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时间:2022-01-14 18:51:24 师德演讲稿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范文7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范文7篇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1

  有人曾问过我如此的一个问题,在此世上什么东西最美?也许会有人说,世上最美的是青春,也许会有人说,世上最美的是爱情,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我认为,世上最美的是奉献。

  记得在我念书的时候,我曾用少女特有的浪漫设计过自己的明天,用火一样的热情幻想过自己的未来。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沉甸甸的教学担子重重的压在我的肩头时,当一个个调皮淘气的孩子任性的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一个在家是父母眼中“掌上明珠”的我,一个连衣服都还要妈妈帮着洗的我,此时,却要担起这么一大群孩子的“保姆”,却要担起这么一大群孩子的“妈妈”,帮他们洗脸、穿衣,甚至在他们大小便时还得帮忙提裤子、擦屁股……

  此时的我,才真正体验到幼教工作的艰辛,才真正体味到当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我苦恼过、迷惘过,甚至曾经动摇过、退却过,我感受最深的是几年前在学校中所学的东西和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工作中和生活上许多事情接锺而来,真的让我有点眼花缭乱,我和其他老师比,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缺少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教学艺术,自己深感原来的知识不够用,感到有被淘汰的危机,面对这种压力是消极的等待别人来帮呢,还是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压力呢?我选择了后一种。

  改变自己就应该抓紧现在不能等待,为了创造新的自我,我先从转变角色开始。首先,我从自己的能力和情绪入手分析,自己不再是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而是一个要能培养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幼儿园教师,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我经常和一些资历比我深的老师谈心,说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让他们帮我出些点子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我很快的认识到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样对自己有了信心,才会认识和了解自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我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我所从事的事业,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在这段摸索学习的日子里,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像一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往,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身份来指导孩子的活动,和家长交流时还会红着脸不知道说什么好,这都让我感到困惑和紧张,我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要学会学习,一向同事学习,二向孩子学习,三向家长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会有所成。于是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遇到不懂的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同样在和孩子的活动中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孩子们那种自主探索的学习和积极向上的情绪时时鼓舞着我,让我无时无刻感受到快乐,于是我将我自己的爱也同样给予了爱我的孩子们,因为我知道爱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才能爱这份事业。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开始摆正自己的心态,用心和家长交朋友,耐心的听取家长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和家长讨论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一种相互的交流,使自己从家长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与此同时我还要求自己做到多看、多想、多做,经常看一些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自己的心得和其他老师一起分享,听听别人的意见。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做工作比别人更多更卖命的人,也比别人更用心思考的人。要做一名成功者他不会有牺牲和艰苦的感觉,反而会不断的得到自我肯定、充实感和更多的成功机会。所以在工作中我选择了充实和挑战自我。

  虽然有时我也感到很烦、很累,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丽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孩子。与他们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我不是没有想过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当清晨走进美丽的园舍,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跟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当夜深人静,欣赏孩子们那一份份充满童趣的手工,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花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力量有如一盏不灭的明灯、一座屹立的丰碑,无时不刻的在前方指引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教我要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几年来,我无不以园为家,无私奉献着、忘我的工作着,一刻也不停留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在孩子天真的童语中移植文明的基因,在孩子稚嫩的思想中浇铸崇高的信念。是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幼教工作者过着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日子,没有与日俱增的存款,没有一步一个台阶的升迁,但我们宁愿守着这份清贫、这份寂寞,因为,在我们心里只有这样一个追求:为了孩子的一切,奉献一生我们无怨无悔!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是的,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却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清贫,我们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大家可曾想过?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我们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续,我们的价值在教育工作中得以体现。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爱心、诚心、耐心去换取孩子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让我们用爱托举起明天的太阳。

