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时间:2022-10-11 15:20: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23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23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

  8月27日上午,我和表姐,还有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了“粤山秀水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这个展览会是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分为“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我们的宝藏——矿质资源馆”、“石之精灵——宝石馆”、“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7个主题场馆,全面地展示了广东省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了大型模拟景观、美丽的宝石、动物的骨头、还看到了恐龙的化石。我们知道了广东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动物的骨头是怎样拼装的、还知道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参观完自然资源展览,我们和二年级以上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了“小小外销商”的活动。活动前,我们每人还发了一本“护照”,贴上自己的照片,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活动刚开始,老师选了几个小朋友,让他们换上店主的衣服,一些小朋友介绍“广彩”,一些小朋友介绍“外销扇”,还有一些小朋友介绍“名片盒”。讲解完后,让我们用假币购买这些东西的仿制品,选一样最喜欢的物品拿走。导游给我们每人贴上一张国旗贴纸,再根据贴纸上的国家从中国回去。回去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描述买的东西的样子,由于一些小朋友不敢上台描述,所以游戏终止了,我们有点生气。

  通过对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参观,我了解了广东的自然资源,获得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树立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在“小小外销商”的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广东出产精美艺术品,还了解了海上丝路的航线。这次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2

  广东省博物馆筹建于1957后,至1959年10月建成,三层陈列楼层场面积为2300平方米,主要收藏和保存广东历史文物(以出土文物为主),举办陈列展览,开展宣传教育。1992年底又建造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有13个展厅,2个客厅和一个学术报告厅。30多年来,博物馆文物藏品从4000多件增至12。4万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出土这物等一级文物300件以上,图书资料5万余册,举办过各种陈列展览上百次,受到国内外宾客和广大观众的赞赏,在华南及海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我们听着解说员的讲解,不禁对我们的悠久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

  生命的足迹让我们冥想,革命先烈让我们自省,祖先们的智慧让我们敬畏。远古的生命虽已远去,但生命的足迹却永远存在,在地球上永恒在存在,各种远古的生命的化石为现代的我们留下我们那无声去美丽,永恒的痕迹。

  自然界无奇不有,一种种不同的石头,即美丽又神奇,经过自然界这个美丽的画笔描绘出了人间最自然,纯朴的艺术品。

  这就是自然界。生命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地繁衍生息,永恒的足迹让我们冥想,经过自然界每一分每一秒地冲试,有些事已淡去,但那最自然,最纯相朴的艺术品却永远会停留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着那美好的花朵。绽放着那美好的花朵。

  博物这行,收获挺多,唯一遗憾之处,时间仓促,很多地方都没细勘察探,只是过了下眼睛的洗涤,心灵的一种冲击。

  这次参观,真的收获不少,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大学生活确实丰富多彩,星火学社真的带给了我快乐,以后我一定会多参加类似这样的一些活动,增加自己的见识,不断地提升自己,同时,也希望学院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给我们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4

  星期天上午,阳光明媚,蝶舞蜂喧。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余姚博物馆参观。

  远远望去,博物馆是一个长方体的建筑,青瓦粉墙,非常独特。

  走近博物馆,门前还有一个研学队伍在拍照呢!他们一个个挥舞着小红旗,非常威风。我和妈妈来到了余姚博物馆内,“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老翁,他头戴斗笠,两手握着一根细细的竹子,撑着一叶小小的扁舟,好像载着余姚七千年的历史向我们驶来。我们再往里走去,里面展出了许多文物:有战国时期的熏炉、西晋时期的鸡首壶,还有元代的粉彩大盘……啊!历史上的余姚是多么富饶啊!

