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4-22 13:26:50 林惜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

  “你听,在门口叫‘妈妈’的孩子就是我的宝贝女儿。你别不信,即使她没出声,我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她。”21日,今年51岁的高源笑着对记者说,然后起身来到走廊里,这屋门口听一听,那屋门口转一转,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一间音乐教室门口。他推开门,教室里昏昏欲睡的7岁小紫含一看爸爸来了,眼睛一亮,咧着小嘴伸出了小手,紧紧地握住了爸爸的手。“你看,她在教室里确实没出声,可我就是能感觉到她在这,或许只能用‘爱’来解释。”高源一边说着,一边低头给女儿擦汗,幸福地笑了。

  为救女儿花光积蓄卖了房子

  “就算卖房卖地,我也一定要治好她!”

  高源紧紧握住女儿的手,放在自己嘴边呵着热气,给她取暖。记者有些困惑,屋里采光很好,暖气也很烫手,并不冷啊。“我女儿只要离开我,小手就会冰凉。我觉得,这可能是神经系统给她的‘信号’,爸爸不在身边,她会本能的害怕。”尽管紫含不会像正常孩子一样哄父亲开心,可她表现出的这种依赖,让高源放不下,更舍不得放开手。

  高源44岁时和小自己15岁的爱人生下了紫含。等长到3岁左右,高源就发现紫含发育迟缓,后确诊为自闭症。他疯了一样跑遍全国各大医院。“那时听说有种一万多元的针剂能够营养脑细胞,我就给孩子连打6针。为了她,我花再多的钱都舍得,当时真像是着了魔。”高源说,家中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前后花了40多万元,还卖了仅有的一套房。

  即使困难重重,高源仍不放弃,“卖房卖地,我都不能放弃女儿,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治好她。”

  学带孩子变身“全能奶爸”

  “她是来自外星球的宝贝,要用心沟通!”

  去年年末,高源和爱人和平分手,完全没有带孩子经验的他开始独自照顾紫含。“以前工作时,总觉得带孩子特别简单,这次轮到我一个大老爷们照顾孩子,真是啥都做不好,手忙脚乱的就别提了。”高源说,紫含不会用我们熟知的方式表达感情,更得时刻呵护她。

  “紫含对某种物质反应剧烈,比如水和强烈的声响就是她的‘天敌’,碰上这两样,她一定会哭得昏天黑地。”高源正向记者说着,门突然被风吹得“哐”一声,紫含当即小脸发白,不受控制地哇哇大哭。高源一把抱紧女儿,拍打她的后背,“宝贝别怕,爸爸在这呢。”或许是感受到了父爱,紫含慢慢地改为抽泣,最后在父亲怀里恢复平静。抚摸着紫含的短发,高源说,他曾经笨拙地给女儿编小辫,让他非常骄傲,可因为紫含怕水,现在只能剃短发。

  紫含所有的衣服都是高源买的,亲自给穿上的,而做饭更不在话下,高源笑称自己成了“全能奶爸”。通过用心感受和体会,高源已能基本判断出女儿所表达的意思,“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外星球的宝贝,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用心体会,总能找到规律,她一定能感受到我的爱,才不会孤单和恐惧。”

  为接触外界带女儿逛遍冰城

  “即使老得走不动了,我也要陪她开心地玩!”

  为了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自然,高源不顾外人的眼光,带着紫含走遍了哈市的.景点。“在我眼中只有女儿的笑脸,我不在乎别人的眼神,只想让她开心地玩。”高原说,每个周末都是他们父女的狂欢节,紫含兴奋地到处疯跑,一旦看不到女儿的身影,高源就担惊受怕,“看着她祈求的眼神,我舍不得一直牵她的手,让她不能尽情地玩。后来,我买来气球挂在她胳膊上,这样她自由自在,我也能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她。”

  紫含越来越爱笑了,康复训练时更有活力。“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紫含又哼唱起喜欢的儿歌了,节奏和音调都非常准确。在她眯起的有些游离的眼神中,记者看到了纯净的心灵。高源极为认真地说,即使有一天,他已经老得走不动了,也要多带女儿出去玩,让她不再害怕社会。为了女儿单纯的快乐,他愿意用一生守护,永远站在她一回头就能看见的地方。

  采访结束时,紫含像是听懂了父亲的话,捧着脸亲了一口,高源激动地红了眼圈。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如果把一个人孤零零的放到一个荒岛上,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那个鲁滨逊一样,只要他还能够生活自理,即使得了自闭症也是无所谓的。所以自闭症被人注意的病症其实是体现在人和他人的关系里的,正常的社会下做为群体的人要求他人适应社会,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类社会生活里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对他们来说要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救助也成了一种责任,但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这是对自闭症患者的一种侵害呢?毕竟在客观上他们干扰了自闭症者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不应该是他的生活。但如果他们无法救助或者救助没有成功又该如何解释呢?

  为什么自闭症患者,更确切点说有自闭症倾向的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呢?爱因斯坦是荣幸的,他遇到了好的环境,自己也找到了抵御干扰的'方法,但更多的人却是没有这种荣幸的,那么是否可以说有些可以成为爱因斯坦的人就是因为别人的干扰才没有发出自己的光彩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会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自闭症者无法抗拒干扰不能专心致志。

  而这种状况其实不仅存在于自闭症者这里,在大多数人那里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仅仅限于自闭症这一种类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他听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着名,已经被奉为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之后,就找来读,当然之前他已经听说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他还是想看看怎么个难读,毕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学中文系毕业,这样的经典怎么也该拿来看看——但结果是他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后他把这本书拿给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后说怎么这个经典的东西和我们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写的有点像啊,他们也是这样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难道大家都看走眼了?还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实在太差,竟郁闷了很长时间。那么乔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还是在超越了那种病症之后写出的《尤利西斯》呢?没有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不管这是不是经典,他也只能是“这一部。”了。相信以后也不会也不敢有人这样写了,好在文学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学乔伊斯吗。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3

  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节目,说真的以前还真不太清楚什么自闭症。其中的一些内容吸引了我,比如说到米开郎琪罗、牛顿、爱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倾向才成为天才,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就没有他们这种荣幸了,更多的却成了别人的累赘和笑柄。

  症状: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

  自闭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

  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同一性。

  自闭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这可以算是对自闭症的专业描述,刻板了些,与我看过节目之后想到的并不一样。在我看来像爱因斯坦这种天才的自闭症完全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自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专心致志,极端的回避开外界的干扰,仅此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闭症是有了,成就却没有,那还是不要想入非非吧。毕竟自闭症是一种疾患,轻度还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则人们都争当自闭症了。

  但如果把这种轻度自闭症症状引申一下,我想还是能从这里感觉到一点什么的。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4

  20xx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关爱自闭症青年的公益活动,感触颇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和平常人一样追求美好,向往光明。他们的心里,一定都编织着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尽管上帝对他们有些残忍,但换个角度,他们对人生不需要透彻,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被世事所扰,这是生活给予最好的安慰吧。

  在地铁上,他们似乎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比如窗外茫茫飞雪,比如极速后退的铁轨……他们欢呼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感动了,似乎有种强烈的情感牵动了我的神经。尽管地铁上其他乘客对他们投来惊异的目光,他们不为所动,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我们呢,生活中不论做什么都会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总是要受到他人的困扰呢?这是我从这些特殊朋友这里所学到的'。我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应该多多参与这种公益活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关爱那些有需要的人,生活本不该那么功利,唯有爱是拯救人类唤醒人性的良药。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5

  今年暑假期间,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宣传部的一名成员,我有幸参加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星星点灯"团队开展的关爱自闭症青年服务活动。

  当初选择爱弥尔,虽然不知道会遇到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但是依然充满了期待和自信,格外地珍惜这一次与"星星的孩子"接触的机会。虽然这一次的活动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留在我的记忆中却很长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很清楚地了解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也更了解了自己。或许在我们短短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留下什么,我们不敢奢求通过我们这一次的到来能彻底改变一个孩子,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这一次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的一份记忆。

  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来到了湖南爱弥尔。爱弥儿的老师十分欢迎我们的到来,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时我才了解到,原来爱弥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批志愿者过来帮忙,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就这样传承着他们的爱与责任,我希望我也能把这份爱与责任传承下去而且传承得很好很好。

  随后,我们就进入了课堂一起和孩子们上课。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游戏课,都说孩子是爱玩游戏的,可这群孩子却表现得不一样,没有表现出小孩子爱玩的天性,只是在老师和志愿者们地手把手的教导下才勉强将游戏"玩"下去。 。在这个过程,有些家长因为孩子所谓的"表现不好",打骂孩子。当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只是为他们感到心疼,心疼他们为什么受到老天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哪怕连好好玩耍的权利都不给他们,我只是希望家长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为他们打开属于自己的那一扇窗。