  最后,我想说:幼师的工作不止是一份薪水,一条前途,更多的或许是心理的依托,孩子、家长的期望。能让我们立足于此得到尊重、认同是对工作的态度——积极、乐观、尽责是对寄予我们期盼的家长、孩子、幼儿园最好的展示。感恩于自己的心、帮助的同事、给予肯定的家长、孩子、指导前进的园领导、园本思想,让责任伴我们前行,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与幼儿园的明天共展望。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你们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打心眼里喜爱孩子们,爱他们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新月般清亮的眼眸。我喜欢孩子的世界,因为这世界真诚圣洁;我喜欢孩子的世界,因为在可爱的孩子们中间,我圆了儿时七彩的梦。九年前,带着理想我走上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幼儿园虽小,但我却很努力地工作着,我深情地体味着一个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去年,因为体制改革使幼儿园失去了昔日的宁静,也阻挡了我梦想的征程。于是,我来到了一小实验幼儿园,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在这里,我充分感受到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我从前所体会不到的幸福感觉。大家在竞争中正确对待彼此的成功与不足,保持着一种谦虚但不乏热情的态度,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充分体现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节奏明快而温馨。
  在我担任教研组长的三周时间里,我得到了领导的悉心指点,同事的鼓励支持。4月28日,当我得知轮岗的消息后,我便设想着我将如何开展接下来这段时间的工作。五一长假期间,我认真地拟订了一份“五月份教研活动计划书”,仔细地揣摩各平行班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和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并形成文本在5月8日交给束园长修改指正。束园长给了我很大鼓励,并要求我继续保持这种工作作风。5月中旬,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和“个性化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活动前在束园长地指导下,我认真地拟订了评价表,教师在评价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和角度来评价活动,把握住了评价的尺度。在这三周的工作中,我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得到了三位平行班组长的配合与支持,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环境 创设评比活动”中,我以一种马虎了事的态度评分,抹杀了自己辛辛苦苦从拟表到反复修改的劳动成果,我要做深刻的检讨,并将永远铭记这个教训。
  教研组长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管理是一种细节文化,”在没有走上这个岗位之前,我不明白它的真正内涵,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尝试中摸索,在实践中反思,我已能亲身感受到,在与老师们的沟通交流中,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应当如何体现这种细节。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全心投入,领悟着别样地快乐。尽管,忙碌的工作也曾使我彻夜未眠,但当我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得到别人的肯定时,所有的疲倦烟消云散,我相信那个瞬间我的面容并不憔悴,我的笑容依旧灿烂。
  5月中旬,我父亲生病,需要去上海立即住院手术。此时,恰逢俞丽老师将代表我园参加盐城市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这是我园首次参加市级公开教学活动,我知道这节课对于我们幼儿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园领导和所有的老师都在关注着这节课。我不希望也决不能因为自己家庭中的事而影响到整个幼儿园的荣誉。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俩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我们共同商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揣摩每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甚至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度。为了让她熟练掌握活动的流程,我常常扮演着孩子的角色,帮助她寻找活动中的灵感。看着她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我时常陷入沉思。因为,我也是多么渴望那个舞台,在我的工作生涯中,这是一个零的记录,我是多么羡慕她。尽管最终登上那个绚烂舞台的人,不是我,但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幼儿园的集体荣誉,我把这些渴望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我告诉自己:你必须做的是,全心投入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课件,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女儿一觉醒来,哭着并安慰自己说:“妈妈上班了,马上就回来了。”回到家中,看着熟睡中的女儿,脸上依旧挂着泪水,我亲了亲她,我相信,她一定会理解并原谅我,我告诉她:“妈妈的工作很重要,宝宝也会支持妈妈的工作的,对吗?”
5月24日上午,我们终于出现在市幼儿园的比赛现场。那一天,坐在台下的我思绪万千。为她安排好一切课前准备,看到她顺利地结束了活动后,我向领导请假,想去上海看望即将手术的父亲。领导亲切地询问,使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到父亲每天都在电话的那头说,他很想我,希望在手术前能见到我,我的内心无比愧疚,泪水夺眶出。
  三个星期的岗位实习工作转眼即逝,这段不平凡的工作经历带给我的是紧张、投入、和莫名的成就感。短暂的三周工作真实地记录着我的心路历程:工作着并快乐着。我相信,在我的人生画卷中,这段经历将会是一道绚丽而永不腿色的风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3