  紧接着,我们就走上馆内的“通济桥”,来到了二楼。印入眼帘的是学堂一样的陈设,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往里走,经过了介绍余姚四先贤的走廊,让我了解了余姚名人可真不少,内心充满了敬仰之情。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古城余姚”。好一个热闹的街市,街市上有着许许多多卖蔬菜的摊子,摊子上有胡萝卜、茄子、玉米等。我们还看到街边的戏台上正在演出的是余姚最出名的滩簧,舞台上的演员一个个画着浓浓的妆,穿着美丽的衣裳,正在卖力表演。台下还坐着几排观众,他们一个个拿着西瓜,一边看着表演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心想:这不就是现在的“吃瓜群众”嘛。往左边瞧,古桥上有一队人在舞龙,前面的在鸣锣打鼓,一位官人正坐在轿上巡游。我和妈妈还驻足观看了关于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视频,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参观结束后,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此行真是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期待着下次再来参观时有不一样的收获。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5

  今天去了博物馆。让我最难忘的就是一进门看见的那棵大树,是银杏树。你知道这棵树在这儿生长了多久了吗?1800多年了,真不敢想象啊,1800多年前的东西还存活在世上,而且枝繁叶茂,上面结了好多好多的白果,就是银杏。树干好粗啊,估计要好几个人才能抱过来,我没上去试。站在树底下往上看,感觉大树把天都庶起来了,好大好大。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树,还真有点吃惊!

  他们都往前走去了,我久久没有离开。我就在想1800年前是个什么样子,这么这么长的年代,为什么还有东西留下来,还有东西可以做为历史的见证。我如果能去到1800年前就好了,我要去看看那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和现在的人一样吗,吃的,用的,穿的都和现在一样吗?我想,肯定不一样吧?唉,不用想也不一样。那是古时候,人烟稀少,比较荒芜,没有生机,很原始。森林野兽比较多。这棵大树能得以存活,真是不容易啊!它是历吏的见证,我不由的对它肃然起敬。我希望它在国家文物单位的保护下,在全市人们的敬昂下,以它顽强的生命继续存活,直到万年之久。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博物馆里面,这里很静,恨不得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我们走路都得轻轻的,因为这里太静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静静的观看每一件古物,好多啊!真是不来不知道,来了你才知道你的知识有多么的贫乏,好多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东西,这儿都有,而且货真价实。什么青花瓷、古墓碑、地主庄园,石佛头,古代骨梳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好多东西让我们感到很奇怪,古代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吗?有些东西放到现在真是没法用,不敢相象啊!来到这儿,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让人对历吏又多了一层了解!

  博物馆就是让你了解历吏的地方,就是让你长知识的地方。朋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去看看,真的很神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6

  今天是出门旅游的第二天了,我们又乘了大概六个小时的车,赶到了西安,去了名扬中外的兵马俑博物馆。

  我们来到兵马俑博物馆门口,只见那里游人如织,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相互映衬着,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博物馆的大门。

  我们这个团队还请了导游,兵马俑有好几个展厅,我们先去了一号,刚走进门,我连声赞叹:“哇!好壮观呀!”听导游说:“1、2、3这几个展厅中,一号最大,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不过现挖掘的兵马俑只有现存的兵马俑的一万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马俑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巨大!

  眼前的兵马俑活灵活现、神态各异。有的身穿铠甲,头发向后,脚半蹲,平视前方,好像想着远方的亲人;有的头戴官帽,身披铠甲,皱着眉头,好像在想着攻打敌人的妙计……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一个特别的俑,这个佣身披龙袍,头戴皇冠,两手放后,不错,这就是秦始皇。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随着导游,我们又去了2号坑和3号坑,2号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兵马俑,经导游的介绍我们才明白:一号坑的兵马俑都是经过艺术家的修补而产生,2号坑根本没补过,有的身体完好,但是一个无头怪俑,有的是个瘸俑,两腿不知哪里去了,还有的只剩下四肢,身体都不见了……总体看上去凌乱不堪。三号坑和二号坑的状况不分彼此。

  出了展厅,我很疑惑,我们国家只有万分之三的兵马俑被挖掘出土,其余的为何让他长埋于地下也许,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缘故吧,与其挖掘后不能把那些俑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还不如索性不去挖掘,让他们长眠于地下,不会受到伤害。等国家日益强大了,有了能力后再去处理也不迟。也许,我们国家还不够富裕,没有经济实力去开采,建房保护……

  我们从兵马俑出来,又去了华清池,去领略古代四大美女的杨贵妃的风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7

  这个假期我过的非常有意义,因为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位于沈阳师范大学院内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当我走进去一看,先是大吃了一惊。这里的化石可真多啊!我看见了最早的海洋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化石和照片。最吸引我的是巨型蜻蜓的标本。它的身体是正常蜻蜓的十倍,它每小时能飞69公里,我真的好奇,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巨型蜻蜓吗?

