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趁年轻失败,更能积蓄成功能量

时间:2020-10-20 14:41:42 职场励志 我要投稿

职场励志:趁年轻失败,更能积蓄成功能量

  趁年轻失败,更能积蓄成功能量

职场励志:趁年轻失败,更能积蓄成功能量

  人生就象珠宝盒,失败则是增添价值的珍珠。年少时,不要怕失败,从中找出规律,自我磨练。这是我们年轻人该放胆尝试的另类投资。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好几根绳索,主宰成功,也主宰失败。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投资成功线,很少人愿意花力气找失败的线索。但是只有成功经验的人,会越来越害怕成功,因为他完全不熟悉失败这回事。

  五十七岁的杜台兴,是台湾岛内首屈一指的射击选手,拿下无数奖牌,但他屡次参加国际比赛都没有成果。百思不得其解,他转向研究心理学后顿悟:“原来我害怕成功,总在成功那一线间,被自己砸掉了!”

  因为在射击场上,你必须心无旁骛,才能瞄准靶心。只要害怕成败的念头一浮上心头,即便是短暂的一秒,都可能功败垂成。

  彼得潘症候群:年轮人怕失败,常怪罪他人,推诿塞责

  近来,岛内兴起一股“彼得潘症候群”(指即使年纪不小,但行为与个性都还表现得孩子一样)。教育心理学家专家郑石岩观察,岛内年轮人不但越来越害怕失败,更尽量避免失败,甚至延后毕业以延缓面对社会。他说,这是“迷(Me)世代”的特点。

  长期观察台湾社会变迁的台大心理系教授杨国权也很担心,目前岛内社会有“幼稚化”的倾向,在面对失败时,常会怪罪他人,或自我逃避或自我苛责,拒绝成长。而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问题,也让台湾人在养成教育中,有低自尊倾向,不能容忍失败,不能勇于承担责任,推诿塞责。

  然而,哈佛管理学院教授Stefan H. Thomke说,失败其实不是坏事,“虽然这么说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人瞪着我心想这人是不是疯了,但失败真的是个很重要的历练过程。”

  在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昆山科技工业园里,就挂着郭台铭自己写下的对联:“失败常含经验智慧,堪称难得诤友;成功只有无知胆怯,实为差劲导师”。

  微软执行副总裁迈克尔也说过,“我们寻找那些能够从错误中学会某些东西、主动适应的人才。”在录用过程当中,“我们总会问应聘者:你遇到的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什么?”

  不只要正面看待失败,失败也要趁年轻、“因为早发生,成本不会太高且有正面贡献的失败,应该不只是被容忍,甚至应该被鼓励。Stefan H. Thomke说,”如何熟练失败的快、失败得便宜,并且朝成功再迈进,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越年轻失败越好?

  越早受挫越好:成本低,复原能力高,具改变的迫切性。

  因为失败是一种很好的绳索练习,启动人们对自我人格形成及思考模式的探求,发掘盲点及软肋;且越年轻失败,复原能力(resilience)越高,越能储存能量,尤其是在二十岁以前。美国心理学家卡提尔就提出“流质智力”fluid intelligences)和“晶质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s)的理论。根据该理论,人的智力分为流质与晶质,流质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如分类、逻辑、推理、记忆等,但二十岁该智力便开始衰减。

  而“晶质智力”,则是经由社会文化经验所获得,如词汇、语言等,随年纪增长而增加。

  换言之,人若能越早失败、受挫,可充分利用高峰时“流质智力”,更快适应环境、重新爬起来。郭泓志的球涯一,就是最好的说明,即使面临七年的接连失败,但年轻,是最大的本钱,让他更能机会全面改造自己。

  有趣的是,在遗传学上也有相关立论,英国教学家费雪及美国生物学家莱特就提出论述:所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敢先向下降到谷底,就有可能再创另一个高峰。

  “这就是中国人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生物多不愿向下增加适应性,就象很多人不愿意尝试失败一样,因为他必须面临生存绝境的考验”,研究族群遗传学的台大病理研究所助理教授王弘毅说。

  为什么一定要降到谷底?因为要到生死关头,才有改变的迫切性,很多生物的进化,都是从浩劫后而来。

  聪明的年轻失败学,是一种抽绳索练习。

【职场励志:趁年轻失败,更能积蓄成功能量】相关文章:

趁年轻励志经典文章10-29

趁年轻敢梦敢闯励志故事12-12

年轻人没积蓄怎么创业10-07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11-21

年轻人没积蓄怎么创业好10-07

趁年轻,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的励志文章10-14

年轻人职场励志语录06-23

年轻时没有失败励志文章10-25

成功与失败的励志名言12-31

成功和失败的励志名言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