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

时间:2022-07-27 18:18:40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

  新华书店迎来了80周年纪念日,以下是为了纪念新华书店80周年主题征文的参赛作品,仅供大家参考。

“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

  “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1

  城南旧事

  那是夏日黄昏惬意的风,天穹那边总会有红透了半边天的火烧云,外公穿了米灰色“的确良”短袖衬衫,原色的棉麻长裤,牵着我的手,走在马路边,我们会经过临海中学的校门口,市一医院的大门口,在紫阳街路口的地方买一杯多加一点糖的“冰草糊”,然后,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的地方过马路,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新华书店。

  那是很大的十字路口吧,因为记忆里的十字路口在黄昏的时候总会异常繁忙:加班归来的叔叔阿姨骑着各式暗色的自行车;家庭主妇的车篮子里会有几把用稻草干捆着的小青菜;也有妇人挽着少年的手底底说着教训的话。幼时如我,活泼顽皮,远远望着新华书店大玻璃窗里透出来的明晃晃的白炽灯光,总是不知疲倦地兴奋,而被外公攥着的我的手却无论如何分享不到因为兴奋而带来的力量,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挣脱的。记忆里外公的脸,是平和而宁静的,无论十字街头如何地纷乱嘈杂,外公总是坚定而有力地牵着我的手,小心而自然地从马路这边走去马路那边。犹如面前熟悉的新华书店,镇定自若地等着每一个顾客。

  我那时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以最短的距离从马路的东南角直接去到西北角的新华书店。我们的路线很固定,一定要从西边的马路先走到东边,再在东边过到南边。有的时候,外公会在赤城路的北面也就是曾经的粮食大楼下面遇到朋友,一样年纪的爷爷们,他们会在那里抽上一根烟聊上两句,他们看上去都很友善,有些穿着白色细棉的背心,有些打着赤膊,手里头拿着烟或者是注满茶水的大杯子。

  待到真正过了人行道,到达新华书店的时候,天边的火烧云早已只剩下最后那一点点橘黄色凤凰尾,而天的另一边已经盖上了宝蓝色的幕布,那里还会有像童话书上一样浅浅而梦幻的月亮。

  进入到新华书店里面以后,才开始了最愉快的体验。记忆里的新华书店好大好大,淡橙色白细点的石料面,一排排整齐而有序的棕色木质书架,空气里有一股子油墨的香味,每隔几个书柜都会有一个白底红字的塑料牌标给这些书柜里的书分门别类。会有穿着工作服的阿姨带着白色相较短手套在收拾一些塑料绳绑着的新到的书籍。而属于孩子的就在右边角落进去一点点的位置,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里似乎是一个城堡一样的存在,它非但让我充满向往,更让我孩童时候的我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我有一帮同龄的朋友,明确而安稳的身份认同,我有看不完的童话书,累了的时候也可以看连环画,再不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干地发会儿呆;只要你安静,你便几乎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并没有老师来提醒你要集中注意力听讲,也不没有捣蛋地小朋友打扰你做自己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只要有书,安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我的安静可以换取某种意义上的自由,我非常乐意这么做。事实上,那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行,一直贯穿到现在。在那个角落里,我看完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童话》……

  阅读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每每好像只消一会儿外公就会来叫我,走到我的身边轻轻摆一摆我的小胳膊,我抬头,外公微微笑,示意我们该走了。我们原路返回,在夏夜惯常的知了声和此起彼伏地蛙鸣里归家。外公依旧拉着我的手,我变得很安静很听话,并不会像去新华书店时候那样躁乐地想要挣脱外公的手。现在回忆,总觉得那时的自己像一个透明的布娃娃,干净简单地近乎像一张白纸;饿了就吃,困了就安静了,去新华书店就像赴一次永远不会落空的约会,或者更想一个孩童的.郊游,去到知识的旷野里,快乐地玩耍,自由地翱翔;又或者是记忆里最安全而温暖的记忆。