  当我望着那被围墙紧裹的幼儿园,当我走近那紧锁着门的活动室,当我敲开活动室的门终于看到那些坐在座位上的孩子们时,我的心情一步步地变得沉重起来。狭小的户外活动场地,除了几件大型玩具及几盆花草外便无他物;活动室严格说来像教室,几十张桌椅已占去绝大部分空间,室内区角活动基本上没有开展。这里的大部分班上、下午加起来要上三节课,幼儿大部分时间坐在活动室内,除了做操外,其他户外活动开展得很少。看着眼前这些被“保护”起来的孩子,我不禁想起那些从小就坐在玩具堆中很少出门的孩子,那些成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剧、娱乐节目。唱着卡拉oK的孩子,还有那些在摄像机镜头前模仿成人的动作载歌载舞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吗?如果说不是,难道我们眼前的幼儿生活不是既成的事实?如果说是,那么这种生活现实是幼儿生活的真谛吗?那种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生活啊,你在何方?

  我苦苦地追寻她,我终于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发现了她。

  那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去看待事物的,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框架”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对与不对,而是按自身的感受与需要直言不讳地表达事物可不可爱,以及自己喜不喜欢。他们看待事物时首先不是考虑遵循规则,而是凭借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就像“1+1”;一定等于“2”,而潜藏着无限可能性一样。在那里,儿童的细腻与敏感将告诉你许多令成人惊叹的发现。

  在那一种生活世界中,幼儿以全部的情感和能量来探究自己和世界,就像西西佛斯一样永不知足、不知累。然而要获得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形象,仅依靠单一感官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幼儿就用整体性的感知和反应。他们在感知某一事物的时候,不只是眼睛或耳朵在工作,而是整个身心都参与进来。幼儿听音乐或故事,他的身体有时情不自禁地摆动着,有时手舞足蹈,说明他不只是耳朵在听,整个身体也在听,这难道不是幼儿内部能量冲动及情感流露的表现吗?

  如果说幼儿对于外界的思维也有逻辑的话,那也不是规则的逻辑,而是诗性的逻辑,即感性直觉的逻辑,音乐性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内心自由的逻辑,酒神的逻辑,审美和艺术的逻辑,它是儿童感性丰富性的具体体现。这种诗性逻辑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难怪人们常说,如果一个人想成为卓越的艺术家,他首先必须具备一双儿童的眼睛。

  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世界将以何面目出现呢?

  先听听一个先哲是怎样说的吧。杜威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在成人眼中,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其中充满各种规则与秩序,而儿童眼中只有“人”。当妈妈告诉孩子春天来了,孩子问:“春天是坐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当教师说:“今天是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孩子问:“党的家在哪里?党有外婆吗?”儿童把动物当作人,甚至把其他一切物品也当成人。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活的,都有眼睛和嘴巴,都会思想、会说话。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拟人化的世界。幼儿一本正经地给小布熊喂饭,把小布熊当成了同自己一样的人;树脂冒出来,幼儿说树在哭,树同人一样是活的;窗户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儿童可以与它们展开对话。儿童的这种拟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像力的源泉,体现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这一切在成人那里是不可能的。成人认为房子只不过是由建筑材料堆积而成的死的东西,而树也只不过是一种植物罢了。世界在儿童眼里是“泛灵的”、情感性的,而在成人眼里是机械的、理性的。儿童世界的这种情感及想像的丰富性令成人望尘莫及。杜威的话虽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得到了证实,却在成人世界那里受到了有意无意的冷遇,因为成人往往自诩为社会文化的优秀代表,生活的脊梁,成人总先人为主地认为儿童的情感性的世界是那么幼稚、无能、卑劣因而不屑一顾。

  儿童的生活世界既没有地域概念,他的玩具可以丢得到处都是,也没有成人世界中的秩序概念,他往往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同时,儿童还没有钟点的概念,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时间,有时还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某一活动,全然不顾还有别的事要做。与此相比,成人的生活则是程式化的,钟点式的。成人作为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其生活往往有日程计划与安排,并按时间单元格来进行,从而显得有条不紊,富有秩序感,同时也充满各种压力和紧张感。成人的生活世界是理性与规范的世界,程式化与秩序化的世界,而儿童的生活世界则是自由与轻松,充满想像与情趣的世界。

