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是什么制度

时间:2020-10-28 15:30:00 制度 我要投稿

无为而治是什么制度

  引导语: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无为而治是什么制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无为而治是什么制度

  一、萧规曹随”——无为而治的由来

  西汉时期,刘邦和萧何死了以后,汉惠帝即位,其宰相为曹参。在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与个人风格方面,曹参与萧何大不一样。史书记载曹参整天在家里饮酒作乐,无所事事。在用人方面,他不喜欢办事特别认真、严格的人,而重用那些比较粗心、和缓,大而化之,不那么苛察的人。为此,周围的许多官员见状心理不安也很不满,认为这个宰相无能、无用,还消极怠工。汉惠帝也很担心,便直言批评道:现在国家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丞相您却是这么一种态度,希望丞相能够勤政一些,有所作为。

  曹参沉思片刻,就问汉惠帝:陛下您觉得您当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比汉高祖如何?汉惠帝说自愧不如。我肯定达不到高祖那个程度。曹参接着问:那么陛下您看我与萧何丞相比又如何呢?汉惠帝说那好像也是不如。然后曹参就说:好!既然我们都不如他们,而他们在去世之前,把各项规章制度都已经给制定下来了,我们后人又不如他们,那我们只有守着他们的制度并照他们既定的方针政策去做就可以了,我们不必要在他们的制度之外再去有什么其他的作为。

  汉惠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曹参的意见。这也就是历史上“萧规曹随”的著名典故。而曹参的这种治国理念就叫作“无为而治”。

  二、无为而治的思想渊源

  “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其思想渊源就是“黄老道家”。

  “黄老道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无为”、“顺善自然”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同时吸收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融合而成的。

  黄老道家有别于庄子的道家。庄子的道家消极避世,而黄老道家是积极入世。汉初曹参所用的统治思想实际上就是把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一种用世的方法来治世,而不是用来消极避世。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按照道来做,那就是无为,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作为统治者,你要守着无为而治的原则,这样万物可以自我化育,万物可以自我运行。

  老子还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就是说管理国家的人,只要能做到无为,就会使老百姓自我化育,该种地种地,该休息休息,该做什么做什么。自我生产,自我繁殖,自我休养生息;所谓“我好静”,就是说你不要老是今天想做这个事情,明天想做那个事情,老在老百姓所要求的之外,老百姓的生活之外,老想再附加做一些事情。用不着,你好静,老百姓自我端正,用不着你去纠正老百姓,你别怕老百姓不端正,用不着你去端正,你只要静止在那儿,老百姓自己就端正了;所谓“我无事而民自富”,就是说在老百姓的生活之外,你不用再更多地要求做其它的事情,老百姓自己就能够恢复经济,自己就能富裕起来:所谓“我无欲而民自朴”,就是说你没有欲望老百姓就朴实,你欲望越多,那么老百姓就不朴实了,他就越来越耍滑头。

  老子还说过这种话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圣人不要在老百姓的想法和人民的意志之外再有什么其它跟他们不一样的想法,你的想法应该跟广大民众,跟社会成员之间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的这些思想被黄老道家承袭下来,而汉初统治者则利用这一思想有效地治理国家。

  三、实施“无为政治”是有条件的

  实施“无为而治”是历史的必然,它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以曹参为代表的统治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治国方略,这也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条件所决定的。

