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

时间:2022-10-30 08:36: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1

  数学这种东西,我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它却渗透了我们的生活,指导着宇宙的万物。它就是一张通行证,人类只有完全将它握在手中,才有可能打开通向世界的真理和本质的门。如此看来,数学真是个既高大上,也又接地气的强大工具。

  “发明、研究数学的人真是太伟大了!”我也想过要成为一个能够像他们一样“青史留名”的人,毕竟我认为我姑且也算至少半个“被数学选中的人”。不过,面对浩如烟海的难题,以及一大堆一听就让人恐惧的知识点:圆锥曲线,各种奇形怪状的函数、各种向量、一堆强大却总是不知道怎么用的定理......我的头都大了。可恶!想要成为青史留名的数学家实在是有难度。这些入门级的东西已经把我难住了。

  不过,在看《被数学选中的人》第四集时,我的疑惑和顾虑逐渐被解开,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所有人都要面临数学的难度。可是我又想了想,又变得难受起来!好像在对数学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中,总有几位像是“开挂”一般,和我们这种“凡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档次。像欧拉,他13岁入读巴塞尔大学,16岁就取得了硕士学位,1年产出800页论文……这很明显不是正常人啊喂!我的疑惑和顾虑不减反增。

  最后,我想清楚了。人家可是欧拉,我不是欧拉不是黎曼,不是牛顿,不是爱因斯坦......我何必要跟别人比?我做好自己不就得了?就像历史的推进,它不是由某一位君王、某几个人推动的,而是所有的人在一起推动的。数学的发展也一样,它不是由几个人推进的,而是由所有数学家、所有人对数学的热情堆砌起来的!能在其中贡献一份力,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追求!

  所以,我将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既然我已经走上这条路,那就一路走到天黑!我还是抱一点希望,希望自己可以"青史留名”。人总要有希望,万一实现了呢?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2

  什么是数学?数学家们给出了各式各样的解读,数学家们说数学是人类发明的最实用又最抽象的一门学科,它具有抽象、直观、逻辑推理、对称等你能想到的一切的样式。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物理、化学、语言学等各类学科都是建立在数学之上。

  苏轼有一首诗里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对数学的认识都不大一样,有的人学数学很快乐,有的人学数学很苦恼,有人说数学是和谐对称的,有人说是奔放刺激的,对我来说学习数学是快乐的,它指引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据考古发现,在7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发掘的泥板上,雕刻着数学乘法表、平方表、立方表、甚至更高级的幂数表,说明古代这个地方数学已经相当发达了,这里的数学被称为巴比伦数学。我们中国古代也有很厉害的数学,例如勾股定理最早记录在我国春秋时期,说的是人在跪坐膝盖成直角时,勾三指小腿长三,股四指大腿长四,那么脚与屁股的距离就是弦五了。到后来的天文学家测量天体运动,使用的最基础计算方法就是勾股定理。

  在古代数学的基础上,近现代数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数学家,而且近现代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并设立了许多奖项来鼓励数学家,有一个奖项就很有趣。在300多年前的欧洲有一个人名叫沃尔夫斯凯尔,他失恋后很痛苦想要自杀,自杀前无聊看报纸看到了一则数学猜想,在当时还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个猜想,沃尔夫斯凯尔越看越入迷,越看越想去证明,以至于忘记了自杀,之后沃尔夫斯凯尔决定振作起来,为了感谢这个猜想,他将一大笔钱捐出来设置奖金来奖励能证明该猜想的人,这个著名的猜想就是费马大猜想。直到1995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终于证明了费马大猜想,费马大猜想也变为了费马大定理。

  那么数学家都在做些什么工作呢?数学家们用一句话概括了——我们在造工具。人类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数学之上的,例如盖房子需要计算受力,还要计算美观(没错,美也是计算出来的!),如此便诞生了建筑学;看星星变化也要计算,便诞生了天文学;就连音乐也是音乐家通过周密计算才谱写出来的,在数学家眼里,音乐完全可以描述为一首正弦波的集合。数学如此重要,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就是为了人类科学在发展中随时可以用到需要的工具,而不为无米之炊,所以,数学和数学家们都是伟大的科学先锋!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3

  看完这4个视频,我感受颇深,心里不禁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发自内心的巨大感触。

  这门十分虚幻神秘的学科,不看重结果,而只在乎探索路上的风景。有很多数学家的最强大脑耗尽一生的经历去解决一个在现在的生活中用不到的问题,有时这个问题会很难,而只要有一个数学家推进了这个问题的一步,都会异常高兴,在平常人看来都很不解,为什么他们解决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几乎无关的问题却那么高兴,可能他们并不知道这正是数学探索精神的体现,而这些数学家们都沉迷于数学当中他们探索的最大回报就是解决这个难题。数学家们不追求外表的奢华,他们都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当中。正如清华大学的扫地僧韦神---韦东奕,他经常吃白馍,喝矿泉水,他外表朴素,但是内在的精神食粮却十分的充盈。数学家工作的形式非常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只要有一根笔,一张纸和一道难题!