  接下来一节是识字课,在这节课中我发现一个事实,其实在这些自闭症青年中有许多孩子一点都不笨,他能听懂老师和家长说的话,能根据不同的问题识别出不同的汉字,只是不愿意用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思想,可能他们需要的只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相信只要有了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究成为那一刻最耀眼的明星。

  再在这里上完两节清洁课,我们就要离开了。刚才和上游戏课坐在我旁边的那一位小朋友看到了我,一直看着我——没有说话。我知道他还是记得我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了,是感动,还是高兴,我清晰地感觉到这一次的活动真的没有白来,付出的爱得到了收获。

  就要离开了,或许以后和这群孩子相见的几率很小,但他们依然存在于我的记忆深处,祝福他们,希望他们都好好的。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点滴滴,我相信有了我们的关爱和期盼,他们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像正常孩子一样在蓝天下放着风筝、唱着歌。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6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拉拉手自闭症青年志愿活动,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其实内心非常紧张,担心他们会不理我们,担心他们会很敏感,担心会吓着他们……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并非那么难接触,总之他们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很多。这次的地铁三号线活动更是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他们。其实他们也只是个孩子,有着孩童的猎奇心理,有着孩童纯真顽皮,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我不禁有些心疼。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犹如星星一般,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充耳不闻,有语言却很难交流,有行为却总是与愿望相违。他们也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玩的特性,这次的雪地活动,他们也很开心的玩着,在雪上画画、写字……他们也有自己的脾气和烦恼,只是他们将所有的欢乐和痛楚都锁在心里,为自己构筑了一堵冷漠的墙,外人走不进,他们亦走不出。他们也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在地铁三号线"上天"的那一刻,看着窗外的雪景,他们笑了,我们都跟着笑了,因为他们很开心,所以每个人的心也为之而感动。

  临别之际,我们送了他们每人一张卡片,上面有我们想对他们说的话,虽然很简单的几句话,制作也很简单,但寄托着我们对他们浓浓的感情。或许他们会不理解。

  因为爱,所以我们在努力,因为爱的传递,所以构成了爱的世界。这群"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依然光芒闪耀,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是交流障碍,无法表达自己,使他们与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这些是他们的天赋,也许是他们训练了很久的成果,我相信命运给这些"星星的孩子"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开启一扇窗,这些小天使们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7

  今天是第二次去小小家,还没到就想着小小还会记得陈老师吗?(因为他给我叫陈老师)第一次被叫作老师,很是开心。带着一种迫切的心想见到我的这位小可爱学生,尽管有时跟他说话他会注意力不集中。但我相信他会逐渐好起来的在我们不断的和他交流。做游戏中。

  由于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就去超市买了小礼物给小小。买了一个小圣诞帽和一盒水彩笔,心想着希望他会喜欢。坐了好久车终于到了!一进门小小就对我们望着,但并没有主动和我们说话。我们三就问他还记得给我们叫什么吗,小小就叫了辛老师。我相信他应该都记得我们的,只不过不愿意叫。于是伤心的我和小彭就拿出带来的水彩笔和帽子,要求他叫我俩。小小马上叫了我俩,我俩很是开心。接着我们三就开始进行阳光计划了。首先我和小彭教小小用水彩笔画一些简单的形状,小辛负责看小小奶奶拿来的数学题并和他奶奶交流进一步了解小小的情况。开始时小小注意力并不集中,我们就和他交流引导他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他画了一些圆与三角形,在我们的鼓励中他越画越开心。

  不一会他不想画了,我们几个和小小玩了他平时最爱玩的游戏(仍气球)。我们几个围成一个圆圈,让小小仍给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他开朗了许多,听着他清脆的笑声我们都很开心。我们都被小小的.笑声感染了,他是那么的可爱。但是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小“你。我。他”分不清,我们就故意和他交流来纠正这三个字。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下次去还要想一些方法继续帮他纠正。玩完游戏我们三开始教小小作数学题。他运算能力很强,问他时都能够一一答对。但在老师发的作业本上并不好好写,我们就慢慢的劝说。劝说了好久,香香终于被劝说动了。他认真的写完一面,但第二面又不认真写了。他的注意力又转移了,要回他外婆家。我们都劝说他等一回吃完饭就去,不听我们的劝说他哭了。这时我们该回学校了,香香的奶奶。爷爷都和我们道别,可是香香还是在哭。真的很心痛,怎么劝还是不听。

  看到香香哭真的想到好多在回来的路上。希望每一个家长在忙工作之余要多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同时,很期待和香香的下一次见面,那时他又长大一岁了。相信香香会逐渐好起来的,至少他后来还是都叫了我们,都记得我们。香香加油!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8

  以前只是听过有关自闭症儿童的信息,但从未跟他们有过接触。这次志愿活动给了我一次直接接触这群孩子的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第一次跟他们接触,开始时还担心自己会和他们相处不来,怕吓着他们,接触了才发现,其实他们也只是个孩子,有着孩童的猎奇心理,有着孩童的纯真顽皮。看着他们那可爱的脸,我不禁有些心疼。其实他们跟普通的孩子一样有着爱玩的特性,但他们却只将所有的欢乐和苦楚锁在自己的心中,他们为自己构筑了一堵冷漠的墙,外人走不进,他们亦走不出。原本美好灿烂的孩提时光因为自闭症而失了色。

  很多孩子都是由家长陪伴来的`,有个小女孩,只要我们一接近,她就立刻跑开,完全抗拒外人。还有个小男孩,他要玩秋千,他妈妈要帮他换,他不让,非得自己换,结果自己又不会,结果他妈被烦怒了,打了他一巴掌。但他并未像其他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尽管眼泪湿了眼眶,他也只是轻轻抹去,继续他的玩耍,其实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更强。他虽然不肯与人交流,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倔强,自己的坚持。

  这次志愿活动中,我相处的是一个自闭症相对较轻的孩子,他是由老师带来玩耍的,他不排斥与陌生人的接触。在玩的过程中,我不断露出甜甜的笑容来表达他心中的欢愉,期间我很多次主动逗他说话,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只是微笑,却不与我交流。或许长时间的自闭已经让他形成了不说话的习惯,作为一个志愿者,我觉得我们不仅应该要陪他们玩耍,更关键的是要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这次志愿活动让我感触很深,我为他们心疼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造就他们的自闭?答案有很多,但我觉得父母为我们创设的环境很多时候对我们的影响很深,所以在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同时,更应开设对父母的教育课。特别不能像之前的那个母亲一样,一不耐心就打自己的孩子,而应不断给他们鼓励,因为鼓励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只有两者同心协力才能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融入到大环境中来。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9

  我在让孩子走进社会,融合教育是必须的!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关于融合教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认,融合教育在当下,是很难实施的。

  这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1、来自校方

  众所周知,我们讲“融合教育”,所在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学校等。但是,能够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场所,少之又少。只有观念特别包容的学校,才会接受“特殊”的孩子,但这样的学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里面的普通老师居多,专业单一,对特殊教育经验甚少,也许无法成功面对孤独症儿童。而特殊教育教师一来稀缺,学校中不一定配备,二来特教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干预技巧,但相对的面对正常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许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有着特殊教育的场所,通常成本较高。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融合场所难以开设的原因之一。

  2、来自专业普及和认知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幼儿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

  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

  3、来自教师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孩子的干预最佳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才是。

  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幼儿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并可复制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专业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

  4、来自同学和家长

  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分不统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们天生善良,也许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没有太多想法,最多只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负她一下。但是,对于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长,则并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长不会对孤独症有深入了解,凭借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片面知识,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有孤独症儿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群体,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倘若孤独症儿童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行为,例如伤人,那么我想如果面对正常儿童,大家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对孤独症儿童,则是严厉的。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全体家长一直要求孤独症儿童退学或转班。这也是现实。

  5、来自自身

  我们讲融合教育,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长则是把孩子直接就放进幼儿园,不管不顾。融合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单纯的“托管”。

  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教育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加以迅速干预,那么,融合教育是失败的。

  也不乏家长虽然与校方沟通良好,但缺乏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出现一定问题,其他家长察觉出来并频频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禁需要考虑:是否提前沟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成系统的进行下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我们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孤独症的知识普及,需要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资助,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社会人士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我期待会有这么一天,孤独症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上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顺利的接受义务教育,长大成人!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0

  首先需澄清自闭症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他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极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目前归纳出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包括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20%的自闭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

  (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三)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四)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五)当然还有其他关于原因方面的探讨,但无一确切原因。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诊断手册(DSM—Ⅳ)上,对自闭症的诊断有三大标准:

  一、有社会互动上的缺陷:自闭症并不是全然没有社会互动行为,而是有互动上的缺陷。譬如,他们比较不会做主动互动、不会正确的响应,也常会将别人的行为解读错误。

  二、有沟通上的问题且特别是沟通质量的问题:有些自闭症患者是有语言的,只是他们的语言问题是在沟通质量的缺陷,例如亚森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常有过度仿说的现象,就是属于质的缺陷。