  首先是因为战乱,民心思定,老百姓需要修养生息。汉初社会经济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当时汉朝刚建立,之前经历了长期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争的时间久、规模大,而且非常残酷。比如“长平之战”秦国消灭了赵国的主力45万,白起消灭了韩魏联军150多万。因此整个社会和老百姓为战争付出巨大。最后经过战国后期,秦国统一全国。然而,统一后老百姓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由于秦朝的暴政,大量地调用民力,修筑长城、石道、骊山陵,同时还调兵攻打匈奴,所以统一后老百姓没得一个喘气的机会。不仅如此,秦朝的苛捐杂税加剧,法度苛严,让人们生活在惊恐的气氛中,精神上感到非常紧张。秦朝的暴政很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发生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当时有两大反秦力量,一个是刘邦的力量,一个是项羽的力量,他们把秦朝推翻以后,继续战争,争夺统治权,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楚汉相争。这场个楚汉相争又打了五年,结果又使一大批的人流离失所。就这样,从我春秋战国,到秦,到秦末,到楚汉相争,中国始终就没有安定过。长期的战争使刚刚建立后的汉朝社会经济非常残破,人民的生活非常贫困,整个社会包括那些贵族、功臣甚至皇帝的生活也都不富裕。大量的土地荒芜,人口流失。史记当时的皇帝刘邦欲搞登基典礼,因国家贫困,都不敢讲排场,只得草草而办。据说当时的很多将相、将军、丞相和一些大臣出门都没有马车,只得坐牛车。统治者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别说了。

  其次,经济亟需恢复,解决人民有饭吃、有衣穿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连年战争,男人大多被征兵和战死,这就必然造成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短缺,继而出现大量的土地荒芜。史载当时刘邦外出视察路过曲逆,看到那里有约五千户左右人口,便惊叹“壮哉,县!”。说:“吾横行天下,独见洛阳与近而”。意思是我打遍天下,走了很多地方了,除了洛阳,没见过这么多的人口。而这个地方在秦时有三万余户。可见当时即便曾是京都的洛阳也不过如此,而其它地方人口流失程度的严重。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一片凋敝。因此,对刚刚建立起政权的汉朝来说,首要必须恢复经济,解决老百姓吃饭穿衣问题,这是第一要务。否则,国力脆弱,民心涣散,江山不保。

  三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战争结束后,就国内而言,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和解决人民生活需要,所以阶级矛盾、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缓和。因为当时农民没有土地问题,而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冲突最主要是土地问题。汉朝初期是有田无人种。当时的地主也不多,都穷,社会普遍地穷,连统治者也穷,没什么可剥削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欲望也不那么强烈,国家与人民的思想比较一致。

  四是民族矛盾得以缓和。从秦开始到汉初,国家稳定的主要隐患是匈奴问题。但由于刘邦和后来的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都对匈奴搞和亲政策,因此这种民族矛盾得以缓和。汉初与匈奴之间大多以和平为主,一直没发生大的战争和冲突。这就给当时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让人民修养生息创造了条件与可能。假如民族矛盾突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草木皆兵,人心不稳,统治者还敢万事大吉睡大觉吗?

  四、看看汉初究竟是怎样“无为而治”的

  应该说,汉初的“无为”是从汉惠帝曹参开始的。然后是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统治的前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汉朝统治者到底在哪些方面“无为”?他们的“无为政治”体现在哪些具体的做法中?

