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制度

时间:2021-12-02 08:33:45 制度 我要投稿

教师培训制度(通用6篇)

  在现在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培训制度(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培训制度(通用6篇)

  教师培训制度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也随之开始。培训抓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对课改的管理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使课改实验能稳步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积累等项工作。

  2、学校教务处要把推进课改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服好务,负责教师学科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要搞好《课题研究》,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理课改相关资料。

  3、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课改,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课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课改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二、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指导课改。增强使命感,强化课改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1)要树立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

  (2)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

  (3)要树立综合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中增长知识。

  (4)要树立评价意识,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评价既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使评价从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主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

  (5)要树立情感意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尊重学主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与学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发展。

  (二)认真开展活动,落实各项措施

  1、按规定开齐课程。按规定使好课程教材,教者要深入理解教材,把握编者意图,体会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在课改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础性的学习能力。

  2、上好体育实践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争取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结合本校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运用校本课程。要在积累延伸或开发性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收集学生开发性阅读材料。

  3、认真开展课改教师参加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形式为主,以解决观念转变问题的通识性培训;以《课程标准》解读为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以教师实施新课程,操作新课程为目标,主要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的学科性培训。要本着“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精神,落实好平时的分散培训,在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示范、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搜集材料,供教师们学习和讨论,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4、大力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1)要发挥好教研组的作用,认真要研究课程。要做好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了解学生学年内的变化;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互动教研,教学反思,课后案例分析的习惯。

  (2)教师要认真开展好“八个一”活动:每课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周一次集中教研,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写六篇学习《课标》或专业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每期至少写一篇课改研究论文;每人建一个班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每学期订好学科实验计划,计划内容的制定,可从学情分析、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进度五个方面入手,计划要简明实用。

  (3)形成课改例会制度,搞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时间要保证,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节课,要人人参与,讲究实效。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点滴问题。

  (4)大力开展“一课多教”“一课三研讨”的教研活动,研讨时要谈理念、谈观点、找问题、讲困惑、提建议。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载体,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6、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师要强化搞课改就是搞科研的意识,紧紧围绕课改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中逐渐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要通过调研,将课改的关键点,困难点纳入教育科研内容。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出经验论文,积极投稿。

  7、评价要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课改基本理念。在按照区教育局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积极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校本部对各校的评价主要看发展,注重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重在看发展、看变化,不把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师要积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各种变化、发展和进步。

  三、培训要求

  (1)强化理论学习。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学校工作实际,重点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的文章,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教育科研与教改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使其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①、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教规范:如《教师法》学习与辅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讲、优秀教师事迹演讲、“廉洁从教”、“文明执教”案例分析与讨论。

  ②教师职业技能和教科研方法:如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比赛,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评,教研方法讲座,课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等。

  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课改专家讲座;各科《课程标准》学习;校内课改经验交流会;教学行为反思辩析会等。

  ④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与学习。

  ⑤列入培训计划的校级和校际教研活动:如有培训目的和研究专题的全校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研究活动、校级“优质施教”说课、评课活动;由学校组织的教材教法研讨会、教材比较分析会;优秀教案评比。

  ⑥青年教师培养:如师徒结对活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座谈会、青年教师论坛等。

  (2)强化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重点放在培养与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教师基本功和活动课组织能力上。

  (3)突出岗位竞争。

  根据各级继续教育培训进程,有机地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案评比、硬笔书法竞赛,教师课件制作展示

  四、培训措施

  1、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迟到或旷会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2、外出学习调研的教师应按时参加会议,并记录详细过程,回校后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3、外出参训的教师向本学科或本年级组人员传达会议内容,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4、参训人员每次培训后应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交教科室存档。

  5、教科室每年对参训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并记入年终量化考评。

  五、抓好全面考核,落实奖惩

  根据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情况,学期末进行全面考核,由校长、主管校长、主任和大教研组组长一起统计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优秀者给予奖励。

