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月》观后感

时间:2020-11-18 14:32: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八月》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八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八月》观后感

电影《八月》观后感1

  想看《八月》这部电影,一直没有机会实现,为此,难免有点耿耿于怀,毕竟,自己每天是在影城混吃混喝的。因为我太想知道,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光环下,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导演,究竟做了哪些有益努力,让一部乳臭未干的处女作,赢得一众专家评委刮目相看。

  再过一周,该片即将下线。还好,今晚终于如愿以偿。

  简单谈谈直觉印象吧,因为,这种自然感受太强烈,占满了大脑。

  电影从工人下岗开始说起,主要讲述了1994年夏天小学毕业的少年张小雷,在懵懂间目击到自己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

  小雷爸爸是电影制片厂优秀的电影剪辑师,铁饭碗被打破,他常常用一句话自我安慰:下岗有什么可怕,人是凭真本事吃饭的。可他当老师的老婆却不以为然,认为他荡来荡去不务正业还自命不凡。

  直到有一天,他酒后对着房间的空气绝望地挥拳,内心的不安和不甘才不加掩饰地发泄出来。

  为了生存,最终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他的口头禅)远走他乡,给他从来不屑一顾的同事韩胖子做场工。

  影片用黑白色调和大量浅焦镜头,以旁观者为主要视角,通过碎片化的记忆,客观再现那个年代的阵痛。

  那些高唱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和咱们工人有力量的父辈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一夜之间,他们和集体失散了,变得一筹莫展、茫然无措,理想,信仰也像被废弃的车间厂房蒙上灰尘。他们饱经风霜艰苦卓绝的历史,像影片中那个终日卧病在床的太姥姥,渐渐被时间隐去踪迹,不再引人注目。

  因为,生活不会因为谁的不幸和指责而住手,历史终归要前进。

  导演有意以一个十二岁孩子有限的眼光看变化的世界,妙就妙在,他只负责拍摄日常琐碎的事件,其背后的复杂性和价值观交由观众判断。

  电影片末有一行字:献给我的父辈。

  有人说:“《八月》是写给父辈失意的诗,是生命里长出来的电影。”

  金马奖评委对于《八月》的颁奖词是:“它不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更是对人情世故、体制变革以及时代记忆的回眸与反思。”

  而于我,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隐隐作痛的心中,一直闪现儿时那个曾给我们国企子弟带来很多美好往事的大厂区,如今,颓败在瓦砾和杂草中,无人问津。

电影《八月》观后感2

  《八月迷情》这部影片,刚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被它吸引…但是,当故事开始转入正题,也就是August Rush出现的时候剧情的起伏跌宕确实让我的心紧紧地捉了一把。

  从《假如爱有天意》和《八月迷情》 中,我懂得了一些事情,缘分是彼此间心灵的共鸣与碰撞,有些时候无需言语,只要眼神的触及便会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与彼此的爱意。或者此刻我们是陌生人,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信念和追求。在同一条路上我们相遇,然后相爱。那些深刻的爱是从心底发出并使人一生难忘的。不管人生将来的考验,不管身份的悬殊,更不管年龄的差别,那种缘分,那种爱会让对方得到最美好的回忆,几时有些时候结局并不完美。

  同样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有着外人不能通晓的触感,心灵是相通的,因为血浓于水,这一点我坚信无疑,从《八月迷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始终坚信一部影片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剧作家都有关于自己的理念追求和精力。能写出大作品的人必定是心中充满爱的人,也是拥有饱满人生的人。我常常带着疑问去看每一部戏,我希望从戏中的剧情去猜测作者写这部戏的`原因,他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呢?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我会从影片中收获到另一番关于不同人生的顿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管是一部电视剧还是一部电影,不管他们叙述的是一个故事还是多个故事,里面不同的人物就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享受影片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放松,娱乐的过程,更是探讨不同人生不同生活的过程。

电影《八月》观后感3

  那个时代,战火纷飞。

  那个时代,硝烟弥漫。

  那个时代,有多少英勇的战士,明归于日本人的机枪下;

  那个时代,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葬送在日本人的炸弹下!

  数不清的同胞,魂归于黄河。当即就有无数孩童无家可归。五月,八月便是这样一对孤苦姐妹。当可怜的五月、八月双亲故去,魂归黄河,五月就带着小八月投靠了舅舅,谁知不久舅舅也在日本人的枪下,永远闭上了眼,舅舅一家只得搬走,再没有人能够顾及她们姐妹。她们远赴黄河,寻找爸爸妈妈的声音。从避难营转移的无数孤儿,在修女的带领下径黄河,他们也在寻找父母的声音。有多少人魂归于黄河,又有多少孩子魂系黄河!

