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时间:2022-05-10 10:58: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精选31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精选31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

  其实,一个月前我已经把电影下载到电脑里了,一直没机会看,所谓没机会不是没时间,因为看这种电影,必须一气呵成地看完,还得心无杂念,心无旁骛。这边厢满脑子都是明天该买那只股票抄底,那边厢还要跟着伟大的钢琴师在海上颠沛流离,如此的私心杂念绝对是对一部好电影的大不敬。所以等来等去,我决定今晚观看,原因是今天我的股票跌停了。

  文艺电影的片长都不短,几乎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很受用,谁叫我是文艺片的粉丝呢。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电影最后演的是,在那艘即将被销毁的大船上,海上钢琴师1900万般投入地,非常忘我地,上下摇动手指对着空气弹琴,看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这真的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电影了。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宿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命被一样事物决定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是幸福的,比如被自由、被爱情、被理想,如果被一艘船来决定,也许有些荒唐,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常常充满这样的荒唐。

  生命被决定,在这部电影看来是美丽的。

  也许,我无法评判剧中人的幸或不幸。不过,我倒宁愿看到电影这样的结尾:海上钢琴师1900跟随着他的钢琴而去,而不是那艘船,至于最后的生与死,不在我关心的范畴之内。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

  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假如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3

  似水流年,总是无法挽留那些苍白又静美的片段,被光阴掩埋的故事,想用心去珍藏,便偶感瞬间记载下的文字。希望这字里行间留下的蛛丝马迹,能让时间回复,穿过岁月的断层,回到过去——曾经感动心灵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ss Baricco的独白剧。

  不明身份的孩子,黑人水手的纯良,深夜琴声的美妙,以及游客们的痴迷,似乎一切的一切的剧情,随着缄默的大海在潮起潮落的间隙,都充满的暖色调的悲哀。在海上所发生的一切,用极端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主角1900传奇的一生。而主角1900本身有股很特殊的静态美,好似独立于喧嚣之外的透明体,充满才华,有颗脆弱又敏感的心,却怕被人发现。这样的一个男子,在弹钢琴时的画面,竟是如此的赏心悦目:气质优雅,目光飞扬,双手如蝶,曼妙飞舞。

  这样的男子,会令人眩晕,接着,便沉醉于他的音乐中。

  影片中钢琴是极佳的音乐背景铺垫,在《海上钢琴师》的剧情中更显现张力。

  音乐在节奏的调节、力度的控制、声部的均衡、音色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

  剧情中,音乐动静分明,张驰有致,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慢奏时,弱音通透得温馨静雅,颤音细密得丝丝入扣,细节纤毫无遗,快奏时,韵律绮丽,节奏鲜明,跳跃感极为活泼,弹跳感触手可及。

  翻过乐章的华服,细细的品味这个男子,干净,纯粹。

  他一生看尽海上潮起潮落,透明的寂寞,隐隐的忧郁,孤独的浪漫。他可以掌控钢琴上黑白的琴键,却无法掌控城市里交错的街道。他疏离人世,带着对音乐深深的眷恋与纯净得近乎苍白的浪漫,活在与世隔绝的轮船里,沧桑孤独。

  他说,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所以虚度了许多光阴。

  1900一个人在船上空弹着钢琴。

  他说,希望天堂也有钢琴。

  然后,那个鲜活的、用音乐筑起的生命坍塌了。

  最后,古朴的街道,定格了这段故事的结束。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4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5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6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1900背道而驰。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 ,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7

  主人公叫1900,他从小就是孤儿,是丹尼养父在弗吉尼亚轮船上找富人丢下的东西的时候,在钢琴上捡到的。

  最开始,我就看到了社会地位和阶层的不同,带来的人的身份。

  自始至终,人总分为服务和被服务。

  丹尼和他的工友们,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他们服务的是轮船,并非上流社会,而轮船服务的才是上层社会的贵妇人和贵公子。

  工友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们嘲笑丹尼,收养了一个孤儿,嘲笑丹尼或许成了别人养孩子的工具,可丹尼不在乎,他爱这个孩子,孩子篮子上的纸条:TD,丹尼解读为:“Thanks danny”。

  丹尼给孤儿取名为1900,教他认字。

  就这样,他们俩和工友们一起生活了七八年吧(其实我忘了丹尼去世的时候,1900多大了,可以肯定的是,1900那时候没有长大),不幸的老丹尼,在一次轮船摇晃时,被掉下来的铁钩,打到了后背,三天后,去世。1900第二次成了孤儿。

  因为1900是被老丹尼收养的,因此,他没有出生证明,也就是说,他本不该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一直生活在轮船上,或许,因为他是在钢琴上被捡到的,所以,他在音乐、钢琴上的造诣也许能说得通。他给给船上的人弹奏自己的作曲,人们也开始惊叹他的才华。

  Tonny ,1900后来的好友,一个吹trumpt(小号,一种古老的乐器)的胖男人,在轮船上,偶然遇到了1900,成了1900的之心好友,而且,在1900死后,只有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海上钢琴师——1900,伟大的钢琴家。他一直希望1900能够走出轮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他的才华展示给世人,因为1900值得更多人们的仰望和掌声,他的才华对于局限于轮船的演奏来说,简直就是浪费。

  他把那盘母带掰碎扔到了垃圾桶里,后来,这盘母带被一个收藏家收藏了起来。

  since then,他波澜不惊地生活着,可是,他早在听到女孩说,她的父亲听到了海的声音,就下定决心,要去陆地听海的声音,因为在穿上听不到the voice。

  后来,战争结束,弗吉尼亚号也到了被炸毁的年纪,Tonny知道,1900还在弗吉尼亚号里,他带着那盘被重新粘好的母带找到了1900,可是,1900 refused him again.

  但是,这次的拒绝和上次完全不同,上次,是因为1900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安全感,而这次,是他经历了外面的世界后,对外面的世界失望了,对外面的人们失望了,所以不愿意去外面,要和轮船共存亡。他在外面的世界里,遭遇了战争,轰炸和受伤的人,他觉得世界对他而言太大了,而他只是一个会弹88琴键的普通人,世界这个无限键的钢琴他无法弹、不会弹、弹不起。

  其实,给我最大启示的,还是开头和结尾,1900说的那段话,让我在最后了解了一个1900是个怎么样的人,孤单,深切孤独的人,却能把每个人心看透,但是他没有野心、知足常乐,而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恐怕就没有战争了,因为战争最早就是因为个人野心的无限大引发的,但是同样,没有野心,也就没有我存在的这个社会的一切,包括我看到的这不电影。(嗯,感觉很辩证)

  所以,人怎样控制、引导自己的欲望呢?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8

  花了一整晚看完《海上钢琴师》,内心没有太多的汹涌澎湃,反而异常的平静,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沉重的主题,让我们不经意的思考起自己的城市,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尽头。

