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

时间:2020-08-18 19:21:52 征文 我要投稿

校庆征文3篇

  这次的校庆不光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作为一件大事,引起了学校和学子的深刻反思。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校庆征文,一起来看看吧。

校庆征文3篇

  校庆征文1

  历史总是厚重而值得尊重,时间却容易倏忽而逝。

  不知觉离开安庆这座城市已经几年,但每望到一眼长江都恍惚回到了十四中的某个场景,于是想借着四十年校庆之际略陈我对母校的怀念之意。理工科的文笔也许粗糙,但料想感情真挚的话,希望文章中也能看出十四中的一二分之美好。

  历史的厚重对于十四中而言,是四十年的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我不曾见证过沧桑时候的学校,但深知它是几十年如一的等待着未来者,陪伴着在读者,关心着前行者。四十年来,母校经历的跌宕起落、享受的鲜花掌声都经由时间冲冲刷刷变成了足够引以为傲的精神资本,但她依然智慧而谦卑。

  我所感受到的她,严肃而非压抑,严谨却不呆板。对于青春时候热血澎湃的少年而言,也没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让他成长的更好。后来的我能懂得方圆却不至于失了朝气,大多得益于此。有时年末回家,总是不自觉到附近走上一遭,回忆着当年身着校服的我,既有朝气又有梦想,既有名著又有篮球。教育者总是胸怀博大,走过四十年岁月的十四中更是像一位智者,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所以有人成了栋梁、有人成了螺丝钉,无论是谁都成为了不可或缺。后来的我才意识到智慧不是通过奖项、名次来衡量,那是成绩,虽然母校成绩也斐然,但我深刻觉得智慧才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学弟学妹们,再后来,你就会懂了这段日子的可贵。

  是的,还有谦卑。我从初中毕业七八年来,每每回想起来母校都能觉到无限暖意,或许是因为这边仍旧驻守的我的老师,或许是因为这里给了青春期时候的我最正确的指引,或许仅仅是因为这里参差的建筑、一眼望到的长江大桥、曾挥汗如雨的篮球场。我曾不觉得她张扬,虽然一度为她自豪但仍觉得亲近。

  所谓乡愁大抵如此吧。在其他城市看到仅有一丝相关的情景就有回到过去的错觉,念叨起过去的事物总是心向往之,心里清楚母校也有不足但完完全全能像她包容我一样去理解她。所以此时——值母校四十周年校庆之际——无比羡慕在十四中这一伟大母亲面前绕膝的学弟学妹。

  文章斟酌再三取做“长忆往昔”,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是劝诫自己长忆过去的时光,不要在后来的生活中失去了母校教与我的本真,告诫自己要常回母校看看,行千里终归不能忘故乡。二是感叹母校已风风雨雨走过四十个年头,我们都为母校感到自豪,那些记忆、经验和发黄的老照片一起都要永远珍藏,时不时拿出来品鉴,知历史而后前行。

  最后,再次向我敬爱的母校表示祝贺!

  校庆征文2

  六月晴空万里,犹忆母校容颜。毕业两年后,一个平淡的清晨,即刻出发,穿过曾经千百遍喧嚣的街道,把三年的故事熬成了熏香。

  校门上点点斑驳,教学楼依旧是三年前的名字。遇到曾经的老师,问好时声音都颤抖,嘴脸的笑却是纯粹。网球场,我们曾经悉心打扫,我们还在围栏边嬉笑;单双杠,站在树叶的阴影里,我们曾坐在上面唱歌;停车场,我们曾在这里开启一天的相聚,七点半在这里相互问候,我们的单车曾在这里排成排,为归家的学子默默等候。两年后的我重新走上跑道,每一步都踩在回忆上,军训时的汗,杉树下的泪,奔跑时笑也埋进风里。围墙上画的红色图案,旧旧的很好看。

  石阶,凉亭,鹅卵石铺砌的小路,我们曾在这里抱膝而坐,青春的心酸就停留在这里,或许蒸发进了树梢,或许融化进了泥土。我们曾在这里排练我们的歌,然而并没有除了我们的其他人听过。你知道有些梦想并不为实现而存在。

  走进教学楼,拾阶而上,墙上的画框也泛黄。名言警句还是两年前的名言警句。我们曾在这里读了三年的书,带读的女孩仿佛还在眼前。我们曾在一个教室里朗读诗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语文老师曾在写板书时回过头来对做小动作的我们说“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期年之后,偶遇这句话,便忍不住笑了出来。得到掌声时的欣喜,被训斥时的难堪,都在这个教室里永不褪色。

  两年后被老师叫出名字,我的心也会轻轻震颤。和昔日同窗相聚,想说的话到嘴边又咽下。我知道这里曾经有一群人们,他们在一起点燃了青春年少,他们在一起成长,把三年的懵懂无知,装进同一个校园。而今我们慢慢成熟,却怀念曾经的无话不说无所畏惧。

