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征文

时间:2023-06-13 08:12:17 征文 我要投稿

母亲节征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征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母亲节征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亲节征文

母亲节征文1

  妈妈一向是我最可亲的人,她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学习。在我的心中,她是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

  上个星期妈妈生病住院了,我一向没有时间去看望妈妈。昨日放假在家,我用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用心的画了一张贺卡,还做了一个会飞的蝴蝶。今日,一吃完晚饭,爸爸就带我去医院看望妈妈。

  一走进病房,就看见妈妈安静的'躺在病床上,我走近她轻轻的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一边看一边说:“画得真好,天华学校教出来的学生手工做得真好。”她还要我把那副画贴在家里的墙壁上,妈妈回来再好好的欣赏。我看见妈妈在讲话的同时脸上也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我真期望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我衷心的祝愿天底下所有妈妈身体健康,节日欢乐!

母亲节征文2

  小时候,怀着那颗童真的心,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互相展示着自己的稀奇玩意儿——那是一个很漂亮的水晶球,更重要的是那是妈妈送我的,我对它是倍感珍惜。于是小心翼翼地把它递给每个人看。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啪!”水晶球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成了一堆碎片。顿时,我火冒三丈。我抬起头,瞪着那个弄坏我宝贝的人。尽管眼前是她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我也没有一点儿原谅她的意思。正想着责备她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望着那碎片,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只见妈妈拍了拍她,温柔地说了声:“回去吧,孩子,没关系的。”她含着泪水离开了。

  “妈妈,你干嘛让她走啊?明明是她做错了!”“不许这么说!”妈妈呵斥了我一句,“孩子,就算是她做错了,我们也不能紧紧地咬着她的错误不放。人总会犯错,知错能改就行了。何必那么计较呢?”

  听了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但还是选择了去原谅那个女孩。

  直到几年后的那天,我终于明白了……

  那天是我的生日,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的。

  在家里等着妈妈归来的我,望着久久没有动静的.大门,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来回地走动着。“不如下去看看吧。”我心生一计。

  不知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刚走到车站的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只见提着大包小包的妈妈,在烈日中艰难地迈着大步走着。旁边是两个在互相追逐的小男孩,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以至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前方还有一个人。突然间,其中一个小男孩撞到了我妈妈。

  她手中的东西被丢到了地上,四周都是。我正想过去帮妈妈捡东西,只见妈妈抚摸着那男孩的头,笑笑说:“下次小心点,别在人多的地方打闹,知道了吗?”男孩点了点头,便扬长而去。我赶忙跑过去,帮着大汗淋漓的母亲捡着地上零零碎碎的东西,不解地问道:“妈妈,您怎么不训斥一下那男孩啊?他也太顽皮了

  吧。”

  “女儿,难道你还不懂吗?做人一定要大度,心胸要开阔些。看看那蔚蓝的天空,那宽广的大海,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要像它们一样去容纳世间万物。”突然间,我明白了几年前妈妈说的那番话,是啊,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那她会快乐吗?她的人生还有意义吗?

  不会了吧。

  妈妈,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人,也是您让我能真正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您就是我生命中最亮丽的曙光!

母亲节征文3

  时至五月,天气乍暖,万物生机盎然,晶莹剔透的槐花铺满了桥山,翠绿的山上,透着点点的雪白,犹如挂满了一串串珍珠,高贵而不失典雅。闻着槐花淡淡的清香,想起了母亲,也想起了母亲做的槐花饭。

  我出生在农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树很多,各家各户门前门后,都栽有槐树。外公家门口就有好几棵大槐树,当时足足有我的小腰那么粗。那时人们的生活过得还可以,槐花饭也属于是一种休闲佳肴。

  每到春季花开之时,雪白的花朵,密密匝匝到挂满枝头,清风拂过,犹如少女飘舞的裙袂;又如天仙下凡,悠然地散发着淡淡清香;又如一串串珍珠,随风轻轻摇曳,洒落的花瓣,好似向人间抛撒丰收的喜悦。远远望去,整个村子都浸在花的海洋,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那个时候,我经常往外公家跑,叫着喊着要上树捋槐花。看着一串串象小铃铛一样的花朵,翠绿中略带红点的花萼,洁白的花瓣,微黄的花蕊,我是直流口水。在树上先是捋上几把,直接塞在嘴里就吃,淡淡的清香,瞬间充满了整个心房。在树上折腾上大半天,好不容易捋了一大堆,就急匆匆地拿回家让母亲做槐花饭。

  母亲做的槐花饭,其实很简单。先是用水洗干净,然后用面粉拌匀,放点盐,最后放在大锅上蒸。蒸出来的槐花饭,有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用蒜泥辣椒汁蘸着吃,那种清香,那种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其实,自从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也少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时常徘徊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槐花饭是你最爱吃的,我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尝尝。”母亲的话简短朴实,但这里饱含着对儿女的思念,也深藏着对儿女的爱,只是她不善于直接表达,但在儿女心中,这就是最伟大的爱!

  一年又一年,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外奔波;母亲却慢慢变老。母亲陪伴了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叛逆的少年,走过了许多坎坷,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们伤心流泪的时候,是母亲安慰了我们;我们叛逆疯狂的时候,是母亲包容了我们;我们失败难过的时候,是母亲激励了我们。她现在还牵挂着子女,只想着孩子们在外工作生活,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为母亲想了多少?

  又是一年槐花开,此时的我望着漫山的槐花,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让母亲尝尝自己为她亲手做的槐花饭,让她放心,远在他乡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也希望母亲身体健康,一切都好!