  一九零零说他在甲板上看见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这是贯穿全剧的主题句,我们深处城市,又何尝沉重的思考起了尽头这个主题?望见一栋栋的高楼,你看到的是繁华,连绵不绝,望不见尽头;望见穿梭于马路中来来往往的人群,你看到的是冷漠,不会再因为一个跌倒的老人泛起怜悯之心,不会再因为一桩车祸感叹起生命的短暂,冷漠的气息周旋于所有的罅隙间,你会因为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而心生笑容吗?你会因为看到一对老人,彼此相扶在午后散步,而心生羡慕吗?不,你不会,你习惯了在尾气间,匆匆赶去你的工作地点,忙碌一整天,而后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被城市吞噬的体无完肤,却从来没有回过头,停下来,思考一下今天为何做这些?城市人的虚伪似乎在这样的冷漠中变得异常完美起来,虚伪是赖以生存的标志,对于上司,阿谀奉承,对于下属,言声厉色,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带着不同的面具做人,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倍受宠爱,平步青云,有时,不禁羡慕起那些山村的孩童,带着最纯朴的心去追逐她们最纯朴的梦想。

  一九零零说他不愿做过多的选择,选择一栋房子,选择一块地,选择一个朋友,走一条死路。回想一下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在众多的选择中度过?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微小的选择影响我们的一生。从上小学起,我们要选择一个全市最好的学校,以便打下扎实的基础,然后选择一个好的初中,以便日后能考上高中,接着再选择一个好的高中,为了更好的大学……在这期间,我们似乎还有更多微小的选择,选择一个朋友,不知是对是错,选择一个专业,不知是否合适,只听大人们说这是一份很容易赚钱的职业,选择一次旅行,去寻找另一个城市的尽头。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众多的选择中度过,那些或大或小的选择,也就慢慢的堆积起了我们的人生,有时我们会彷徨,会迷惘,不知何去何从,对于这样有一个复杂的社会,我想一九零零的选择是对的,他选择了天堂,那个有钢琴陪伴他的地方,在那里,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尽头。

  城市的尽头,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生的目标。走过了青葱岁月,如今也大学即将毕业,试想,还有多少人在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在这个城市里,随着成长,我们不断的在改变着自己的目标,为了事业,为了金钱,为了人生,那些最初最纯洁的梦想,每天以成倍的速率与时间背道而驰。譬如文学,在这样一个以金钱为物质终极追求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还在坚持着那个最纯美的文学梦?“花上百分之三百的努力去换取百分之一的回报”曾经有人这么确切的形容着文学这个职业,对于一个要求等价交换的社会里,它的确遥不可及,甚至有点痴人说梦,所以,它也慢慢褪去了它昔日的色彩。在这点上,一九零零是伟大的,纵然脆弱是他灵魂的一部分,但占据更大的是他的那份执着,对音乐的执着,对钢琴的狂热,即使舍去生命也要与琴键同在,在有限的生命里奏出他无限的璀璨。相比之下,我们是何等的懦弱?为了功名,为了利禄,一次次的舍去最初的梦想,在追逐物质性的财富,可是时间还在前行,生活还在继续,我们需要一次次的被迫放弃,那些最初的也就随着时间变得更加尘封永久了。

  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稍稍放下手中的工作,慢慢回忆起一些最初的梦想,慢慢思索起你所处城市的尽头,慢慢品味起属于自己的人生。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9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0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

  他有种超强的天赋是对音乐的随心而动信手拈来。

  他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仍然不能迈下舷梯。

  他遇见了一个一生相伴的朋友,还是没有选着离开。

  他是钢琴曲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

  他是旅途中漂泊的天使,灵动的琴曲响雷般的震撼心房。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我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max的旁白开始,max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纽带,而与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才会觉得1900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的温暖。

  当max抱着留声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1900时,随着影片的剪辑,max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max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么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华。当max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这使得我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动人,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想到自己一个人看完的电影,一个人写完的日记。人生难得一知己。和我比起来,1900或许幸运得多。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表演是那么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这几年我看了不少电影,但是从来没有这样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更加伤感,更加细腻,更加动人,更加真实一些,只叹我生硬的文笔还无法达到这个境界。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蒸气船上的孤儿,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炉房的意外事故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维吉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1900成长为一个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要是有这样的邂逅我是做不到)

  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谁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八十八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对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学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顺势而为就已经足够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伟大而有意义。哪怕这有可能只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乐器店老板在片尾说的:“别担心,不要钱。一个精彩的故事比这个旧小号值钱多了。”片尾:max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尽头。我积压着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来了不该来的地方。好好的分数再高一些就好了,当初不拼一拼,没有赌一把,来到这里,录取老师说:“你的分数报这里亏了哦。”我傻傻的踩着二本线进来的。来到一条破船上,我不会钢琴,也还没有max一样挚友。孤单的开始,但愿不要孤单的结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还在奋斗。今后求学的路上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坚持。而在泪水中换来的坚持总有一天会随时间消逝。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乐,自从他在养父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一生的不分离。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亲情,我明白是血浓于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爱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1

  似乎不少中国大陆观众钟爱此片,事实上托纳托雷的这部作品在西方影响力有限,得过金球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欧洲电影奖的最佳摄影,此外乏善可陈,无非欧洲的《十面埋伏》——浮华的形式美隔着文化差异,总是能获得一些不明就里的掌声。

  1900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欧洲的历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起茨威格有名的《国际象棋的故事》——那也是海轮上的技艺角逐。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的水上漂泊者最切合1900,“旅行的囚徒”,海的囚徒,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他一生都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不履尘世的不可捉摸的身世和命运,编剧让他把这样的命运坚持到底,只有远离陆地,他方能触摸到他的真理和故乡——这是梦,是传奇。

  有人称道说:‘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陆地上的生活,是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纽约是天堂?1900终生没有下船,他说陆地比起大海来更无限,是因为他活的很纯粹,试想哪个人没有受到过别人的影响,1900在别人的观点中也曾经迷惑,他曾经试图离开大海,但是在最后他又做回了自己。我想导演在本片中想说的,就是要做回自己这一简单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我说的孤立意象,很迷人。但是整个故事的逻辑是扯淡的。说实话,这个故事比茨威格的《国际象棋的故事》还要扯淡,托纳多雷有多少想象力我不知道,但这个故事是多个欧洲传说和观点的匆促结晶,未加推敲,它得过摄影和音乐奖,这的确是评委清醒的洞见,本篇的电影手段精致,但就故事本身而言,远未到千锤百炼的精品的程度。

  天才在冥想中无师自通,在冥想中自我囚禁和神游八荒,以音乐为背景的电影,恰好是建立在人们对技艺训练的不了解和幻想之上,它的逻辑错误被人们视而不见了。任何一个职业钢琴师都会认为这个天才是瞎扯,没有摸过键盘的孩子首次就能弹出和弦?琴弦能热到点燃烟头?这是神话。这是天授的神秘技艺。1900是神之子,不是人之子。不是20世纪前半叶吗?好,一战在哪里?经济大萧条在哪里?二战在哪里?这种粗疏说好听了是想象力,正如张艺谋的《英雄》往好听里说也是个寓言——但严肃考究起来,《1900的传奇》又不甘心并作为一个童话,它感叹着新大陆对老欧洲的吸引力和破坏力,感叹着工业文明的迅捷无情,一方面让主角入世地察言观色,好胜地进行技艺角逐,一方面又让他厌世地特立独行,不履尘土。

