运行;负责完成规定的日常操作和故障监测记录,简单故障的排除,负责环境设备的日常巡视。

  3、巡视内容包括:

  (1)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运行设备的巡视:各服务器的CPU和内存的工作状况;防火墙的工作状况;网站的工作状况;交换机的工作状况;客户端的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运行速度;认真做好记录。

  (2)机房环境的巡视:机房门的关闭情况,机房的卫生状况,机房的灯光状况,机房的温度、湿度及空气状况,认真做好记录。

  (3)机房设备的巡视:对机房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巡视,密切注意工作负荷、电池容量、室内温湿度等数值,以保证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正常的运行;主配深圳前海润林供应链实业有限公司电柜的供电电压、电流;空调的工作状况;认真做好巡视记录。

  三、日常管理规定

  1、到机房工作的人员不得在机房内吃食品,饮水,吸烟或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宜。

  2、到机房工作的人员严禁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强磁、腐蚀性物体等危险物品进入机房。

  3、到机房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不能乱动与自己工作无关的设备,严禁在机房大声喧哗、玩电子游戏、聊天等。

  4、机房内不能存放任何食品,严禁在机房内存放杂物,严禁在机房内使用其他用电器。

  四、运行维护规定

  1、配电柜一年进行至少两次维护检查。内容包括:清扫灰尘检查各接点、触电的温升,松紧。

  2、机房专用空调每年进行两次巡检,维护内容:清扫及更换各过滤网、清洗或更换加湿罐、清扫室外机、测量工作压力、测量工作电压、电流、检查下水管道是否畅通及漏水报警是否正常、进行软化水更换。

  3、机房防雷设施每年检查一次,维护内容:检测个防雷器的可靠性、检查接地状况。

  4、机房每年进行两次专业保洁,维护内容:对机房的地板进行调整和清洁、对底板下、天棚板上进行清洁。

  五、安全保密规定

  1、做好防雷、防火、防水、防盗、防虫害。

  防雷:按公司的规定对机房的设备进行接地。每年要按公司的规定对防雷设施及设备接地进行检测。

  防火:需按公司的规定在计算机机房进行设置消防设施。设施每年要按公司规定进行检测。

  防水:要经常检查机房的防漏水情况,空调、门窗及屋顶。

  防盗:严格机房进出管理,门禁要24小时工作,严格执行进出机房的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进出机房不得携带其他物品的规定。

  防虫害:经常检查机房的顶棚上和地板下的封闭情况,不得在机房内在放食品,不得在机房内堆放杂物。

  2、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运行安全管理

  (1)对INTERNET网的进口要加装防火墙。防火墙的设置要经常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防入侵。

  (2)对所有服务器要安装病毒软件,要经常对防病毒软件进行升级。经常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

  3、系统设备安全管理

  (1)进入机房不得带拷贝工具和便携机;

  (2)机房内所有服务器应设有开机密码、系统登陆密码;

  (3)机房内所有服务器都应设有带密码的屏幕保护;

  (4)网管人员操作后应将服务器处于锁定状态;

  (5)非网管人员不得私自操作任何服务器;

  (6)认真遵守公司的各项保密制度;

  (7)严格遵守党和公司的保密制度。有关打印结果、存储介质及原始数据必须有本人保管。带有密级的媒体应用时锁入保险柜中,收、发要登记。定期集中销毁废弃的涉密纸、物;

  (8)需要于正常工作时之外使用机房加班的人员,应得到主管领导的批准,并向运行值班人员办理登记手续。机房的值班人员必须同时在场陪同;

  (9)严禁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机房;

  (10)非机房工作人员在机房工作是必须有机房值班人员陪同;

  (11)机房内各类服务器应由专人分类管理

  (12)建立设备、资料责任制。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7

  一、一般规定

  1、未经网管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拓扑结构、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设备布置、服务器、路由器配置和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参数。

  2、任何人不得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更改系统信息和用户数据。

  3、机关局域网上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技术侵占用户合法利益,不得制作、复制和传播妨害单位稳定的有关信息。

  4、各部门应定期对本科室计算机系统和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以防发生故障时进行恢复。

  二、帐号管理

  1、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帐号采用分组管理。并详细登记:用户姓名、部门名称、口令,存取权限,开通时间,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资源分配情况等。