  母亲节快到了,自己不能陪在母亲身边,故写下此文,略表思念之情。

母亲节征文4

  每当我想起母亲,我的笔就跪着爬行

  ————题记

  在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天,母亲迎来了她四十岁的生日。我送给她一只纸叠的帆船,里面放了四十只纸鹤,代表着母亲度过的四十年岁月。每一只纸鹤里面写有一句祝福,并在船帆上写下:祝妈妈生日快乐!母亲高兴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母亲过完生日的第二天中午,放学后我冻的哆哆嗦嗦的回到家,母亲已把做好的饭菜摆在了桌上,我捧起热乎乎的饭碗便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吃饱了才想起不见母亲吃饭。走进里屋,看见她正在缝制一件红绸面的棉袄,“呀,这么漂亮,这是给谁做的?”我问母亲,母亲头也没顾上抬,“给你呗,还能给谁。”“你不会吃完饭再做呀,饭都凉了,这又不是赶制嫁妆。”我厚着脸皮跟母亲耍贫,母亲白了我一眼,骂道:“疯丫头,说这话脸都不红。”随后告诉我,下午她要回娘家,万一晚上回不来,她走之前把晚饭做好,我放学回来一热就行了。

  晚上,由于作业太多我很晚才离开学校。进了村口,没有发现母亲的身影,平时这么晚了回来,母亲一定焦急的在村口等候,我加快脚步,走进那条熟悉的胡同,里面一片漆黑,突然,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惧和莫名其妙的孤单与凄凉。我摸黑打开门进了屋,那件新棉袄已做好,整整齐齐的叠放在床上,锅里有母亲临走时做好的饭菜。

  午夜,我刚刚睡下,红窗帘被外面的车灯打照的一片血红,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猜想是小舅送母亲回来了,我猛然从床上坐起来,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和小舅不寻常的催促声:“快!快开门!”,我刚把门打开,小舅一头闯进来,把我拉上摩托车就疯了似地冲出了胡同。

  途中,小舅发现我没来得及穿棉袄,就把他的军大衣脱下来给我穿上,还告诉我,我妈突然吐血昏迷,已被大舅他们开车送往医院。正在这时,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是大舅的车,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连忙上了车,看见母亲满脸血迹。我连喊几声,她都没有答应,我使劲地晃着她的身体,想让她说话。大舅拉住我,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咱们回家吧。”“为什么?为什么从医院回来?”我问,没有人回答我。

  车缓缓地行走在寒冬的深夜里,夜空中有许多的`星星,我看到了天空中远远的银河,想起母亲说过的话,“银河调角,该穿棉袄”,又想起母亲今天才为我做的红棉袄,长这么大,母亲还是第一次为我做红绸子面的棉袄,像是出嫁穿的那种,她是在为我赶制嫁妆吧,那您以后就不管我了吗?她不再回答。对了,母亲躺在那儿一定很冷吧,我把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给母亲盖上,然后坐在母亲身旁,把母亲的头抱在怀里,把自己的脸贴在冰冷的车窗玻璃上,看着窗外清冷的夜空满天的繁星,心头突然回响起一首歌的旋律,“竹子开花喽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当父亲从很远的工作单位赶回来时,母亲已被装入一口黑色的棺材。人们为我穿上白色的孝服,随后我就一直跪在棺材旁木然地看着人们进进出出。我期盼着这嘈杂的声音再大些,好把我母亲从睡梦中惊醒;我又担心这噪音太响,母亲一定是太累了,她在熟睡。她躺在那口黑棺材里,盖子上还钉了钉子,她醒来一定会喊叫,我竖起耳朵,耐心的等待着母亲的召唤。

  直到人们把装有母亲的棺材放进一个很深的土坑,然后铲起黄土一掀一掀地盖在上面时,我才猛然清醒,我与母亲是真真正正的生死别离。我大声哭喊着,“停下!停下!不能这样”没有人听我的。我不顾一切的向前扑去,大家使劲地拉住我。父亲捧着我前几天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那艘纸船,轻轻的放在燃烧花圈的火焰里,那四十只纸鹤一下子变成了火鸟飞腾起来,随即化为黑色的灰烬在为我面前盘旋起舞,慢慢的飘落下来,那可是母亲最后缠绕我的依依不舍的灵魂?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同母亲相守的时间还有很长很长,以为自己拥有母爱的日子多的没有尽头。母亲走了,我才知道自己永远地失去了她,永远地失去了拥有母爱的那份无处寻觅的幸福……

母亲节征文5

  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注女性,重温成长过程,感恩伟大母爱。让文学氛围重新回到校园,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用心灵关怀。

  活动内容:

  1.“给妈妈的一封信”特快专递业务:

  具体内容:5月6日前收寄,5月14日“母亲节”当天投递,并免费为用户提供每人2张的母亲节专用信纸;

  价格:凭省邮政速递局统一制作的专用信纸,8元/件(只限寄省内)。确认为特困生的免费寄递。

  2.母亲节特快专递礼品寄递业务:

  具体内容:5月6日前收寄,5月14日“母亲节”当天投递。

  价格:凭在收件人后添加“(妈妈)”称呼字样,享受4公斤以内省内每件30的.资费优惠。

  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主要提供5月6日前收寄,5月14日“母亲节”当天投递的“给妈妈的一封信”省内特快专递邮件寄递服务。

  活动前的宣传:

  流程:

  活动方式:征文

  主题:给妈妈的一封信

  为妈妈许个愿

母亲节征文6

  下班后,女儿给我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还没等我开口,女儿兴奋地说“妈妈,明天是您的节日,我给您准备了礼物,还要帮您干活。”我高兴的连声说:“好好!”原来这是老师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体会一下妈妈的不容易。

  和孩子聊完放下电话,想到了我的妈妈,便直接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把刚才女儿给我说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的'非常开心说:“孩子长大了知道关心人了。”我赶紧给妈妈说:“明天我回家陪您过母亲节,也给你干活。”母亲也满口答应着说:“好好!”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话。

  简单的两个“好”字,却充满了无限了母爱。母爱又是如此的相似,无论我们多大岁数,做儿女的不开心时,最担心的那个人就是母亲;当儿女表现的优秀时,最骄傲的那个人依然是母亲;而那个嘴上说着,你们忙不用来看我,可心里最最期盼儿女守在身边的那个人,更是母亲。

  回想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依靠,只要有母亲在我们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因为我们知道出了错有母亲在,母亲可以化解任何难题。长大了,母亲是我们的知己,只要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找母亲倾诉,因为我们知道母亲会给我们最好的建议,结婚了,有孩子了,母亲是我们的后盾,生活中只要遇到什么难题,母亲总会说你去上班吧,孩子交给我,放心吧!总是让我们无忧无虑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母亲这个伟大的角色,让初为人母的我们对它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剑拔弩张着,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它不需要回报,但是它需要维护,母亲节的到来,给了我们名正言顺报答的机会,让我们所有做儿女的放下手中的工作,给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母亲节征文7

  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做了一个关于母亲的梦。

  一个桃红李白的清晨,父亲扶着犁杖,吆着青灰色的驴子踢踏踢踏走过村街的时候,阳光穿过木格窗子,正水一般在堂屋里流淌着。娘挽着发髻坐在织机上,双脚一起一落,织机就发出“唧唧—唧唧—”蛐蛐般的鸣叫声。娘再一甩手,木梭就鱼儿般在棉线里来回穿梭。伴孀呕糖昂蟛Χ敛季鸵凰恳宦频叵蚯把由熳拧

  娘———我大喊一声,惊醒了。但娘劳作的身影却定格在梦境古朴的画面里。

  儿时,我最爱看的就是娘织布、纺线线。

  秋后,父亲弹回棉花,娘盘腿坐在蒲团上,依着簸箕条条凸起的舌面,先把蓬松的花絮搓成一根根棉条(捻子),而后就开始纺纱了。娘纺线的样子很好看:她左手扬着捻子,右手摇着纺车。纺轮一转,手里的捻子便徐徐“吐”出一条棉线,一会儿一个大穗子就纺成了。

  娘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纺线。那时候的夜晚大多没有电,为了省油,娘便和邻居的六妈、五娘借着月光纺线。时间久了,她摸黑纺出的线都又细又匀。秋夜,明月如盘,树影婆娑。农妇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干活。要是谁家碰上儿娶女嫁需要赶活计,那就更忙乎的没了早晚。做好的饭凉了,饿了再去热;手中的'棉线断了,躬身再去续接。一笸箩棉捻纺完了,时常天光也亮了。月光下,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斗鸡跑累了,一个人不敢去睡,就伏在娘腿上听故事。纺车吱扭,纺轮嗡嗡,萤火虫打着灯笼在枣树上胡碰乱撞。听着听着,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多年后,听秦腔传统折子戏《三娘教子》,方知娘的辛劳和不易。

  娘为儿白昼织布夜纺线,

  一两花能挣几文钱。

  你奴才把捻子带线齐揪断,

  舍了份量短工钱……

  戏中薛乙哥逃学回家,织布养家的三娘观见天色尚早,查问儿子学业,劝其用功。不料乙哥以三娘不是亲生相回应,引出三娘满腹委屈,几欲放弃教养。家人薛宝从中解劝,协同三娘讲明道理,终使乙哥醒悟,发奋上进。多年以来,三娘以耕织之艰教子育人的故事,备受百姓褒赞。看了这出戏,娘的养育恩情,我又何以敢忘?

  线纺完了,接下来就是染线、浆线、经布一系列流程。所谓经布,就是要把纺好的纱根据要织的布的花样及厚度,缠绕到一根轴上。经布的时候,场面很壮观。那一刻,娘侧身牵线,步履轻盈,几十个缠满纱线的筒管在娘的带动下,就像一群等待喂食的鸡仔,毛茸茸的围在她脚边欢蹦鸣叫。

  把线轴固定在织机上,就开始织布了。织布,讲究的是力道和巧劲。会织布的人,用劲小、织得快、布平整。初学的人,忙了手里顾不了脚下,三两下就会乱了板路。那时乡下嫁女儿,讲究陪嫁多少这样的布料。当嫁妆抬到男方家里的时候,当地的三姑六婆会打开女方的衣橱,对陪嫁过来的织物的数量及品相作评判,而这又是关乎脸面的事,所以跟娘学织布的邻里姐姐真不少。我家没有女孩,娘看不清时,常常让我帮她穿针引线,她们看见了,我总是得到“臭小子”的笑骂。

  年节快到的时候,布也就织成了。冬日的暖阳下,父亲帮娘折叠、拼接、捶平。娘细心地扯平、剪头、掐量。他们的动作和谐默契,脸上都漾着掩不住的喜悦和兴奋。乡间有句老话,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土布里织进的不只是艰辛和期盼,还有绵绵不尽的人文积淀和情愫。