  这就是那个年代,影片中孤苦伶仃的小姐妹所处的年代。每每看见那孤苦无助的一个个背影,眼泪就不止地滚落,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

  当影片落幕,我不止一次地沉思,我和她们比,会怎么样。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叛逆的时代;我,口口声声喊着:“我要自由,我要自由!”仔细想想,却总也不明白自由是什么?难道就是脱离父母的管辖,就像独立一样,像奔驰的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不是自由,这是悲哀!

  我也想过,我为什么哭喊着说老天不公,给我自由,这样的话语。仅仅为了母亲的不绝于耳的唠叨和父亲总有的几句斥责,或是少的可怜的零花钱,还是老师日日如山的作业。或许没有这些,就是自由吧!我想。但如果这样,那么这就是个不该拥有自由的年代!想想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战争,和那些硝烟中的孩子!所谓的“自由的枷锁”对他们是多么难能可贵!想想如果我们没了自由的枷锁,会怎么样,和他们一样,流浪,漂移么……有人说:“那样不是挺好,自在逍遥?”我想,那是最好的结局,而事实却没那么完美,因为时代的变迁。这是个叛逆的时代,当时,他们或许只会没落,而我们,却因为社会的不同,面临的竟是堕落的危机。那么,所谓自由,确实是我们不该拥有的。在带有枷锁的家里待着要更好。

  回头想想,这些“自由的枷锁”到底以为着什么?想了很久,懂了,这是家,没有它们,你、我、他便不再完整,没有它们,我们将比五月八月更可怜。

  后记:入夜,望着残月,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真的没有自由么?想了许久……许久……直到眼片粘上了,再也揭不开……

电影《八月》观后感4

  昨天终于把某人的八月迷情看完了,就在某人在卡拉OK里腐坏的时候。听了某人的主意,使劲地拍了几下,DVD盒果然不负众望地打开了,哎,省去了偶一番折腾。没听某人的话在公司看,不然眼泪汪汪真是太丢人现眼了…

  八月迷情,AUGUST RUSH,很煽情的文艺爱情片,故事情节其实比较老套,男主人公是乐队吉他手加主唱,女主人公是知名小提琴手,俩人偶尔遇到一见钟情却因为女主人公父亲的阻挠而错过。更可气的是她的父亲因为害怕名誉受损而谎称女主人公的孩子在车祸中丧生,其实是被他送掉了。

  十一年间在男孩之家里,小男孩倍受欺凌,却从来没有丧失过对父母的信任,他坚信他们一直和他在一起,也坚信他们一定会来找他。最可贵的是小男孩极具音乐天赋,任何声音在他耳朵里都是跳动的音符。在长久地等待之后,小男孩决定离开男孩之家到纽约去寻找他的父母,并且相信音乐可以让他们重聚。

  而这时因为失去爱情而丧失了继续演奏和歌唱动力的男主人公在芝加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女主人公也放弃了演奏在旧金山音乐学院当老师,过着表面上平静的生活。当女主人的父亲在病危时告诉女主人公她的孩子还活着,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对孩子的思念令她发疯似的寻找男孩的下落,同时也激发了她内心深藏的对音乐的热爱。

  男主人公巧遇当初乐队的队友,面对朋友们的职责和质问,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并最终明白音乐一直是他的梦想,无论发生任何事,哪怕是不好的事情都不该放弃音乐。当男主人公来到纽约演出在街头巧遇因为种种机缘而可以举办个人演奏会却因为害怕坏事发生不敢去的男孩时,男主人公惊叹男孩的才华,也把自己亲身的体验告诉男孩,要坚持自己的音乐,无论发生任何事。

  影片的高潮在公园演奏会上,女主人公和男孩同时受邀演出。()当初男孩只是单纯地想让很多很多人听到来找到他的父母,但是男孩谱曲并指挥演绎的交响乐狂想曲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人们为之而疯狂。而这时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终于在音乐声中重逢,当他们来到男孩身后,男孩回过头来,他们相视而笑。

  从头至尾,动人的音乐都穿插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小男孩眼神中流露出的对音乐的痴迷和他出色的吉他弹奏更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不需要任何言语而可以直抵人心的语言。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梦想的故事。只要坚持,梦想就会实现,幸福也终会来临!少年犯观后感红色故事汇观后感叶问观后感

【电影《八月》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雷锋》观后感11-14

《简爱》电影观后感01-24

电影《夺冠》 观后感01-19

电影《真爱》观后感01-14

励志电影的观后感09-18

关于励志电影观后感09-15

励志电影观后感例文09-15

励志电影观后感范文09-06

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01-25

电影《入殓师》观后感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