  儿童的生活世界其实就是童真、童趣与童话般的世界。儿童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轻松自在的,天真烂漫的,诗情画意的,多姿多彩的,这种生活令我欣喜与激动,令我向往与陶醉。这种生活使儿童倍受鼓舞,她给予儿童坚定不移的信心,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力量。

  我想到我们的责任。我们有理由让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儿童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然而,这一切似乎还只是一个梦。

  香港幼儿教育专家、中国老教授协会学前教育研究所顾问陈淑安说:“无意的影响、无形的渗入使不少幼儿变成小成人。囫囵吞枣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愈来愈远地离开了人生中最可宝贵、最可珍惜而又最短暂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现在的成人社会太早地框着我们的孩子,可爱的童心,可贵的童真,都被淡薄遗忘了。”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反思:“在今日商业文化社会,充斥着功利主义的社会,我们太自私了,太短见了。”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成人对儿童社会化的迫切希望客观上使儿童逐渐远离其自己的生活世界,不仅从儿童生活的空间与时间上,还从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使幼儿距离自己的生活世界越走越远。

  由于城市化,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在大自然中与同伴一起玩耍的那种神秘、好奇、情趣、愉悦的感觉,孩子面对更多的是成人的世界。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存在严重不足:在幼儿园面对的是教师和被组织起来的孩子,一回家便处在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包围”之中,就连电视书刊中的小伙伴,也多半是由成人的意愿和想像塑造出来的形象,这是与孩子自己的世界全然不同的。本来属于儿童的生活空间在一点点地被侵占,他们的生活空间日益变得狭小。儿童的成人化、社会化在加速,他们生活在不断凝固化、封闭化、狭窄化的空间,离自己的那种充满自然灵气的、童话般的生活越来越远。卢梭曾大声疾呼:“让孩子回到大自然吧!”然而,他的声音似乎没能阻止住那些急功近利者们的脚步。

  在“智力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儿童从幼儿阶段起就开始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成人期望将大量的知识尽快地装进儿童“一穷二白”的脑子里。父母和教师这样给孩子施压:“你呀,什么都不会,真让人着急!”于是,幼儿被要求学各种“特长”:乐器、舞蹈、绘画、识字、书法、电脑、英语等,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也被提前到学前阶段进行(这方面的证据俯拾皆是,毋须多说)。由于社会对儿童过高的期望,致使儿童应有的游戏时间被过多的“学习”挤占了,然而这些学习并非都是幼儿自愿的。一个孩子如是说:我不喜欢学钢琴,也不喜欢美术。不好玩。开始的时候有点喜欢,上着上着就不喜欢了。回家都晚了,动画片也看不到了。我想玩!

  儿童“想玩”,说明儿童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并由自己来安排的生活时间。由于儿童生活时间被挤占,由于成人以时间单元分割的方式来安排并督促儿童的活动,儿童生活的自然节律逐渐被成人的意志所取代,于是,儿童本来的轻松、自在的生活由此而带有紧张感与压力感,儿童离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就逐渐疏远。

  幼儿园的教学又怎样?情况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教师往往事先制订一个计划,安排幼儿全天的生活。万一遇到意外的情况,教师总千方百计地将幼儿往预定的内容上引――“与老师提的问题无关的不要说”,儿童的源自其经验的、感兴趣的话题常常被忽略、制止,被当作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歪说”或“瞎说”被拒斥掉。这是因为,教师认为教育是有计划的,而儿童异想天开的“闲聊”自然不是教育,否则“一事无成”,而于教师则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一方面强调计划的教育内容应来自儿童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当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对这些经验不屑一顾,并压制它,为计划“让路”。这种自相矛盾正是我们教育的一块“心病”。例如,在活动室里,幼儿在教师有准备、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标本学习小动物,而当幼儿在回班的路上发现地下的小动物并兴致勃勃地探究时,教师却以不耽误时间为由加以制止。教师把学习限于汁划内的正规的学习,而对于这种来自幼儿生活事件的计划外的学习则相对忽视,这就使教育脱离了幼儿的亲身生活体验,也使幼儿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内容决定形式。我们教给孩子最多的是那种缺乏体验的,需要记忆的,自然也是容易被遗忘的知识。难怪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反复说“记住了吗”这句话。这种知识在教师看来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有标准答案的知识,教它比教其他一切来得容易。教师要求儿童接受这种知识,自然要求儿童像成人一样用固定的眼光或既定的标准来刻板地看待事物,这与儿童本来丰富多变的思维方式是多么地格格不入啊!