  我一直叹赏托纳托雷的速写功力,对影片龙套的芸芸众生几个镜头,往往耐玩味,这种漂亮小桥段的特色在《海上钢琴师》中尤为明显,走马观花,电影主干却陷入空洞和乏力中。所以这电影离真正的严肃作品还有距离,它只能被归入浪漫文艺片,为赏心悦目而产生。

  1900的身世就是欧洲的水手传说:来自永无宁静的大海的异人,没有故乡,永不出口的秘密,对女人的爱犹如神之子对尘世的最后一点眷恋,勘破了这最后一朵红莲,就彻底归入自由的天道了。

  对固定的陆地生活的厌倦。陆地比海更为变幻莫测,这也是老生常谈,在1999年的故事片里传达这种思想,貌似锐利,其实已经是被人广为接受的理论。

  1900的性格和宿命,从这个电影的情节尚不存在的时候,就已经被编剧决定了,其后只是填充一些细节将其勾连起来而已。

  可以认为1900的故事是小号手编造的,这个人对于陆地而言不存在。1900的虚幻性不影响这个故事的美。但是影片结尾处船爆炸,毫无惋惜生命消失的同情感。一个梦,一个时代,1900,消失了,终结了。再没有如此从容的如此浪漫的如此惊险的交通工具,船运时代消失了,更快捷,更冷血,更不耐停留而更有隐忍力的后工业文明时代开启,如此而已。1900灵魂从此可以不依附于任何物质的束缚,遨游于天海间了。

  托纳多雷描述孤立意象很高明,但1900的传奇依然是商业片,经不起推敲。1900长篇大论的“陆地是无限的”,为他终身不下船做解释,全然是牵强的说教,编剧的确在藐视观众的智慧。我如果是编剧,宁可把这段全部剪掉。

  陆地再无限,人生也是有限的。除非对于神之子,人生的限制才成为考虑。1900对世俗生活的恐惧,是神之子对世俗的恐惧。只有大海才是他的故乡,只有大海才懂得他的天才和智慧。通过1900之口抒发一下对世俗奋斗的厌倦,对工业社会的厌倦,这是让人不胜厌烦的画蛇添足。

  托纳托雷就是个造梦的家伙。主题先行,逻辑瘸腿。适合的观众是“忧伤的年轻人”,或者疲倦时理性让位于情绪化的悲伤者,理解他要表示一种意境而已。托纳托雷的海上钢琴师和《美丽城三重奏》这样的动画片其实性质上没有区别,都表现欧洲人在工业文明中的一种厌倦和梦。是废墟上的怀旧,而不关怀现实和未来。

  让1900焕发爱情的少女形象非常美丽,温暖,缥缈,她熟睡的樱唇是在水一方的幸福,这似乎是个法国女演员。托纳托雷擅长制造一些意象。虽然《1900的传奇》在逻辑上缺陷重重,但有些意象非常动人。可能他的价值就在于这些孤立的意象,而非故事的全部

  我怀疑托纳托雷并不热爱想象力或时代,只是热爱意象。宁可逻辑断裂,也要突出意象。

  然而,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和摄影,我也喜欢神之子1900,阿波罗般的技艺,英俊,从容,闲雅和脱俗,凡人谁不爱?这是神话中孤绝的散仙,他的艺术也毫无尘世中音乐的传承——简直是对经典音乐的不屑一顾,艺术简化为直指人心的神秘天赋,看似高妙到了极点,其实是通俗到了极点,这使得对西方音乐一无所知的观众,幻觉自己也享受到音乐的真谛,领会到艺术的极高境地。这就是导演的狡猾,这就是做得漂亮好看的商业电影。在一个不关心欧洲历史、不留意西方音乐历史轨迹的市场中,这就是让观众沉醉的伪艺术电影——说它伪艺术,因为它失却了艺术的基本要素:真诚,这部电影的一切都在为一个意象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服务着。

  如果摆脱人对神的迷恋,用人的理性来评判的话,不如贝克吕松的《big blue>,如果《big blue>(碧海蓝天?)是10分的话,《海上钢琴师》只有7分。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2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影片看罢,我不知是该悲叹还是该敬服,那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

  一个弃儿于1900年在一艘轮船的头等舱的钢琴上被黑人矿工发现并从此收养,他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钢琴天赋。成年之后,他的琴艺登峰造极,但盛名之下的1900厌倦尘世的繁杂纷忧,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誉,毕生都未离开过那艘船,直至船被销毁。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在凄美的音符环绕中,伴着一道火光与爆炸的声浪,他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钢琴与轮船,仿佛成了他的宿命。

  在心灵的极度震撼中,1900这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1900作为一个弃儿被黑人矿工收养,他的存在几乎无人知晓。不出意外的话,他长大后也会继续成为一个矿工,然后卑微的死去。但音乐的天赋和对钢琴的热爱使他不愿意屈服于命运,即使外界一位钢琴家向他发起挑战甚至辱骂,他也不卑不亢,以自己的超强实力赢得了旁人的尊重,令那位钢琴家自叹弗如。他敢于追求内心向往的执着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但真正令我感慨万千的却不止于此。纵观1900的一生,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高洁脱俗的典型,但高处不胜寒,他只能孤芳自赏。这个形象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中对隐逸超然的向往,正是因为人很难脱离苦海红尘,这个悲剧形象才会如此完美。若令陆地是现实,那艘船便是极度理想化的一片净土,虚与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人间世,浊与清、美与陋,颠倒众生,1900虽然看破却无法被接纳,他的悲剧是偶然,似乎也是必然。

  在1900的背后,我看到了另一个相似的人——陶渊明。同样是厌倦了尘世纷扰而愤然隐居,孤清于世,他同样有满腹的才华不得施展。还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都是人们心中难以超越的典型。我在观察世界本质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若能超越自我,披荆斩棘,亦能在红尘中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其实人性就是如此简单,我们要有平常心,世界就是自己心灵的映像。固然人生在世不称意,为何不能放下执念,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

  合上双眼,优美的旋律似乎还萦绕在我耳边。虚与实,这是我们终生都在探究的一个谜,美的不真实。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3

  艺术创作,要靠想象力。这是一种生活阅历、知识经验与个人智慧的集中爆发,想象力越丰富,越独特,艺术品的魅力就越深厚,美学价值就越大。

  可惜的是,可悲的是,很多导演的想象力太匮乏,以致于枯竭,只能走跟风、效仿乃至抄袭、剽窃之路,最终断送了自己的艺术前程。巴西导演Henrique de Freitas Lina/何林柯德弗雷塔斯林纳显然就是一位想象力匮乏的导演,其2005年执导的电影Concerto Campestre/《乡村音乐会》全片缺乏独特的创意,全部情节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摄影与表演也很一般。古今中外,遍地都是这种导演,他们的艺术之路不会长远。

