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旋转木马》观后感

时间:2022-10-25 10:28:4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旋转木马》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旋转木马》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旋转木马》观后感

  等不及赶在当天晚上写完这篇观感,因为实在被男女主人公那段精彩的对舞场景震慑住了。那样转啊、转个不停,两双腿交替着踏呀、踏呀,棉布的裙裾牵着衬裙的花边在姑娘优美的小腿和小伙子的高统黑靴之间飞呀、飞呀……

  第一次看匈牙利电影,当时购买DVD也是很偶然的事,以为会是那种陌生又艰涩的欧洲文艺片,却意外淘到一部这么好的作品。

  影片是匈牙利新浪潮代表人物佐尔坦.法布里(Zoltán Fábri)的代表作,译名应该是《旋转木马》(K?rhinta),国内碟商将它翻成了《初恋纪事》。包装介绍上写它是匈牙利历史上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还写了一段看似会是坏结局的简介,这样的误导反而使我在剧情上收获了惊喜。(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匈牙利曾是个“追苏”的东欧国家。)

  故事讲述女孩茉莉的父亲欲退出人民公社,收回自己的部分土地,同时鼓动另一地主一同退出,并承诺将女儿嫁给他,这样依照法律,两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田产。但是女孩之前刚在游乐场结识一公社小伙子马丁,并互生情愫,如今有了阶级对立,自是阻碍重重。这对年轻人各自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终于在朋友的婚礼上,马丁“独占”茉莉跳了一晚上舞(不更换舞伴是大有嫌疑的),并差点与茉莉的未婚夫起冲突。但此事反而激起茉莉反抗父亲的决心,事情进行到白热化。最终明理的马丁毅然带着离家出走、几欲了结生命的茉莉回到父亲家,终于得到父亲的谅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因此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父亲这边的阶级立场,另一条是茉莉追求个人幸福的愿望。结合当年的历史背景,拍这样的影片,旨在鼓励两大阶级的和睦罢,因此一定得是好结局。但是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影片所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比较真实,不像有些苏联电影那样过分溢美。当时的东欧国家真是“追苏”十足,人们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是那么相似;在我眼里这是独特的,外表是西方人的模样,金发蓝睛,高鼻梁,凹眼窝,思想和举止却充满东方味,这样就显现出一种令我特别感到亲切又优雅的美。

  一下子喜欢上了茉莉,美丽清纯的脸,朴素可爱的一对辫子(绑着蝴蝶结),鬈曲的额发;更有那种压抑和忧伤,顺受和软弱,一如当年《上尉的女儿》中的玛莎小姐。整部片中,有了她就意味着一切。

  对男主角马丁,一开始不太喜欢,直到与茉莉跳舞的时候。当他勇敢地与茉莉的父亲交谈,我完全欣赏起了这个人物;明理,有担当,勇于追求幸福。

  再来说那段对舞罢,想必它是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拍摄手法真是精彩绝伦。茉莉与马丁转着圈,伴着越来越欢快的音乐,转呐,转呐,马丁的靴子在地板上敲打出节奏,画面交替出现马丁和茉莉的脸部特写,马丁的坚毅和茉莉陶醉的表情;转呐,转呐,身后的人群在眼前飞快地扫过、扫过,画面又幻化出那天两人在游乐场坐空中转椅的情景,美丽的茉莉仰起头发出纯真爽朗的笑声,一忽儿和马丁相偎,一忽儿离开;于是又切回到现实中,眼前飞掠的人群中,当转到茉莉母亲的时候总会停顿一下,暗示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暗示茉莉对母亲的挂虑;这时交叠的镜头中只有茉莉的脸了,只见她的表情越来越沉醉,额角渗出汗珠。终于,未婚夫愤起将音乐喝止,两人才停止了舞步(这里看见茉莉可爱朴素的黑色皮鞋)。感谢这段舞所配的.音乐,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很是抓人的心。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镜头处理方式无疑是稚拙的,但是50多年后的现在,依然令我深感于其中,全是因为感情啊,她是永恒不变的。这也使我联想起《孩子在看着我们》中的火车玻璃窗片段,但这里要温馨热烈得多。

  影片“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个主题,现在看来觉得怪可爱的。结尾的最后一个镜头,画面从一头喝着母亲乳汁的小奶牛,慢慢挪到马丁和茉莉幸福地拥抱亲吻的情景,喻示着希望,再次感到这种直接比喻手法的可爱。

  在IMDB上看到一个德国观众抱怨剧情缓慢,的确这是一部充满“文艺”特质的电影,对白也不多;但这一点在这现实主义的题材中绝对是个优点。难忘开头茉莉逗玩桌上一只小瓢虫的样子。影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篇幅不长,一点也不乏味;而它亲切的东方精神,又是另一个在我心中不败的因素。

【电影《旋转木马》观后感】相关文章:

旋转木马唯美句子10-22

旅游景点的作文:旋转木马11-02

有关于旋转木马的唯美句子的整理11-08

《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01-14

电影观后感06-19

电影观后感06-23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24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09-02

励志电影的观后感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