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观后感

时间:2024-03-27 08:21:5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夺冠》观后感(汇总13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夺冠》观后感(汇总13篇)

  《夺冠》观后感 篇1

  1月19日晚,由陈可辛导演执导的将于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全球首映礼在北京英皇集团中心举行,记者现场欣赏了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体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顾了中国女排振奋无数国民的夺冠之路,重温跨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夺冠》让人热血沸腾!赞叹的是,贯穿始终的就是:女排精神不朽!

  电影不是历史,这部电影更不是纪录片,记者怀着一些细节必然有艺术加工的.心理踏进首映礼现场,然而惊人的历史重现依然让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记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说起当年漳州训练基地竹棚下的艰苦训练,他们甚至怀疑记者话语的真实性。直到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们的艰苦训练再现,不少年轻人都感叹道:“这是真的吗!天呀!”当初上世纪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里训练,在粗糙的木地板场地上进行防守训练,姑娘们身上有不少血水,还扎上了倒刺,训练完毕,大家相互拔刺,包扎伤口,这是真实的历史。至今,在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的博物馆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初老女排训练时用过的旧球衣和护膝,上面还有血印和泥土。

  伴随着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声,人们眼前是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杯最后一战中国女排与“东洋魔女”日本女排的决战,比赛起伏跌宕,第五局决胜局中国队14比15落后,日本队率先拿到赛点,谁的关键防守,谁的关键进攻扳平,直到中国队最后拦网以17比15取胜,日本队球员防守补位将球垫飞的角度都与历史一样。当然,还有国人上街庆祝的画面,体现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意义,女排精神就此诞生。

  还有2003年女排世界杯夺冠、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女排五局“和平大战”,几乎都是神还原。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奥运会夺冠,就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而1/4决赛中国队与巴西队五局鏖战是经典中的经典,最后一球魏秋月并未传徐云丽快攻,而是与朱婷眼神一瞬间的默契,由朱婷后攻拿下制胜一分,淘汰巴西队,简直就是赛况再现。

  《夺冠》观后感 篇2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调教下一度创下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纪录。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巩俐称出演女排英雄压力与挑战并存。

  《夺冠》观后感 篇3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什么呢?女排精神是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这是对女排精神的概括。女排作为一只能打硬战的队伍,从谷底重回巅峰,都离不开女排的核心人物,教练郎平。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随着电影《夺冠》的热播,女排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全民学习《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的热浪再次掀起。1981年11月16日,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篮、排、足三大球类比赛中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38年后的今天,女排已经获得了十个世界级大赛冠军,依旧是三大球类比赛场上表现最佳、水平最高的一支年轻的队伍。2019国际排联东京奥运资格赛收官日中土奥运门票争夺战中,女排以3—0零封土耳其,资格赛三战全胜,拿到了东京奥运会入场券。2019年国庆前夕,女排在女排世界杯赛中,击败了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强劲对手,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了世界冠军。

  女排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离不开平时日复一日的默默训练,离不开赛场上的团结战斗、奋勇拼搏。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女排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夺冠路上,智勇双全,郎平教练不仅有着丰富的运动员从业经历,还有着教练特有的睿智和沉着。女排的每场比赛,都经过积极的`作战策略布局,郎平教练敢用新人的气魄也让这支强劲的队伍更加年轻化。

  女排姑娘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克服伤病、抗住压力、拼尽全力、只争朝夕的苦练与坚持,让女排成为了一种时代信仰,更成为了中国体育的图腾。女排精神不仅代表着金牌与荣誉,更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在38年前就已成为一面旗帜,一路引领着我们前行,带领着我们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夺冠》观后感 篇4

  《夺冠》以80年代上海弄堂的街坊邻居围坐一台黑白电视机紧张又激动地守候、观看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这场焦点大战。再现了当年中国女排以3:0击败美国女排获得金牌,实现了继1981年女排世界杯、1982年女排锦标赛冠军后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令国人无比自豪、激动的历史瞬间。

  回顾当年赛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赛场上还是年青的主力主攻手、著名“铁榔头”郎平和其他女排队员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后终于战胜对手时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而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在中国女排取得11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后采访中,还是郎平,已人到中年、身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她在赛场采访中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哽咽着以至不得不中断了采访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联想到郎平二次流泪的'感人瞬间,我感慨不已。