  我们继续往前走,展馆内还有四大明星化石,分别是: "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 赫氏近鸟龙化石,距今约为1.6亿年,比迄今世界最早的鸟类化石始祖鸟还要早约1000多万年,发现于朝阳建昌馆藏化石赫式近鸟龙全身披覆粗糙的羽毛不利于飞行,是恐龙而不是鸟。然而正是这个化石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第2号明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 会滑行的蜥蜴" 赵氏翔龙。化石全长15厘米,8根细细的肋骨清晰可见。这种类型的蜥蜴,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才能够看到。它被发现于我省的西部,说明在1.25亿年前,我们脚下的土地和海南一样炎热。还有两位明星是证明了鸟类可动性头骨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 "沈师鸟" 和世界最早的花" 辽宁古果" 。

  同时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还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我在第六展厅互动科普厅的恐龙剧场中,看见奔跑的恐龙群从身边呼啸而过。随手点击5种不同恐龙,他们就会从3D 屏幕中走出,并且发出不同的声音。我还玩了好几种跟恐龙互动的游戏,我让恐龙生蛋、我还通过快速奔跑直到恐龙飞翔,我还和恐龙比体重,他们真的是好重啊!我还和恐龙一起奔跑,还玩了恐龙拼图的游戏!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就到了下午四点钟要闭馆了,我恋恋不舍的跟爸爸妈妈离开了那些可爱的恐龙,最后我还买了两个恐龙蛋作为纪念呢!这次参观真的让我长了许多见识啊!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8

  今天,我参观了包头的博物馆,心情兴奋极了。

  包头博物馆的外观很宏伟,让人感觉它是高高在上的;里面的装修也很宽敞并且很明亮。

  因为前几天是“七·一”,博物馆展览了“井冈山红色精神”。展厅里展出了那时红军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还有碎碎的草绳,穿上一定很难受,和我们现在穿的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展出的还有那时的红旗:三角红旗虽破破烂烂,但却无比鲜艳,看过后,让人全身都充满力气。这当中还有一幅画,画中,毛主席穿着一身蓝色军装,站在岩石上为战士们讲话,和蔼极了!

  参观完后,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展厅,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画,每一个的笔迹都很细腻。有如来佛祖、四手观音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有绿度母和白度母的画像。绿度母全身呈翠绿色,很有特点。而白度母如同人间的绝色美人,白皙的皮肤,清秀的面庞,非常美丽。

  在我们内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兴趣了。我最喜欢的有两件,分别是“三素色熏炉“和”双耳瓶“。三素色熏香炉的做工很精细,熏香炉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画着似龙非龙、似蛇非蛇的浅绿色动物,旁边缠绕着桃花树枝,上面开满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脸蛋,特别可爱。

  支撑炉子的是四个青绿色的柱子,柱子上雕刻着狮子头,很是威武。双耳瓶也很漂亮,青色的龙泉瓷上是密密麻麻的网,好像摔碎了一般,其实,这是龙泉瓷的特点,也是它被人青睐之处。瓶子的两端各有一个类似耳朵的东西,这就是瓶子的“双耳”。怎么样,好玩吧?

  之后的美术馆,真令我大开眼界。展出的书法、画作和剪纸,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亮点,让人禁不住赞叹:“真美啊!”。

  这次参观博物馆,真是非常有意义!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9

  寒假里,我们全家来到了广州旅行,除了天天的美食,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这不,今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广东省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可真大啊!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展厅,首先,在弟弟的“争取“下,我们来到了“恐龙世界”。“恐龙世界”里有许多恐龙的骨架和模型。我们看见了三角龙、长颈龙、霸王龙等等。这里,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种吧:李氏蜀龙。李氏蜀龙属于稍稍原始的细腿类恐龙。头骨高长适中,牙齿勺状,窄长。颈区较短,脊椎构造简单,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四足行走。主要生活在河畔湖滨地带,以柔嫩多汁的植物为食,

