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时间:2022-11-28 22:19: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千年包公》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包公执法如山,无所不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违法必究,铁面无私。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清官。包公的正气、勇气和灵气,已成为中华民族灵魂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了老百姓心灵的寄托。因此,包公,这个形象的核心内涵和价值作用是一致的:有包公在就有天理在,有包公在就有正义在。只要人们有维护正义、惩恶扬善、渴望公道的心愿,包青天的价值和魅力就不会衰弱,包公形象就不会消失。

  司法判决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后的法律,要求法官要有良知,还要有善行,如果法官心灵的源泉受到玷污,那他的学识越高、技巧越丰富,对社会的危害则越大。有了法律的规则,司法运作的全部过程需要法官的行为来展示,法官要在与公众互信的法律信息交涉中确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孕育滋养法治信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人民法官是国家公仆,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决定了人民法官必须致力为公、甘于奉献,职业尊荣感与价值感要靠不断完善专业素质与提高个人情操来予以保障。舍去社会风气中的浮躁虚华,静以修身,耐得住寂寞。当明镜高悬、法槌高举之时,法官的灵魂深处要有一尊静默的独角兽,公正是它的身体,良知是它的血肉,智慧是它的经络,为民是它的呼吸,而奉献则是它不断运转的动力。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以孝、刚、廉、明著称,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包公以善断狱案闻名,被誉为折狱断案“箭垛式人物”、“东方的福尔摩斯”,并形成独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包公司法文化。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以包公为代表的司法文化历经千年,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树立起清正廉洁司法官员的崇高形象,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它倡导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

  包公司法文化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有人认为清官司法突出个人,抹杀制度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从法治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保护正当利益要通过健全法制,而不必祈求清官。但将制度与个人割裂或对立起来也是不现实的。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实行,选好人、用好人才能执好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用好人。有包公式的清官才能执好法。我们所说的清官品德与严格执法实际是统一的。当今执法中的问题,不少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官德失范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强调为政之制,也要重视为官之德。

  另外,包公的严格执法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是追求社会正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权者可以官官相护或以权枉法,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在经历了无数次抗争失败、问题仍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包公一类的清官身上,希望讨个“说法”即公理。所以包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良的愿望,凝结着社会正义。人们推崇包公就是追求社会正义,这正是包公断案故事的意蕴所在,也是包公司法文化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近日,阜阳市审计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通过网络、电视等平台,收看三集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积极撰写影评及观后感并上报。

  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千年包公》纪录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和要求。通过观看此片,让审计机关党员干部树立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的包公形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和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丰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从纪录片中领悟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如何做到依法独立审计。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

  由省纪委牵头组织,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将在央视纪录频道、安徽卫视连续三天播出。为进一步丰富“两学一做”内容,黑石渡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纪录片《千年包公》。

  该镇通过QQ、微信、短信转发观看纪录片通知,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和镇直各单位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按时观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感悟,认真撰写观后感,并在报送观后感中择优向宣传部门推介。

  据悉,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由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后,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延伸阅读:包公故里:千年之后还在沉睡

  “包公作为中国古代清官的代表,举世闻名,好多地方巴不得有这样的历史名人资源去开发,而我们对包公这个人文资源的开发还不到位。”昨天,包公第三十六代后裔、合肥市人大代表、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会长包训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正值包公铜像搬迁“新家”之机,合肥应该充分利用包公资源去打造合肥城市名片,发展合肥旅游文化第一品牌,提高合肥的城市吸引力。

  小包村今景恍若千年前

  今年6月,包会长提出了打造“包公故里文化园”建议,试图凭借包公牌这一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传承包公文化及其精神。记者在包会长及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顾问、前肥东县政协副主席童宗海的陪同下参观了包公故里——肥东县包公镇大包村、小包村,村中包氏后裔们都表达了开发包公故地的愿望。

  一路颠簸,车辆在小包村村口停下,路边一头系在柳树上的大水牛正低着头咀嚼着枯草,优哉游哉地甩动着长长的尾巴。对面的平房前,一位大爷光着膀子坐在竹椅上,摇着芭蕉扇,旁边一只瘦骨嶙峋的黄狗蹲坐着,吐着鲜红的舌头。

  村路正前方是小虎山,只可惜被炸了好几个大窟窿,让人感觉有些突兀。小虎山西面是凤凰山,也叫一里十三胞,传说包公母亲从亲戚家回来,走至山上,突然感觉肚子痛,她预感包公要出生了,在一里路远的山路上,她由于肚子痛而蹬了十三次,后来她蹬过的地方就形成一个个突起,也就是胞,如今,这些胞依然清晰可见。

  凤凰山下有一座凤凰桥,现在的凤凰桥只剩一块石板了,横跨在一条小沟渠上,石板上有一些刻纹。当地一位包家后人介绍说:“包公小时候放牛、打柴都要从凤凰桥经过。”凤凰桥下有个包公衣胞庙,也就是包公衣胞埋葬的地方,面积不到1平方米,几块石头搭建得像柜子一样,里面石块上刻着包公图像,下面写着包公的出生年份——宋真宗咸平二年,图像前面是石柱,上面有未燃尽的香烛和灰烬。衣胞庙旁边有包公左脚印塘,静卧于阡陌田间。