  三、他们的某些行为或对某些有兴趣的东西会过度偏好固着,例如,喜欢看线条、对于特殊奇怪的声音着迷。有些自闭症家长就发现,他的小孩都只看同一卷录像带、特别喜欢抖动绳子、转圈圈或重复化线条等,这就是过渡偏好固着的现象。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1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宝贝你把自己关进了房间,留给爸爸妈妈一片阴雨天,你吝惜每一句简单的语言,喊一声妈妈真的太难,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走进你的世界,怎样让你认知外面的世界,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

  ——这是一首写给自闭症儿童的诗,联合国的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在中国,自闭症患儿人数达100多万,发生率是1%,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自闭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一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的局限、智力发育障碍。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缺乏与他人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重复刻板行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而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闭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在医学上也尚未完全阐明,所以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社交发展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感知模式: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发展方面: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情绪及行为方面: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生活习惯: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强项和兴趣: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三、幼儿园教师应如何积极应对自闭症儿童

  以个案分析为例:

  (一)问题的发现

  一年前,我班插入了位可爱的小女孩,名叫彦彦,两岁半,长得又白又漂亮,看似很惹人喜欢。开学的前一天,我们新生接待工作中,她妈妈和她来到幼儿园。当她妈妈把她抱到我面前,她立刻大哭一边说“拜拜”一边挣脱离开妈妈的怀抱。无奈,由于她的反应,我们没来得及交谈。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也许这孩子是怕陌生人吧,那晚下班后我一直在想怎样去引导她。第二天开学了,她妈妈送她进教室后就去上班了。这时,她在教室里不停地大哭,还一直睡在地板上滚来滚去,任凭我们一次次地哄都没用。于是我就决定找她谈谈,结果发现她根本听不懂我的话语,她也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说“拜拜……”,用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简单词句来表达。接着更离谱,连上厕所吃饭都不能独立完成,那时我想这不像是一个孩子来园焦虑症的表现,加上我之前跟她妈妈通过电话说她已经上过一年的托儿所,她家里人也在新生调查表上填写了她各种情况,可也没提及她这方面的表现啊。对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说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话语的她,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幼小的孩子如此特殊的表现呢?

  (二)问题的症结

  为此,我特意约彦彦的妈妈进行了访谈,向家长了解情况。情况是这样的:在她出生后十二个月內即出现异常行为,经检查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她并不是父母后天的疏忽伤害所造成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再加以分析。我们知道,自闭症倾向的幼儿不会像正常的幼儿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况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她玩时表现躲避、反抗,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她无关,很难引起她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她注意的事情上面,她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她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飘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单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我们打招呼。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2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自闭症教师,在没有做母亲之前,我总有一种感觉:为什么我的学生有进步,而他们对我多是服从,但并不爱我?我自己也给自己找过借口,自闭症孩子本来就对人没有感情啊。

  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的事业有瓶颈了,孩子有进步,但在社交方面进步的非常的慢,他们越来越对人不感兴趣。现在自己也做了母亲,体会到一个小生命从孕育到诞生成长,其中种种辛苦与快乐,我才发现以前我的想法是多可笑,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来自我们,但他又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与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个性。自闭症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也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也要被尊重被爱,我们爱他,他才会慢慢的感受到什么是爱,才可能有机会学到如何去爱。

  自从我的观念转变之后,我发现我的学生都这么的可爱,他们也会跟我撒撒娇,拿出一个模型椅子教他说椅子,他也会傻傻的放在屁股下面坐,还得意的看着我。每次看到这种事,我都是觉得自己很幸福,觉得我的孩子对我是有感情的,觉得我是懂他们的。

  很多很美好、也有很感动的经历,有机会再和朋友分享,下面我就归纳一下关于自闭症孩子语言训练的几点心得:

  一、从孩子本来就有的发音开始

  我的一个学生,他来我这里训练的时候,他就会发一个音“BA”,我拿出他喜欢的玩具,在我给他之前我要求他说“BA”,他说了,我就给了他,他发现他发出的.声音能帮他满足他的需求,于是他很乐意发音,慢慢的我要求他发别的音,当然这些音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多是以“B”开头的音,例如“笔、抱”。如果孩子一个音都没有,那就从元音开始,一般是“A”按压孩子的腹腔的同时用压舌板辅助孩子长大嘴巴,但是如果孩子很抗拒也不要勉强,但和他建立比较亲密的感情之后再这样做。

  二、从孩子的兴趣点开始

  投其所好,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可以向父母等抚养人了解,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更了解孩子;也可以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在教室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诱发他发音时,把他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告诉他,模仿你发音就给他,当然这个音是我们第一点提到的他容易发出的音,如果是一个他根本发不出来的音,你又让他说,这会对他的打击很大,开始他如果能发出来,也不必很准,因为通常他是不会说的很准,只要他说了,我们就满足他。

  三、进行必要的口肌训练

  自闭症、发育迟缓、听障儿童,都会有口部肌肉比较迟钝或者敏感,导致他们很多的音发不到。例如,舌部比较迟钝,很多的舌尖音就发不出来。我有个听障的孩子,在四岁之前他都听不到,四岁时他装了人工耳蜗,他四岁之前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基本上都没有发过音,所以他的嘴巴的本体感很差,自闭症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很多到两岁多还不会说话,由于他们不会说话,他们的脸部本体感也会很差,所以有的时候孩子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发音,而抚养人又很着急,要求他们说,导致他们很挫败,抚养人也很灰心。口肌训练包括吹气,也可以吹口哨、口琴等,哈气、吸气,下颚训练,舌部的训练等,根据孩子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训练。

  四、从情感开始

  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情感。对所有的孩子,我要求自己先要接纳他们,无论他们的缺点还是优点,我都会接纳,我不会因为他们的不足对他们产生不满,我发现这样我的学生也会接纳我,亲近我,愿意模仿我。除了接纳他们之外,我会很爱他们,就像爱我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当母亲之后最大的改变,我相信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也能够自我疗愈。

  以上这些,都是我对自闭症孩子语言训练的部分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3

  9月28日,我与潘新艳、刘英、李琪等几位老师一起到园林、竹根滩、杨市等地,对5位新生(廖潜武、胡毅涵、余秋雨、王杰民、舒泓博)进行了实地家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段沧桑的经历。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近每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在聆听中心酸,在心酸中思考,在思考中引导。

  唐氏宝宝廖潜武

  我们家访的第一站是园林深河4组的廖潜武。廖奶奶介绍,廖潜武2岁才开始走路,3岁到武汉检查确诊为唐氏综合症患者。之后,奶奶带她去潜江市残联康复中心做过3年的康复。廖妈妈因为无法接受孩子的残疾事实,一直怀疑是孩子出生时奶奶在医院抱错了孩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之后从未回过家,廖爸爸也跟随去了武昌。廖奶奶介绍,廖潜武小时候去过一次外婆家,但妈妈和外公外婆无法面对这个残疾孩子,还常说要将这个孩子扔进井里淹死,也因为这个原因,廖潜武之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就这样,廖潜武同学成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孩子。从奶奶的言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因为孩子的残疾,孩子及其家人平时受到了周边人的鄙视和怠慢,而且这些已经完全影响到了一家人的生活。针对廖潜武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对奶奶进行了细心的心理疏导,建议通过做亲子鉴定的形式消除廖妈妈与廖奶奶之间的误会,全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关心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家长提出了家校配合教育的明确要求。

  星星的孩子胡毅涵

  我们家访的第二站是锦绣潜城4岁4个月的胡毅涵。胡妈妈介绍,胡毅涵18个月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3岁时还不会说话,20xx年至20xx年7月,胡妈妈曾带他到江苏做了两年的康复。从家庭布置和胡妈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家长曾经参加过自闭症孩子教育的专题讲座学习,在结束专门的康复训练后,家庭的个别辅导一直在不断的跟进中。家访中我们与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胡妈妈一起探讨了自闭症孩子的教育问题,家校共育,家校共进。

  学习缓慢的余秋雨

  我们家访的第三站是竹根滩镇仁合村5组的余秋雨。我们去的时候,余秋雨刚好去了外婆家,余奶奶接待了我们。高大的楼房、整洁的家居、屋前的花草都在告诉我们,这是勤劳、热爱生活的一家子。余奶奶介绍,余秋雨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余秋雨也曾在小学就读多年,但是收获甚少。针对余秋雨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余奶奶提出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议。