  织好的土布素淡清香,厚重平朴,几何形的图案和花朵明丽生动。娘一部分缝制家人过节的新衣,一部分为哥哥们准备结婚的被褥。粮食紧缺时,父亲还背着它上北原换粮呢。许多窘迫的日子,就是这样在娘创造的欢乐氛围里变得红红火火、大有奔头。

  前不久,携妻带女去民俗村游玩,女儿对古老的织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又是拍照,又是请阿姨示范,等到自己坐在织机上的时候,却一下都不能操作。唯有妻手扶机杼,脚蹬踏板,还有些许织土布的范儿。

  一日,和农林局工作的一位文友说起土布。她说,土布蕴含的商业价值和传统文化,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市上已建起了织纺专业村,成立了金梭子纺织公司。我听了很是欣慰,看来作为传统工艺的土布真的要焕发青春了。

母亲节征文8

  俗语说得好“养儿方知父母恩”,在自己经历了十月怀胎及剖腹产产下儿子这一过程后,更能深刻体会母亲的不易。看着身边的这个从尺把长毛茸茸的小东西到如今整日在眼前晃悠的半大小伙子,回头在看老母亲时,不禁感叹岁月无情。

  一日,偶然翻看家中为数不多的影集时,看到了几张母亲的照片,而大多数是儿子的,儿子摆着各种造型的照片没有过多吸引我,目光更多的停留在母亲身上,照片中的母亲,头发都白透了,眼角上的皱纹长、多而深,唯一的看点就是母亲微笑的`表情,认人感到她略显幸福的晚年。

  母亲今年67岁,没有文化,煮饭、洗衣、操持家务和抚养我们兄妹六个就是她的全部工作。她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财产,有的只是整个家庭。在回忆着那段缺吃少穿的年代,母亲总会不停地说:“看看你们现今的生活,那真不知强过过去几千倍,就你们现在浪费的半碗饭,不知在六零年能救活多少人。”其实,我很难想象在那个只有父亲一人挣钱的年代,母亲是怎样精打细算地节约每一分钱,来满足一家八口人的吃、穿、用。母亲个子矮小,不足一米五,可是脾气犟,从不服输。老父亲现在一提起七十年代,母亲为贴补家用,到车站装煤的那一段,眼眶里总是噙着泪花:那时候,你们兄妹六个要上学,大的长身体,小的也特别能吃,没办法,你妈硬是背着我去车站给人家装煤,她个低,每轮一掀煤到汽车上,总要比别人费劲,可她就不服输,你今天装五吨,明天她也能装五吨。知道了这段经历后,我恍然大悟,母亲成年的腰酸痛就是这样得来的,看着日渐佝偻的母亲,心酸与掉泪总不能将我的感情表达出来,母亲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滴了多少汗,忍了多少气,才让我们兄妹六个长大成人。想想自己没出嫁前,因是老小,一直习惯着被父母娇惯,习惯听父母做好的安排,而从没去了解他们的苦楚和悲喜,把这一切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愚蠢与漫然啊!

  时光渐行,当我自己的孩子出世后,我慢慢知道养育孩子的艰辛和作父母的无言付出是那么珍贵,那时孩子就是我的一切,他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牵动我心,可想想自己对孩子如此珍爱,那自己的父母当初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母亲认为劳碌繁杂而无止境的家务都是她的本分,不需要回报,不需要仔细核算,然而,我知道,在她心里,只要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有个笑脸,有句问候就满足了,于是也就一如既往的做得细腻,做得纯粹,做到头发白了,做到腰弯腿酸了,也毫无怨言。

  母亲老了,没有什么辉煌的一生,没有什么亮点,然而,当看到自己的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时,那脸上绽开的并不灿烂的微笑向人们诠释了一个母亲的一生。

  “母亲”是个人间最伟大的词汇,它是一个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铸造的。我们在母爱的庇护下成长,感受母爱的温柔,同在也在感受她的深重。记得自己看过一篇报道,一个飞行员的份量相当等同体重的黄金,那么母亲的分量该用什么材料来衡量呢?

母亲节征文9

  今年的5月8日是母亲节,今天我决定给妈妈捶捶背,来表达我对妈妈的一点孝心。

  妈妈坐在沙发上,接受者来自儿子的孝心。妈妈闭着眼睛,沉浸在幸福中。我轻轻地捶着妈妈的背,不禁想起以往的事情。从小到大是母亲养育了我,记得有一次,早晨要去上学。可天空乌黑一片,像被人拿过墨汁撒了一层样的。刚要出门,妈妈立刻过来让我带好雨伞。我觉得拿把伞很不方便,我拒绝了妈妈的好意,说不会下雨的,不用带了。说完后,向妈妈告别匆匆赶往学校。天空中墨云滚滚而来,暗得像黑夜一样,那雨容不得我赶到学校,瓢泼似的降落了下来。我赶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学校,雨越来越大,还好,前面是一户人家,我不知所措只好先停下躲雨,是谁拍了我一下肩?回头一看,是妈妈!她递给我一把伞,“我看着这雨就来了,你没拿我还真不放心。”第一次觉得妈妈的唠叨真好听。感动荡漾在空气里。有了伞的保护,我不再怕这雨水,妈妈催促着我赶快上学。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恣意着我的脸庞……

  想起这些,我捶背的频率加大了。妈妈似乎感觉到了,乐呵呵的对我说:“真有劲了,长大了。”我更卖力地捶起来。

  我多么想对妈妈说一声感谢的话,我其实每天都在妈妈的关心中成长。从早晨起的第一声“催床”曲,到可口的饭菜,再到细心的叮咛,妈妈对我的爱像满天星星,数也数不清。

  “你累了吧,先歇歇。”妈妈疼爱地说。

  “不累,舒服吗?”