  儿童以整体的方式感知世界,但教师出于规范控制,要求幼儿“带着耳朵来,而不是嘴巴来”;“只许眼睛看,手不准动”;“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等。很显然,成人是在用成人生活世界的纪律与看问题的方式来“肢解”幼儿的整体感知方式。成人把自己固有的思考问题的逻辑视为一种“规范”,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求儿童遵守。幼儿的思维也被要求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改造。教师指示儿童要怎么做,其实是将自己“做”的方式教给儿童。教师很少关注儿童自己的方式,也很少真正鼓励儿童用不同于教师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对儿童实行思维“垄断”,同儿童无权决定学什么一样,是成人对儿童进行文化控制与压抑的表现。老师会说:“我可是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呀!”但正确的方法不是惟一的,更不意味着教师所说的就是惟一正确的,否则,思维被凝固,其灵活多样性与创造性也就消失了。

  在班级生活中,成人世界中的东西或多或少地被照搬进来。成人的态度及价值观,奖惩的激励手段,淘汰式竞争等在班级生活中都有所反映。成人世界中的规则同样被照搬进来。对于儿童来说,塞人视听的.是“不对”、“不准”、“不要”、“必须”以及各种形式的干预、制止、批评、惩罚与威慑的话语。即使是表扬,也与规则有关。儿童被限定在规则与制度所允许的时空内,按既定的思维与逻辑开展活动,儿童无拘无束的生活结束了,儿童的自由、烂漫的幻想与表现没有了,儿童的想像让位于规范,表达让位于接受,儿童不拘一格的所思所想让位于“像”与“不像”的逻辑规范下统一的“真实”。正如有人说:“规则一旦形成,就伴随它形成一种是非标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评判力就被大大地缩减了。在规则下面,世界呈现为一种刻板的现实,生命和生活的生动性、广泛性丧失了。”儿童不再生活在那种充满自然灵气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规则与“框框”所筑就的成人世界当中。为此有人呼吁:“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我们‘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自由生活的方式,而接受成人规则化的生活方式。

  是孩子,就应该允许他们以孩子的方式生活。”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激动而神往的境界!它不仅意味着轻松、自在,而且意味着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然而在儿童生活中,成人出于自身责任与儿童安全的考虑将幼儿“包裹”起来,保护与管制起来,他们非但没有自我决定与学会自我负责的机会,而且不时地产生心理紧张感与压力感,他们必须时刻小心谨慎,而难以真正快乐、自在地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儿童想要以自己的方式生活,难啊!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这种热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当中,而只是说明儿童成了我们工作的中心。其实我们所做的“―切”并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们眼前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为了我们心目中那个预设的“理想的”、“标准的”孩子,而那个“理想的孩子”其实就是成人的缩影。这是一种对儿童未来生活的“虚拟”,是成人想像儿童将来应该面对的生活,即儿童成人后的生活。它的着眼点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理想”下其实过得并不快乐。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这意味着,这个世界的现在并不属于孩子。因为孩子作为不成熟的社会存在,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必须谦虚学习;而同样因为成人是“完成”的,而孩子则远未“完成”,于是一方面,在我们这些成人的眼里:“你们这些不请世事的孩子,乖乖地听话吧,不然得吃苦头;不能光想着玩了,其实我们也是为你们好。”因此,“这个世界的现在不属于你们,你们得像成人――样地学习,过与成人一样的生活,你们得祛掉你们身上的野性,避免情绪化,你们时时处处都得规规矩矩、小心谨慎,凡事要讲求分寸,学会使自己变得成熟,就像我们为人处世般的老练”:另一方面,成人在设计着孩子的未来,因为“这个世界的未来属于孩子”,然而10年、20年后,这些孩子也自然地长大成人了,“这个世界”其实是属于这些成人的,而此时的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童年早已在“加速成人化”的使命中悄然消逝。于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也同样不属于孩子。我们设计的是孩子的未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预备孩子的将来,结果,我们忽视了孩子的现在,也就否定了孩子的存在,进而使我们的诸多“设计”中只有“成人”,而没有儿童。