  目光茫然的王杰民

  我们家访的第四站是家住泰丰街道白窑村3组的王杰民。家访前的电话联系得知,爷爷正带着王杰民在潜江东门菜场卖鱼。当我们在菜场外巷道里看到目光茫然的王杰民时,王爷爷正在卖鱼,周围不断有人来询问价格,看起来生意还不错。王爷爷介绍,王杰民的妈妈是一位智障人,上过学,能认识一些字,情况比王杰民要好很多,王杰民是遗传智障。因父母在外打工,王杰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王杰民曾在普通学校就读过,但是一直生活在同学们鄙夷的目光中,多年的普校就读基本上是一无所获。为了培养王杰民的生活能力,王爷爷就在假期带着王杰民卖鱼,让他帮忙收钱,学习认钱,学习杀鱼。可是情况不是很乐观,学习了很久,王杰民现在还是不能分辨钱的面值,有些顾客也会因为这一点而在王爷爷不注意时贪小便宜,少给钱。面对无奈的王爷爷,我们建议爷爷先在家里多教教王杰民,平时多带王杰民去商店购物,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家访的最后一站是杨市周桥2组的舒泓博。看到我们的到来,瘦弱害羞的舒泓博就躲到了屋后,故意在那里扔石子,丢竹棍。舒奶奶介绍,舒泓博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两个孩子,舒泓博的挑食让奶奶煞费苦心。舒泓博曾经在普通幼儿园就读过,但是语言方面十分薄弱。到特校上学后,爷爷每次陪读回家都会抱怨舒泓博的不听话与小调皮。我们建议舒奶奶平时多有意识地和孩子交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访的5个孩子,就有4个是留守孩子,而且大多数孩子及其家长都生活在被鄙视、被不接纳的状态中,家长们心理压力很大;大多数家长都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无能为力。家访返程的路上,我们小组的老师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好这些孩子,如何更好地做好特殊教育工作。首先,我们要加强学校教育,关爱每一个孩子。其次,我们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再者,我们还要多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多争取社区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助残氛围,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理解、尊重残疾孩子及其家人。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4

  有一群孩子,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似乎对外界浑然不知,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昨天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海南省安宁医院儿童康复科的老师们,就以一场特殊的活动为自闭症儿童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活动以“一起守护,疫期不孤独”为主题,海南安宁医院儿童康复科的老师们,带上了康复教具与慰问品,前往四位自闭症儿童家里。

  首先来到海口东门市场附近的小振家里,在小振家里,老师们鼓励小振父母继续在家保持康复训练,还给小振上起了康复训练课。

  家访的第二位自闭症孩子是小浩。家住海甸二东路的小浩今年4岁多了,自从3岁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之后,目前已经可以和妈妈进行正常交流了。

  吕女士说,刚开始自己并不了解自闭症,经过1年的学习和带小浩康复训练之后,她的收获很大也希望孩子能够完成康复训练,尽快回归幼儿园学习。

  家访中进步最快的是小章了,他的爸爸陈先生为了孩子的'未来,目前辞职在家陪伴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虽然只进行了10个月的训练,但是孩子取得了让陈先生的进步让陈先生非常高兴的进步。

  据了解,自闭症又叫孤独症,通常在3岁以内发病,患病率在1%左右,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目前自闭症发病原因仍不明了,没有特效药可治疗,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非常关键。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出生后各阶段发育水平,早发现、早干预,能够帮助自闭症孩子更好地康复以及融入社会。

  海南省安宁医院通过入户随访,了解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在疫情期间的康复与生活情况,让社会理解并接纳自闭症孩子,帮助自闭症家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享幸福生活。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5

  自闭症,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全面发育性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我们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是可教育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他们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遵从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 在生活中训练自闭症儿童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生活中处处是教学场景、因势利导注意延伸、贵在坚持等。

  1、善于抓住每个时机

  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训练自闭症孩子,在孩子起床、穿衣、洗漱、上厕所、吃饭、出门、坐公共汽车等活动时,要求孩子的行为尽可能符合社会规范。穿衣服:能自己穿吗?能自己分辨前后反正吗?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吗?吃饭:能自己吃吗?能坐在餐桌旁边吃吗?能不挑食吗?吃完饭能帮助大人收拾餐具吗?上厕所:能自己完成吗?能选择正确的排便地点吗?能在穿好裤子之后再走出厕所吗?坐公共汽车:能按顺序上、下车吗?知道坐公共汽车要买票吗?知道售票员验票时出示车票吗?知道不能丢掉票吗?在商场里:知道先交钱才能打开饮料吗?知道把钱交给谁吗?在朋友家: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吗?想拿东酉时知道问谁吗?教孩子按照社会规范行事,就必须向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指令,而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循指令就是训练的开始,行为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就贯穿于其中了。

  2、抓住孩子与要求的时机

  当孩子想要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时,家长首先要把握此时此地是否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应该,就要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循序渐进地要求);如果不应该,就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并对他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强化物,而反要求就是指令的开始。

  3、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是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而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的动机和兴趣,对外界丰富的语言刺激常常充耳不闻,一般不能自然习得语言。即使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习得和正常儿童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儿童是在对语言符号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语言符号的,而孤独症儿童说出的话对交际而言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不具有交际工具的功能。因此孤独症儿童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语言。但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并不是可以通过你教我学的过程来完成的,它必须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进行实践才能掌握。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让孤独症儿童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内容应与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密切相连。既要引导孤独症儿童向正常儿童一样,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需要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同时又要根据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语言。

  自闭症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患有伴随终身的障碍。身为特教教师和家长,不仅要正确看待自闭症,更要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播种总会有收获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朵小花会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6

  作为一个从事自闭症行业的一线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四年了,每天会接触不同性格的孩子,有可爱的、活泼的、爱说话的,也有沉默内敛、不爱说话的孩子们,跟他们相处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并且感谢跟他们的相遇,让我认识并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天使,慢慢的去被我们打开心扉和我们在一起。下面是我从事这个行业的一些心得。

  1、自闭症儿童,首先承认TA是“儿童”,当我们在学习上要求TA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当前能力是处于普通儿童的几岁状态,同时我们帮助他一点一点的去习得这个技能,并且去接受过程中TA会挫败、逃避或者拒绝,还要及时表扬TA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哪怕只是今天TA多关注了一点学习材料,明天跟随模仿了一个动作,或者TA只是学会了一个摆手的动作。

  因为TA是一个儿童,有儿童发展的规律,有儿童成长中需要的情感寄托、情感发泄和表扬。然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才是自闭症的这个特征,他可能不喜欢太多的身体接触,可能不喜欢每句话都看着我们的眼睛去表达自己,或者是总是重复单一的玩一个玩具,甚至肢体语言完全取代了自己的口语表达。但,在这之前,我们要承认,TA是一个儿童,有儿童发展的规律。

  2、自闭症儿童和家庭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比如自闭症儿童被拒上飞机,或者坐地铁或者公交车因为孩子乱动别人东西而争吵。或者听到身边有一些不是一个行业的人说自闭症就是因为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自闭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我特别想反驳——不是。

  自闭症是一种疾病,目前医学上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大部分孩子都会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口语。他们可能想要某个东西由于语言的.制约而选择用肢体语言去表达,他们可能由于很喜欢某一个路人而过于热情的跟陌生人亲近,他们可能因为只喜欢食物的包装袋把食物扔掉,这些种。种,都只是他们的发病表现,不是也不存在家长的教养方式或者这个孩子的道德或者素质有多恶劣。

  他们需要您的一个理解,也许只是一句夸赞,或者是一个眼神的肯定,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份支持和理解。

  3、从“我做起”,作为一个在自闭症行业的一线教师,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很多人也都是还未为人母为人父,就开始接触这样的孩子,学习上我们是他们的老师,生活中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处理过尿过的裤子、拉过到裤子里的便便,可我们依然特别热爱这个事业,也愿意奉献自己去贡献一份力量。

  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也感谢我的单位五彩鹿,把我们从一毕业的懵懂青年培养成专业的有价值的人。但我深知,未来的路仍然很长,我愿意一直走下去,并且兢兢业业,希望每一个驻扎在基础的同行们我们一起,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每一个家庭继续奋力前行,一起加油!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在自闭症行业从事教师的一点心得,他们是我们奋斗的源泉,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未来没有特殊,有的只是一群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轨迹、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却仍然努力的在社会中生活的普通人。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7