  意大利导演Giuseppe Tornatore/吉赛贝托纳多雷不是高产的导演,但就凭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Nuovo cinema Paradiso/《天堂电影院》和Malèna/《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三部电影,就足以名垂影史,也斩获了包括奥萨卡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多个大奖。这三部电影,均富有想象力。《海上钢琴师》斗琴片段里,因快速弹奏管弦乐史上难度极大的《野蜂飞舞》,俄罗斯作曲家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科萨科夫的名曲,导致钢琴发热,居然可以点燃香烟,这个创意十分独特,蕴含丰沛,穿透力十足。《天堂电影院》里,胶片着火了,小多多把老放映员艾费多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费多双目失明了,不得不离开钟爱了一辈子的电影放映事业,这个创意颇具自嘲与揶揄意味,成也电影败也电影,生命就是如此地荒诞。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全片亮点太多,几乎每个镜头都能直抵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性幻想、懵懂少年、人性的善恶交织、伦理的乖张与龃龉,这些元素都很电影,都非常适合电影这种艺术去展现。可以看出,吉赛贝托拉多雷深得电影之个中三昧,深知电影这种艺术之优劣短长,他的想象力来自才华。

  如果没有横溢的才华,那只能靠勤奋与执着了。Steven Allan Spieberg/史蒂文斯皮格伯格的作品数量多,质量整体上不错,他的想象力就是来自坚持和执着。斯皮尔伯格和他那部不为人熟知的电影The Terminal/《幸福终点站》的主人公维克多山羊一样,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滞留九个月,最终成功进入纽约市,实现美国梦,靠的正是信念与信心。在斯皮尔伯格心中,想象力只不过是最坚定的信念和最充足的信心。

  日本动画电影大师みやざき はやお/宫崎骏,不但有才华,还有信念,所以,他能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绝不是一部低幼动画片,任何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品咂出人生的真义。该片结构圆熟,动物们的灵异世界新奇但却不怪诞,日本人喜欢的公共大浴场宛如一个热水滚滚的城堡,去洗澡的青蛙们、澡堂内的侍女、锅炉爷爷(实则一只又老又大的蜘蛛)、汤婆婆(实则猫头鹰)、充满正义感的白龙等形象都很有趣。那个极度肮脏的河川主人,之所以那么脏,正是拜人类所赐,人类严重污染了河流,致使河床堆满垃圾,污秽不堪。小女孩千寻的父母因偷吃且贪吃,而被变成一对肥猪,这个创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结合《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其它作品,宫崎骏的才华与信念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共同缔造了他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高手一个顶俩,但两个庸才未必能敌一个高手。日本的宫崎骏、印度的阿米尔汗,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不得不服,一个能顶仨,而比利时的达内兄弟,Dardenne brothers=Jean 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两人合起来才能算一个高手。好在,这对兄弟的作品还不错,其代表作Rosetta/《魅力罗塞塔》和The Kid with a Bike/《单车少年》流露出的纪实主义美学追求和关注底层普通人的平民主义审美取向,十分感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的失业、婚变、犯罪、死亡,底层民众的丑陋和美丽、痛苦和快乐、黑暗与光明、堕落和救赎、绝望和希望,使欧洲电影界的达内兄弟不输美国影坛的Coen brothers/科恩兄弟。达内兄弟的想象力,来自兄弟二人的团结一心,更来自他们的人文关怀,这是比才华和信念更难得、更高级、更深沉的力量。

  人文关怀,是最高层次的想象力。依靠这种扎根于深厚人文沃土的关怀,或怜香惜玉、顾影自怜,或感时伤事、悲天悯人,或忧国忧民、大慈大悲,或大梦初醒、大彻大悟,即使主角不是人,哪怕是一条狗,都可以拍成杰作,这就是《ハチ公物語》/《忠犬八公物语》的导演神山征二郎之所以能仅凭这一部电影就能在世界电影史占据一席之位的原因。拍狗,没有人文关怀,必然索然无味,瑞典导演Lasse Hallstrm(莱塞 霍尔斯道姆)目睹日本导演神山征二郎1987年的《忠犬八公物语》大获成功,颇为不服,遂拍摄了同名电影并于2009年公映。这位瑞典导演特意从日本原产地找到一只纯种秋田犬,特意定日本首映,但是,他再特意,再刻意,也无法把观众带回一战后,也无法让日本受众带着战后那种失落、溃败、抑郁、悲伤、沉沦去看他的电影,因此,他的重拍不可能超越先作。瑞典人的与日本人,一西一东,历史迥异,人文必然也相差悬殊,即使都爱狗,但此关怀非彼关怀也。

  神山征二郎,就像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一样,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以傲视全唐诗坛乃至中国诗史,他们靠的都是无坚不摧的人文情怀。这种关怀,能让小津安二郎从平淡寡味的老年人生活中看出人性之光,看出人存在的荒谬,他的《东京物语》正是凭借人文关怀才鹤立鸡群,才独树一帜,才流芳于世。

  想象力,只不过是一个空壳,里面所盛所纳,壳里的内容,才最珍贵。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4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是一部老电影,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一名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无与伦比的非凡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的琴声深深打动,爵士乐的鼻祖,听说了他,专门上船与他比试,最后黯然离去。1900一生从未下过船,最后的结局是随着一声爆炸,与弗吉尼亚号轮船一同逝去。

  纵观整部影片,1900的结局导演已经暗示铺垫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小号手刚认识1900的时候,问他为什么不到陆地上看一看,他的回答是,大陆上的人们冬天期待夏天,夏天期待冬天,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在追寻上,他并不羡慕;第二次是在1900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决定要下船的时候,走在船梯上,走到一半,又决定回头上船。这也就预示了1900的最后的结局。

  1900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走了一半,却决定回头。到了最后,小号手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他看不到下船后自己的未来。拥有的和想要的,是两个概念。喜欢一个女孩,就会想要跟她在一起,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她,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本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却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人失去了自己。我是一瓶汽水,而你却喜欢白水,我用尽力气摇走所有的二氧化碳,最后变成了糖水,没有了之前刺激的感觉,却也没有变成白水。你还是不喜欢我,而我也变得不再是别人喜欢的那个我。1900站在船舷上,看着喧嚣的城市,看着四通八达的街道,他感到迷茫了,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了于是转身,回头。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本心。

  整部电影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一步一步扣人心弦,是一部很棒的影片。但是,1900,却一生从未下过船,害怕融入到社会中去,融入到潮流中去,在现实社会中是一个很不可取的一个做法。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比如现在经常使用的无现金支付,在几年之前,恐怕想都想不到。但是,对于影片而言,正是因为1900没有下船,与船一同逝去,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共鸣,使影片得到了升华。

  珍惜自己拥有的,把握现在,或许是1900最想告诉我们的。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5

  能够选择,那说明你是自由的,但是你的自由是有度的。“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你相信一个出生起就一直待在船上且从没有去过陆地上的人吗。起初我也不相信,直到我看了《海上钢琴师》后我愿意选择去相信。

  “1900,过去是数字,而现在是名字了。”1900是一个被船上的黑人捡到的孤儿。“如果没有我,你将被关进孤儿院吗?”1900对自己的养父问道。黑人锅炉工笑着说道:“是的,所以我要感谢你1900!”而养父被锁钩砸死后1900他成为真正的孤儿。

