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

时间:2020-12-19 15:32:5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

  《客从何处来》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的纪录片。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

  感悟历史、审视自我,《客从何处来》全程记录明星寻访祖辈生活的地方,追溯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下面是yjbys关于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

  本来,追寻一个先人的旅程不会是这么一个侦探片一样的故事。中国人对于血缘传承和家族势力的执念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战胜着改朝换代的战火离乱。

  你家有家谱,你村里有祠堂,你看见小伙伴们两个字的名里头一个字跟你一样,所以你知道你们是一辈的人。但是现在,你得靠着躺在善本室里好多年没人看过的,因为拍电视的噱头才拿出来的只字片语来确认你爷爷奶奶甚至爹妈的事迹。

  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尊重,用孔子的话说,是“慎终追远”,对于过去的学习和尊重,最早来自于祭祀时候对于祖先故事的恭敬了解。

  在这个古老的农业文明里,家族不仅代表着生活在一起的一群人,也是荣耀,身份和信誉,它更是一种最终成为政治势力的家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成为一种历史发展中与朝代更迭时而并行又时而分开的隐形实力。除非被另一种政治力量专门针对,否则,它具有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活力。举个例子,除了没有军事力量自我防备之外,易老师家的言馨堂里有书斋等各种生活配套设施,这很像魏晋时候的坞壁——可以在乱世里自我供给自我保存。

  而现在,需要后人这么费力去探究家族历史的原因不外乎不问和不说。

  不问的原因很简单:忙,没兴趣,或者反正时间还长,以后慢慢说。然而何至于一无所知,恐怕是因为“不说”。

  易老师虽然演技一般又有表现欲,所以看起来总有点违和。但是易老师也时而说点真话:比如说听到他的继外婆是燕京大学外文系的毕业生,但他从来没听她说过一句外语的时候,找来捧哏的专家糊弄说,那是因为你挖掘不够深。然而易老师说,那时候谁敢说外语啊,那不是美国特务嘛。易老师的表现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他几次的转头叹息。大家可以留意留意。

  “不能说”还是“不愿说”才是这么多长辈对于家族故事讳莫如深的原因。它隐藏着历次政治势力对于“家族”这个概念的清洗,某些希望打破社会结构的政治力量首先需要打破的是家族这样一个稳定的层层叠叠的忠诚的构架。

  请别误会,不独我朝,从娜拉出走、涓生子君私奔就开始了。战争和改朝换代都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着,而后我们这个自古最重血统的民族走到了这一步——你爹妈的事迹成了一个谜。

  需要向天要答案。

  这节目原先只想搏人眼球,嘉宾的选择,故事的裁剪都简直如同春晚一样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季当红,国际知名人士,还要有文化人。于是有了易老师版的《走进科学》,硬凹的侦探式的“死亡名单”开局。然而这个故事的内容让制作方不得不正视这个节目里相似外国节目永远不会有的沉重——这个国家在这一百年间经历的战火和离乱,被屠戮的生命,被践踏的尊严。

  但是欲言又止。

  所以所有的宣传都往煽情的方向狂奔不止——我们要去了解过去,要去抚平伤疤。然而,这伤疤从何而来,又为什么受伤的人如此讳莫如深?

  或许是节目的定位,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些问题浮浮沉沉,欲言又止。然而,作为观者,你不去想这些问题,其实永远也不能真正知道,客到底从何处来。

  Ps,其实易老师的三集放到最后会比较好。他那个家族变迁其实是很庞大的近代史,应用来作结。从阿丘的故事入手可以更“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节目还有个有趣的地方,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本朝建国之后的阶层升降的原因。 阿丘那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把他爹的背景给忽略了,所以我很期待马未都那集,看看挖军队能够挖到什么程度。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在年少时就背诵过,却没有真正体悟到其中的情感,看了《客从何处来》再读,心中多了些唏嘘与无奈。

  中国人对于血缘传承和家族观念向来有一种执念。在这个农业古国,家族不仅代表着生活在一起的一群人,更代表着荣耀和身份的认同。这种凝聚力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浮沉愈显得深刻和坚固。