  “舒服,舒服——”

  看着妈妈陶醉的样子,我竟有些辛酸,这是儿子应该做的啊,再累也高兴啊。曾几何时,妈妈的腰身不再挺拔;曾几何时,妈妈的皱纹爬上脸颊;曾几何时,妈妈的手掌不再柔软?如今儿子已经是男子汉了,再也不想让你操劳。

母亲节征文10

  在我们家里,厨房就是我的禁区,我如果要端壶倒水,妈妈就会连忙阻止道:“别动,小心烫。”如果我要拿起刀切菜,妈妈就会惊呼:“天哪!要割破手的!”今天,是母亲节,我决定闯入“禁区”,为妈妈露一手。

  做顿饭可不是那么容易,我简直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拿起妈妈的手机寻找菜谱,发现了一道最容易做的凉菜,粉丝拌黄瓜,家里也有现成的材料.

  开始做菜了!我先把粉丝放在了盆里,倒入热水泡起来,紧接着我又拿出了两根黄瓜,先把皮削了洗干净。在泡粉丝的时候,我开始切黄瓜了。一开始我想把黄瓜切成片,然后切成丝,可是只切了一会儿我的手腕就酸了,再看我刀下的黄瓜片也越来越厚了。唉!切黄瓜丝太累了,还是切黄瓜丁吧!

  好不容易切完了,我甩甩酸痛的手臂,心里想:我只切一点黄瓜就觉得累得不行了,妈妈做那么多家务活,岂不是更累了?再低头看看我的杰作还真够逗人乐的,有丝,块,丁,片啥都有,简直形态各异呀!

  好戏还在后头呢!粉丝也泡的太软了,黏糊糊的.看菜谱说要放油,醋少许,以及盐,糖适量.可是少许和适量又是多少呢?我尝了一回又一回,才觉得味道差不多了,也快尝饱了.

  吃饭时妈妈很高兴,连连夸赞我做的粉丝拌黄瓜味道好,我自己也觉得很香,因为妈妈高兴了,而且也说明,只要动手学着做,我也是能够把家务做好的`.

  我暗暗的想:以后的每天我都要把它当做是母亲节,替妈妈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亲节征文11

  “母亲节”到了。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日子,我得感谢我的母亲;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也应该受到我的孩子的谢意,这里面包含着多少的传承、敬重、孝道和美德。平时毛毛糙糙难得反思的我,每到这个时候,也会浅浅地回想一下,我该如何感谢我的母亲?我又如何能接受女儿的感谢?

  母亲带着我的女儿,到宝鸡定居已有22个年头。长年在施工现场工作的我,没有多少日子是跟他们祖孙一想度过的。多少个八月十五,我在外省异地,寂静中仰望月空,心想着母亲这时是不是沉浸在中秋里,女儿手里有没有拿着月饼;我不止一次在“五·一”节当天离家出行,去了工地;那年女儿初二期末要转学,我从浙江的工地回到宝鸡,千里迢迢也只在家里呆了不到四天;我在家走得最急的,还是那年调转新工地时路过宝鸡,是在大年初二,一个早得不好意思跟朋友说起的日子里。

  我不是个孝顺的女儿。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我是跟母亲唱反调的。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馋母亲做的饭,甚至还言情地说是“妈妈的味道”,为什么母亲的话语最体贴、母亲的怀抱最温暖?我没有这样的'认为。母亲做的饭,一年半载吃不到不要紧,炊事班大食堂的饭,一顿不去吃这天就过不去一样;母亲嘱咐的话、讲的道理,已经重复很多遍,过时很久了还在讲,听着尤如耳旁风。唯独母亲做的咸菜,什么萝卜茵茵、黄豆渣,还有饱含家乡味的泡菜,味道还算正宗,凑合能下个饭。

  常在外地与家来回奔波,火车往往一坐就是一昼夜。车上的吃食甚至饮水,那味道都与平常有些变化。一次在车上泡方便面时,买了一小袋榨菜想调和一下面的味道,榨菜倒在碗里,结果那碗面被那个榨菜更异样的味道给搅和掉了。也就在那个肚子饿得呱呱叫的时候,想起妈妈的咸菜,想起家里阳台上、灶台下,那一坛一坛的腌干菜、辣椒酱、泡豇豆、臭豆腐……随便哪个菜,都能让我把一碗方便面吃喝个精光。也就是那个时候吧,才又回想起母亲曾经的美好,意识到母亲渐已逝去了韶华,猛然间有了丝丝感念。

  我没有过多地去照顾母亲的情绪,甚至在有了电话、手机通讯设备后,我每次离家出门到了工地还是不跟她打电话报平安,我坚持地认为,这样可以锻炼她的心理承受力和平常心。比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宝鸡好多人都搬出家来住到外面,甚至托关系从外地买回帐篷,我想着母亲和孩子要是露宿在外也会有更多的不方便,陷入窘境难以应对,于是就在电话里安慰母亲说:“沉住气,不要慌,就在家里住着方便。”我还跟母亲说什么“吉人自有天相”之类的来激励母亲坚守家门。母亲也从来没有对我的行为表示过异议,默默地承受,只是后来在一次她生日时喝了点酒,才借着酒劲一样样地数落出来。现在想来,我这个女儿,当得真是太坏了。