  记忆里的十四中,笑也好泪也罢,都是一生无法释怀的过往。迷失的人会再迷失,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世事的森林漫无边际,我相信总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从今以后,每逢迷失自我的人生瓶颈,回到这个学校,回到青春伊始之地,都会重新启程。

  校庆征文3

  每当电影《浪漫樱花》的主题曲在耳际萦绕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久违的`“三十二步”,它是母校的老师为学生编排的一套健身舞。一届届校友们在母校可爱的土地上舞出了青春的印记,他们借鉴了樱花的绚烂,摒弃了樱花易逝的弱点,犹如那西印度群岛的日日樱,永恒地诠释着美丽、炽烈、活力、生机……

  淮外,这一家乡民办教育的先锋似乎在肇始时就被注定与众不同。上善若水,学子临波晨读,晓风揉着琅琅书声轻拂细柳,在湖面上荡起点点涟漪。大家在好似湖畔派诗人的栖居地“耕耘”不息,伴水成长,汲取水的纯净与灵动。小径、石凳、凉亭如繁星散落校园,各色花草千姿百态地拥抱大地,万物并没有落入鳞次栉比的俗套。《茉莉花》调子的上课铃声,调节着大家的情绪,拨动起心弦,褪去疲惫,让人愉悦地走进课堂。

  不光这硬件独具匠心,育人理念与师道也独树一帜。我入校时,缘于后由走读转为寄宿,所以军训就餐时按理只好落单,军训班主任明根老师得知后便和我坐到一起用餐。短短几日,老师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且常有对我日后学习与生活的点拨,着实让我受益匪浅。这点颇像古人求学时风行的“从夫子游”。“读书”不如“受业”,“受业”不如“从游”,“从游”更讲求耳濡目染,且以修养而不是学识为中心,可谓“完全人格教育”。陈平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对古人“从游”的艳羡洞开了我回忆的闸门,暑假我重翻作文本,老师的鼓励之词极其亲切,高珺、马琳老师点评我作文的情形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课下,我常“从知双老师游”,每每诸如就餐前的一些空闲时分,都能随意交流讨论,亦师亦友,他还在我的同学录上留下临别赠言,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联欢会、体育节、踏青之旅,有多少老师在欢快中潜移默化了我们,实在不胜列举。当然,社会的竞争、教育的现状,不可能重起连研究生都无法体验的“从游”之风,但母校的点点滴滴似乎依稀地映出些“从游”的影子,此已足矣,真是不得不让人欣慰。

  淮外让我感动的还有“热衷于公益事业”,在集团助地方农民画兴废继绝,给国家男排雪中送炭等大环境的影响下,捐款捐物、无偿献血、义务劳动、助残敬老等已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翻阅母校近年大事记中的公益篇,更是振奋人心。采“红土”培植奥运树、接纳四川灾区学生就读,去北川中学进行教育支援,汶川地震周年祭诗歌朗诵会等,看来热衷公益的义工文化已融入师生的生命,逐渐成为了一种自觉。我以为,这些还缘于一种精神的推动。很显然,淮外的精神离不开一位伟人,他就是周恩来。学校依偎着周总理纪念馆,时刻提醒着师生像总理那样学习、工作与生活;用总理手迹集字的校名,让我们自豪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校园矗立的总理铜像底座上镌刻有“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吸引了许多来访者的眼球。毕竟在这求财、追明星的喧嚣年代,集体以一伟人作偶像实在难得,并非作秀的真诚追随就更加可贵了。师生们在总理祭日点亮了千盏烛灯,其实更是在灵魂深处点亮了“以恩来精神为典范”的心灯,为的是将缅怀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是的,伟人怀抱里的淮外人没有理由不“鸾翔宇内”。

  在文末,我想对淮外的学弟学妹们说几句真心的话。卢总说过“天下兴亡,我之责任”,我理解为在广义的扭转世界兴衰中,我们要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这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想实现它需在一个个小目标前付诸行动。叔本华曾有言“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在成规矩成方圆、不破坏大原则的前提下,希望学弟学妹们能“认识你自己”,并在校方、老师提供的良好环境和智力支持下,不落窠臼,大胆地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试着独立找寻生活的规律,还不妨试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为参照、为目标,以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一个并不成功的学长在和你们共同学习、探索、完善和成长。

  困于笔力不足,文章极为繁琐零散,但句句皆发自内心,一片真情。谨祝母校十周岁生日快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祝老师们身体康健、工作顺利,校友们都能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校庆征文3篇】相关文章:

校庆周年贺词12-12

母校校庆的贺词10-30

迎新年校庆对联01-25

校庆的贺词7篇01-21

校庆邀请函15篇01-16

学校校庆的邀请函01-14

校庆团日活动总结7篇01-22

喜迎校庆团日活动总结范文12-30

周年校庆邀请函15篇01-16

校庆的邀请函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