  节目在嘉宾的选择上,故事的裁剪简直如同春晚一样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知名人士,还有文化人。名人作为主角,首先博人眼球,其次他们在寻根过程中显露出那种普通人的情感,褪去了名人的光环,引发共鸣。易中天教授为主角的这一集中,以一份“死亡名单”开局,硬凹出来的悬疑之感,略显矫情,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一部纪录片。虽然节目某些形式有硬伤,但是这个故事的内容避免不了沉重——这个国家在这一百年间经历了战火和离乱,波澜壮阔的历史似乎吞噬了个体人的自尊与存在,人的命运与历史大事件环环相扣。但是节目在这一方面的表达欲言又止。流程的设置、人物的特写、配乐的'选择等等都是比较煽情的,事实是观众的确受到了感染。节目在努力传达这样一个思想,我们要去了解过去,要和自己和解,要抚平伤疤。至于伤疤从何而来,由于我们心知肚明的原因或者历史疑团,就让它飘散在风中。

  然而,作为普通观众,我们会忍不住思考而有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客到底从何处来。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观后感,每个人的历史

  终日奔波,各种忙乱。等时光匆匆流逝,回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每一段过往就是一场兵荒马乱。

  从英语的学习中短暂抽出身来,静下心看完了这一季的中国网友原创投递大型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我来说,这首短短的小诗是在熟悉不过了,甚至今日背起,依然会在眼前浮现出当年那种青葱的散发着香草芬芳的童年时光。记得第一次接触,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课本上,摊开课本跟着老师,笨拙的用手指着字,一个个的念。时不时旁边还有一个调皮的二愣子少年发出一声怪叫,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总之,这就是我关于这首诗的全部童年回忆.

  然而,现在,眼下,当我看完这部纪录片,所思所想当中却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什么是血?什么是缘?什么是亲?什么是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这一切的一切,被裹挟在风驰电逝的历史中,从眼前飞驰而过,我来不及惊叹,来不及感慨,甚至来不及擦拭一下眼角的泪滴:易中天的十八氏祖易先奋勇守卫交趾县城,终因孤立无援城破自杀;阿丘无辜的外祖父祖母被士兵拉到橡胶林斩首,匆匆消逝在了历史的尘埃;曾宝仪的外祖父被迫远离大陆半个世纪,而后返乡扑倒在父母的墓前失声痛哭;马未都的父亲因为胞弟之死而顿悟生命的价值,背着家人毅然参军抗日......这一个个历史事件对我来说都是那么亲切,仿佛就发生在我眼前,和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行不同,毕竟当年的伤亡人数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甚至当你静下心来细细聆听、观察,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历史,一个所有人都无法绕开的壁垒,如此真实的矗立在了面前。

  观看片子时,发现有一句话在弹幕中反复滚动出现:大历史中的小人物。起初看到这句话很感慨,但是现在再想却觉得这种想法有一些肤浅。要我来说,反而是大人物从小历史中走来。因为在我看来,这次节目的价值不单单是让我们回顾历史,揭开那些多年无人问津的先祖的传说,比起这些,我感受更强烈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存,顽强生存,以一种无法预料的命运同自己、同自己同时代的人、同自己的祖先、同自己的后代在时间的夹缝中相遇,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论重大或是轻微,都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轻者是觥筹交错,相忘江湖,重者则是命运悲喜,沉浮此生。

  在这一整个寻根过程中,是人,被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权倾朝野、烜赫一时的名门望族,还是卑微低贱、埋没荒野的布衣平民,他们无一例外,都通过自己顽强的生存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以飨后人。作为后人的我们,在千百年后,面对祖上遗留下来的”财富“,无需多言,稍稍鞠上一躬,奉上一炷香即可,毕竟时间留给我们的沉思也还不够,历史带给我们的细节也还太少。甚至再仔细回想一下,岂止是祖先,我们又对自己了解多少?

  茫茫人海,身世浮沉,不知道明天自己将要往何方。如果这时候再有一个人从几个世纪后穿越而来,指着你的鼻子大骂,因你的无所作为而害的后世颠沛流离时,不知心里究竟作何滋味?前朝陈子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历史所给予每个人的沧桑感,都需要我们独自来背负。然后在我们行将就木时,把这个包袱郑重的交给下一代,顺便捎上一句嘱托:”小子,你给我好好活!“

  最后,简单谈论下其他的细节方面。陈冲的两集略感不满,有充数之嫌,陈冲自己貌似也是完全一直在出戏状态,独白贫乏且缺少真情实感。剪辑有些确实啰唆,不过总体瑕不掩瑜,还是四星好评。在评论区发现一句经典:“王侯将相确有种乎”,很值得一赞!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如何从音色来判断音响好坏10-03

从六个方面来品鉴咖啡10-07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08-28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推荐】02-06

幸福来敲门观后感15篇01-19

马金来从营职军官到亿万身家成功创业09-12

从四个命令来解析网络故障诊断09-25

淘宝客程序08-14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15篇02-06

《举起手来》观后感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