  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孩子,无疑都是家里最亮的那颗星。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个孩子却也是最遥远的人。他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远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是没有这样的意识。其中,同样也包括他们的父母;他是“星星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儿童患者——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症最早发现于1943年。当时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费雷斯特的一个名叫唐纳德的10岁孩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被称为“第一病例”,简称“Donald T”。而进入1990年代后自闭症患者激增,平均每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表现出自闭症症状。随着统计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这一疾病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正视。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存在于社会角落的孤独群体:学者探究病史及病灶为预防与治疗方案提供最大的科学依据;爱心人士成立公益组织给予关怀与呵护;一些机构甚至是设立专门的学校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教育,同时以便于为病症的治疗提供辅助性的帮助。时至今日,自闭症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然而迄今为止,作为一种先天性障碍疾病,对于自闭症,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完全治愈”或”根治“的方法。据东方启音技术总监崔广利介绍,“目前只是经过正确及时的干预和训练,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让孩子融入校园、融于社会。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经过正确和及时的干预和训练,已经可以达到去学校上学的程度。就干预和训练而言,目前社会上普遍的做法无外乎都是坚持药物与非药物两者搭配从而进行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并且必须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多年来,“东方启音”致力于解决自闭症患者语言能力发展、促进其成长的研究与治疗。他们开设STAR(自闭症、发育迟缓、自闭症倾向课程)课程,严格按照美国STAR原版课程(level1—3)的课程内容(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学前概念、游戏及社交技巧及日常功能性互动等方面)进行授课,运用三大策略”DT/PRT/FR“按照STAR数据记录表对孩子情况进行精准量化跟踪,对孩子言语能力不同方面进行干预和训练;同时在评估师对孩子进行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为孩子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口肌训练、启智认知及逻辑表达训练、运动表达、多感官训练、视听训练、专注力及社交行为能力训练等方面。

  2017年4月2日,在第十届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东方启音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明天”公益基金启动“自闭症早期干预公益联盟计划。”联合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专家团队通过自闭症早期筛查、干预康复等形式帮助贫困及偏远地区儿童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建立自闭症家庭与社会融合的渠道,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自闭症治疗专家曾表示,虽然自闭症儿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拥有完全异域的思维方式。但来自社会的关注、了解、接纳、包容、关爱,可以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其融入社会大家庭。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足以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就这一层面而言,很显然来说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病症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原因也能有迹可循。但也有部分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产生退行性变化从而毫无征兆地出现语言沟通障碍,以至于在一开始家长往往无法察觉。如果家长有留意到孩子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缺乏目光对视,兴趣狭隘或有刻板重复动作,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等情况,就要及时找专业言语治疗师进行干预和训练。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其次,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因为这段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谈话的内容要以孩子喜欢的话题为准。每周至少要抽出半天跟孩子在一起,把自己交给孩子。平时,选择一些能激发孩子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读物进行亲子阅读。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8

  这个月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家访任务,这是班里一位自闭症的学生,因为家庭在琼山区某个镇上,因此与住在市区内相比,老师到访的机会并不多。

  我们是从学校出发过去的,到家里已经接近五点了。学生以及学生爸爸已经在家门口迎接,见到老师到来,学生热情地与每一位老师打招呼,欢迎老师到家里做客,学生妈妈特意泡上美容养颜的红枣枸杞茶。妈妈说学生的姐姐很早之前就说:弟弟的老师家访时,要亲手做曲奇饼干给老师们配茶。可惜这周有课,周末没有回家。

  闲聊的过程中有隔壁的邻居听闻老师家访,特意过来打招呼,夸赞该生有礼貌,识字,会唱歌,能代表省里出省参赛等等。看得出,邻里关系处得很好,学生的奶奶也闻讯赶回来与我们座谈。

  通过交流我得知,学生家中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个是姐姐。在他3岁左右被确诊为自闭症儿,当时的专家还告诉家长:他长大之后就会像个疯子。学生妈妈说当时内心难受极了,抱着孩子就冲出去蹲在马路边上哭泣。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抱着孩子坚持做康复治疗,当时康复治疗费用昂贵,姐姐要读书。为了谋生爸爸去了其他市县工作,只能把上小学的姐姐一个人放在家里……家长与我说到这一段坎坷遭遇已经不是第一回,但是每回说到这里这位35岁的妈妈总是不禁湿润了眼眶。家长说他们一家人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接受了孩子这种病症。爸爸说家里只有2个孩子,1个残疾,但是目前还不准备再要一个孩子,因为家里不想忽视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同时还要兼顾姐姐的感受和关爱。在他们的言语中其实流露出来的教育是公平,不能放弃其中哪一个孩子。

  我们几位老师还参观了学生的卧室和学习、休闲的环境,家里布置虽然简单,但是显得很干净整洁,这与学生干净的形象是符合的。

  学生在家的休闲方式有唱歌,爸爸还专门为他购买KTV设备;还有散步,我们也让学生带领老师们出去走了走他散步的路线。学生还是可以独立出行的,路上邻居们还亲切的问:乐乐,这是你的老师吗?学生面带微笑地回答:是啊。由此可见,学生对生活的环境是熟悉的,邻里关系是和谐的,温暖的`,也能理解和接纳这样的特殊群体。

  经过本次家访,深刻了解了学生家庭生活环境,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等情况。结合每月学习内容,我还经常布置周末的实践作业,这次家访后我对自己布置作业的合理性有了更好的想法。

  所以家访,既然要做,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也要捕捉与学生教育有关的信息,请他们展现真实的状态,面对尖锐话题不躲闪、有诚意、说真话,看到特殊家庭中家长巨大的内心世界和家庭氛围。学生不断成长,也是从他生活开始。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家庭就显得更加艰难,因为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为此突破自己,为他们加油打气!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19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成人影响重大,对于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天然的依附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他们的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是他们的典型临床征兆,也是阻碍他们通往正常世界的巨大牵绊,因此,他们被谓之“星星的孩子”。

  如何为星星搭建通往天空的桥梁,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不致在孤独与困苦中磨灭,是每个星星家庭拼尽全力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个社会向着美好与和谐之途发展的灯塔。9月初,国内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又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这是康纳学校自去年成立小学部以来的第二次招生,又会有24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成为这里的小学新生。

  自闭症康复治疗需要医学、心理和教育全面介入

  如今,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智,而且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难度不可小觑。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国首家公立自闭症示范学校,樊校长直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很多,抛却经济能力与社会压力等大的问题不谈,其它方面,如教学人员搭配,班级学生搭配,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甚至于如何将单个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体现在一个班级整体的上课过程中,都是让老师们时感心力交瘁的地方。

  在原有的基础上,康纳学校去年成立了小学部,并成功招收进了第一批学员。这一年以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针对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群体,樊校长坦言,有困难也有收获,但有信心将这个为自闭症适学儿童专门开设的办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在交谈当中,樊校长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他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医学、康复、心理、教育的共同介入,因此,学校的教学人员在人员的设置上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康复程度“晴雨表”

  樊校长介绍,在自闭孩子接受教育的流程方面,应当特别注重评估环节。评估的团队由各种专业类型的人员组合,目前团队组成有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教师。这样的评估团队,每人负责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包括社工会对他的家庭状况,父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父母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程度、心态、对孩子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家庭是否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事实上,在选择招生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到这些因素,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他最终的归宿还会是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配合,实际上对孩子的预后会产生很大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了达到目标,相比较普通儿童,学校方面必须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在学校,医生会注重孩子在生物学相关方面的问题,如睡眠、饮食,是否用药,一直以来的发育状况,出生前后的情况,及其家庭相关病史等等。当然,也会对每一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他们的患病程度都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主要是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有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与普通同龄人有所偏差。

  评估分为社交部分,认知部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其感觉统合能力、体能、行为、语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评估。经多位专业人士评估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交予孩子的班主任和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全面而规范的指引作用。樊校长还补充,为了检查孩子的康复程度,这样的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个老师八个孩子的班级动态管理为有利达到“因材施教”

  如何将训练目标融合在教案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小学部每个班级有八个孩子,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助教,每个孩子各有差异,老师们手上都会有关于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报告。八个孩子聚在一起上课时,老师只可能出一份教案,却要顾全八位学生,在一份教案中如何体现对八个孩子的训练目标及如何去完成,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及技巧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

  孩子们的表现和“主流”孩子不一样,表现也千差万别,正常孩子可以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接受水平,而自闭患儿,这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接受方式,那个喜欢那样的接受方式,即他们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更不用说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虽然只是备了一份教案,但有时候是分为三个等级,三个层次来设定目标。甚至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孩子个人差异性的要求,到最后这份教案会分解成七至八个层次。樊校长表示,这一年以来,其实每一个老师所面对的压力与困扰都是相当大的。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0

  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节目,说真的以前还真不太清楚什么自闭症。其中的一些内容吸引了我,比如说到米开郎琪罗、牛顿、爱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倾向才成为天才,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就没有他们这种荣幸了,更多的却成了别人的累赘和笑柄。

  症状: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

  自闭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

  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同一性。自闭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这可以算是对自闭症的专业描述,刻板了些,与我看过节目之后想到的并不一样。在我看来像爱因斯坦这种天才的自闭症完全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自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专心致志,极端的回避开外界的干扰,仅此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闭症是有了,成就却没有,那还是不要想入非非吧。毕竟自闭症是一种疾患,轻度还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则人们都争当自闭症了。

  但如果把这种轻度自闭症症状引申一下,我想还是能从这里感觉到一点什么的。

  关于自闭症的辞条: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如果把一个人孤零零的放到一个荒岛上,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那个鲁滨逊一样,只要他还能够生活自理,即使得了自闭症也是无所谓的。所以自闭症被人注意的病症其实是体现在人和他人的关系里的,正常的社会下做为群体的人要求他人适应社会,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类社会生活里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对他们来说要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救助也成了一种责任,但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这是对自闭症患者的一种侵害呢?毕竟在客观上他们干扰了自闭症者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不应该是他的生活。但如果他们无法救助或者救助没有成功又该如何解释呢?