  这个视频中所闪现的各种数学公式,难到宇宙最美公式,简单到π,无不诠释着宇宙的真理。

  被数学选中的人,不是数学在眷顾他们,而是他们痴迷于数学,追求于数学,换句话说,不是他们被数学选中,而是他们选择了数学。不要看到他们的成功,嫉妒他们的成功,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常人的多少倍努力!

  学好数学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靠着你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这学好数学的兴趣的产生正是你自己选择了数学。

  许许多多的数学公式和基本概念都是搭建数学世界的基砖。

  你可以为数学而奉献毕生精力,但数学不会因为你讨厌他而放弃喜欢数学的那些人。

  数学是一位抽象的巨人,他顶天立地,却又神秘莫测,愿你选择数学,成为被数学选中的人!

  数学虚幻无影,只有抽象才能让他显出原形。

  数学---抽象虚幻,构建现实!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4

  “数学的探索是一种旅途,在旅途上重要的是风景,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地。”

  “数学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成为一件艺术品,而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智慧。”

  被数学选中的人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体。我们都被数学所包围、涵盖。

  黄金比例不论是照片还是绘画,连人的身体都会运用到:欧式几何从我们接触世界的时候开始,每一座建筑、每一件物品,直到上学都直接的、真实的影响你的生活。

  但更多的数学却似乎与我们关联不大,我们学的大部分知识好似在生活中用不到。可Π、哥德巴赫猜想等,在我们看来只是“愚蠢”“执拗”的数学家所做的无用功。可是任何一个数学公式、定理的产生,任何一个公理的发现。在现在没有用,可是未来呢?我们现在所用的一切,几乎都是依靠了大量的,在以前看来没用的公式定理创造的?每一个证明公式定理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衍化出了更多的分支?

  那我们既然不会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学?其实当我们学习12年,上大学时所学的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片叶。我们学习任何一科,不是为了考试,能在生活中运用。而是为了学习这一科的逻辑与思维,尤其是数学,我们就是为了当我们证明出了一个问题能够通过自己内在逻辑告诉他的,不是老师教他的公式。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识,那么被数学选中的人就有你。

  在片子中,我们都能听到一个词贯穿了整个4集————抽象。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音乐、美术、天文、物理等都能看见数学的踪影。可是,1是什么?是电脑上的这一竖?不是,他是几千年来人们对数学的抽象。1既不是一个苹果,也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星球。1是一种物质的数量属性,它不单独存在,它必须依赖于物质物体而存在。所以1就是抽象。

  “什么是抽象,抽象本质上就是参透宇宙万物的数学属性。你无法直接看到它,你可以发明一套新的数学术语来定义它,但是它就在那里,它刻画了客观存在的数学属性。”

  数学是一种美学,理学。它很难,但就是这份难度造就了无数天才费劲最聪明的大脑。数学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虚无、最实在的“学”!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5

  这部纪录片有四集,分别是“数学是什么”“数学家们究竟在干啥”“数学教会了我们什么”“抽象的的巨人”。这几个问题,片中都有详细解说。在此我就不赘述了。只是谈谈自己初略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想法。

  数学,对所有人来说都不陌生。不管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购物,时间等,还是每个学生考试必考并且是大头的科目,数学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是我以前对于数学的浅薄认知。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才知道其实数学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我们每完成一次支付,里面就有数学,人类认识宇宙世界,都是以数学作为工具。比如黎曼几何为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工具。记得高中的数学老师经常自豪地讲:“数学好,物理一定不会差。”这是有道理的。

  数学很神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年级最简单的认识5。其实哪个孩子上学之前不知道这个5,知道数,也知道读写。那为什么还会要再教认识5呢?其实就是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5来。5个人,5个南瓜,5只小狗,5辆车。它们都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他们都可以用一个数字5来表示。这就是数学的神奇的地方。它很抽象,但是它可以很简单的解释这个世界。这部纪录片,给我打开了数学的另一扇门,让我看到了数学的神奇,数学的美,以及数学的天马行空。

  但是数学也很难。这是我作为学了十几年数学的过来人的感受。今年高考后,听说高考数学“难出了天际”。数学到底难不难,面对这个问题,连数学家们都说当然难。因为难,所以要去研究。数学史上那么多的数学家愿意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去证明各种猜想,定理。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在这些研究上的一点小进步,有时候都是需要几代数学家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取得的。这便是对真理的探索吧。有一个挺有趣的小故事,一位数学家因为失恋,准备zsh,他定好了zsh的时间,在他等待的时候,他恰好看到了另一位数学家证明的费马大定理,他发现这个证明中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于是他开始研究,结果错过了时间。有人调侃:数学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啊。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教育呢?我们的数学教育贯穿学生的求学始终,但是当我们走出校门后,数学留给我们很多人的最大用处就是四则运算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么久的数学?数学留给我们的真的就只有四则运算这类简单的吗?当然不是。我们喜欢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现在的小学数学课程提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教学,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刷题就行,它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研究”。所以,课堂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验证结果。

【被数学选中的人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精选6篇)10-28

被数学选中的人分集观后感范文10-15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通用6篇)10-28

《被数学选中的人》观后感范文600字(通用5篇)10-28

被数学选中的人第二集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10-30

诗歌:被故事选中的人没资格懵懂09-15

浅谈数学的人文价值11-04

《偷影子的人》的观后感11-15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