  我也不是个好母亲。

  长年流动在外,粗枝大叶地生活,使我对做个母亲、怎样做个好母亲也没有什么概念。一次在家里,大概是上到六年级的女儿拿着书本过来问我数学题,我看了一下,是个有点绕的鸡兔同笼问题,我对女儿说:“这个好算啊,你自己多想下嘛。”女儿拿着书,径直走到另一间卧室,爬在床边哇哇地哭起来,叫她也不理我了。哭了一会儿止住了,问她咋回事,她说想起来怎么做了。我不知道我当时这样处理是对还是错,只是到现在每当想起这事,心里都不太是滋味。而这却是我难得有的女儿求学过程中的点滴经历,因为能帮扶到她的事件真的是太少太少。

  记得大概是女儿上初二的时候吧,我一次回家,在桌上看到一个已没有封皮的作业本,连忙拿起来,笔迹有点生、又有点熟,一笔一画的基础上,已有了些许连笔和行书的趋势,显然是中学生才有的功力,我连忙问母亲这是不是女儿的本子,母亲说是的,我如获珍宝,拿在手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品。看着稚嫩的字体,如同看见女儿那乖巧的小孩子模样。不,女儿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是已会写连笔字的大姑娘了,我嘴角咧着、笑着。原来,我竟然不认识女儿写的字,我竟然不知道女儿写的字是这样的让人生怜啊,这几页纸,直叫我看得气血涌动,眼睛也湿润模糊起来。

  这个小本子,我把它装在了我的行李箱里,带到了工地,捎带了很长的时间。

  母亲是聪慧的,女儿是可爱的。

  我在有了女儿以后,性情才慢慢变得柔和起来,偶有体会到母亲待我的心意,也能适时地回馈于母亲,时常能回想起母亲早年的光华和聪慧。

  在我记忆的最深远处,是母亲长长的发辫,俊俏的身影,年青的面庞。母亲早年在家乡,那也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美女一枚,就我生长的这些年月里,能得到些许人的赞美和鼓励,那不正是因为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吗。母亲不会做高端菜,那不是因为早些年在她学艺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做的美食原料吗?而她做得的一手好咸菜,那才是我们民间文化技艺的伟大传承啊。所以,母亲天资是聪慧的,本性是勤劳的,是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年老时是该得到呵护的,是不能嫌弃的。

  女儿并没有因为我对她的学业关心得少而疏于学习,反而颇为上进;也没有因为我对她的生活关心得少而减轻了对我的情意。这使我歉疚的心得到稍许抚慰。

  可能更因为母亲、女儿和我同为女生,有了更多的默契和相惜,这让我很幸福、很满足、很有成就感。母亲节到了,我要和母亲、女儿抱成一团,相拥紧紧。

母亲节征文12

  立刻就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了,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一天是什么节日呢?这一天是属于我们妈妈的节日,这一天,是我对妈妈这么多年辛苦回报的日子。

  回想一下,作为母亲,她给予我们多么无私、博大的爱呀!无论你是襁褓中的婴儿还是健壮如牛的青年,从牙牙学语到成家立业,母爱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这种爱,不会因为季节的变换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饭桌上,母亲会夹最好的鱼肉给你,而她却推说自我只爱吃鱼头;风雪中,哪怕她冻得浑身发抖,她也会在门外等待你的归来……

  电影《九香》中塑造了一位崇高母亲的形象。为了孩子,她抛弃了自我应有的感情,耗费了自我全部的`财力,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而岁月的风霜却无情地侵蚀了她……母亲都有一个共性:为儿女做事情从不图回报,而儿女似乎总也不明白母亲的心,总把母亲的叮咛当唠叨,总对母亲的话不屑一顾,这一切会使母亲多么寒心!中国有句古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许,当我们在为人父母之时,会对母亲的苦心有所感悟吧。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响起。歌声中,我又仿佛看见母亲站在门口盼儿回家的情景。

  朋友们,在母亲节那天,让我们放下自我觉得很忙的事情,不管是工作,还是和朋友们玩,请你们必须要回到家中看看自我的妈妈,哪怕帮妈妈捶捶背,也是对妈妈最大的礼物了。

母亲节征文1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华北平原的乡间小路上,一个齐耳短发白衫兰裙的女孩拘谨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赶往城里买订婚的衣服。带着乡土气息的微风轻轻拂过前面骑自行车的男子健壮的身躯和浓浓的黑发,后面的女孩就这样久久地凝视着这陌生的,但即将是她托付终身的男人的背影一言不发,因为这刚刚是她们第二次见面。

  这就是我的养父和养母。

  我的外祖父是一位曾在苏联经商十年之久的商人。回国后,拥有偌大的家产。连续迎来四个儿子地出生后终于盼来了一个千金——我的养母。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母亲出生后十个月,外祖母暴病身亡,外祖父视母亲为掌上明珠,从此再未续弦。母亲长大后出落得如花似玉,提媒者络绎不绝,外祖父挑遍了十里八乡,终于挑选上了当时在外地当工人的父亲。听母亲后来说,那时农村的姑娘找一个能挣工资吃皇粮的工人真得很不容易。

  我小时候很顽皮,对什么事都好奇,总爱问我的母亲她结婚那天是什么样子?那时我在哪里?每次母亲都用极不耐烦的态度打发我,“去,一边玩去,小孩子家什么都问。”后来我长大懂事了便不再问,母亲反而乐于跟我讲了。母亲说,她结婚那天,当宴席吃罢娘家人起身告辞时,送客出来的她竟哭了,我非常好奇地问,当新娘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为什么要哭呢?母亲回答,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自由地接触相互了解,到结婚那天她才是第三次见到我父亲,对他的陌生以及对日后生活的恐惧,使母亲差点跟随娘家人一起逃回家。