  为什么自闭症患者,更确切点说有自闭症倾向的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呢?爱因斯坦是荣幸的,他遇到了好的环境,自己也找到了抵御干扰的方法,但更多的人却是没有这种荣幸的,那么是否可以说有些可以成为爱因斯坦的.人就是因为别人的干扰才没有发出自己的光彩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会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自闭症者无法抗拒干扰不能专心致志。

  而这种状况其实不仅存在于自闭症者这里,在大多数人那里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仅仅限于自闭症这一种类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他听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着名,已经被奉为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之后,就找来读,当然之前他已经听说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他还是想看看怎么个难读,毕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学中文系毕业,这样的经典怎么也该拿来看看——但结果是他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后他把这本书拿给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后说怎么这个经典的东西和我们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写的有点像啊,他们也是这样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难道大家都看走眼了?还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实在太差,竟郁闷了很长时间。那么乔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还是在超越了那种病症之后写出的《尤利西斯》呢?没有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不管这是不是经典,他也只能是“这一部。”了。相信以后也不会也不敢有人这样写了,好在文学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学乔伊斯吗。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1

  事实上不管是上门家访也好,还是电话或网络交流也好,这些也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只是一个片面的个体,要全面发展学生,就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单独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且根据教育学的原理证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样重要,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显然家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更是为了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家访有助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家访,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近距离的沟通,共同讨论儿童的行为问题、康复问题等,让家长知道自闭症儿童每天或每个星期在学校的学习、康复情况;例如:本周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在学校的情绪怎么样?有什么行为问题出现等等;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好的教学内容及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效的'控制方法;

  二、 家访能使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家访,可以让教师全方面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家的情况,了解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有些情况,教师都可以从家长口中准确的知道。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提醒家长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以免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刺激到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情况,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解决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问题,在教师、自闭症儿童、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自闭症儿童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本班的卢泽彬小朋友,是东莞本地人,家庭成员有父母、奶奶,平时在家都是用广东话进行沟通及教学的,但在学校里都是普通话教学,上课时教师问一些简单的图片(雨伞、苹果、雪梨)是什么的时候?该儿童不懂得回答,这样我们教师就会认为该儿童认知能力较差;但通过家访活动后,我们看到了该儿童认识能力发展尚可,只是在提问时需要用广东话进行提问,该自闭症儿童也是用广东话进行回答的;另外该自闭症儿童在家可以书写汉字,这些情况在没有家访之前教师所不知道的,但是通过家访后,教师才真正的对该儿童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 家访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教授一些专业知识给家长,让他们更专业的去教育自闭症儿童;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给自闭症儿童上一节教育训练课,教师在针对家长的这节课给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及一些好的建议(教具方面、引导语方面、教学内容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来定等等);这样家长在以后的训练课中就可以更专业的给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家长一些家庭小游戏;感知觉方面、亲游戏方面、社交小游戏方面;例如:在去本班儿童罗丹蕾家庭进行家访时,教师看到其家长在给该自闭症儿童进行上课时,所教的内容超过了该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导致儿童对家长多教的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并出现了行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告诉家长,在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时要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所达到的年龄段,根据评估结果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来制定,这样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在自闭症儿童对家庭康复训练排斥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课前与儿童进行亲子游戏或是互动游戏,让儿童感受到愉快的气氛,在开始教学性的内容;另外:在每节的家庭康复训练课中,教具要多样话,课的形式要多样式(认识、小肌肉)这样儿童对整节课的内容才有兴趣。在儿童完成训练后要有一定的奖励物(儿童最喜欢的);

  四、 家访有利于教师了解家长的压力,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自闭症儿童的出生,无疑给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家长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多数来自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路上行人的“白眼”,他们更怕的是人际关系互动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就是给自闭症儿童康复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长期的压在家长的头上,给他们心理负荷加重,除了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家长的心里健康外,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排斥和放弃孩子,孩子因此也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和训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负担,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与家长一起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首先在改变观念上入手,与家长共同碳素,让大家用接近特殊儿童的心态去了解、发现孩子的纯真、善良的一面,发掘他们的“发光点”;其次:改变工作环境,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无障碍的良好环境,让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理解、支持自闭症儿童。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家长心理上的辅导和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感到不孤独;

  五、 家访能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伐一致。

  教育自闭症儿童使他们能回归社会,是学校、家长的共同目的,但是有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不协调的步伐,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目的,致使学生学习进步慢,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家访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总之,家访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做好家访工作,对于班级的有效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2

  我在让孩子走进社会,融合教育是必须的!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关于融合教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认,融合教育在当下,是很难实施的。

  这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一、来自校方

  众所周知,我们讲〝融合教育〞,所在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学校等、但是,能够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场所,少之又少、只有观念特别包容的学校,才会接受〝特殊〞的孩子,但这样的学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里面的普通老师居多,专业单一,对特殊教育经验甚少,也许无法成功面对孤独症儿童、而特殊教育教师一来稀缺,学校中不一定配备,二来特教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干预技巧,但相对的面对正常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许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有着特殊教育的场所,通常成本较高、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融合场所难以开设的原因之一。

  二、来自专业普及和认知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幼儿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

  三、来自教师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孩子的干预最佳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才是、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幼儿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并可复制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专业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

  四、来自同学和家长

  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分不统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们天生善良,也许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没有太多想法,最多只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负她一下、但是,对于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长,则并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长不会对孤独症有深入了解,凭借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片面知识,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有孤独症儿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群体,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倘若孤独症儿童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行为,例如伤人,那么我想如果面对正常儿童,大家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对孤独症儿童,则是严厉的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全体家长一直要求孤独症儿童退学或转班、这也是现实。

  五、来自自身

  我们讲融合教育,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长则是把孩子直接就放进幼儿园,不管不顾、融合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单纯的〝托管〞、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教育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加以迅速干预,那么,融合教育是失败的也不乏家长虽然与校方沟通良好,但缺乏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出现一定问题,其他家长察觉出来并频频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禁需要考虑:是否提前沟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成系统的进行下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我们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孤独症的知识普及,需要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资助,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社会人士的宽容、理解和帮助、我期待会有这么一天,孤独症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上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顺利的接受义务教育,长大成人!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3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诱发学习兴趣和促进交往意识

  儿童对电视广告感兴趣,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电视广告节奏快、色彩鲜艳,因此在训练中所用的积木、木珠等,都选用色彩鲜艳的。由于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儿童产生了兴趣,就不会产生反抗的情绪,这是训练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

  在接触与观察中了解儿童喜欢的食物,将他喜欢的食物,如糖和苹果等,作为诱发他交往的刺激物。因为他想吃而不得不听从老师的指令,这样以图片换物培养表达需要的目的就达到了。现在儿童想吃糖时会用图片交换,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促进交往能力

  自闭症学生今后将要融人社会大环境中去,因此对他们进行融合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正是这个宗旨,通过班集体、校集体和正常幼儿的融合活动,有意识地让儿童融入集体的环境,培养集体的意识,久而久之,儿童对集体有了一定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虽然仍然不会与人交往,但老师拉着他一起参与活动,他也不再强烈拒绝了。从儿童身上体现出融合教育对培养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具体形象性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在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训练学习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实物帮助他理解与获得知识。不论是训练语言理解,还是训练交往活动,都采用具体、形象、实用的实物和图片等。正是这样儿童才容易接受,才会取得点滴进步。

  (四)训练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刚开始进入资源室训练,儿童常常哭闹,很不配合训练。这时耐心、细致、反复训练就成为最重要的方法。在循序渐进中一步步接近训练目标,理解和接受指令,只有完成了这个目标,才能继续一步步训练完成指定任务等教学目标,依照儿童的能力,逐步加入新的内容,使儿童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综合儿童的训练情况,训练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困惑。

  首先,在训练内容贯彻实施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讨的机会太少,虽然经常有联系,但在训练的内容、方法与措施的改进上,缺乏共同探讨的机会。如果取得与家长的共识,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的始终,不是课堂教学或个别训练就能解决的,平时的随机教育必不可少,这方面还要探索方法创造机会。

  最后,随着儿童理解语言能力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大肌肉和小肌肉运动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改善,然而儿童的语言能力仍没有什么进展,这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自闭症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儿童的年龄尚小,应该还有希望。但是儿童回家后,由于路上的颠簸再加上家长一天工作的疲乏,训练的时间很短,有时只能作罢。这样就影响了他症状的改善。

  自闭症儿童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作为训练者我们并不清楚,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更是教育者刻不容缓的责任,今后要探索的路还很长、很艰苦,要继续努力。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4

