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的语录

时间:2024-02-17 09:57:11 其他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热门】佛语的语录集合69句

  只要有心去做,目标就在当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佛语的语录69句,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佛语的语录集合69句

1、忙碌里,谁都有难处,现实中,谁都有苦楚,人生,总有太多的纠结,让我们无助;总有太多的奈何,让我们无可。所以,有些事,可以认真,但不要较真,心若轻松,路才顺当。有些事想不通,就不去想;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悟不透,就不去悟;有些路走不通,就不去走。

2、无论哪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

3、匆匆,是光阴,忙忙,是人生。经年后,渐渐明白,那些可以遗忘的,都是对人生无关紧要的,不想回忆或再现的。从不怨恨,也不抱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无论怎样美好,怎样伤感,我们,始终回不到过去,走不进曾经。重要的是今天,明天。

4、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顺了,目标确定了,我们才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在当下,才会真正地得到幸福和自在。

5、佛教是个以心为本的宗教,佛教的修持讲究"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对自我的肯定也要由心而生,只有从心底认同自己,才不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陷入自卑,才能守住本性,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6、懂得感恩,才能更上一层楼。很多成功的人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 时,总是提到感恩意识特别重要。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成功主要归于经常有 感恩的心。因为感恩使自己谦虚,不至于骄傲自大。美国著名企业家福特 在成为世界巨富以后,不忘自己富裕的根本在哪里,多次大幅提高工人的 工资,并改善员工的待遇,员工脱贫以后,更热爱企业,使企业效益 更好。

7、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禅,也不是依样画葫芦可以学的,是完全用己心去接师心的。自古禅僧,你莫以为他举止怪异,言谈奇特,但怪异中有真实,奇特中有常理。若非禅僧,只要一开口,行家面前就知有没有。禅悟不是装的,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

8、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如果当初在一个个"不可能"的面前退却,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尝试的机会,那么他们也将归于平凡。心怀理想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决断,大胆尝试,即使失败,也由于对实际痛苦的亲身经历而获得宝贵的体验,从而愈发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目标。

9、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都能掌握现在,因为明天的方向他们已经规划好了,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留住心中希望的种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10、无论路途坎坷或平坦,都应感恩铺路的人。

11、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

12、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

13、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14、该看到的视而不见,不该看到的却偏偏一眼望穿,对于世人来说,这也许正好是错失美好东西的源头。而正是有了颠倒,有了误会,有了错过,这个世界才会有遗憾,生活大抵都是如此吧!

15、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

16、而妄想和奢望是欲念的无限膨胀,是虚荣心的步步紧逼。希望是对自我的清晰定位,妄想和奢望则是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怀抱希望,才能在认清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理想。心怀妄想和奢望,就会好高骜远,在现实中节节败退,频频受挫,最终对自己所做的事失去信心。

17、发良知,才能发挥良能。

18、对己,修正行为;对外,付出良能。

19、成功皆有理由,失败均有原因。人生总是面临成功失败的交 替,无论何种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灵去承受。

20、福要自己去造,不要去求。

21、夫心者,为诸法总持之门,作万有真实之性,故称第一义谛。

22、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逆境固然能磨炼人,但顺境时也不能放纵。顺境也是锤炼和考验人的时候,所以,不可得意忘形,自命不凡。因为越是功底深厚的人越应诚信笃行,保持低调。

23、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说群党。

24、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愿生安乐刹。

25、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6、佛家是非常讲究惜福和惜物的,对自己有的和化缘而来的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丢弃。许多佛学大师都非常推崇"事能知足心常惬"这一观念,他们提倡用知足的心获得坦然和宁静。

27、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代诗人卢梅坡借梅雪之争,告诫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执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洒脱。

28、犹如奴仆事其主,利于众生亦如是,如仆事主心专注,虽被瞋辱而无对,凡所动止常在心,唯恐役主责其过。

29、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30、因贪念而侵夺他人,实则伤害自己的人格。

31、天生万物,生命的美都是一样,而形式的美各不相同,如此各美、共美,乃是自然。竹竿劲直挺拔,葡萄藤曲折盘绕。倘若竹竿想长成葡萄藤的样子,葡萄藤又羡慕竹竿的劲直,在双方都是极大的痛苦。唯有各任天机,各自活出茂盛的生命,才是顺应天命,美美与共。