  2、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为用户设置明码口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保密情况进行修改口令,用户应对工作站设置开机密码和屏保密码。

  3、用户帐号下的数据属于用户私有数据,当事人具有存入权限,管理员具有管理和备份存取权限。

  4、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根据有关帐号管理规则对用户帐号执行管理,并对用户帐号及数据的安全和保密负责。

  5、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管理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不得将任何用户的密码、帐号等保密信息等资料的泄露出去。

  三、网络管理员职责

  1、协助制定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确定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及资源共享策略。

  2、负责公用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实体,如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防火墙、网线、接插件等的维护和管理。

  3、负责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调整及更新。

  4、负责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账号管理,资源分配,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

  5、监视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运行,调整参数,调度资源,保持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稳定、畅通。

  6、负责系统备份和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数据备份,负责各部门电子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7、保管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拓扑图接线表,设备规格及配置单,管理记录,运行记录,检修记录等网络(内部信息平台)资料。

  8、每年对本单位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的效能和各电脑性能进行评价,提出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结构、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改进措施。

  四、安全管理职责

  1、保障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畅通和信息安全。

  2、严格遵守公司、省、市制定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网络安全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确保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安全有序。

  3、在发生网络(内部信息平台)重大突发事件时,应立即报告,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网络(内部信息平台)正常运行。

  4、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设备设施、软件,最大限度地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

  5、加强信息审查工作,保存,备份至少90天之内网络信息日志,及时加以分析,排查不安定因素,防止黄色,反动信息的传播。

  6、经常检查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工作环境的防火、防盗工作。五、电脑操作人员培训制度

  五、病毒的防治管理制度

  1、任何人不得在机关的局域网上制造传播任何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引入病毒。网络(内部信息平台)使用者发现病毒应立即向网络管理员报告。网络管理员及时指导和协助处理病毒。

  2、各部门应定期查毒,(周期为一周或者10天)管理员应及时升级病毒库,并提示各部门对杀毒软件进行在线升级。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8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拔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IT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二、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三、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疑密码遗失或泄漏应立即修改,并在相应登记簿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人等内容。

  3、服务器、路由器等重要设备的超级用户密码由运行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不参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人员)设置和管理,并由密码设置人员将密码装入密码信封,在骑缝处加盖个人名章或签字后交给密码管理人员存档并登记。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启用封存的密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密码使用人员向密码管理人员索取,使用完毕后,须立即更改并封存,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4、系统维护用户的密码应至少由两人共同设置、保管和使用。

  5、有关密码授权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有关部门负责人须指定专人接替并对密码立即修改或用户删除,同时在“密码管理登记簿”中登记。

  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2、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3、任何非应用性业务数据的使用及存放数据的设备或介质的调拨、转让、废弃或销毁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逐级审批,以保证备份数据安全完整。

  4、数据恢复前,必须对原环境的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有用数据的丢失。数据恢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数据恢复手册执行,出现问题时由技术部门进行现场技术支持。数据恢复后,必须进行验证、确认,确保数据恢复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数据清理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确认备份正确后方可进行清理操作。历次清理前的备份数据要根据备份策略进行定期保存或永久保存,并确保可以随时使用。数据清理的实施应避开业务高峰期,避免对联机业务运行造成影响。

  6、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数据管理部门需与相关部门制定转存方案,根据转存方案和查询使用方法要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失效,通过有效的查询、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转存的数据必须有详细的文档记录。

  7、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本公司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设备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送修前,需将设备存储介质内应用软件和数据等涉经营管理的信息备份后删除,并进行登记。对修复的设备,设备维修人员应对设备进行验收、病毒检测和登记。

  8、管理部门应对报废设备中存有的程序、数据资料进行备份后清除,并妥善处理废弃无用的资料和介质,防止泄密。

  9、运行维护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查,发现病毒及时清除。

  10、营业用计算机未经有关部门允许不准安装其它软件、不准使用来历不明的载体(包括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