  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在痛心疾首地呼吁:

  人们总喜欢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然而,这个世界却不属于孩子。这个违反逻辑的常识在中国很少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注意过。孩子的周围,总是设置着一道道有形的或无形的深院高墙:正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美丽的口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断了孩子的自由梦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后让一让,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让他们享受一下高空自由翱翔的乐趣,领略一下俯视万物众生的灵感?

  在今天的教育界,对这个问题重视得很不够。项贤明指出,教育的意义基础在于生活世界之中,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把科学世界的教育当作人的全部教育,而更为根本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而科学世界的教育放弃了对人自身生活根本的关注,这样便发生了科学世界的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断裂。这也意味着教育与儿童现实生活世界的断裂。教育脱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也是导致师生代沟的外部成因。教育需要关注人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然而遗憾的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很少去亲身体验儿童的生活,也很少去切身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韩寒,上海的一位18岁的少年,曾被中学勒令退学,后来他考上大学反而拒绝上大学的机会,从而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采访他时,他说:

  我那时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他们每个人都以教育家的面子而忠告大家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韩寒的事值得教育界认真地自我反省。无论是实践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一定要改变那种一味地对儿童进行“设计”、“改造”、“包装”的急切心态,解除教育研究中的“Laputa”情结”,从科学理性的新神话中解脱出来,从“高处”走下来,进入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关心孩子们感受到些什么,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发展他们自己;让孩子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从而使教育回归到孩子生活世界之中。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更加危机重重,积重难返。

  儿童与自己生活世界疏离是危险的。人类本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但人类早已将自己从自然中抽离出来,离自然越走越远,而这已经引起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也使人类品尝到由此带来的苦果。人类抽离出自然会如此,如果儿童被抽离出自己的世界又会怎样呢?人类已经醒悟出必须爱护自然,再建和谐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道理,而今天的孩子也面临着被抽离出他自己的世界的危险,然而,谁来救救孩子?

  让孩子成为孩子,还是让孩子在还未成为儿童之前,就让他成为成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4

  师德,不再只是一个词,不再只是一个空泛的道德说教,师德是有着最为充实内涵的,最为鲜活生动的对事业的忠诚以至奉献,对学生的呵护以至关爱,对业务的钻研以至精通。

  如果把师德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对事业的忠诚就是它的树根。

  如果把师德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对学生的关爱就是它的枝干。这关爱蕴含着母爱的温和,父爱的严厉,春风般的亲切,太阳一样的宽容。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同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淘气的小学生,有一次突发奇想,要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偷来一只狗杀来看,而这只狗恰恰是校长的宠物。愤怒的校长决定罚他临摹两张图:一张是人体骨骼图,一张是人体血液循环图。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个小学生长大之后,成为著名解剖学家,并在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他就是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英国皮尔丹博物馆收藏了这两张临摹图。我们感谢这家博物馆,他收藏的绝不仅是著名科学家少年时的手迹,更是收藏了那位校长对教师职责的理解,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尊重。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关爱就是这样无所不包的博大与精深,春风化雨的深刻而从容,脱离世俗的平等和宽厚,毫无功利的清纯与洁净。

  如果把师德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对业务的精通就是它的果实。

  古往今来,凡是在教坛上作出非凡贡献的教师,无不是知识渊博,学海纵横的学者型教师。外国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国如公元前的孔子,都是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当今如魏书生,文史哲样样精通,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孙维刚,除教数学外,还兼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创造了把全班55%的学生输送到北大,清华的奇迹。