  第二站是“梦回大唐”。这里介绍了唐代的各种古董,从衣饰到器皿,从绘画到书法,有精美的唐三彩,还有我最喜欢的唐代妇女化妆顺序。嘻嘻,谁让我是一个爱美的女生呢!第一步:敷铅粉;第二步:抹胭脂;第三步:画黛眉;第四步:贴花钿;第五步:点面靥。画完可真漂亮啊。

  接下来我们去了热门的埃及展。刚进去我就感到了非常恐怖,里面灯特别暗,阴森森的。也有许多古董展示,但是多是以神灵啊,金字塔啊,木乃伊什么的为主。我和弟弟吓得匆匆往出口走,也没细看。快到出口的时候,灯倒是亮了许多,我放缓脚步,看见了一副奇怪的金字塔图:图里共分五层,最底层的是渔民、仆人和农民;第四层是手艺人、工匠和士兵;第三层是书吏、普通贵族和普通祭祀;第二层是高级祭祀和贵族;顶层那高高在上的是法老。爸爸告诉我说这是阶级,妈妈告诉我说我们是手艺人。还好我不是在埃及,不然我就只能排在第四层啦。

  结束了一天的博物馆之旅,脚也酸了,肚子也饿了,不过知识也是增长了不少。我真喜欢广东省博物馆啊!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0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参观省博物馆观后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1

  今天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一天!

  一大早我就和同学们、学生家长及老师一起坐大巴车去了山东省济南市的省博物馆。到了目的地,我们先去参观了昆虫系列的知识,然后又去看了长着又细又长的犄角、满身带着黑色斑纹的大蝴蝶,五彩斑斓的,好看极了!接着又去看了刻着古老图案的瓷器,各式各样、形状不一,富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特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观赏的——“非洲大迁徙”那里面有各种各样在动物园里所看不到的动物模型,非常有趣!

  希望老师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因为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把自己没有听到的,没有看到的,都可以借鉴一下,补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也通过这次的活动把我们不所熟悉的、有疑惑的问题都解答出来了,又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今天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在玩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我非常的开心!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母亲和姐姐去自然博物馆,我很兴奋。

  第一,大家去了地质馆,我看见了很多科普图片,使我了解了火山喷发是包裹在地壳下的岩浆的薄弱地段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海啸是一种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在海底时,因震波的动力而升起,海水剧烈起伏,形成的向前推进的巨大波浪。我还看见了国家珍贵的东西:钻石、水晶、萤石、方解石、石膏水晶、重晶石等,它们都很漂亮。除去这部分,还有不少土壤:变基石基土、性超全沙岩等。

  然后,大家去了昆虫馆,那里有很多我没见过的虫子,也有我最喜欢的甲壳虫,有大的、有小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蝴蝶:粉蝶科、鸟峡蝶、银阔凤蝶……

  之后,大家去了动物馆,这里有很多珍贵动物的模型:有大熊猫、小熊猫、豹猫、中华竹鼠、金丝猴等,各各形态逼真。出来后,一个巨大的黄河象化石映入眼帘,黄河象距今约250万年,门齿长达3米,肩高4米,因在黄河边发现所以起名字为黄河象。

  今天令我大长见识,让我了解祖国有这磨多宝贵财富,我将来必须要发现更多的东西来丰富我的常识,今天我过得真愉快!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和伙伴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块儿到了历史悠久的碑林博物馆,它之所以叫碑林,是由于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多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它形式独特,四面都有刻字,碑冠刻得是青龙腾空,还有三台碑座,每一座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了一个个小格,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个小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刻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的的好皇帝。

  下面大家去的是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石碑不只造型百出,石碑上记录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不只有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看到一副好看的竹画,可近看却是一首小诗,画即是字,字画合一。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字写得好,不只看着美,更是为了准确的传递信息。我将来会认认真真的写字,成为一位书法家。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4

  暑假里,母亲携带我和妹妹一块去四川游玩。

  今天上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成都博物馆,还没有走进来,就被那门前壮观的景象给震住了,尤其是那辆博物馆的车,又大又干净。

  进了博物馆,我看见了四个馆,分别是:陶瓷馆、张大千艺术馆、字画馆和青铜器馆。

  第一,大家先去了陶瓷馆,里面有很多五颜六色的陶瓷,我最喜欢那个幽雅明丽青花瓷了,它是由黑色、深绿色、和绿色组成的一个陶瓷,因此,喜欢绿色的我,自然非常喜欢这个陶瓷盘啦!

