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的俗语谚语

时间:2024-04-26 10:31:49 志升 谚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描写黄河的俗语谚语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的内容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黄河的俗语谚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黄河的俗语谚语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意义:比喻没有达到某种目的就永不放弃

  相关故事:从前有个叫棺材的男孩,八岁时,父母双亡,以要饭维持生命。他傍晚时吹箫,黄员外闺女爱听,名叫黄河,所以就叫他到她楼下吹。有一天,棺材在吹萧时,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萧上,他们俩之间便心生好感。员外知道后,把棺材打了一顿后赶了出去,棺材再也没有吹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见了棺材的墓碑,十分悲痛,这时,棺材打开了。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意义: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 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相关故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有时亦作“跳在/入/下黄河也洗不清”),可以说是一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俗语,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份了。”

  谚语

  1、黄河清,圣人出。

  意义:黄河清了,要出圣人了。而今国家昌盛,正在东方的民族中崛起,看样子,仿佛真的要出圣人了。

  相关故事:春秋时期,鲁襄公八年(前565),晋国的盟国郑国受到楚国的攻击,是屈从于楚?还是抗击楚兵等待晋兵来救?郑国的当权者出现两派,争论激烈。主张归顺楚国的子驷,引诗为喻:“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黄河变清,几乎不可能,等晋国出兵来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传、襄公》)结果是他这一派占了上风。那时的人们,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圣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灾、冰雹、蝗虫、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灾害,都被看成是人们特别是“天子”干了坏事,上天降下的惩罚。

  2、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意义:

  相关故事: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在省内奔流的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迨进入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秦、汉、唐时“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变为“塞上江南”。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

  描写黄河的俗语谚语

  1.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决不放弃,也形容人不到绝境不知难而退。

  2. 不撞南墙不回头:

  指人不经历失败或挫折就不会改变主意或做法。

  3.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形容黄河的泥沙俱黄、长城的绵延不绝,以及英雄不畏艰难、四处征战的豪情壮志。

  4.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描绘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的宏大景象,也比喻心胸宽广,能容纳万象。

  这些俗语和谚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黄河自然特性的观察和理解,而且也体现了黄河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黄河因其波涛汹涌、泥沙载量巨大而被赋予了勇猛、不屈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因其多次泛滥成灾而被视为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力量。这些俗语和谚语在流传过程中,成为人们表达情感、教训后人和传递生活智慧的重要工具。

【描写黄河的俗语谚语】相关文章:

黄河谚语俗语11-06

谚语俗语04-05

俗语谚语04-05

生意谚语、俗语12-30

经典民间俗语谚语02-17

立冬俗语的谚语11-07

谚语俗语大全04-05

诚信谚语俗语07-20

中国俗语谚语经典12-19

俗语谚语大全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