32、焦样克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9佛日: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道教经》

33、社会需要批评,也需要鼓励。批评是为了让社会进步,而社 会的进步同样需要鼓励。社会由人组成,对一个人老是批评,容易使 这个人破罐子破摔;如果既批评又鼓励,这个人对批评就较容易接 受,也会因鼓励激发自觉,有利于其心智的健全。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即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34、应其等心,于一切众生亦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子,如亲族,如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

35、我们的行、住、坐、卧和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回,都是一念之差。

36、有些人生性好竞争,逞强好斗,绝不轻易屈服于他人。其实,战胜别 人不一定非要打败他,向人低头也是争取胜利的一个手段。争强好胜的人 如果不能自我控制,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37、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一《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38、因为过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对死亡既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对来生也毫无把握正确的方向。

39、中国大学功利化、媚俗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既是社会的市 场化大潮冲击使然,也是大学独立精神逐渐丧失造成的。为什么这 一普遍现象出现在清华身上会引发热议?行者以为,主要是因为国 人对清华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他们将中国首个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 寄托在清华身上。

40、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41、一个真正认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因世俗的虚荣诱惑而丧失自己的品性尊严。人生短促,我们应该排除一切困难而工作,并做到圆满的成功,谋求为人类生活的利益做贡献,再从自我实际的力量去创造命运。

42、行走在路上,我们邂逅的不仅仅是尘世风景,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不管当下的我们有没有人爱,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43、它们决定交换身份,起初十分快乐。

44、生命是一种缘分,你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你努力追寻的未必能获取。生命中的灿烂,人生中的辉煌,往往不期而遇,尽在偶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得到是一种幸运,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尽心,我们总有收获,因为尽力,我们总有进步。得失是一种心境,人生就是一种缘分,无悔就行。

45、"荣枯回眸成大梦,幻化百年空悠悠。名利一场纸半张,流水消磨古今人。"人生如浮云,多少成败得失,都只是在历史的天空游来飘去。多少英雄汉,多少聪明客,穷尽一生,为名为利奔波辛苦,到头来终究是如流水东逝,如浮云散去。

46、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47、无常,不受时间的约束,没有空间的限制,凡是属于实体的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中。我们几乎可以这么感觉到,一增一减、一消一长,一存一亡,刹那就是无常。

48、不同情况的人,内心的感受不一样,有的是苦,有的是乐。

49、生命是一所学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学习慈悲与智慧,成就一颗清净、圆满的真心,尽可能地去帮助我们所遇到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给寒冷的心带去温暖,给躁动的心带去清凉。

50、不论怎样解释,多数宗教所了解的信(相信),都与佛教极少关涉。

51、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52、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53、佛曰: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4、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55、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万物。

56、动於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

57、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58、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59、我们修行是求解脱还是想逃避?解脱的状态是,无论是何种身份,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不起烦恼,没有痛苦。逃避是解脱最大的障碍,不逃避当下就是解脱。勇敢一点吧!有智慧在哪都一样无论是在地狱在天堂无论是在山洞在皇宫无论是有钱没钱,无论是有权没权都可以快乐。

60、凡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学习自己。这个就是慈悲。

6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他人的大恩。

62、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3、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4、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

65、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66、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

67、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藕益大师《阅藏知津叙》。注:不调理饮食,病患必生,不阅三藏经典,智慧之眼就会蒙昧。

68、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你自己。适应不了环境,就创造自己适应的环境。心理障碍突破不了,谈何其他?放宽心态,努力做人!

69、"修行不是为了让一切变得更好,而是允许事情变得更坏。"接纳事物的正反两面,发现好的可能,也容忍坏的存在,真正的修行是一个扩大心量、如实生活的过程。修行之人慢慢地能够看到并堪破真相,在他那儿,无所谓好坏,事情来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所谓随缘散化。

【佛语的语录】相关文章:

佛语禅心:佛语经典语录04-14

佛语语录精选06-20

佛语录 经典05-11

经典的佛语语录06-03

佛语禅心语录精选05-31

佛语禅心语录「精选」06-07

经典佛家佛语语录06-17

励志佛语语录经典06-19

佛语语录大全06-21

佛语经典禅理语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