  第二,大家去了青铜器馆。我在里面看到了一个流传千古的乐器,叫:排箫,它可以发出那样多不同的声音,是由于竹管高低不同······

  后来,大家去了张大千艺术馆,里面的画都值得我认真学习啊!那里有一座虚心写佛的雕像,里面画画的是张大千,这里的画都是张大千画的哦!是否非常厉害呀?

  ·········

  时间过得飞快,参观完博物馆已经是中午了,导游叔叔带大家去了一条小街,叫:宽窄巷子,大家在街上一边玩一边吃,快乐极了!

  时间无声无息的过了,大家就回到宾馆休息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5

  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有苏武牧羊铸就的一心向国,有岳飞练就的岳家军,有谭嗣同在菜市口从容慷慨唤醒国人觉醒……代代华夏儿女以生命铸就了大家的民族魂。

  在那个战火遍地的年代,那个死亡的阴霾不散的年代,那个华夏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繁华的都市,滚滚长江带走了南京30万不安的灵魂,徒留江河呜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红谱写了历史的颂歌。

  在抗日救亡中,大部分的人牺牲后没能留下一个名字,他们无怨无悔的做了历史的尘埃,但就是有他们才有了大家现在的兴盛安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家卫国。那个年代没地域差别,有些只不过一颗爱国心、一份救国意。

  历史转个弯,我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中国让世界见识到何谓众志成城,何谓大爱无疆。那些感动了13亿的人,那些动容了世界的故事在眼前一次次的回放,那幅稚嫩的蜡笔画你看到它后面过去的笑容了吗?大灾面前,平民、总理、主席还有千千万万个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在这场灾难中大家还看到生命的不屈,生命的奇迹不断上演。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6

  万里无云,阳光灿烂,姥爷和姥姥携带我来到杭州省自然博物馆玩。到门口时虽然关着,但门口己经有不少小朋友在排队等候了,过了好长期,门终于开了,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你挤我我挤你地走进了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大厅内,有大型的生物展示墙,墙上挂着各种鱼类标本,尤其是灰鲸骨骼,鲸,鲨等大型标本,使我特别惊讶如何有这么大的鱼呢!

  大家走上了二楼,来到地球生命故事家园,在46亿年的时候,地球有了生命过程,设置生命家园、生命诞生、生命登陆、恐龙年代和哺乳动物这五个单元。再现了生命大爆发,鹦鹉螺海洋、鱼类年代、蕨类森林、恐龙世界、哺乳动物年代至人类登上生命舞台,这就是地球的生命故事,观看后,我知晓了地球有非常长非常长非常长非常长的历史呀,我也完全理解了漫长的意思了。无声无息中大家来到了三楼,走进了丰富奇异的动物世界,大家先参观的鸟类,鸟类分为猛禽、游禽、陆禽、攀禽、鸣禽、涉禽和走禽七大类。还看了猫科类、熊科类、鹿科类……

  一天过去了,我学到了课本上没的常识,看到了似懂非懂的标本,再见吧,自然博物馆,下次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7

  成都博物馆—一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这次我终于一睹了它的.“芳容”。

  走到博物馆的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无数个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全金镶玉”建筑。走进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成都平原出土的各式各样的宝物,这全是成都的一段历史记忆,真被人们大长见识!