  今年女排世界杯开始不久,身着中国女排教练服的郎平在采访中面对镜头,目光坚定地说:“我觉得只要穿上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要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特别光荣,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次女排赢了!中国赢了!中国女排正是传承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才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经历多次挫折再次回到巅峰。

  此刻,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当年中国老百姓观看女排比赛的如火热情,也为中国女排今天的成就而欢呼、骄傲、自豪。因为中国女排本身的魅力,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已经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和偶像。她展现的是中国人民自信自尊自强的形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新时代青年,女排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挑战与机遇并存,付出与收获同在。我们要学习女排精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学习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各种挑战。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水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美好!

  《夺冠》观后感 篇5

  “爱拼才会赢!”

  国庆,我观看了最近上映的电影《夺冠》。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跌宕起伏的故事。诠释了即使落入低谷也始终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女排精神。

  1980年训练赛,中国女排对战中国男排冠军江苏队。女排队员们虽然输了,但当时的环境之艰苦,训练之刻苦,队员之永不言弃,已深深地感动了我们。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对战当时主教练是郎平的美国队,中国女排结束了五连冠的传奇故事。2013年,郎平正式再次挂帅执教中国女排,带领着中国女排开启了新的征程。2016年,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最终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片段是郎平再次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力排众议,力争改革。“xx体质已经不适合中国女排了,唯有改革,才能使中国女排重回巅峰。”郎平以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打动了领导们。获得了领导支持的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冲破了旧体制的牢笼,使中国女排从亚锦赛第四的低谷,重回了世界冠军的巅峰。

  在我们看来,郎平的改革似乎十分简单:三言两语打动了领导;三两条纲领就确定了内容;三两年就有了成效……其实并不然,只要你回眸看一下中国那历经沧桑的一百年,就会发现改革十有八、九都是失败的:打动了领导,为何戊戌变法失败?有了纲领,为何预备立宪失败?有了成效,为何洋务运动的成果一场战争之后化为乌有?由此可见,改革不仅要有纲领,要支持,更需要勇气和决心以及一次次的尝试。郎平在改革过程中也遭到了质疑,遭遇了队员的不信任,领导的嗤之以鼻,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凭借着自己对女排的那种热爱,那种精神,获得了胜利!

  《夺冠》观后感 篇6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明末女将秦良玉

  春节期间,中国女足给全国人民送来了一份大礼:中国女足逆风翻盘,重登亚洲杯之顶!那一刻举国雀跃!那一刻祖国沸腾!

  2月6日晚,我捧着手机观看比赛,心情随着足球的滚动忽上忽下。中国女足对阵韩国女足中,起先0:2的失利状态下,全场运动员没有一位失落松懈,继续进攻。下半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心里更为女足捏一把汗,但是女足们凭借坚强意志在第66分钟,由中国选手唐佳丽踢进球门,在第72分钟,张琳艳扳回比分,在第94分钟,中国女足梦幻绝杀,3:2战胜韩国,刹那间,欢呼声一片,在屏幕前的我心潮澎湃。

  如果奇迹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我们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她们完全诠释了真正的国足精神“祖国至上、敢打敢拼、团结友好、坚强拼搏”。在面对挫折时永不言弃,用坚韧的毅力成功夺冠!

  足球姑娘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不抛弃,不放弃!什么是魄力,什么是乘胜追击!演绎出当年铿锵玫瑰的精神,传承优良的中国足球精神!

  反观自己,在学习之路上,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遇到困难就被吓倒,没有坚韧的毅力去突破,总是抱着顺其自然的心理来应付成长中的`艰难险阻,但女足告诉我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中考马上就向我走来,在最后的一百四十多天,我一定学习中国女足坚韧的毅力,永不言弃的恒心,永远大步向前走,敢拼敢打,从她们身上一点一点地去感悟人生的道理。只要哨声没有响起就继续战到最后一刻!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足球赛中取得胜利!