  五、机房管理制度

  1、进入主机房至少应当有两人在场,并登记“机房出入管理登记簿”,记录出入机房时间、人员和操作内容。

  2、IT部门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经领导许可,其他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经IT部门领导许可,并有有关人员陪同。值班人员必须如实记录来访人员名单、进出机房时间、来访内容等。非IT部门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中心对系统进行操作。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操作时,经IT部门负责人批准同意后有关人员监督下进行。对操作内容进行记录,由操作人和监督人签字后备查。

  3、保持机房整齐清洁,各种机器设备按维护计划定期进行保养,保持清洁光亮。

  4、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必须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拖鞋。

  5、机房内严禁吸烟、吃东西、会客、聊天等。不得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活动。严禁携带液体和食品进入机房,严禁携带与上机无关的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有腐蚀等危险品进入机房。

  6、机房工作人员严禁违章操作,严禁私自将外来软件带入机房使用。

  7、严禁在通电的情况下拆卸,移动计算机等设备和部件。

  8、定期检查机房消防设备器材。

  9、机房内不准随意丢弃储蓄介质和有关业务保密数据资料,对废弃储蓄介质和业务保密资料要及时销毁(碎纸),不得作为普通垃圾处理。严禁机房内的设备、储蓄介质、资料、工具等私自出借或带出。

  10、主机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和业务操作用PC机等。在计算机机房中要保持恒温、恒湿、电压稳定,做好静电防护和防尘等项工作,保证主机系统的平稳运行。服务器等所在的主机要实行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主机故障,根据业务应用要求及运行操作规范,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工作。

  11、定期对空调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风量、温升、湿度、洁净度、温度上升率等)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通过实际测量各项参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机房空调的正常运行。

  12、计算机机房后备电源(UPS)除了电池自动检测外,每年必须充放电一次到两次。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邮政行业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促进邮政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规定》、《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和使用寄递服务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活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以下简称寄递用户信息),是指用户在使用寄递服务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包括寄(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单位名称,以及寄递详情单号、时间、物品明细等内容。

  第四条 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第五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以及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统称为邮政管理部门。

  第六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健全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维护寄递用户信息安全。

  第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及本规定,防止寄递用户信息泄露、丢失。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加强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考核。

  第九条 以加盟方式经营快递业务企业应当在加盟协议中订立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条款,明确被加盟人与加盟人的安全责任。加盟人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被加盟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安全管理责任。

  第十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与其从业人员签订寄递用户信息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和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

  第十二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寄递用户信息安全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有效联系方式,接受并及时处理有关投诉。

  第十三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受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经营者委托提供寄递服务的,在与委托方签订协议时,应当订立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条款,明确信息使用范围和方式、信息交换安全保护措施、信息泄露责任划分等内容。

  第十四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委托第三方录入寄递用户信息的,应当确认其具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并订立信息安全保障条款,明确责任划分。第三方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导致寄递用户信息泄露、丢失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 未经法律明确授权或者用户书面同意,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将其掌握的寄递用户信息提供给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程序调阅、检查寄递详情单实物及电子信息档案,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配合,并对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第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寄递用户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于突发的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事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报告邮政管理部门,并配合邮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第三章 寄递详情单实物信息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寄递详情单管理,对空白寄递详情单发放情况进行登记,对号段进行全程跟踪,形成跟踪记录。

  第十九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营业场所、处理场所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出邮件(快件)处理、存放场地,严禁无关人员接触、翻阅邮件(快件),防止寄递详情单实物信息(以下简称实物信息)在处理过程中泄露。

  第二十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优化寄递处理流程,减少接触实物信息的处理环节和操作人员。

  第二十一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采用有效技术手段,防止实物信息在寄递过程中泄露。

  第二十二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监控设备,安排具有专门技术和技能的人员,对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实物信息处理进行安全监控。

  第二十三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寄递详情单实物档案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封闭管理,确定集中存放地,及时回收寄递详情单妥善保管。设立、变更集中存放地,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对寄递详情单实物档案集中存放地设专人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存储安全。

  第二十五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寄递详情单实物档案查询管理制度。内部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时,应当确保档案完整无损,并做好查阅登记,不得私自携带离开存放地。

  第二十六条 寄递详情单实物档案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期限保存。保存期满后,由企业进行集中销毁,做好销毁记录,严禁丢弃或者贩卖。

  第二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对实物信息安全保障情况进行定期自查,记录自查情况,及时消除自查中发现的信息安全隐患。