  婚后两年,母亲没能为父亲生一儿半女,在家倍受宠爱的母亲从此在我爷爷奶奶眼里黑如乌鸦,受尽了冷落与谩骂。外祖父总归没看走眼,善良的父亲得知母亲在家的境况后,就把我母亲接到了他远离家乡的工作地,从此两人朝夕相处相敬如宾。

  三年后,抱养了我。

  在我三四岁刚刚记事的时候,在爷爷奶奶多次写信召唤下,我随母亲回到了河北的农村老家。那时的我已相当懂事,像一个小精灵似的讨人喜欢,全家老少抢着看护我,母亲的地位也随之逐渐提高,不再有人给母亲脸色看,否则我是不会愿意的,小小的我变成了保护母亲的盾牌。

  由于父亲工作单位离家远,所以一年之内只能回家探亲一次,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小朋友们都开始提前围绕在我周围讨好我,因为春节马上来临,父亲就要回来了,每年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以及我所有的伙伴们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我当然是提最大最漂亮的那个。夜幕中,我像一个高傲的公主被伙伴们簇拥着,在春节前大人们忙碌的气氛中走街串巷,丝毫没有了平日里对黑暗的恐惧。

  我那时还不能理解母亲幸福的心情,只看到母亲会把珍藏了一年的化妆盒拿出来,细细的在脸上涂粉,然后抹胭脂涂口红,看着母亲美丽的脸,我也会为所欲为的用胭脂把我的脸涂得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惹得正在往水缸里灌水的父亲开怀大笑。

  晚上,兴奋了一天的我实在是不想入睡,几次强行睁开如灌了铅的眼皮,看到灯下父亲正捧着母亲的手轻声低语,“瞧,纳鞋底儿把手都勒成什么样子了,你不会少干点。”“少干了一大家子穿什么。”母亲嗔怒地瞥了父亲一眼,“好了,这下我回来了,我帮你纳。”父亲说着还真的拿起了鞋底,母亲一把夺过来笑着说:“别胡闹了,这是你干的活吗?快休息吧。”父亲诚恳的又抢过来,“我真的能干,不信你看。”我看到父亲粗大的手掌上绕上了长长的麻绳,母亲带着甜甜的笑容为我掖了掖被角,我便再也无力挣扎地被拉进了梦的大门。

  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父亲已起床为我们做早饭了,那时的农村做饭用的是柴火,冬天,冰天雪地凉锅冷灶地做饭非常受罪,只要父亲回来了,他就不让母亲再做饭,每次他做好饭就把冰凉的手伸进母亲的被窝里暖热,然后为我穿衣服。

  我就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中快乐地成长,母亲也就在这样的岁月里经历着离别和相聚,重复着期盼与等待。多少年过后,回过头来,细细品味,那竟是我今生最难忘最留恋的时光。

  在我抱养的弟弟十二岁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天,母亲与我外祖母去世时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病因,突然吐血身亡。父亲是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风尘仆仆憔悴苍凉地赶回来的,当晚入殓的时候,父亲为母亲细细地擦净了脸上的每一处血迹,然后久久地握着这个一生也没能为他传宗接代却如此恩爱的妻子的手不肯松开,母亲一定是很从容地穿过那个黑黑的生死隧道的,因为母亲的面容很安详。

  我和弟弟为母亲在老家守孝一年后,离开了和母亲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家,来到了父亲身边。整整三年后,父亲才与我现在的继母结了婚。继母是当地的农村人,家里有四个孩子,只有大女儿比我大一岁,正在上大学,加上我和弟弟一共六个孩子,全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他就这样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地供养着六个完全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那也许是父亲最艰难的岁月,但因我们都能彼此理解和睦相处,一转眼也就熬过来了。

  如今,我们已全部成家立业,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退休在继母家生活的父亲又像当年抚养我们一样照看我们的孩子,端尿喂奶、洗衣喂饭。在继母农村家热乎乎的土炕上,常常是大的小的滚作一团,此时父亲就笑眯眯地点燃一支烟坐在炕头,细细品尝着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真是苍天有眼,人心有秤。每当我看到近七十岁的父亲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我总在心底默默地感念上苍的恩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拥有着父爱,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我们回报的感激和尊敬。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继母家我的每一个姐妹对待父亲都比忙碌中的我还孝顺尤加,事无巨细关怀备至,逢病送药、变季添衣。就连我懂事的儿子在上学前班时,都知道把我们过年给他的压岁钱一分不少的攒起来,看望外公时悄悄地把钱塞到外公的衣兜里,父亲发现后感动的热泪盈眶。

  我在经历了婚姻的痛苦和生活的磨砺后,更加体会出父亲身为男人,无论是为人夫,还是为人父,那份尽善尽职的情感的珍贵。他一生默默无闻,平凡得如沧海一粟,但他一生都用他那颗博大宽厚的爱心长久地善待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母亲节征文14

  记得有一首歌中曾经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短短的几句歌词中处处流淌着有妈妈的幸福,有妈妈的孩子是幸福的,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身处幸福之中而懂得珍惜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今天看完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之后,颇有感触,突然之间,我也想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以前父亲总是说:“别人都写自己的妈妈,你是学中文的,怎么从来不见你也写上一篇关于你妈妈的文章啊!”的确,以前父亲这样说我的时候,我也试图写写自己的母亲,可一提起笔却总是无从下手,我极力搜寻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却发现都是那样的平淡琐碎。但是一个新生命(我的'小外甥)的诞生,却使我陡然发现,原来这看似平淡琐碎的记忆中却处处透着母亲那无私而又温柔的爱。