  踏进博物馆的一楼,我看见的了一块巨大无比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字。馆里的陈列物也让我看得应接不暇:什么金器、银器、石刻、字画……。忽然,一只石犀牛把我的目光给牵了过去。我的见地真好,这只石犀牛重8吨,是镇馆之宝。虽外表有点萌,但它可是秦朝时期制作的,到目前是活了几千年的犀牛爷爷了。

  博物馆一共有5层楼,每层楼展示不一样的文化,但让我最有兴趣的应数皮影了。皮影的图案有有动物、人物、风俗文化等,大大小小的皮影被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这部分图案被制作得栩栩如生,让我对皮影愈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着博物馆里的这部分文物,我仿佛看到了成都的历史变迁。这次真是不虚此行,让我又学到了新的常识,而且让我对成都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8

  今天,学校组织大家去顾村公园博物馆参观,我开心极了。

  下了车,大家进了博物馆。一位年青的阿姨走了过来,给大家介绍了各个区域的风俗风范。第一大家来到了宝山馆,看见了一个个小球在管子里起伏荡漾,依据音乐组成音条。接着,阿姨带大家来到了一张桌子前,同学们触摸着屏幕敲锣打鼓,开心极了。然后,大家走到一座古亭前参观,旁边还有一个玻璃橱,里面放着几块刺绣布。接着大家来到了中国馆壹区,在这儿大家知道了古时候和京剧。到了贰区,大家看了很多中国的传统美食,还听了中文、河南话、陕北话等几种语言。

  在叁区,大家仿佛来到了一个鱼塘,参观了音乐亭、陶艺园等。接着大家到了欧美区,观看了《奇幻之旅》。在旅游中,时不时地有的宝藏向大家扑来,有的同学还伸出手来接呢!最后大家来到了非洲区。刚踏入区内,第一映入眼球的是一些动物模型。再走进来些,有的鼓架在地上,大家拍啊,敲啊,不亦乐乎。

  这次的参观真令我难忘,真期望下次还能来呀!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1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华侨的历史,学校组织六年级的学生来到了华侨博物院。

  华侨博物院是由陈嘉庚先生建造而成的,院内有珍品展览、华侨历史介绍等很多个展区为大家展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一进入院内,复古的建筑,以及老师的细细讲解,使我的心似乎回到了清朝时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完老师的介绍,心中便产生了许多的疑问。接着老师让我们到展馆内自己去寻找答案。馆内,有很多关于中国华侨的故事,看着一行又一行引人深思的文字,望着一张又一张令人心痛的图片。曾经的中国,清政府是那样的腐败,在鸦片战争爆发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清政府签定了非常多个不平等条约,而许多国民则是在不怀好意的外国人威逼利诱之下被骗出了中国。在国外我们的中国同胞受到了外国人的排挤,过着非人生活,给外国人做牛做马的干活,还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看到这些怎能不令人感到痛惜及愤慨。

  再看一看今天的中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是屹立世界之林的大国,以前所受的屈辱也将一去不复返。

  通过这次活动,令我明白了:过去的屈辱历史不能忘,更不能忘我们现在的“使命”,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相信这种屈辱永远是过去,未来我们谱写的,一定是更璀璨的诗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20

  今天我和父母一起去参观中华慈善博物馆。进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瓷盘。这个瓷盘十分高大,墨绿中透着一丝白。盘中刻画着一位圆佛,他慈眉善目地笑着,旁边有两条巨龙,正张牙舞爪地怒吼着、咆哮着。“红花须得绿叶衬”,一般人只会看到那瓷盘的美丽,却没看到他架子的鬼斧神工,它是用上等的红木做的,上面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猛虎,露出尖尖的獠牙。背面看,一个巨大无比的如意竖在那儿,撑住了整个瓷盘。如意上虽无宝石,但雕刻技术高超,就像是有闪耀的珠宝,熠熠生辉。

  来到“仿古慈善街”,这里的古代慈善街道数不胜数,有专门收养老弱病残的福田院,有从事医疗慈善的机构“惠民药局”,较早的家族义庄“范氏义庄”,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免费摆渡的“义渡局”等。

  向前走了几步,看到模拟区,这里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天崩地裂,这感受是汶川百姓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灾难面前,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向灾区捐赠物资,让更多的人帮助灾民、官兵。

  让我们走进中华慈善的世界,探寻精湛深遂的慈善文化。驻足于此,我更加理解孙中山先生说的:“仁之种类,有救世、求人、救国三者,其性质皆为博爱。”这句话。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帮助更多的人吧!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21