  当下社会的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自闭症”这个词语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比一般的孩子要调皮捣蛋,在过几年就好了;也有的孩子幼儿时期不说话,家长只是误以为孩子说话晚,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

  “自闭症”的外在表现情况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家长们往往会存有侥幸心理,当确认之后又错误的估计了自己孩子的能力,导致在训练学习时和老师的教法做法不一致,致使孩子在训练学习时没有进步甚至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倒退。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和家长及时的沟通交流,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案,而且要在方案进行的时候和家长多沟通,明确当下训练方案在家和在学校的进度以及表现是否一致,在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泛化,不要让孩子认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下、有特定的提示或暗示才应该这样做。

  教师以及家长作为主要的教导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给孩子及时适当的泛化。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生活,有些家长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孩子太小了、怕孩子受到伤害,不能让他自己做,从而包办过多,其实恰恰相反,很多事情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自己亲身去体验,家长再旁边适时的防护与指导,孩子才会知道事情的内在含义,以及对与错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生活中家长的过多包办,只会使孩子的能力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以及理解和表达抽象性的事物或情感时能力较差,教导者一定要细心的发现孩子的能力是卡在了哪些细节上,从而制定相对应的适合孩子的方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无作为或者错误的作为;还要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的来教导孩子做同一件事。

  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一般在某一件固定的'事情上或者是某一个物体的某一细节上,作为孩子的教导者,老师和家长应该慢慢的引导孩子,观察事情或事物的其他细节、直至观察整个事情或事物的整体。

  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都多多少少的存在着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出现时,一定要分清楚孩子是单纯的问题出现还是要借着这个问题来逃避某些事情,如果是单纯的问题出现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是为了要逃避某些事情或课题则教导着一定要坚持原则,完成当下的事情或课题再让孩子休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通过孩子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要与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5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义工活动,也是第一次接触自闭症的孩子们。此前,我只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电影《海洋天堂》,对自闭症儿童有一点点了解。这部影片是我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推荐给同学们看的,看完影片,我的心情很沉重,很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去帮助他们,所以当老师说我们的实践活动就是去自闭症康复中心做志愿者时,我的心里很是开心,很期待见到他们,期待可以为他们的治疗出一份微薄之力。

  周二中午,我们出发了,因为不熟悉道路情况,我们绕了好大一圈,终于找到了隐在一个巷子里的康复中心。在稍稍等了一会儿后,我们见到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有着天真的笑容,甚至比普通孩子更加漂亮。在简单的分组后,我们陪着他们上体能课,陪他们做手工画,陪他们一起玩游戏。虽然他们不会主动和你交流,不会回应你,有着他们自己的世界,但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一项项地完成任务:兔子跳、贴纸、唱歌跳舞,又让人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聪明。

  快结束时,很多小朋友,在家长的提醒下,一一和我们说谢谢,我们也微笑着和他们说再见。记得有一个很帅气的叫钟浩天的小朋友,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提醒下,叫了我们其中一个同学阿姨,虽然是叫的阿姨,我们仍然激动不已,我们知道这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已是非常不容易了。很多自闭症孩子即使在老师的指导下都不一定能将爸爸、妈妈清晰地叫出来。最后,他在他奶奶的提醒下,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糖果。

  其实,在他们上课期间,我们只是在旁边看着,在家长离开时,帮他们照料一下孩子。而老师则要亲自示范,比如兔子跳,从教室这边跳到那边,家长要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真的特别辛苦。家长们从早到晚,天天陪孩子来做治疗,这样的康复训练又不知道一直要持续到孩子几岁才能结束,更重要的是自闭症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病,孩子的未来的路还这样长,没有人知道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艰难,而家长又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家长们的痛苦可想而知。

  一个下午的志愿活动结束后,尽管大家觉得有些累,但在见面时,给对方的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大家都知道这一个下午的帮助或许对孩子的治疗来说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微小的帮助,渐渐积累才会产生效果。

  回到学校后,我再看了一遍《海洋天堂》,才发现文章扮演的患有自闭症的大福是这样的到位,李连杰扮演的这位戴眼镜、身患绝症的父亲,虽然没有黄飞鸿的民族大义,却依然感人至深。影片最后,父亲离开后,大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可现实中,全国千分之六的的自闭症孩子们,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这些人,是那么的需要我们去关注。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6

  今天看了一部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看完的时候已是凌晨,感慨万千,必须马上写下来。

  以往的我其实并不会太在意这类型的纪录片,毕竟自己身边并没有接触过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对自闭症的印象还停留在“雨人”这类型的天才身上。

  但是近两年我真的有关注过,因为有了娃。我家宝宝语迟,到2周岁半的时候还只能简单的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啊啊啊或是嗯嗯嗯的表达,或是用手指代替说话,很胆小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再看到其他同年龄的小宝贝都可以很流利的表达自己时,我真的焦虑,就担心因为我的不重视导致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在自己查询网络与相关书籍之后,我在小宝2周8个月的时候带他去儿保做了检查。在经过一系列的问卷及儿童游戏之后,医生的结果是:语言发展迟疑,平时要多和他说话,带他多和小伙伴玩耍,鼓励他说话而不直接代替他行动。

  说行动立刻行动,为了能让小朋友尽早适应集体环境,决定接下来送他去早教班。在考察了几家之后,与老师表达了我们的诉求与要求后(多点耐心),在他2周9个月的时候正式上了托班。老师都很NICE,适应的还不错,也没有太多的分离焦虑,再加上每天每天都和他读书,终于,在3个月之后,3周岁的时候他终于能跟着我一起一个词一个词的学着说了,虽然说的不太标准,但我已经感激涕零。至此,我才真正的放下心。

  再回到这部纪录片,看的时候真是眼泪汪汪,可能带入了一点我家娃如果也这样的情感。现在的人,在遇到困难或是失落的时候,都会调侃自己“我自闭了”。或是和我之前一样,用一种“自闭症的人一般都是天才吧”这样的眼光去看他们,但真正去了解之后,才发现并不是每个自闭症都是天才啊,绝大部分患者都无法正常沟通,主人公直树已经非常幸运了,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他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他的想法真的是靠着极大的努力才能写完啊,那么努力的用食指敲打键盘,不停的用手按着自己的耳朵提醒自己不要走神,用2天才能写完800字的文章。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用怜悯的眼神看待他们,但看完这部纪录片,才明白,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正常的对待,不要对着他们哭泣,不想用异常的'眼光看他们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对于一个孩子,都需要给于他们足够的耐心,孩子们都是一只只的小蜗牛,需要大家等一等,更何况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呢,正如那位医生而言,对于他们来说,不要只关注着大脑语言缺失的地方,那些大脑补偿特别发达的地方才是更应该关注去发扬的。

  最近在等一个OFFER,心态都快崩掉,真是觉得自己快抑郁了,不想出门,不想社交,不想见人,想着去禅修。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紧张焦虑,老公看我心情不好他的心情也不好了,这肯定也会影响到小朋友的心情吧。

  晚上看着这个纪录片,都觉得我这都是什么事啊,好好活着才最重要啊,开心的活着吧,自由自在的活着吧。像自由女神一样,面朝天空,真诚的活下去吧。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7

  在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捧上一本书细细品读似乎是最惬意的。在书店里,一本《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封面上,一个小男孩坐在一个星球上,背靠一棵银杏树,还有一只小猫给他鲜花。 这一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杨红樱的著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小男孩,和虎皮猫的孩子胖头。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美妙又温馨的故事:春天就快到来的时候,球球老老鼠和笑猫陪着整日无所事事、无比懊丧的胖头,它们希望胖头在这里找到自信与心中的光亮。胖头在特技学校选了钻圈,可因为那个老师太严格,胖头不喜欢他,所以放弃了。第二天球球老老鼠经过千挑万选为胖头选了一位既温柔,又漂亮的钢琴老师,可是,胖头一 点都没有音乐细胞,音乐细胞,不过胖头愿意试试看,这一试,试出了胖头的认真,专注,也试出了胖头的音乐细胞,连老师都说,胖头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它是最认真的。在 刻苦学习钢琴的那些日子里, 胖头在银杏林里发现了个怪孩子,那个人就是宝宝,宝宝把手举得很高,围着一棵银杏 转呀转呀。胖头对这个孩子很好奇,也很想当它的朋友,就 决定跟它爸爸学微笑。在不久之后,胖头学会了微笑。渐渐地,胖头走近了这个小男孩,踏上了一段神奇而温暖的成长之旅。胖头和小男孩在一起的每一天,总是会有不可思议的 事情发生。后来,小猫发现宝宝(小男孩)不是从外星球来的孩子,而是患有孤独症的'孩子。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而又温馨美妙的故事。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们呀,需要有人理解他(她)们,也必须打开自己内心那扇美好的窗。而我们必须要向胖头学习它那善良的品格。打开自己的心灵吧,孩子们,善待每一个 人,善待生活中每一件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过的富有诗意、和谐美好。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8