  第一就是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从汉惠帝开始,将对农民的税率负担从原来的十分之一降到十五分之一。到了汉文帝时期免除了一切税赋,而且持续了12年时间。汉景帝时又把税率减成三十分之一。他们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在经济上做了很大的让步。在徭役上,尽量少使用老百姓,尽量少调发徭役。同时皇帝自己也很俭朴。据说汉文帝穿的都是粗布,没有什么穿金戴银。他给自己造陵墓不用任何奢侈物品,都是瓦器陶器,不征用民财,也不动用更多的劳力,生怕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第二是宽刑轻狱。比如在刑罚上,汉高祖一执掌江山,就废除了秦朝的许多严刑峻法。到了汉文帝时继续废除了一些酷刑。当时,藩国齐国有一个太仓令叫淳于公犯法了,按原来的法律惩罚是比较残酷的。他的小女儿缇萦就给当时皇帝写了一封信。说我父亲平时很廉洁,工作也是很认真的,这次可能是一时糊涂犯了法。犯了法理应受到惩罚,但是如果你给他死罪或使用了酷刑,他将来想改都改不了,想改过自新都没机会了。她说她甘愿自己到朝廷这儿来当奴隶为父亲赎罪。这封信引起了汉文帝的高度重视,他确实感觉到当时的刑罚太严苛太残忍,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汉文帝下令立即废除一些残酷的刑罚。比如对于有些按原来法律可以判死刑的进行了改判,给人一条生路。特别是取消了“连座”和灭族的刑罚,一个人犯罪一人当,不能株连他的家人,更不能灭他的族。在肉刑这方面,原来应该打五百鞭子的改成三百鞭,三百鞭电脑改成二百鞭,二百鞭的'改成一百鞭。同时汉文帝还规定,打板子尽量不要打得致人于死命,让他有个改过的机会。这种做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第三是实行“仁政”。针对当时一些地方的藩国对朝廷不恭的状况,汉文帝采取很仁慈宽厚的态度处之。比如那个时候的南越国是秦朝派到南方去的一些北方人建立的,吕后时对它进行打押、排挤和封锁,因此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以至于后来发展到自行独立称帝,按说,这是朝廷不能允许的,必须兴兵讨伐并用最严厉的手段来制裁,但是汉文帝没有这样。他实行以德报怨,不但不打你,还给他在北方老家那儿盖了庙,让他们家族在那儿可以祭祀,同时对尉佗家族的人都给予照顾。这件事情使得在南越称帝的尉佗非常感动,觉得自己不该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主动取消了帝号,不再另立山头了。

  再比如当时地方的藩王吴王刘濞跟朝廷也有很多矛盾,刘濞一直图谋不轨,也不来朝见皇帝。汉文帝当时对这件事的态度很坦然,你不来朝见没关系,我就主动派人去找你,赐给刘濞拐杖,就表示您是老者,您既然是老者,您可以不来上朝,表现出对刘濞的尊敬,这样使得刘濞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你不来上朝,你这也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你这不尊重朝廷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可是朝廷不但没惩罚你,反而尊敬你,所以刘濞起码从面子上他不能跟朝廷对抗,这种做法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吴国以及刘濞的关系。

  第四是对匈奴实行议和。长期以来,匈奴是秦汉骚扰不断,成为当政者的一块心病。而汉初在对待匈奴的态度上采取了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不反抗,而是反击保持一定的限度,就是说把匈奴打跑就行了,不深入到匈奴的腹地能够,解除边患就可以了。当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汉高祖刘邦死了吕后执政,这时匈奴王写了封信来羞辱吕后,说我的妻子死了,你也没了丈夫,我感到很寂寞,你也感到很寂寞。吕后看了勃然大怒,立即召集群臣要出兵讨伐。但冷静一想,不能凭一时的激愤,她知道汉朝的实力弱,没有实力来跟匈奴对抗,当年汉高祖跟匈奴打了多年,结果是怎么样?经过大臣们的提醒,吕后只好忍气吞声地给匈奴回了封信,信里说,我年老体衰,不值得您垂顾我。他们不得已咽下这口气了。

  五、汉初推行“无为而治”政策的结果

  总的说,汉初“无为而治”的结果是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开始有了生机。这个经济发展由汉朝初期的建立,到后来汉武帝,大概经历了七十年左右,一直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据史书里记载:国家的粮食更多了,粮仓全都满了,有很多地方粮仓里粮食都腐烂了,同时国库里存了大量的钱,以至于串钱的绳子都烂了。人民生活也基本丰衣足食。老百姓能吃饱饭了,衣服也穿得比较华丽。当时记载,出门有马骑了。如果有身份的人骑母马还被人看不起,所以整个社会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可谓国富民强。

【无为而治是什么制度】相关文章:

股票交易制度是什么08-29

薪酬管理制度是什么01-15

CFO是什么职务,主要工作是什么?10-14

电工是什么10-12

ACCA是什么?10-04

ACCA是什么09-30

SSAT是什么08-28

ssat是什么?11-07

SAT是什么?11-07

MBA是什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