  一大早就听到教室里传来阵阵的谈笑声,我们要去校外教学了。

  上车后,领队“小鬼”哥哥带着我们叽哩呱啦做游戏,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一下子就抵达科博馆了! 我们首先参观“人类文化厅”,接受古文明的洗礼,惊叹古人所拥有的生活智慧;紧接着来到“生命科学厅”,里面介绍大自然的奥妙,以及野兽间弱肉强食的关系。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屏气凝神听着解说员的介绍,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体会到“求知若渴”原来是什么样子。

  接着参观立体剧场“冰原历险记”。当我们戴上酷炫立体眼镜,在座位坐稳之后,就进入了一趟奇幻之旅。整个观赏的过程中,尖叫声、惊呼声连连;逐渐迫近眼前 的巨大蟒蛇,宛如就要撞上来;在冰原上像坐在飞速前进的车辆中,我感受到胃因路面的颠簸而翻滚,心脏急速跳动,在冰原危机四伏,实在是太刺激了!最后,老 师带我们去逛东北热带雨林、美国索诺兰沙漠、东非稀树草原……,感觉像环绕了地球一周,虽然逛得脚好疼,心里却感到很满足。

  旅程接近尾声,隔着汽车透明的玻璃窗,美丽的水钟似乎依依不舍向我们道别。我们挥别了科博馆,结束了这趟难忘的校外教学活动。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22

  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来到南京博物院,想观赏观赏这里多姿多彩的文物。

  我们先来到艺术馆,观赏各地名画家的作品。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傅抱石先生的画。瞧,在毛主席一首关于反国民党围剿的诗旁边,有一幅极为醒目的画,画上画着一片片美丽的江山,但在青山绿水的脚下,有着大片大片的鲜红,那不是美丽的枫树,而是解放军战士与敌人拼杀时流下的鲜血。

  走出艺术馆,我们来到了特展馆。特展馆中有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个个像新的一样,光彩夺目。刚进馆门,就看见电梯边有一个屋子,门头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镇院之宝”——一个清朝的转旋瓶。瓶高60。5厘米,口径20厘米。它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和底盘等部分组合装配而成。瓶盖顶上镶着一颗粉红的玛瑙,瓶颈和瓶身是用蓝釉金彩装饰,瓶身上有四副画,是镂空的,画上乾隆皇帝骑马奔来,仪仗侍卫相拥,远处山峦隐约可见。转旋瓶结构奇巧,造型端庄,装饰华美,做工精妙。特展馆里还有各种各样金光闪闪的菩萨,皇帝的龙袍,各式瓶罐……,我和妈妈目不暇接,十分赞叹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是怎么做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接着,我们又来到历史馆,这里有恐龙化石,还有一些犀牛和大角鹿的化石,再往前走看到几个陵墓,不同的社会阶层,陪葬品也不一样。还有编钟、刀剑等文物。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真让人叹为观止!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23

  “哇塞!”

  “居然捐了那么多!”

  从南通慈善博物馆里传来阵阵感叹声。咦,这是谁呀?哦,原来是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参观呐!我带你去看看吧。

  我们刚走进大门,就立刻瞧见了石块上那八个醒目的铁制大字—“祈通古今,以宏慈善”。刚经过旋转门,就望见地上满是“善”字的各种写法,再向前走几步就来到“仿古街”。

  “仿古街”中全是惟妙惟肖的真人蜡像。我好奇地向其中一间屋子里张望,脑袋刚伸进去一半就被吓得要死,差点儿没摔倒。也难怪,里面的蜡像栩栩如生,连手背上的青筋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年迈的老医生在给年轻的小伙子看病,老者捋着胡子神态安详,而一旁的小伙子却跟他有强烈的反差,看上去心急火燎的,好像有啥急事。

  慈善博物馆里不仅有许多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许多老百姓感人的事迹。这些把一生赚的钱都捐给慈善事业的老百姓们不计其数,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三轮车老人白方礼爷爷,一蹬就是18年,他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吃好穿暖。看到这儿,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往外流,而我并不想克制它们,哪怕别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

  九十分钟的参观流程很快就过去了,我坐在车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节省一口饭,日积月累,就能节省一袋大米,让贫困地区的人们吃得饱一些吧!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07-07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01-13

参观博物馆的个人观后感07-26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04-25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09-20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3篇10-26

参观历史博物馆观后感04-26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5篇07-12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