  八岁的1900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的学会弹钢琴。长大后的他在豪华间为上流人士弹奏钢琴,他为经济舱的穷人弹奏‘塔郎泰拉’。

  每当1900弹奏的时候,他的朋友——一个小号手就会问道:“当你在弹奏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你的思绪都去哪里了?”而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他总是在旅行。

  有一次1900独自一人在弹琴时,忽然听到一个男人正拉着手风琴。男人称赞他的音乐有感染力,并且问他要不要抽烟。1900摇摇头继续弹着钢琴,男人给1900讲述了一些过去的事情,他的田地都干了,五个孩子死于疟疾,妻子和神父跑了。但是为了最后的一个小女儿男人决心与自己的坏运气斗一斗。他开始出门旅行,路过一个陌生的小镇,爬上山顶直到看见大海。男人突然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

  他的朋友小号手一直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不到陆地上去。他可以挣很多的钱,然后娶一个妻子。这一切对他来说只需要走下舷梯,非常简单的就可以得到一切。

  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为什么?为什么?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手时间去问什么,冬天来临时,渴望着夏天,夏天到来时,就已经开始害怕冬天,所以人们用不厌倦旅行,总是在追寻远方,总是夏天的地方。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1900都没有离开船,即使是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在舷梯上1900望着看不见尽头的城市。他转身又回到了甲板上,所有的人都好奇。他说:“城市那么大,看不见尽头。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1900出生在船上,长大在船上,最后随着巨大的爆炸也同船消失在海上。他的一生都在船上度过,即使从没有去过陆地,但是他的思绪早已飞到那些美丽的国家去了。

  1900心中有热爱,内心坚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他对当下的珍惜和欲望的克制,都值得我们学习。

  你想要自由吗?那就不应该逃避现实,理性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1900并不是懦弱,相反他有一可完整且干净的心。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6

  《康斯坦丁》里有一个可以通过触摸发现报纸上异常新闻的秃顶胖子,特写他的眼睛,翻着眼白,让人记忆犹新。他也曾饰演串联起《1900》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一个依靠回忆找寻理想的中年男人。

  相信徐皓峰是看过《1900》的,在他的《刺客柳白猿》有类似的描述: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就快有小孙子了,他给小孙子预备下最好的故事,那是爷爷在今天激励了一位义士。男人最大的恐慌是什么,大约就是在七老八十的时候,背靠着火炉,膝头坐着充满敬仰眼神的小孙子,搜肠刮肚讲不出一点昔日的威风来。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写道:那个故事,那位好老人家会细细讲给他儿子听;从今天直到世界末日,永远不会随便过去。

  麦克斯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下船,经过了漫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54年,穷困潦倒之际发现了当年藏在钢琴里的唱片,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日的美好如潮水般涌来,势不可挡。对生活和未来完全失望的麦克斯,突然有了一个希望,就是向人们讲述1900的故事,去寻找1900。一辈子都生活在一条船上天才钢琴家,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麦克斯的讲述中,1900的形象一点点丰满,甚至很多影迷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麦克斯遇到的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是嗤之以鼻,没有人相信他的故事,不过最终,每一个听故事的人都选择相信,乐器店老板、拆卸厂负责人和小工,他们都在故事里找到了愿意相信的部分。乐器店老板,应该是一个贪财、市侩,警惕性非常高的商人,利益高于一切,麦克斯回去偷母碟时持枪的老板早有准备。厂长一开始并不关心1900,不过职责所在,避免不必要的人命官司,履行一下职责,随着听到故事,他也开始呼唤1900的名字。小工可能是最不相信1900传奇的人,毕竟他没什么文化,也不懂音乐,不过是听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可是最后他还是冒险放麦克斯上船,即使收了钱,也依旧是在故事里找到了友谊和坚持。

  麦克斯的回忆可能不够细腻,不够感性,却充满了感情,当观众随着他的讲述,伴随1900从婴儿到青年,从蹒跚学步到飞灰湮灭,从蔑视权威到钢琴决斗。人们的心已经开始随着1900的琴声跳动,他的一颦一笑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当1900目视女孩下船的时候,他对陆地世界的渴望达到了顶峰,对自己的失望也开始积累。

  全片最棒的一个镜头,1900站在悬梯中央,身后是成长的维吉尼亚号,面前是人类开创的钢铁丛林,那一顶飞翔的礼帽(黄海设计的海报精准的抓住了电影的高光时刻,如果没有看过《1900》,海报给人的感觉就是粗陋和不知所云,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会一下被礼帽击中心中曾经的柔软),象征1900内心从胆怯、犹豫、踌躇直到决绝,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在维吉尼亚号度过一生,因为对他来说这是确定的,而陆地是不确定的。麦克斯离船后的变化也印证了陆地生活的不确定性,为了上船,他可以毫无惧色的在众目睽睽之下演奏爵士乐,但是在出售小号时,他却吹奏起1900即兴创作的哀伤旋律。

  1998年,《1900》诞生,票房扑街,奥斯卡颗粒无收;此前一年《泰坦尼克号》刷新了几乎所有票房纪录,奥斯卡得奖纪录追平了《宾虚》14提11中,两艘大船的命运截然不同。二十年过去了,《1900》修复重映,在这部电影里,人们依旧可以看到孤独和寂寞,看到一个男人追寻回忆,重拾希望,不论是补一张电影票,还是回忆二十一年前的感动,男人应该看一看《1900》。

  PS:真希望1900能走下维吉尼亚号。此外,麦克斯初见1900的那段随着海浪摇晃弹琴的场面不要太美好。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7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

  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

  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台词欣赏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I think land people waste a lot of time wondering why、 Winter comes they can't wait for summer,summer comes they're living dread of winter、 That's why you're never tired of travelling, with 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 where there's always summer、 That doesn't sound like a good bet to me、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二十世纪是一个太迅速的时代,伴随着不可逆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世界的中心从欧洲转到了北美。而接踵而起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摧毁了欧洲这块文化昌盛的土地。欧洲传统文人、哲学家或流亡他乡,或抑郁而死。

  向那逝去的贵族的、优雅的、繁盛的传统欧洲文明告别,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海上钢琴师》所说的,恰恰也是这个主题。

  现实社会中,和1900的恐惧相反,人们对岸上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并不断去追逐,对物质世界的欲望无穷无尽。因此,面对这么大的世界,也很少有人能感到满足。

  而1900生活在船上这片有限的空间,他不奢求太多,专心与钢琴相伴,反而能得到满足。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船上,船的大小不同,人生格局不同,这个世界太复杂,也有少部分人活在非主流社会,不出山、不出村的人,一辈子同在一艘船上无区别。

  1900告诉我:无论大船小船都要有自己的钢琴如此,才能把有限的琴键变成无限可能。只有做自己真正擅长的、兴趣的事,才有人生的价值及意义,展现出无限可能。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8

  钢琴的琴键,有始有终,只有88个键盘。它不是无限的。而我能在有限的键盘上表现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是城市没有尽头。我没有选择走下去,不是因为我所见,而是因为我所不见。光是那些千百条的街道就让人迷惘,在这样没有尽头的键盘上,让我如何弹奏出音乐?城市,那是属于上帝的键盘。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en too beautiful. It's avoyage too long, It's perfume too strong. It's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make. ——By Danny Boodman·TD·Lemon·1900或许吧,这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东西。让我都久久无法忘怀。