  教师培训制度2

  一、培训目标

  1、每个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培育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力促每个教师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掌握最前沿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每个教师对教育教学专题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每个教师的科研水平。

  5、在培训中建立健全本校的校本培训制度,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培训内容

  1、新的最前沿的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论等。

  2、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

  3、教育科研知识及能力培训。

  4、有利于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经验。

  5、选择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专业,以实现学历跨越为目标的各种培训、进修。

  6、学科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基本功。

  7、师德师风建设。

  8、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9、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培训形式

  1、教育论坛。(教研沙龙、网上论坛、专题探讨等)

  2、专题讲座。

  3、自学、短期培训、离职培训。

  4、实践反思。(合格课实践反思、示范课实践反思、研究课实践反思、专题课实践反思等)

  5、帮教网络培训的学科带头人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成长型教师,老教师带新教师等。

  四、管理与考核

  1、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发展情况(中期培训监管和培训发展结果认定)作评估考核。

  2、每个教师每学年必须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培训发展计划,该计划报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备案。

  3、每个教师严格按照自己的`培训发展计划选择最适合的形式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

  4、学校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将定期对教师的培训发展状况作调查,并协调学校行政,为教师的培训发展提供各种支持。

  5、学校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将按照一定周期对教师的培训发展结果作出认定,认定结果将作为该教师评优、晋级、评职等的重要依据。

  教师培训制度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经学校理事会同意,制定本校教师培训制度如下:

  一、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受聘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培训制度,接受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以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受聘教师上岗前须进行不少于10课时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教育法规、本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规章制度等。

  三、受聘教师上岗后的思想政治培训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培训内容为教育法规、时事政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业务培训由教务处按学科组织,培训内容为教学大纲的学习、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推广等。

  四、学校为受聘教师提供接受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的条件,根据学科特点每两周安排一次业务培训或每学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位教师每学年接受培训总课时数不少于50课时。

  五、教师培训以参加校内培训为主,选派外出培训为辅。受聘教师参加本校组织进行的培训免收培训费,选派外出培训所需费用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决定校方承担或校方与教师协商分担。

  六、学校鼓励受聘教师在不影响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主参加校外的相关培训,受聘教师自费参加校外同所教学科相关联的培训可以计入培训课时数,学校对自费参加校外培训后教学能力显著提高的教师给予奖励。

  七、学校教务处要建立教师培训业务档案,记录教师培训情况;受聘教师应备有培训笔记本,记录本人参加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的内容及心得体会。

  八、学校教务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中应包括教师培训方面的内容;考核教师时应将培训课时的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列入考核内容,并将教师年度考核记录归入教师培训业务档案。

  教师培训制度4

  为全面贯彻实施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我校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及市、县有关继续教育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制订我校教师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教师,突出培训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与任务

  1、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学教师队伍。

  2、任务

  (1)对全校教师基本轮训一遍,通过多种形式普遍完成不少于240课时的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基本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2)推选部分教学、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3)全校教师普遍接受一次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45周岁以下的教师经过培训,通过考核必须拿到计算机合格证。使中青年教师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中级程度。

  (4)重视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函授及自学进修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外出面授及考试期间按公出考勤。争取80%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5)实施名师工程,抓“名、特、优”教师的培养。用5年时间培养和选拔县市级名教师近20名,中高级教师50名左右。培养和评选一批县市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三)培训类别和内容

  根据培训目标和任务,从实施素质教育和我校教师的素质现状出发,将重点开展以下7项培训:

  1、新任教师培训

  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为120学时。培训内容主要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培训工作每年定期举行。120学时的培训时间原则上分三块:岗前培训20学时,上级培训机构培训40学时,学校岗位培训60学时。

  2、教师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为1年以上教龄的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为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突出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培训主要形式有:自选式课程进修;自主式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载体的,以各项教研活动为主的在岗校本培训;利用教育电视台和电脑互联网开设的远程继续教育课程培训。