  我不记得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在晚饭后跟着外公去新华书店了,只知道我渐渐长大,学业逐渐变得重了,家庭作业也变得多了,而外公的背似乎也驼了,只有新华书店一直安静而淡然地矗立在巾山西路的街角,亦如外公平静而淡然的面容,充满智慧和温暖。小学毕业以后,我考上了回浦外国语学校,学习变得更加紧张,我已经很少再去新华书店了,因为实际上课业的书已经多的几乎看不完,偶尔去到新华书店也是为了再添几本参考书。再后来,上了高中,备战高考,日子过得比翻书还快,吞下去的知识就想来不及尝出味道的广式煲仔饭。

  多年后的一个8月,我请了假,从北京回来,参加外公的葬礼,彼时,我已经是27岁的大姑娘,我穿着黑色桑蚕丝的连衣裙来到外公家,家里很安静,只有录音机里循环地播放着大悲咒,我快速地调整好思绪,不让负面的情绪侵蚀自己,毕竟,要想一个成熟懂事的大人一样,关照尚还健在的外婆的心绪。我默默地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地帮着家人叠元宝,简单的晚饭后,我一个人出来散步,沿着逐渐加宽的马路牙子,漫无目的走,眼里略过挂着新牌匾的临海中学、几近搬空的市一医院、还有紫阳街口常年的草糊摊贩,最后,我站在巾山西路的交叉路口上,我看到了那尘封了记忆的四个大字——“新华书店”,眼角毫无意识地留下泪水,嘴角却泛起温暖的笑意。是啊,美好的事物究其美好,终究是因为它给生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于我而言,新华书店和外公绑在了一起,每一刻幸福都是如此温和妥帖,平淡。

  “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2

  书”写最美时光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是去年读《岛上书店》时,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一句话。对我而言,书店是一个通往更大世界的窗口,充满希望与无限可能。在我的成长路上,新华书店带给了我许多温暖与慰藉,也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记忆中我逛的第一家书店,便是新华书店,它虽没有现在书店的这般华丽,但却是个神奇的小星球,丰富了我的中学时代。还记得那时候,我常常和同学放学后直奔学校门口的新华书店,开心地挑选喜爱的书,迫不及待地闯入一个个充满惊喜的文字世界里。

  2015年,带着对书的那份喜爱,我加入了深圳中心书城,负责活动策划和主持的工作。在这里,作为一名年轻的书城人,我被深圳的阅读力量所震撼,看到、听到了许多与阅读有关的故事。

  深圳,作为一个只有30多年发展史的年轻城市,拥有世界第二高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但这座城市却因为阅读,而受人尊敬。2013年,深圳被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成为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据统计,深圳的人均购书量连续26年保持全国第一,市民日均读书超过一小时。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是这个城市阅读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作为深圳书城的旗舰书店,中心书城不仅是全球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我国第一个从新华体系中诞生的文化MALL,也是国内首家“体验式书城”,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先进书城模式的代表。偌大的书城里,认真看书的读者,勾勒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每次下班穿过主力卖场时,我都会被这样的画面所吸引和打动,它触动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好几次熬夜加班,我和同事路过二层24小时书吧时,发现凌晨一两点的书吧里仍然有许多年轻人正在认真看书,我惊讶之余,颇为感动。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牵引着他们呢?对文学纯粹的热爱?还是迷茫不知所措后短暂的逃避?还是正在厚积薄发,努力为梦想而准备着呢?答案我不得而知,因为我没有上前询问。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时此刻,阅读带给了他们温暖和力量。在文学的世界里,他们正在耐心安静地与自己对话。

  我很喜欢书吧门口玻璃门上的.那句话,“即使整个城市都陷入了黑夜,这盏灯也为你亮着。”每每看到这句话,心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想,阅读对于城市人而言,就是这样一盏灯,它“书”写了许多人的美好时光。

  在中心书城,我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了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策划公益文化活动时的新鲜、有趣;第一次主持大型活动时的紧张、兴奋;第一次因为微信内容编辑出错,而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对我而言,在中心书城,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挑战和新的突破。

  在这里,我也遇见了“文艺男神”冯唐、“温暖王子”安东尼、睿智幽默的白岩松、“最美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等名人作家,聆听了许多与阅读有关的故事。2015年底,在主持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的新书见面会时,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他说,“我今天站在这里,并不在乎这本新书的销量如何,而是为了告诉更多人阅读的重要性。因为阅读,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也会让这个世界变好。”这句话,让我对阅读和书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杨绛先生曾告诫年轻人,“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而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步伐和节奏。阅读,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使你变成了现在的自己。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觉得,书城的工作就是这样,它虽然很平凡朴实,但却“书”写了无数人的梦想。