  《海上钢琴师》,《Legend Of1900》,这部很经典的电影,是他介绍给我的。那时,只是隐隐地有一点印象,仿佛听说过这个遥远的名字。妈妈告诉我,这是讲述一个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的钢琴传奇。

  那天回家,很仔细地看完了这部电影。看完不过瘾,过了3天,又有冲动看了一遍。或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流泪了。我承认,我的泪腺比较发达,情商也很容易受感动,但是这并不影响对于这部电影的评判。这是无法用“感人”,“感动”这一类词来形容的。甚至更加神圣更加高贵的词语也无法描绘。

  半年过去了,音乐课上,老师又一次拿出了那张熟悉的光盘。班级里除了我和他,没有人看过这部电影。我们两个便忙于宣传它的剧情,不亦乐乎。花了好几节的音乐课终于全部看完了。大家都说很感动。特别,是看到最后那艘船在爆炸中顷刻断裂坍塌,震撼。

  事隔半年啊,第三次看到1900熟悉的面孔,我仍然感动,仍然流泪,仍然震撼。

  1900仿佛是一位藏在我记忆深处的灵魂,眼前,清晰而模糊的身影从来不曾消失。

  当他缓缓说出那句话:“钢琴的琴键,有始有终,只有88个键盘。它不是无限的。而我能在有限的键盘上表现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是城市没有尽头。我没有选择走下去,不是因为我所见,而是因为我所不见。光是那些千百条的街道就让人迷惘,在这样没有尽头的键盘上,让我如何弹奏出音乐?那是属于上帝的键盘啊。”他的表情是那样的深沉,仿佛一位世故的老人。但是从未下过船的他又怎会世故?深陷的眼眶,伏贴的头发,脸上淡淡几条沟壑,还有那身白衬衫、黑礼服。无不让人感到他浑身上下散发的那种优雅迷人的绅士风范,只是显得那么疲惫。他的眼睛,记得他说话的时候,是他脸部的特写,那么的清晰。他的眼睛,纯净透彻,干净得像一湾春水,像天真烂漫的孩子——除去年龄,他真的也只是一个单纯到透明的孩子。

  他从未下过船,或许这才是他的传奇所在。不仅因为他的音乐,还因为他身体中的那一份倔强。

  他生属于这条船,死也属于它。他的生命、梦想与精神支柱完完全全依赖于这条船。他离不开它。它,也离不开他。正是因为这种魂牵梦系的关系,爱情、名利、生活,他一次又一次的犹豫与动摇还是无法将他与它割舍。

  1900穿上Max的大衣,和每一位同胞们握手告别,或许是诀别。每一个人都等待着那伤感的一刻,永远失去这一位钢琴天才。他拎着那个皮箱,很慢很慢地走着,一步,两步,三步。他在往踏板的尽头,城市的中心,梦想的起点走去。

  这里是全片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之一。1900端详着眼前的的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栋又一栋楼像连绵不断的山丘,把他对于这个世界渺小的希望掩埋得结结实实。1900的脸上仍然是那种很安详,很沉稳的表情,空气似乎都凝固住了。他在思考着。只是一步之遥的距离——向前,将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会娶一位姑娘,或许就是他爱上的那个,凭借他的音乐,他也会获得世人的崇拜和成就;向后,他将失去这次机会,然后继续沉睡在这艘船上,为乐队伴奏,和Max聊着每一位乘客,恬静而平淡,或许会就这样老死在船上,就像一粒夺目的钻石被漫天的黄沙所湮没。没有预兆,没有理由,他轻轻脱下那顶帽子,转手挥了出去。帽子在空中旋转了好久好久,接着,随着风沿着一条斜线缓缓落在水面上。摇曳的水面顿时被击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载着帽子飘荡。于是他,1900,用一个帅气潇洒的转身告诉了每一个关注他的人他的选择。

  真的是命中注定吧。他注定生死在这艘船上,他注定离不开它,他的根注定在这里。

  我的眼眶湿润了。

  谁,会在名利和淡泊中选择什么?伴随着一声震撼的爆炸,船体碎裂了。红色的火光映满了天。1900已经到达了他生命中的天堂了吧。

  就像他生前所做的那样,在天堂里,他仍然会做一个热爱钢琴,热爱自己的天使。

  谁能告诉他,天堂里也会有钢琴吗?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19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尔·努恩饰)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丹尼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罗斯饰),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饰)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杰利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马克斯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0

  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有那么多感触了,它就仿佛是个持续发酵的面包,不断填充着我疑惑的思绪。对于这部传闻中被誉为经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关的简介和影评,因为没有比带着几分好奇走入一个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这部片子每个人看时都会有许多不同感触,不得不说在故事开端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它是略带黑色幽默的喜剧,虽然讲述故事的MAX看起来有些落魄,但从他的描述中,无论是那些第一个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还是收养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现出了一种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幼年的1900也着实是个让人喜爱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们微笑着去包容爱护他,给了他如同家人的温暖,但随着1900慢慢长大,故事在他的养父Danny遭遇意外后,渐渐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阴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觉得上帝给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同时也赐予了他异于常人的天赋。

  当他在寂静深夜弹奏出动人的曲子时,我和故事中的人们一样感动,而那说话古板刻薄的船长,也让人渐渐感到他其实是个内心温柔却不善表达的人,因为故事虽然没说接下来1900到成年这十几年中的事,但不难推测,船长一定也给予了他许多帮助。

  这部影片中最让我喜爱的一段就是MAX和1900的相遇,导演的镜头在展现MAX为了应聘入乐队卖力表演时,扫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围栏边,合着MAX的曲子用手指敲击节奏的修长背影,相信此时所有观者一定和我一样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满了快乐的元素,带我走入了MAX上船后遭遇的第一个暴风雨夜,那时的MAX就像喜剧演员一般可爱,当他感觉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时,1900淡定的出现在他面前,说能治好他的晕船病,就这样MAX在纠结和怀疑中,随着1900的音乐,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虽然我很质疑他们坐着的椅子没和钢琴固定,如何能随着钢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导演此刻展现给观众的无疑是最优美的视听感受,所以还是不要想太多了,单纯的享受吧,就像MAX在回忆中的自述,他感觉当时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华尔兹,多么奇妙!