  第四章 寄递详情单电子信息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加强寄递服务用户信息相关信息系统和网络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应当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合理划分安全区域,实现各安全区域之间有效隔离,并具有防范、监控和阻断来自内部和外部网络攻击破坏的能力。

  第三十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病毒软件、硬件,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具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防止恶意代码破坏信息系统和网络,避免信息泄露或者被篡改。

  第三十一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和网络,应当避免使用信息系统和网络供应商提供的默认密码、安全参数,并对通过开放公共网络传输的寄递用户信息采取加密措施,严格审查并监控对信息系统、网络设备的远程访问。

  第三十二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在采购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或者技术服务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其安全责任,以及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配合邮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调查的义务。

  第三十三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十四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及网络的权限管理,基于权限最小化和权限分离原则,向从业人员分配满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操作权限和可访问的最小信息范围。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管理,使网络管理人员仅具有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运行维护和优化的权限。网络管理人员的维护操作须经安全管理员授权,并受到安全审计员的监控和审计。

  第三十五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密码管理,使用高安全级别密码策略,定期更换密码,禁止将密码透露给无关人员。

  第三十六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寄递用户电子信息的存储安全管理,包括:

  (一)使用独立物理区域存储寄递用户信息,禁止非授权人员进出该区域;

  (二)采用加密方式存储寄递用户信息;

  (三)确保安全使用、保管和处置存有寄递用户信息的计算机、移动设备和移动存储介质。明确管理数据存储设备、介质的负责人,建立设备、介质使用和借用登记制度,限制设备输出接口的使用。存储设备和介质报废的,应当及时删除其中的寄递用户信息数据,并销毁硬件。

  第三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寄递用户信息的应用安全管理,对所有批量导出、复制、销毁用户个人信息的操作进行审查,并采取防泄密措施,同时记录进行操作的人员、时间、地点和事项,留作信息安全审计依据。

  第三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对离岗人员的信息安全审计,及时删除或者禁用离岗人员系统账户。

  第三十九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制定本企业与市场相关主体的信息系统安全互联技术规则,对存储寄递服务信息的信息系统实行接入审查,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保障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的政策、制度和相关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监督、指导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督促企业加强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

  (三)对寄递用户信息安全进行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

  (四)监督、指导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开展寄递用户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五)依法对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实施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检查;

  (六)组织调查或者参与调查寄递用户信息安全事故,依法查处违反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一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知识的宣传,强化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认识。

  第四十二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运行的监测预警,建立信息管理体系,收集、分析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各类信息。

  下级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上一级邮政管理部门报告邮政行业寄递用户信息安全情况,并根据需要通报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公安、国家安全、商务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

  第四十三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建立和执行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从业人员信息安全保护行为,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等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十四条 邮政管理部门发现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存在违反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妨害或者可能妨害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的,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处理。违法行为涉及其他部门管理职权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涉案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十五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遵守本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拒不配合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检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因泄露寄递用户信息对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四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违法提供寄递用户信息,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邮政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邮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五十条 邮政管理部门可以在行业内通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违反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管理规定行为、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布上述信息,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邮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寄递用户信息应当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损毁,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五十二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寄递用户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玩忽职守,依照《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篇10

  一、遵守保密规定,严格控制不应公开的档案信息。

  二、保存档案数据信息的计算机不得与公共信息网络联接,确需联接时,必须通过安全保密审查。

  三、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管理,确保网络和使用过程的信息安全。

  四、确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工作,并设置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口令。

  五、计算机系统必须安装防病毒卡或反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版本,做好防病毒工作。

  六、保存档案数据的计算机外送修理时,应将有关数据的内容清空、删除或将硬盘摘除,并做好计算机修理情况登记。

  七、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档案数据库和档案数据安全。所有数据至少复制两套,并异地保存。

  八、信息载体(如硬盘等)损坏,必须拆除后放入待鉴定室专门保存。

  九、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应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十、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和图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必须同时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拷贝件一并归档保存。

  十一、应加强对归档电子文件鉴定销毁的管理。对于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上彻底删除;对于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进行逻辑删除。

  十二、以上各条请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对违反本制度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08-27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3-1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07-20

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05-28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06-20

学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07-24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03-09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本03-31

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制度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