  正是这不懈地钻研,教师们履行着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开启着无数青年学子们崭新的人生。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

  天高云淡,日暖风和,相信我们亲手栽种的师德这株常青之树会更加根深,叶茂,果实甜美,溢满芳香,相信中华民族的教育之树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当你真正付出、给予后,带给你的将是你一样的爱。

  当我进入校门,被稚嫩的声音称之为“老师好”时,我的惊喜与不安不知道该怎样表达。那是我认为最美妙、最幸福、最荣耀的一瞬间。而那一瞬间总是环绕在我的耳畔,久久的挥之不去。当我第一次站在幼儿园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

  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要将我全部的爱无私的付出、给予他们。当我把我最纯真的爱奉献给那一群群可爱的天使后,他们带给我的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刚刚走出幼师的校门,意气风发的我不再有单纯的眼睛,不在有燕雀般的喧哗,添了几分安静,多了几分温柔。望着一张张嫣红、稚嫩的小脸,明亮、纯真的双眼,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我便执着的踏上了幼儿园教育这片纯净、神圣的领土,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太阳在我们沙哑的声音中升起,月亮在我们黑色的眸子中悬挂。

  朝起朝落,云长云消,岁月在淡泊苦涩中编织了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年轻但不张狂,我们平凡但不庸俗,我们用年轻的心、绚丽的梦,撒播着所有的爱、所有的情。纯真的笑脸,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甜甜的歌声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寻觅到了人生的内涵,在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上,品读着辉煌。

  有很多人问我:“当幼儿园老师快乐吗?幸福吗?”他们习惯把老师比做蜡烛、春蚕、人梯和铺石路,把老师的劳动与这些牺牲、悲苦的形象相联系,而我认为,

  教师应该有另一种境界,应当把教育劳动看作一种幸福的体验,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你的爱、你的心血、你生命的智慧已经化作了一面面风帆,鼓荡着船儿在人生的海洋中驶向蔚蓝的彼岸。

  快乐与幸福要靠自己去品味。尽管你不能指点股市、笑傲政坛,尽管你不能够独步学界,踏浪商海,但是当你生病的时候,有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在你身边,有了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你能不感到幸福吗?

  当你假装生气,听到一句这样温柔的话语——老师,我再也不调皮、不淘气了,请您不要生气了好吗?你能不感到幸福吗?当你因劳累感到疲倦时,有孩子争着、喊着“老师,我来给您按摩吧!”“老师,我来给您揉揉腿吧!”你能不感到幸福吗?当你看到一手带大的孩子即将驶出港湾,在那蔚蓝的童话中航行的时候,你能否感到有说不尽的骄傲、自豪、幸福与快乐。

  我想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幸福,很快乐,面对这份幸福、快乐,我骄傲、我激动,我更加难忘。在这些幸福的岁月里流淌着全是晶莹的希望和鲜亮的憧憬。我的生命因此而变的光耀无比——就好像天空中的那轮太阳,暖和了别人,也暖和了自己。所以,我要大声的告诉全世界的人,我快乐、我幸福,我是一名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别人就问我:“长大了你干什么呢?”我便会高兴的说:“当老师呀”,因为在童年时代,老师是我最敬佩的人!正是这份激情,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份职业。