  “风雨彩虹铿锵玫魂,纵横四海笑傲天涯风情壮美!”学习女足精神,发扬女足精神,奋斗拼搏,打好每一场属于自己的比赛。

  《夺冠》观后感 篇7

  在之前所处的时代,我国女排很少创造辉煌,然而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却打破常规,不断地在赛场上摸爬滚打,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时代。

  郎平原先也是女排队员在和队友们勇创佳绩,之后,选择去美国做教练。然而当她带领美国女排和中国女排比赛过后,深感中国女排的危机。她们那时仿佛陷在了充满泥泞的沼泽中,迷茫无望,却又难以前进。于是郎平回国发展,精挑细选出新的队员,提供新的训练场地与方法,使中国女排接连夺冠……

  中国女排似乎是一道刺眼夺目的光,照射进国人心中,使之重燃起希望与信心;又似乎是一杯浓郁醇厚的茶,使国人越来越对于“女排精神”有更深的了解。

  “女排精神"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与人民乃至当代奋发向上的年轻人都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女排精神"的核心就是勤学苦练,团结一心,创新实践,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它甚至被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试想,如果女排当时没有夺冠,会给予国人巨大的鼓舞吗?我的答案是会的,因为我们所称赞的不是她们承载着无数的荣耀胜利归来,而是被女排不曾放弃,砥砺前行的精神所感动,庆幸祖国因这些有着“女排精神”的无私奉献的人而日益强大,紧追潮流。

  身为学生,我们也会身处困境之中,有些很快就会自我愈合,有些却很难再勇敢地向阳光大道奔去。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女排的经历与精神。她们同样经历过反复失败的比赛,但她们从不气馁,总结失败的原因,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尽量避免并且更加积极拼搏在繁多重复的常规训练之中,最终身披国旗骄傲地站在颁奖台上。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的一生要不惧现状,勇敢去奔赴美好的未来,做到纵有疾风也不言弃,否则,又怎能撷取汗水换来的甘甜果实呢?

  《夺冠》观后感 篇8

  中国女排率先发球!

  电影《夺冠》宣布提档,影片将于9月25日在全国上映。影片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经历了无数波折之后,这部令广大球迷和影迷翘首以盼的影片,和我们见面的日子终于走到了倒计时。

  从宣布拍摄开始,《夺冠》就需要面对和克服种种困难。中国女排几十年的风云历史,题材宏大,涉及的人物众多,角度选择和素材取舍都很考验人。导演陈可辛回忆,影片从20xx年底开始筹备拍摄,由于面对的困难很多,他一度怀疑影片能不能完成,在这次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我才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对郎平这种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的塑造,更是难上加难,但影片通过选角的神来之笔,最终达到了理想效果。

  郎平的女儿白浪扮演青年郎平,她在四个星期内减重30磅,刻苦学习中文,下班回家还要和国内视频上表演课,她说,感觉就像是重走了一遍妈妈走过的路。

  巩俐饰演当教练的郎平,两人的基本外形并不相似,但巩俐多次随中国女排前往训练基地观摩学习,观察郎平的走姿、语气和神态,甚至注意到她推眼镜的细节、她的口头禅,这才有了因神还原多次上热搜的巩俐版郎平。

  请专业排球运动员参演,甚至找中国女排现役球员饰演自己,这些也保证了影片细节的.生动和真实。而演员们在拍摄中,既付出了巨大的辛苦,也得到特别的收获。饰演老女排队员的前国手陈展回忆,她在深夜拍摄单兵防守训练时累吐了。朱婷则拍摄了自己在里约接到郎导短信时热泪盈眶的戏,她和编剧聊起这段时就落泪了,拍戏这段回忆可能两年三年之后会忘记,但是经过一次重现,再经过一次屏幕的留存,你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也许在最近几年的记忆里,中国女排一直代表中国的骄傲,但回顾中国女排走过的路,这一路有坎坷,有波折,有欢笑,最可贵的并非一次次胜利,而是永远在逆境中不言放弃的中国女排精神,这正是《夺冠》所带给我们的故事内核。

  《夺冠》观后感 篇9

  电影《夺冠》故事时间跨度长达40年,讲述几代女排姑娘们的奋斗历程,而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女排精神”了。

  “女排精神”是不服输的斗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已经成为新中国体育名片的女排姑娘们,回望她们的走过的路,并非都是鲜花和掌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连冠”之后,女排姑娘们进入低谷期,成绩有所起伏。但无论胜败,女排身上都有一股劲,那就是咬紧牙关拼到底,永远坚持向上奋斗的姿态,不畏强敌、顽强拼搏,而这正是女排精神的内核。女排精神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团结奋斗、永不放弃,鼓舞着每一个国人。