  今年十月二号我的小外甥突然诞生了,之所以说突然诞生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那等待他出生的漫长生产过程,姐夫的一个电话过来,就是一个大大的喜讯——我的小外甥顺利出生。有的时候人会喜极而泣,而有的时候人也会喜极无语,当母亲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她属于后者。到现在我的脑海里都可以清晰地浮现出母亲听到这个喜讯时的情景,那高兴的情绪溢满了母亲的双眸,那恨不得立刻飞到姐姐身边的想法布满了母亲饱经沧桑的脸颊。那一天,对于姐姐来说可能是意义重大的一天,但对于母亲来说却是金光灿灿的一天,因为那一天,她看什么都是好的,她做什么都是快乐的,而这些,姐姐并不知道。其实我不太能够理解母亲为什么会有股这么强大的高兴劲儿,但是我却看到了一位母亲默默的、静静的爱,自己的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打心眼儿里替女儿高兴。

  在我的小外甥出生之前母亲就已经为姐姐准备好了很多婴儿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的必备用品,当时看着母亲准备这些,只是觉得好玩跟理所当然,现在回想起来,却是愧疚无比,母亲在准备那些东西的时候,花了多少心思,而那些东西又承载了母亲多少的关爱,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只是理所当然的接受,然而对于我们的这种行为,母亲却永远不会责怪,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我们回报什么……

  虽然不能亲眼看到姐姐是怎么照顾我那小外甥的,但是母亲总会把详细过程告诉我,告诉我怎么给小孩子换尿布,一天又要换几次,怎么抱孩子不会伤到孩子,一天又喂他吃几次奶,而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把小外甥想象成我,然后我似乎就可以看到母亲当初就是这样把我跟姐姐拉扯大的,每当思及此,我总是能够深深的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和伟大,虽然这些事情平淡又琐碎,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跟细心……今年我已经22岁了,但是不管我干什么,母亲都还是会千叮咛万嘱咐,以前的我会觉得母亲很罗嗦,我都已经是大人了,自己会处理好很多事情,不需要母亲的操心了,但是现在的我会这样想:不管我多大,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她的操心,只是想放心……

  说起来,真要感谢我那可爱的小外甥的诞生,他的诞生让我清楚的看到了原来我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的母爱的海洋中却不自知,他的诞生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他的诞生让我知道无论我游得多远,都游不出母爱的海洋。

母亲节征文15

  每次在饭馆吃面条时,我都会想起母亲做的裤带面,并和饭馆的面条比较一番。虽然现在已经离家多年,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吃她老人家亲手做的裤带面的生活片段好像发生在昨天。

  我小的时候家庭生活挺困难,记忆中一年也吃不到几次母亲做的裤带面。母亲是地道的陕西人,可以做出味道极其纯正的裤带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父亲发工资的时候,每次听说下午母亲要做裤带面的时候,我绝不会出去疯玩,口水都会在嘴里停留一下午的时间,我努力不让口水流下来,眼巴巴的等着宽宽的面条出锅的那一刻。惟恐离开一会儿就会失去长久的期待。母亲笑话我是馋猫、没出息,我才不管那么多,老老实实的陪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和面、揉面、扯面、下锅,我就负责给煮沸的汤锅里加水。

  母亲先是用韭菜、鸡蛋或者肉丁炒一锅哨子,然后才开始揉面。我每每趁母亲揉面的时候偷偷的用勺子挖点肉哨子塞进嘴里,鼓起腮帮子,还不敢使劲的咀嚼,怕被母亲看到。后来有一次偷吃的时候看到母亲嘴角露出慈爱的笑容,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小动作一直被母亲看在眼里。

  母亲用力的揉面,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再把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形状,抹上点菜油,就可以扯成裤带的形状了,面条又长又宽且劲道。然后母亲把扯好的裤带面放入含有煮开的沸水中,裤带面和沸水一起上下翻滚,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最难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锅里的'面条,心里想着:“怎么还没好?差不多熟了吧”。大约5分钟左右,裤带面就出锅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固执的要用大碗,总以为大碗能多盛些,可是每次看到父亲碗里的面条比我的多,我都不服气,吵吵着要母亲多给我盛些,母亲笑着也不说话,总是给我盛满一大碗,加入早已炒好的肉哨子,我就立即狼吞虎咽。

  半碗下去,我那小小的肚皮就已经溜圆了,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可实在是吃不下去了,母亲才端起我的碗把剩下的面条倒进父亲碗里。这时候我就抹着油乎乎的嘴巴,问母亲说:“咱们明天还吃裤带面吧”。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面条再也没有什么稀罕,可儿时的记忆却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年,我出门在外,吃过了许多山珍海味,也吃过更多种类的面食。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母亲做的那种黏黏的味道。每逢过年过节回家的时候,总是早早的给母亲打电话要吃裤带面,母亲也一定会把面条盛在碗里等着我,等我卸下行囊、迫不及待吃着那熟悉的味道,看到坐在一旁问长问短的母亲那烟灰色的面孔和斑斑白发,我禁不住热泪长流,我知道:这就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节征文】相关文章:

母亲节的征文11-07

母亲节征文05-26

母亲节主题征文11-14

感恩母亲节征文11-14

母亲节感恩征文12-04

写母亲节的征文11-29

【热】母亲节征文11-08

【精】母亲节征文11-08

【荐】母亲节征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