  幼师毕业那年我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那时,心里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无数次幻想着自己成为一名“孩子王”时的快乐情景,那时的激动心情无法言语。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我即渴望又害怕,面对一群群可爱的孩子,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小脸DD他们天真无邪,我以为这就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童心世界,可是,当我真正走近他们时,才发现原来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当孩子们第一次摇摇摆摆的来到我的面前,哭喊着要妈妈,从妈妈手里接过他们的那刻起,我就深深地知道,我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这群孩子,而且还有年轻母亲们那一颗颗沉甸甸的心,孩子们刚来幼儿园,不会吃饭,不会睡觉,不会唱歌,甚至不会听我的话。面对他们,我一时束手无策,我曾想过退缩,曾想过逃避,可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告诉我“既然选择了,退缩是不行的,逃避更不行。”是啊,面对我曾经的选择,我能放弃吗?我能退缩吗?不,我要坚持。于是,无数次,我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话语,让他们感受我的爱;我教他们画画,唱歌,折飞机,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我给他们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虽然他们有时真的很调皮,有时又很麻烦,但我还是依然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天使,让我不断感受他们的真诚与善良,让我与他们一起沉浸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每当看到孩子们的每一滴进步,每一点成功,都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如今,每当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喊“老师好”,看到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我心里总是甜甜的。虽然有时累得腰酸背疼,但我感觉却很踏实,因为有一群喜欢我的孩子每天都在等我。他们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的精心教育 。 我想,老师的心怀也许是世界上最大最大的心怀,不然怎么会装的下那么多可爱的孩子呢?孩子生病了,老师会比妈妈还着急,冲上一包甜甜的药,陪她服下,不经意间会发现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孩子进步了,老师会第一个发现,并及时汇报给爸爸妈妈,同时会奖励孩子一朵红红的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老师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教育他们

  要做一个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 篇7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什么是老师?有人说老师是春蚕,是蜡烛,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我也在问自己:‘老师是什么?’答案是,当我走过它的层层光环,真正走进它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是一棵小草,平凡而未知。而我们的幼师就是一场雨,滋润和洗涤着孩子的心灵。

  整天和孩子住在一起,感觉很幸福。我以为以我新颖的教育理论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就能轻快地做好这份工作。但长期以来,面对老师平凡琐碎的生活,工作的艰辛和压力,我感到困惑和动摇。幼儿园老师是我最终的归宿吗?这种状态显然违背了我投身教育的初衷,于是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中年教师张仍然把孩子看作是婴儿对生命的热爱;刚工作的周晓小姐,就像带着孩子的朋友;即将退休的李老师,几十年来依然尽职尽责;我身边围着那么多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同事。从他们身上,我逐渐认识到,肯吃苦,肯奉献,是教师精神的支柱。重获工作热情后,我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我热爱的事业。我终于意识到,我是滋润孩子的雨,细腻柔软,只为他们健康成长。

  我记得有一个小男孩叫王伟。入园后,他是全园有名的‘新闻人’。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确实有许多特点。他一活跃起来,就更加肆无忌惮。吃饭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挑别人;走路时会突然撞到前面的同伴;画画的时候,他会突然在别人脸上画一条线;他开心的时候会突然揍别人一顿,一天之内,指责他的孩子还会继续,只要他在,教室里就躁动不安。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肖伟的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基本上是他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因为缺乏管教和爱,孩子逐渐养成了‘没人能管我,我独来独往’的性格。他的攻击行为是为了吸引注意力,发泄不满。在了解了肖伟的情况后,我没有急于或试图改变他。

  从那以后,我和肖伟的母亲成了好朋友,给了她育儿的经验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出于教育目的,通过家庭和花园双管齐下的方式来爱孩子;我总是在课堂上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真正了解肖伟的精髓。他愿意和所有的孩子交朋友,但只是用不恰当的方法让孩子帮助他,更关心他;我经常把卡尔文抱在身边,为了及时和他交流,挖掘他的‘闪光点’。经过一个个微笑,一个个鼓励,一次次拥抱,我们之间渐渐有了信任和爱。教师节那天,他用稚嫩的画笔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我和他在玩游戏,周围都是快乐的孩子,连天空都格外晴朗。突然觉得每个孩子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爱。我想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传播这样的雨滴。

  幼儿园老师是让自己身心疲惫却又快乐的天使。这样的职业平凡而平凡,但他总能收获真挚的爱。我将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进,用善良呵护纯真,用智慧哺育成长,用真诚敞开心扉,用师德的雨露滋润祖国的花朵。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范文7篇】相关文章: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范文五篇01-13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范文九篇12-27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范文6篇12-23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7篇12-19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汇总八篇01-13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5篇01-13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集合六篇01-13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四篇01-12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汇编9篇01-12

有关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八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