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0-10-21 16:18:28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吧。

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篇1

  当代社会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深化理论知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积累经验,学习理论,升华认知。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总得来说,政治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政治教学大纲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一、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确定政治课程的目的:

  二、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

  三、重视课程实施者的重要作用,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四、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信实施新课标后,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篇2

  通过学习政治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变,以下是我我学习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一、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背景

  1、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看:与时俱进

  2、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看:繁、难、偏、旧

  3、从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二、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新理念

  1、课程的性质

  意义与价值

  a.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b.基本内容: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c.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功能定位

  需要在学科课程的系统中把握。

  需要在德育工作的系统中把握。

  既要避免德育课程'学科化',又要避免德育工作'课程化'。

  2、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这是灵魂和本质要求

  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强调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强调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强调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这是实现课程目标针对性有效性的追求

  所谓'引导' ,是出发点,就是要强调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谓'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强调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所谓'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专注于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等重要课题。

  理念之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是课程内容整合科学性的追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

  理念之四:加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这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施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师生之间,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学分认定:学时、过程(态度、表现、变化)、测试等,要拟定可行方案。

  3、内容标准的解读方法

  通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的组织体系。

  左栏: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通过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出行为要求来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操作过程(过程性)和预期表现(结果性)两方面的要求;既反映特定知识的要求,更注重思想政治观点的把握。具有指令性、规范性。行为主体是学生。

  右栏:从内容要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相应内容目标的实施,做出'提示与建议'。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行为主体是教师。

  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在行为目标陈述的句式中,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

  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

  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

  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目标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能力——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知识——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紧密切联系,要正确处理,融为一体。

  基本观点确立的路线:——目标的意义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活的主

  题来自学生面对的问题——问题的内容通过思维活动来呈现——在思维活动中运用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支撑目标的意义

  四、新教材的特点

  1、基于案例的思路:

  知识来自教师,来自教材。 强化教材的法规性质。(旧)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新)

  2、基于问题的思路 :

  编写教材的主要任务是把有关结论加以规范清楚、表达准确(旧)

  编写教材时要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新)

  3、基于情境的思路:

  学科概念的表述和呈现,始终是编写教材的中心环节。(旧)

  仿真情境的设计和引入,应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新)

  五、新教材的突破

  比较1

  关注点: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定义是否全面、严谨,合乎学科规范。

  关注点:是否提供了思维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

  比较2

  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 论证(观点、结论)+ 例证(数据、事例)+ 活动设计 = 课文

  (学科知识:概念、术语、原理+论证:观点、结论+例证:数据、事例)× 活动设计 = 课文

  比较3

  适于接受性的教学进程:' 目标 —— 策略 —— 评价'

  适于研究性的学习进程:'活动 —— 体验 ——表现'

  六、学习新课标后的思考: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德育课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12-07

浅谈中职德育课程教育10-22

关于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06-17

道德教学哲学化与高职德育课教学论文08-16

学习速录心得体会08-17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03-06

学习沟通心得体会03-02

学习吉他心得体会02-24

学习课程心得体会02-18

学习物理心得体会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