  3、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为45周岁以下,具有3年以上教龄,中学一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科前沿知识和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实践和考察,教育科学研究等。

  骨干教师的培训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

  4、提高学历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已取得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

  5、计算机全员培训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重点是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为多媒体电脑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网络与教学,文字处理与教学,电子表格与教学,电脑幻灯片制作与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与教学,优秀教学软件应用。培训采用远程教学培训和集中实践培训两部分进行。培训时间: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及晚上时间分期进行培训。

  (四)基础项目的建设

  1、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加强和完善我校已制定的政策和法规,使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体教师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原则上每5年为一个周期。

  2、课程和教材建设

  根据国家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定,结合我校教师培训的实际状况,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高度重视网上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引进外地优秀教学资源。

  3、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要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资源。第一线的名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培训的骨干教师均可作为培训教师,同时可聘请周边地区、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库。形成相对稳定而又具有广泛开放性,既熟悉教学又了解学科前沿,学术造诣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五)组织管理

  1、组织领导

  学校校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处负责制定本校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考核等。

  2、政策规定

  参加继续教育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每位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课时,要完成的继续教育课时数的二分之一必须是参加由教育学院、进修学校、市县教研室及电教馆(站)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另一半是学校的校本培训。

  3、经费保障

  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采取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的分担机制。

  4、考核评估

  学校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每学期考核一次。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定期表彰优秀教师,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教师培训制度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省市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更好地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确保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特制定以下教师培训工作制度。

  二、培训职责

  校长是培训的设计者和第一负责人。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由副校长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科教主任、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形成的骨干力量,带动和促进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各负责人要明确职责,确保培训计划顺利实施。

  三、培训规划

  制定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为中心,以贯彻新课改为原则,以探讨新的学习模式为目标”的发展规划。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本质区别,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个体发展的,具有本学科组特点的教研目标及培训实施计划,每个年组要研究确定一个培训主题。

  四、实施原则

  1、实行“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完成校本培训。因而必须将个人,年组培训与教研科研相结合。形成处室间、学科组间、同学科内的互动、互助和集体研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2、教师积极自主的学习原则。教师是学校培训的基本元素,教师只有在校本科培训过程中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观念,探讨新方法、研究新问题,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及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五、保障

  各处室教研组要为校本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充足的学习时间,大量的学习资料,教学研究的场所及相应的资金和物质供应的各项保障。

  六、评价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教师。学校评价教师以及教师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培训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培训向正效应发展。

  七、奖惩

  每位教师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及远程培训。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评选职务聘任的条件。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培训工作做得好的教研组及个人在各项评选中优先考虑。

  教师培训制度6

  一、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为骨干教师进修提高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

  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有关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和业务进修等,提高业务水平。

  二、幼儿园对骨干教师每月实行骨干津贴(津贴标准根据结构工资方案发放)。

  三、支持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对骨干教师开展的市级(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等,经学校审定后,提供专项奖励。

  四、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任职期间带教1—2名青年教师,从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中层干部每年述职一次,接受群众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六、骨干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制度(竞聘方案另行制定)。

  七、积极支持和参与幼儿园改革,主动为幼儿园献计献策。

  八、认真完成每学期1—2次的园、区级公开课任务。

  九、注重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所带班级幼儿能力发展名列前茅。

  十、骨干教师三年内承担市区级以上科研课题一项,并完成结题报告。

  十一、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市区级刊物上。

  十二、有带教青年教师计划和指导记录,所带教青年教师有显著进步。

【教师培训制度(通用6篇)】相关文章:

1.教师培训规章制度

2.教师培训培养管理制度

3.中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4.2015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5.员工培训制度

6.企业培训制度

7.员工培训规章制度(通用6篇)

8.教师培训总结通用15篇

关于我们|致应届毕业生|会员协议|法律声明|问题反馈

觉得【应届毕业生网】对应届生求职有帮助,记得分享给其他应届生,网址是“应届毕业生”的声母YJBYS.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