  故事另一个精彩部分是1900和当时著名的爵士钢琴演奏家JellyRollMorton的斗琴,善良的1900甚至在起初根本没理解这决斗背后暗藏的恶意,并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是像他那样单纯的,那自称是爵士乐发明者的人,最终变成了自己导演剧目中的小丑,而这角色他本来是想留给1900的,当他灰溜溜的下船时,在旁人看来已毫无起初的光彩,这个被世俗物欲名利等缠绕的灵魂,此刻竟是如此丑陋。看到这,我不免想起老子说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一个人如果忘记谦逊而自大,是难免失败的。大道无边,学无止境。

  在MAX讲述之后的故事中,对于1900始终都不愿下船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很纠结,1900说“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去问为什么”,他不想过那样的生活。看到这我突然觉得他这句话,和以前我认为人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单纯的活着一样,是想让心灵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表象迷惑。所以,在1900时不时冒出的哲理性话语中,我觉得他是个人生的顿悟者,虽然他从未下船去看看真实的陆地世界,但在过往无数的人群中,他能很透彻的去观察到细微的变化,这种间接经验仿佛是给他展现了很大的视野,却也成了束缚他的围栏。我有些理解为什么MAX在知道1900放弃下船后会为他落泪,也许有些选择真的是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拾起了,我很想假设如果1900当时走下船,是否会遇到那可爱的初恋女孩,过着像MAX给他形容的快乐日子,或者是成为享誉欧洲的著名钢琴家?但对于放弃的1900来说,这些假设已不可能存在,他的观点的确也有他的道理,一个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又要到哪去的人,站在那看不到尽头的陆地世界中,的确是充满疑惑恐惧的。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总会为许多未知的事而烦恼,1900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让心灵被束缚,所以作为观者,如果站在他朋友MAX的角度去看,是无法认为1900懦弱或固执不愿改变的,在他乐观的背后,那依旧如孩子般寂寞缺乏安全感的心,也许真的只有大海和音乐才能填补。

  再美好的故事都会有结束的时候,1900将一生都留在了这艘生养他的船上,二战摧毁了许多人的信念,曾经豪华的邮轮已变成一艘破旧的医疗船,1900在船上用乐曲来减轻伤兵们的痛苦,在这样的环境和过程中,他应该是早已看透了生死。当他作出那个决定时,我和MAX一样难过,我甚至希望MAX能够打晕他,带他离开,让他重新找到希望,但故事中的MAX并没有那样做,的确作为1900的知己,他不能也无法那样做,因为穷苦潦倒的他几乎连梦想都失去了,战争的折磨让他无法给一生的挚友更真实的希望,只能听着1900最后一个有些自嘲的笑话,悲伤离去,祝福他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天堂,泪奔~~~

  我想如果1900没有经历过二战,是不是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人生中还有一个像MAX这样的知己好友会为他悲伤落泪,还有听到他曲子而感动不已的陌生人,一切都是有新的转折点的,传奇的句号不该就这样画下啊!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1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跟影院后果差未几,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洋溢的钢琴声,让我恍如置身其中。

  我爱好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感到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诞生在船上,毕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能够用他出色的琴技换来良多钱,过着人们眼里奢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海洋,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便取舍逝世亡,他也绝不在乎。结局看似悲凉,但我能感触到他当时的心情,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大陆。

  固然终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涯,要么跟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本人的抉择。电影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到处挪动的镜头,太欢乐!太美了!在船身激烈摇摆的进程中,他沉迷在美好的乐曲中,不被当时的情景吓到,好像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斥他全部身材,一个纯洁的人物!

  很多人无奈懂得他的行动,他完整可以驰名世界,赚许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动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晓得自己属于哪里。我信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2

  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3

  需求被削减,就能更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热望,一生的悲喜欢乐,将可以全凭自己弹奏。

  1900是勇敢的,坚毅的,执着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都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自己 ,但却又害怕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究其心理,是我们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为之而取舍,为之而付出代价。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写到:“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1900便是那个从头坚守到达理想彼岸的少数人。于这样从头至尾只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人而言,心灵的舒适早已超过现世的安稳。“

  这部电影的结局并不符合大众意义的圆满,而一遍一遍的观赏中,却能慢慢从中感受到许多的力量与美好。

  天堂应该早已有一架钢琴在那里等你,只待你双手在琴键舞动,生出最纯净动人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4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但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但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5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6

  记得几年前,偶然加上上学时候“校草”学弟(同龄)的QQ号,长得白净,体育好,眼睛爱笑,总之是那个时期大多数女生都会喜欢的男生类型,已经毕业几年的他,越发成熟的气质,看得出来虽然毕业了,但依然会看书,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QQ空间经常会分享电影影评,或者读书的片段,翻着翻着,就看到了《海上钢琴师》,已经记不太清他的影评了,但是,我却记住了这部电影。

  直到上周,我偶然看到我的好姐妹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悟,推荐了几部电影,其中就有《海上钢琴师》,还有《活着》…,只有这部,我一直没看。(好姐妹暗恋了校草三年。)于是,当下马上搜索点了观看。

  软床,暗灯,一杯热水,一个卡通靠枕,洗过脸,也泡过了脚,一个面膜正敷在脸上,会员HDR模式,开始期待并做好了尽情享受这部电影中的准备。

  开头有几次想要关掉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太平淡了,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提醒我,这是一部经典影片,人生必看电影list推荐之一,终于“1990”到小男孩长大,可爱聪明的小孩虽然总是被船长训斥,但却也给这艘船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从一出生,就在这艘船上,某一天,过人的天赋让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就展开了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如果你正心烦意乱,静下心来,跟着钢琴优美的旋律放松就好,就像那架没有固定腿脚的钢琴,在暴风雨的海浪上,优雅的滑行

  电影的剧情是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

  和爵士之父的斗琴,还有一次次马克斯劝说他下船,我仿佛也身在船上,能听的懂他的琴声,能感觉到他的情绪,也很多次在心里想,为什么他就不愿意下船试试呢?也许最后他下船了?毕竟遇到了喜欢的姑娘,最后成为著名的钢琴家,是个美好的结局,直到他穿着马克斯的外套,站在舷梯上,这一帧就像一幅画一样,1900停住了,他在想什么,我无数次猜想,最终,他又回到了船上。

  “每个人都有不同选择的权利,即使你不赞同。”

  我想,1900此刻停顿在舷梯上,看到一望无际的高楼,这座从出生就没有看到过的一栋栋建筑搭建成的城市,心里多少带有一点恐惧的吧?

  就像《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阿雅在热气球上的恐高,萱一直安慰阿雅鼓励阿雅要勇敢,勇敢的站起来,大S这时候说“我们要尊重她的恐惧。”这句话真的很赞。“我知道恐惧对人来说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恐惧。”

  直到影片的最后,马克斯问他,下船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不下船呢?1900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羡慕”

  看到这句话,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1900,他不是恐惧,而是终于找到了自己。音乐是他的全部,而下船,面临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东西和欲望,便无法随心所欲的弹奏音乐。他只想要音乐,他只想做自己。

  船上慕名而来听他演奏的人一波又一波,总会出现第一个叫着看到“美国”的人然后大家蜂拥着相继下船,相比之下,此刻看着大家下船的1900似乎是孤独的,但我想他只是孤独过,最终,最终他的内心从孤独中得到了安定。

  当我听到他说:“我不下船了。”的时候,我跟麦克斯一样已经泪流满面,让人心疼又真得特别理解他,想让他得到最好的世界,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

  有很多人说,1900是自闭症,我不尽然,电影之所以经典,离不开这样让人联想的剧情,人物设定,和结局,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电影就不同。

  虽然1900从未下过船,但船上的人来人往,他的心里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麦克斯说整个世界都会倾听他的音乐,但我想,只有孤独的人才需要被人倾听吧。1900拥有音乐,他并不孤独,反而拥有自我满足的安全感。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7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8