  自闭症若让医学专家去解释这一医学病例相信会有冗长繁复的一段专业术语去定义它很多时候这些术语的专业性和深度会把人搞晕让患者和家人本就无所适从变的更变本加厉。在此我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专家教授正在发挥着这样的余热。

  其实自闭顾名思义就是自我封闭不与人交流这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轻或重都会遇到但当这种自闭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病症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自闭症。即电影《自闭历程》中坦普儿葛兰汀所患的病症。这是一个根据现在依然健在的著名美国动物科学家坦普儿葛兰汀的自传改编的故事。当这种先天的不足与后天的成就与正常人比起来或许是一种不足加注到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无形中就被披上了传奇的外衣。一般情况下我们常人所看到的仅是这件外衣的瞩目与华美殊不知隐藏于巨大荣耀背后是何等的坚忍与辛酸。而电影《自闭历程》正是把传奇人物葛兰汀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以影像的方式显现于我们面前。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该片被划入励志电影的范畴。虽说传统模式下励志电影都难逃说教的阴影而《自闭历程》却因故事蓝本的真实性和人物塑造的饱满度使观众在影片与众不同的说教中精神得以升华灵魂得以提升。

  葛兰汀从四岁起被诊断为自闭症她拒绝说话拒绝与人接触于是妈妈决定自己担负起教育她的责任可面对妈妈一遍遍的言传口授葛兰汀经常视若无睹她似乎自成世界所有的人都被隔离在外为此妈妈常常苦不堪言。应该说葛兰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妈妈的爱和在这种爱的驱使下的.不离不弃。影片中葛兰汀的饰演者克莱尔·丹尼斯的表演尤其出彩她那毫无做作的面部表情和大而化之的肢体语言使一个神经兮兮的自闭症患者跃然屏上。妈妈的饰演者朱莉娅·奥芒德的发挥也是可圈可点她的表演含蓄内敛眼泪大多时候都是含而不露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优雅大方并深陷痛苦与自责之中的母亲演绎的入木三分。

  人从开始认识世界起父母固然是第一任的启蒙老师可往往给人生带来转折的却是因为某个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所以能慧眼识才的老师就显得格外珍稀。幸运的是葛兰汀遇到了这样的老师这位老师不但力排众异收留了她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了她启发式的教育与引导。葛兰汀也在这段生活中受益匪浅逐渐地努力克服了重重障碍最后终于获得博士学位完满毕业。当上帝为葛兰汀关闭了一扇通往正常之路的大门时却为她开了一扇特立独行的窗。

  通过葛兰汀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天才和傻蛋不过一线之隔。所以我希望那些深受自闭症困扰的患者和家庭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爱。你或许不会成为葛兰汀那样的佼佼者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向正常人慢慢靠近。因为某些时候成功需要的或许仅仅就是一点爱加一点运气再加一点坚持。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29

  有一段话,这样描述“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和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也许,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不知该如何走进社会,变得社会化,单纯无暇的生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

  这些孩子总是过分的专注于令人愉悦的感官体验当中,喜欢举高高,喜欢荡秋千,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看着他们单纯可爱的笑容,我总是会有怔怔愣神,该如何让他们融入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最起码的生存技能,能生活下去。有些孩子听觉敏感,在我们听来正常不过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过激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接触孩子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孩子细小的举动,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他们难以融入社会性的游戏活动中去,所以,我们要用游戏带给他们愉悦的体验,让他们先参与到游戏中来,然后学会安坐,学会等待,学会分享,最终成为游戏的主人。

  对细节的过分关注也是这些孩子的一大特点,而且,他们容易专注在情景的某个方面,在感知和行为之间,更易于产生很局限的,单线条的关联关系。有些孩子有刻板的行为,比如说,他们有严格的时间表,到了几点,他们必须做什么事情;穿上某件衣服就是要做某件事情;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他们每天的表执行,他们会发狂,会不知所措。他们更容易处理不是快速变化的视觉信息,并且习惯于具象思维。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设计课题,在能力提高上有所帮助。

  人的社会性能力通常用独自玩耍的能力以及和同伴间社会性游戏的能力、社会性情感的关系的发展来定义。然而,这些孩子,他们不能理解游戏规则,不能主动发起游戏,不会等待,不能主导游戏,他们会用严格一致的方式来发起一个社会性交互过程,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个训,通过游戏课,来将生活中的各项技能穿插进去,让孩子们学会玩耍,发展孩子们玩肢体游戏,玩电脑,看录像带,看书,玩拼图的能力。集体活动有着不同的规模和可预测性,所以,有些孩子就能很好的适应集体活动,一旦活动的可预测性发生改变,孩子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因为活动没有按照他们的想法有组织可预测的.,按照顺序进行下去。我们作为老师所能做的,就是考虑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方法,提高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少遇到麻烦,这样,他们的生活就会多许多美好。

  希望每个星星的孩子都不孤单,因为,你们有我们,我们现在就是你们的守护人,我们会用我们的力量来为你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你们尽快的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大家庭,去体验你们本该体验到的快乐。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30

  天都变,让他无规律可循,这样我发现他的专注度提高不少,因为他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接着几乎每天上课我都故意“大声的骂”他,为的就是要他爆发情绪,变成小恐龙,但是我会立刻安抚他的情绪,并引导他说说发生什么事了,经过两个多月的重复,他已经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一开始的乱叫接着惊恐一会,再到只是拍腿,到最后是发出寻求原因的眼神。

  而在课后,以前我会见到他就跟他打招呼,后来我故意忽略他,但在经过他身边是给他一块饼干,睨一下他的反应,开始是他从老远看到我就跑,后来会狐疑我为什么不看他,又为什么给他饼干,慢慢地他就不再一看到我就跑,有时我跟他打招呼他也会向我打招呼,到现在他会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了。

  同时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他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也说明他的.接受能力提高不少四,不足回顾来到小海龟的一年多,发现自己除了不断地努力着,还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要努力改善:

  1、没能及时写教学反馈。

  就是自己的拖拉懒散导致的,有意识没行动,等过了一个月才写,按照记忆曲线,有些亮点也被自己遗忘,效果也不大了。

  2、专业知识不足。

  尽管阅读了不少书籍,但上课操作起来,还是会有不确定性,经验也是很重要很薄弱的一环。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很多不足,因此我积极汲取养分,也感谢中心给予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受益颇多。

  总之,我还很年轻,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自闭症教师,为此,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早日达到目标。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 31

  当我了解到可以亲身参与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报名。一方面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小朋友,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这个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出一份力量。xx月xx日是我第一次来听课,因为之前在表彰大会听过师姐关于对自闭症儿童的描述,我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教室,见到了xx小朋友。xx以一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她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看来她与正常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不同,后来从师姐口中了解到他们并不是自闭症儿童,只是语言发育迟缓。

  xx是个很开朗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经常不集中。第一周的时候我们只是辅助师姐教学,所以观察的比较多。xx很喜欢画画和唱歌,对于学习新知识有些抗拒。我们设计了一个抢凳子小游戏与她拉进感情,xx很快就和我们熟络起来,但是游戏却不认真玩。可以说xx就是一个“小戏精”,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假摔,假装听不懂。但这些也都是小孩子的可爱之处,爱玩的天性也是在所难免。我们认真学习师姐教学时对待一些情况的应对方法,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适当的严厉与适当的奖励都是必不可少的。

  xx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我们正式开始教学时,起初我们还担心xx会不配合,只愿意做简单的游戏,但是整节课下来xx表现得非常好,我们一起玩积木,也让我看到了小孩子的丰富创造力。对于长句的练习12有些抵触,一旦开始进行长句的训练,就不愿意认真学习。但是对她采用合理的奖励以后,她就会认真学习,一遍过,其实很多句子短语她都可以说好,只是她不愿意认真说。在上课的过程中,她也偶尔会撒撒娇,拉拉我们的手,或者是让我们摸摸她的.脸。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xx一直在进步。从起初的只能说简单词语,到后来可以准确地说一些短句,再到最后可以认识简单的字。在绘画和音乐方面,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喜欢用丰富的颜色去填充图册。

  虽然这次在研究所是教小朋友学习,但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纯洁的,通过和孩子的相处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细心程度,锻炼自己的耐心。我也跟着学姐了解到了如何进行声学试验。更加了解到有些小朋友们并不是真的能力缺失,只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耐心地对他们加以引导,他们就可以做得很好。我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里,我可以帮助到更多小朋友,为这项公益活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关爱自闭症儿童心得体会03-27

关于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04-13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总结范文06-03

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策划书07-22

关爱自闭症儿童横幅标语240句04-03

关于关爱自闭症儿童心得体会(通用10篇)11-03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总结(通用14篇)03-31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范文11-01

关爱自闭症青年心得体会范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