  “女排精神”是拼搏的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当国家百废待兴追赶世界潮流、当中国人敞开国门难掩自卑的'时候,女排姑娘们自1981年到1986年开创的五连冠伟业,激励了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38年后,中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很多方式展现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在赛场上的奋勇拼搏,一次次让中国观众热泪盈眶,靠的是平时扎实的基本功,日常刻苦的训练,体现女排姑娘们永不言败的拼搏。

  “女排精神”是宝贵的体育运动精神。诠释了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诠释当代中国体育精神。女排精神是在追寻自我不忘初心、拼搏到底的人生价值。处处激发女排精神的青春活力,女排精神连着时代发展,反映着新时代精神。我们学习和发扬女排精神,就是要认真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自我岗位上履职尽责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女排姑娘们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党一百周年,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将实现,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激励我们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力前行。大力发扬女排精神,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夺冠》观后感 篇10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夺冠》,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关于中国女排的事情。

  这里面讲了从郎平十八岁进去中国女排,然后经过她的教练和陪练的艰苦训练,最后打赢了日本女排。在几年后,郎平接受美国女排的邀请,成了美国女排的教练,和中国女排打比赛,而那些中国女排都是郎平以前的.队友,而现在成了对手。中国女排没有打赢这场比赛,输给了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郎平也是跟自己过意不去,最后她不再是美国女排的教练,又成了中国女排的教练。

  但是在后几年里,她们辛苦训练了好几年,基本上都是输了比赛,她们有的人有好几次想要退出女排,并且表示并不喜欢女排,比如说朱婷,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打排球的,而是为了父母而打的,她也并不喜欢排球。但她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她们打赢了世界冠军——巴西。

  在她们以前的训练中,郎平从脖子往下都没有一块好的骨头,这种女排精神,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再后来,郎平带着惠若琪,朱婷等人,去了她们以前训练的地方,郎平的那句:“你不用成为我,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让我印象深刻,但郎平说对了,每个人就是说做人就是要做自己,不必要成为别人,做事也一样,只为自己做,不为别人做。

  在《夺冠》里,体现出了中国女排的精神,郎平有六十岁的心,却有八十岁的身体,从脖子往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还有在郎平以前训练的地方,新一代女排也去了,但因为朱婷没有喊出来,而且说她想成为郎平,之后郎平因为她们因为没有底气,让她们在一个球场上睡一晚。但他们当时的陪练也过来了,他让她们把球往墙上扔,这样会增加底气,那一晚,她们想明白了。

  《夺冠》这部电影就是说了坚持不懈的,越发努力的,拼搏向上的女排精神,她们常说:“拼一次,在不拼就没机会了。”其中还有要球不要命的。这就是女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女排精神。

  《夺冠》观后感 篇11

  国庆第一天,妈妈提议去看电影,我举双手赞成,于是立刻夺过手机查看节目单,国庆档的电影还真不少,当“夺冠”两个字跳入我眼球时,我两眼放光,不再犹豫,“就看这个!”我叫道。《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第1次拿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大战的故事,诠释了几代女排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精神。

  郎平十八岁就进入了中国女子排球队,一开始,她连球都碰不到,是个替补队员。“你什么时候能负重一百公斤什么时候才可以碰球。”她的教练说。郎平在别人练球时,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地练着举重,满头大汗。不仅如此,别人走后,她还不停地给自己加练:跑步、举重、鸭子步、发球……“看到那面国旗了吗?”有一次她加练时,陪练劝她休息,她说:“那里距离地面有三米二,那是海曼的'摸高高度,总有一天,我也会跳到那儿!”郎平的话使我不由地想起自己来。我每天只想着玩,学习马虎,不好好弹琴,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洪思桐,写完作业去练会儿字。”“我不想去!我为什么要练字?”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不练字还跟妈妈吵架了,再看看郎平:任劳任怨,从不放松,每天努力练习,从不骄傲……我惭愧不已,于是,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郎平——女排精神,就是我前进的力量!