  一天夜里,1900溜进了餐厅,坐在了为贵族游客弹奏的钢琴前,顾自弹了起来。就这样,艳惊四座。

  从此,1900成了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钢琴师。他从不曾下过船,却早已声名远扬。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他遇见了一生的知己麦克斯。他带着晕船的麦克斯坐在钢琴前,在倾斜摇晃的船舱里,弹奏一曲又一曲快乐的乐章。他们同钢琴一起,在地板上来回穿梭,回旋,宛若共舞一支优

  美醉人的华尔兹。

  麦克斯鼓励1900去到陆地上寻找全新的生活,让他优美动人的琴声家喻户晓。之后自然而然的,名利双收,度过令世人所向往、艳羡的一生。然而,他却并不为之所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时候,爵士乐的鼻祖杰里闻名来到弗吉尼亚游轮,欲与1900对决高下。1900不喜将音乐以任何一种形式划分,于他而言,音乐就是心之所在,情感之所达。毫无悬念地,他赢得了比赛。大概音乐不仅是他情感表达的出口,更是上天赋予他的一种能力,凡人所不能及。尽管天才已经被滥用,我却找不到更确切的语言来称谓他。

  每当人们尽情徜徉在1900迷人的音乐当中漫步轻舞,总有其中一个人会第一眼看见,并对着自由女神狂热的呼喊出带着他们无限向往的“America"时,所有人都蜂拥而出,迈向他们憧憬的美国梦......

  这时,1900双手搭在膝上,在这份沉静里,你却能清晰分明的感受到他内心的无限孤独。同样的心疼,包括他悄悄地拨通随便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号码,说,让我们无论聊点什么......

  后来,他邂逅了爱情。

  财富、名誉,从不曾令他有丝毫动摇。但爱情,让1900心中起了涟漪。他试图尝试用除了音乐之外的语言去交流,但最终发现,对他而言,能够出口的语言表达,相比琴键能够流露出来的情感,如此微弱,困难。他只能在三等舱去偷望她,在深夜里轻轻吻了他心中的爱情,仓皇而逃.......他销毁了因她而生的柔情似水的,可以扬名立万的原碟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29

  天,同麦克斯坐在餐桌前,他平静的说,在到达纽约的前三天,他要去到陆地。“你会来看我吧?来我陆地的家?”1900问。“当然了!我会带一些甜点外加一瓶酒,你向我介绍你孩子的母亲,邀我一起共进星期天的晚餐。你同我夸赞她的厨艺,她向我说,你常和她提起关于有我的故事。”麦克斯回答。最动人的友谊大概就是这样:因你与我有了链接,从此,与你相连的你的至亲至爱,也与我有了关联。

  我想,麦克斯的回答,也是无数个你我脑补的情节。我们沉醉于1900的音乐,欣赏他这样天才般的艺术,却又因怜惜他们的孤独,希望他们能够品尝一丝凡夫俗子的热闹与普世的幸福。

  假如给你一双上帝之手,拥有去改变他命运轨迹的权利,你是否又真的会愿意、舍得去改变呢?

  麦克斯在破旧的船舱里播放那张黑胶唱片,再一次试图寻找出1900。当麦克斯找到他。

  问“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

  “创造音乐。”

  “甚至战争时期也在做吗?”

  “即使再没人跳舞的时候,即使炸弹四处飞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演奏,没有停歇。直到穿驶到了这里。”······

  “我一生中只在乎一件事,演奏小号。”正因为麦克斯有这样的心语,他才能正确解读1900,并懂得他。他们彼此也才能成为一生的挚友。最好的知己或是彼此成就吧!所以,最后麦克斯选择尊重1900的决定,独自离开。

  1900同麦克斯最后一段谈话,反复听了很多遍。每一遍,都领略更多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同深深的为之震动。

  他说:“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在1900眼里,陆地上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这样的光怪陆离,无穷无尽才是最可怕的。不像他形影相伴的钢琴,有首有尾,有开始也有结束。钢琴上数得清的88个琴键,意味着简单澄明,当欲望与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30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一个人,一艘船,一架钢琴,一辈子的光阴,一段传奇的故事。“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目前为止我在海上体验的时间很短,我总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轮,在大海上航行几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体验在海上的感觉。一艘船孤独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阳光和星空,四周几乎没有分别,可以学着放松,让晃动的船体带我回到婴儿时代,感受对周围的未知,对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无所事事。也许最初几天我会到处溜达,保持亢奋和好奇的劲头儿。然而也许十天,也许二十天,当这种新鲜的感觉一天天消散,厌倦、疲惫、无聊、焦虑、愤怒、恐惧……随之而来!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运!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须和孤独长时间相处。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自己交流,船上来往的旅人,正好给了他多元化的感官体验,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给了他无惧生命的力量。而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也为他的演奏注入了灵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学习,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独有的,是任谁也无法夺走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开启了自主意识模式,并擅长用意识创造和体验生命。我们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等行为模式的意义是为了打开我们的意识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体验到的去创造更多可以体验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从不期盼那个目的地的到来,开船的瞬间,他为同行的旅人开启一场音乐盛宴,驱散陆地带上船的雾霭。没有分别心,却更愿意在有梦想的人群中抒发自己的梦想,没有评判心,更纯粹的倾听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过思考把感受融入灵魂,融入梦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体可以说被禁锢在船上,可并不影响他的心灵在宇宙间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没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传奇也都在船上创造,而他的音乐,却拥有法式爱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诉说,美式激荡的呐喊……

  他用意识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名利对于他的音乐执著,对于他的创造守护,卑微而肤浅。生命的意义!深奥的话题,却有着无数简单的回答,可谁也说不清哪个更为贴切……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也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篇31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但这一切却在1900看到城市后都变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队用600吨炸药将巨轮炸毁,他也没上大陆一步。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让我十分影响深刻。第一个镜头,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画面选择了一种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第二个镜头:当1900与Max分离时,二人拥抱时,这里用了一个十分经典的仰拍镜头,在这一刻,我看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人格的高大。1900的人格在这一刻无疑是高大的,他拥有一个对音乐十分虔诚的灵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几乎全部都是从自己的音乐里悟出的,所以说,用一个仰拍来突出一个虔诚的灵魂;第二层是Max,他对1900的成全与尊重。自己的朋友选择了死亡,他并没有选择强行带走,而是尊重与理解,这是,仰拍镜头将这种高尚的做法表现出来;第三层,是两个人的友谊。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拦也执意上船,说明二人的友谊已经是另一种高度,并且,Max作为1900口中的少数人,说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说,用一个仰拍镜头,将二人的友谊体现的十分高大。

  最后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个天才,他从小就会弹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个孤独的人,特别是在一艘巨轮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来来往往,1900群看到的永远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他们怀揣着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前往美国,再美好的音乐也会因为那一声“America”抢去关注点,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独的身影。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精选31篇)】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04-1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25篇)04-2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推荐】04-22

【热门】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4-21

【热】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4-15

【推荐】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4-2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模板04-16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参考04-16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03-12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英语台词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