  “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3

  我的新华情缘

  或许是命运的眷顾,此生我最大的幸事就是选择了“新华书店”。

  1988年,十八岁的我高中毕业,受政策照顾接替爷爷的班,来到了新华书店工作。用爷爷的话说:“在书店就是文化人”。当时,对我而言谈不上什么热爱,只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初到新华书店,我被分配到门市部。徜徉在摆放整齐、散发墨香的“书海”中,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让人内心宁静、清爽,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经常和顾客一起看书、阅读,完全沉浸在了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直到一次核实账目,发现书款与售出账目不符,虽然额度很小,经过反复核对,也没有找到原因,事后,一位同事大姐自己掏腰包帮我垫付了钱款,并淳淳教导我工作不能再有类似的失误。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新华人的可亲可敬,同时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让我意识到自己不在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新华书店正式员工,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此后,我始终早来晚走,兢兢业业,各项工作井井有条,遇到不懂的虚心请教老同事,老同事也很喜欢我这个热情肯干的年轻人,类似的.事故再也没有发生过。

  由于工作努力,我进步很快,并开始显露出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在门市部工作半年后,我被调入农村发行部,负责全县乡村供销社的图书发行工作。在农村发行部工作的三年中,我走遍了全县12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的供销社。当时单位没有公车,下乡只能骑自行车,披星戴月、顶风冒雪是常事,每次下乡一次都要将近一星期,现在的老寒腿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每到初春双腿依然隐隐作痛。有次我和一位同事下乡,走到一半下起了冒烟儿雪,三个小时的路走了五个多小时,手脚都冻僵了。类似的事每年都会发生,那三年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看到销售业绩突飞猛进,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由于供销系统改制,各乡镇撤销了供销社,我便又回到了教材部,负责中小学教材发行。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是我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岗位。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全力保证教材及时送到学校,发到孩子手中。记得1993年春季开学前,赶上持续下雪,为了不耽误孩子开学,我和司机开着面包车冒雪前往最偏远的爱国乡运送教科书。快到学校的一个陡坡路段,面包车侧滑掉进了一米多深的路边沟里,我和司机多处负伤,满身是血,好在老乡及时发现,把我们送入了卫生院,至今伤疤依稀可见,虽然我身体上受了伤,但能保证了孩子们开学有新书用,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在负责教材发行的20多年中,最令我欣慰的就是从未出现过教材迟发、缓发,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我因此也和很多学校校长、教师成为了知心朋友。现在,偶尔碰见退休老教师领着孙子来新华书店选书,聊起当年的往事,心中都感慨不已。他们都开玩笑地说:你也算是教育工作者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你的一份功劳。细想想,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褒奖呢?

  2013年,我被任命为新华书店副经理,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积极配合经理,带领全体员工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这一主题,突出“诚信经营、追求卓越”的宗旨,积极调整经营结构,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优化经营方式,先后进行了业务重组、人员重组、资产重组,推行了以分配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实施了规模经营、多元开发等策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员工收入增加了,工作热情提高了,责任意识增强了,企业效益凸显了,新华书店也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家乡小城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成为人们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三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的血脉完全融入新华书店。三十年来,企业给了我太多太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授予的《荣誉证书》等一系列荣誉滚烫人心;相比较企业的给予,而我为企业的付出显得太少太少。如今,即将步入知天命的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放慢脚步,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才能对得起员工的支持,才能对得起我所钟爱的这份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我将与全体新华人一道,为新华书店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新华情缘”征文参赛作品】相关文章:

新华情缘征文8篇10-07

新华情缘征文(8篇)10-07

新华情缘征文:我与新华书店的故事12-20

我与新华书店征文03-29

征文比赛参赛感言优秀(精选6篇)10-03

大学军训征文作品09-22

读书征文作品精选:奈何秋风,不懂05-19

“我心中的新华”主题征文500字(通用10篇)09-27

大学军训征文「优秀作品」09-22

端午节征文优秀作品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