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

时间:2023-04-06 14:10:39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1

  这个暑假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里面的内容让我深有感触,很多观点和我们的教学紧密相连,而且讲的非常的确切和适用,虽然时过境迁,但这本书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大。

  比如这篇《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想到自己的教学课堂,深感惭愧。“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会挣扎着不肯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教师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的越充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就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

  第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生学习上“苦恼太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因为不喜欢这一门学科,不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尽管我不完全苟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不及时对自己教学做调整和改进的话,他肯定是“教不好的老师”,新课程要求我们“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如陶先生所言认真去思考如何“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有趣。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学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学生“终身学习”,我们更要在“终身学习”方面身体力行。言而总之,教学合一就是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只有做到教学合一,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教实学。

  比如《活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陶先生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点,也可以去锻炼,本领是锻炼出来的。为了使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陶先生认为“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天进步,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进步,把它束缚起来。”而“活的教育”的要求则是:

  (1)“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

  (2)“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3)“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陶先生说:“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焕发师生的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首先要焕发师生的学习活力。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时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其次,“师生”和谐,充分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师生”和谐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而情感因素正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因此,活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人的创造潜能,仅仅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活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思想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孩子们自主展现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的平台。

  陶先生说:“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那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积极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教材本身容纳着无穷无尽的人类智慧,我们要复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达为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具体化的东西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所接受。

  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无声的变为有声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教材中能够反映“变化”的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去勾勒。其次要了解学生实际,分层次备课。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以儿童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备课中首先需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查他们学习上的差异,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后备课,并且要按学生能力差异分层次备课。分层备课不仅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而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分层备课,要研究不同认识层次,不同个性特点儿童的“个性差异”,按他们的需要备课,这是“活的教育”对我们备课的更高要求。细细体会和理解陶先生关于活教育的的要求的论述,我们更要做到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注入式教育。

  读了《陶行知文集》,我们深深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留给后人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我国教育和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愈来愈显示着它永恒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2

  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方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如:在教学第6单元例6,求两人之间有几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我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并理解问题中“之间”的意思,通过审读题意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序数含义的认识。然后放手给学生,引导孩子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数、画示意图、列式计算等解题策略。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巩固学生的记忆。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教师就应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如:学了“10的认识”后,回家练习数数游戏,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一切可以用数量来衡量的都可以让孩子去数一数。让孩子在数数的过程中理解基数含义。家长与孩子一起数数、算算中不就对他进行了数学启蒙了吗?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必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3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4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这个假期读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学习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对教育的观点。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引导学生向着创造生活的方向前进。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针——迷、悟、爱。

  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字强调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让学生在“迷”中学,从而由“迷”引出许许多多的“谜”。

  悟:体现出了启发式教育的真谛。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知识,“悟”出真理。

  爱: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

  这三个字可谓是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读来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体会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他用最简单,最准确,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规律,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让人易学,易懂。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5

  今年学校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陶行知文集》,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陶行知先生,此前我只零零星星地接触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系统不全面。拿到这本书,我便开始读起来,但自觉并不深入,直到一件事情的出现让我深深折服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

  有一次早读,我照常来到班里上课,看到在座位上的两个学生桌子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放。我心中怒火中烧,就立即呵斥了他们,让他们抓紧进入今日学习状态。那个男生切了一声很不情愿的掏出了书,这让我心中很疑虑,便悄声问了另一个女生,她说他们两个刚打扫完卫生区回来。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即上前摸了他们的小手,下雨天出去值日,小手早已冻得冰凉,刚回到教室还没缓过来就被我呵斥了一番。我非常愧疚,在班里向他们承认了错误。回到办公室,手边恰有陶行知先生的文集,于是拿起来阅读,读到了他在1931年《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里的一段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放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的踌躇。他失手打碎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到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这段话多么好呀,简直是对我无声的谴责,陶行知先生站在儿童的视角讲出了儿童的心声,也让我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作为一名老师,我总是着急的否认他们,而没有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爱学生,就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我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以后我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也将继续阅读、继续进行教育实践,在陶行知的引领下做坚定的自觉学习者,提高生命的自觉。

【最新陶行知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陶行知读书笔记11-04

陶行知读书笔记03-07

陶行知的读书名言10-21

陶行知联集04-30

陶行知经典名言11-20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09-01

学习陶行知学习心得01-29

陶行知的教育格言11-27

陶行知教育名言10-18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