  “下意识怎么来?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亿万次不断重复的训练。”郎平的教练说。老排球场墙上的一个个球印,就是她们训练时留下的痕迹……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看看我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弹钢琴我总是半生不熟就不肯练了,到上课时常常手忙脚乱,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做作业也是应付了事,只求做完,不求做到最好。女排们从不曾用这样的态度做事,有些老女排们带着伤还在努力训练“下意识”。和她们比起来,我就像一颗小小的沙子,懒散到了尘埃里。从今以后,我在练琴时一定要反复练习,努力做到“下意识”!做其他的事也要一丝不苟,像女排们一样精益求精。

  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她们,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女排精神将永久珍藏在我的记忆里,督促我奋发向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夺冠》观后感 篇1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响起国歌的前奏时,我的内心总是激动澎湃,肃然起敬。在《夺冠》这部影片中,从1981年日本大阪世锦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每一次国歌的奏响都令人难以忘怀。

  我没有经历过郎平叱咤球场的时代,虽然久闻她“铁榔头”的“大名”。对于中国女排,我对她们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这是一群有拼劲、不服输、在赛场上喜欢大声叫喊互相打气的女孩。观看完《夺冠》这部影片后,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质问女排姑娘们为什么打球的那一段。当问到朱婷打排球要什么,朱婷回答要“成为你”,郎平教练的话发人深思,她说:“那你就搞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的确,我也时常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但每次想到这些问题,我的脑子里都是其他人对我说的话,你要向谁谁谁学习,你看看人家多厉害之类的,而从未想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还记得今年9月份去参加集团的新员工培训,教务组的老师问我们,你为什么加入蓝城?很多人都会说,因为蓝城的.文化、价值观等等。是的,正如宋总说的,蓝城是一所学校,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一点,从我加入萧立这个大家庭起就深有体会。从篮球赛的组织、七夕K歌比赛、团体生日会到这次的观影活动,每次活动的举办都在让每一位萧立人变得更加优秀。

  正如女排精神所表达的一样,蓝城萧立这个大家庭不断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team,不分我和你,只有我们。对于工程人来说,团队永远是排第一位的,一个优秀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工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多无法预料到的困难,因此更加需要团队。

  “我”加“你”等于“我们”,“我”和“你”都是个体,容易被很多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判断,而“我们”是一个的整体,拥有个体无法企及的强大力量。蓝城萧立是一个大家庭,在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团队,让我们团结协作,永不言弃,不分彼此,一定能共同创造萧立美好的未来。

  《夺冠》观后感 篇13

  在李静的帮助下,我在2020年10月25日早上八点半开始,看了两个小时,将夺冠这部电影给看完了。

  中国女排,在30年前那种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在三十年前,真的是打败天下无敌手。三十年前的五连冠,郎平那一代人,真的就是一个传奇。

  她们依靠自己的努力,靠着自己的喜欢,对于排球的热爱,她们成功得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段经历告诉我,只要自己去努力,只要自己去拼搏,就能肯定能够取得相应的硕果。年轻人,趁着自己还年轻,趁着自己还能够拼搏一番,就抓紧时间去干吧,就抓紧时间去拼吧,为了以后,为了自己,为了家人。男人越拼搏,副驾驶上的腿就越细;男人越拼搏,副驾驶上的腿就越长;男人越拼搏,副驾驶上的姑娘就越漂亮。

  意外的是,在08年奥运会的时候,女排意外的输给了美国队。逐渐的青黄不接。郎平就此开始执掌女排主教练。

  数字化的`运用,多名队员的选拔,各个队员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但也都有自己不擅长的一个方向。合理的去运用她们的缺点和优点,类似田忌赛马,针对对方的缺点去克制对方。

  郎平执教女排后的十几次的连败,也未挫败她的信心。真的是,失败了太多次后,有时候我都会怀疑自己能不能干成这件事情,但是,她对自己方法的信任,加上训练,最后终于是成功的拿下了冠军。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看成比赛唯一的价值。

  大国家时代,广挖人才,聘请外国教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更具有国际视野,更能给中国女排带来新东西新活力。

  去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吧,人生不仅仅是工作,不仅仅是排球,去谈恋爱吧,去看电影吧,活出你自己就是最好。

【《夺冠》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观后感06-26

夺冠观后感09-20

《夺冠》观后感范文04-27

夺冠观后感集合06-22

【优选】夺冠观后感07-04

电影《夺冠》观后感04-26

《夺冠》观后感集锦10-25

《夺冠》观后感初中09-20

【热门】《夺冠》观后感11-06

《夺冠》观后感【热门】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