  在村路的另一侧,可以看到荷花塘,田田的荷叶密密麻麻地挺立着,塘中水已几近干涸。据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介绍,现如今的荷花塘面积每年都在萎缩,“以前都能在里面养鱼、洗衣服,现在都是泥巴了”。

  花园井距荷花塘约30米远,井内布满至少两厘米长的青苔,正在井边打水的马大妈告诉记者,听村里老人说,井水近80年来从未干涸过,每逢干旱时节,四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这里挑水。童老先生告诉记者,此井在宋代就有,清朝修理过。井边还立着另外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肥东县重点保护单位”字样。记者舀上一碗井水喝下,甘澈清凉至心间。

  包氏宗祠连个香炉也没有

  下午,记者又驱车来到大包村,在大包村的岗头山上看,整座山呈现一定的坡度,山面总体比较平滑,满山开着小野花。从山上望去,大包村有山有水,地势空旷,合宁高速穿村而过,另外还有铁路穿行。

  1998年就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包氏宗祠,竟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走进祠内,一股霉味令人发呛,地上散放着十几张珍贵的历史宣传资料,都因回潮发霉而看不清内容,偌大一个祠堂竟无供人祭拜焚香的香炉,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从家里搬来的一个大水缸,满缸香灰已经从里面坍圮出来,落在地上没人打扫。祠堂内除了包公塑像外,本该有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位护卫中始终不见张龙、赵虎的身影,甚至连马汉塑像的左手下端也已残缺,露出白色的石膏,地下洒落着一层石膏灰。唯一让人值得欣慰的是,屋顶至今没有蜘蛛网。包会长说这是天然的,没有人刻意打扫屋顶,这象征着包公清廉一世。

  急盼早开发后人泪满襟

  包公镇的大小包村是包公当年出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世代为农,如今村里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已经不再耕田种地,而是选择进城务工,留下来务农的都是家里岁数较大的老年人了。说起打造包公故里,这些老年人既有些失望却又满怀希望。

  91岁高龄的包家媳妇阚老太说,“开发好哇,讲‘要搞’都讲多少年了,都没搞起来”,阚老太对记者说她希望在活着的时候还能亲眼看见这里得到开发。家住小包村今年77岁的包公第三十五代后裔包先水,扛着锄头很憨厚地告诉记者,“就盼着搞开发,如果开发好了,我们总比种田要快活些吧!”

  看到包公故里的景象,包会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表示,如果再不打造包公故里文化园,那么包公遗迹在几十年后将会荡然无存。他还讲述了一些故事。

  2009年10月份,全国14个省32个地区的300多位包氏后裔会聚合肥参加包公公祭大典,在鞭炮轰鸣中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包氏首次大团聚。后裔们集体拜访了包公出生地,他们来到小包村的花园井后纷纷将自身携带的茶水或饮料倒掉,换作井水,甚至有的人等不及直接用手捧着水就喝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不少人被井水溅湿了衣衫。喝水不忘包青天,大家抚古思今,对包公的怀念越发浓烈,认祖归宗的心更加急切,望着井中布满的青苔,井旁包公祖屋已经不见踪影,不少人竟潸然泪下,多少年,还使后人泪满襟!

  包公故里开发仍面临困难

  这两年不时还有祖国的港、澳、台同胞,以及新加坡、韩国的游客要求到包公故地参观游玩,常有当地人说,“没有看头啊!”但这些同胞或游客的话非常感人,他们动情地说:哪怕是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哪怕是在包大人生前走过的黄土地上走走,也不失是一种启迪啊。

  据介绍,目前打造文化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是道路问题,肥东县城到大包村、小包村的道路坑洼不平,村内公路更是少而破,不解决好道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就不可能吸引资金,开发包公故里就无从谈起。为此,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重点研究开发包公故里的价值与具体方案,能早日完善大包村、小包村的基础设施,并对开发包公故里能有政策上的支持。

  在回程的车上,童老先生对记者讲起了包公故地开发的历程。他说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呼吁开发包公故里,但也只是呼吁而已,并没有任何实际进展。到了2000年,肥东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把开发小包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认为包公不仅中国闻名,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如果不建设小包村,就谈不上打包公牌。委员会提请合肥市城市规划局研究开发小包村,申请打通小包村的道路、竖立介绍景点的石碑、在花园井上建立亭子供应茶水等,市规划局预算经费约需65万元,并提请时任常务副市长厉德才批复,当时的批复是请有关部门协同解决,结果此事一拖再拖,杳无音讯了。

【农村初中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党员千年包公观后感08-25

看《千年包公》后感08-26

千年包公观后感+教师07-14

教师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精选范文09-18

《千年包公》影评及观后感07-14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07-14

千年包公观后感100字07-14

精选千年包公观后感2000字07-14

农村党员民情日记05-28

《千年包公》大学生观后感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