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方法

时间:2022-11-17 12:00:2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学习古诗方法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古诗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古诗方法

  学习古诗方法1

  一、 分层理解法。

  要记一首诗,先要弄懂它的含义。比如,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几个层次,归纳一下,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深了。

  二、 抓领头字句法。

  背诵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得熟的诗,往往在中间卡住。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某段的领头字,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

  三、 再现形象法。

  好诗一般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经常在头脑中再现诗的意境和画面,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四、 定时快读法。

  给自己限定时间,限定数量,如五分钟背出八行诗。读时逐渐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要做到快而不乱,快而不错。这就迫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记忆信息迅速输入大脑,获得强烈的印象,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五、 运用手语,加上优美的旋律,用古诗吟唱的方法学古诗。

  首先在识记古诗生字的基础上朗读,在正确朗读古诗的基础,借鉴快速记忆中的“节奏记忆”的方法,在有节奏的情况下来朗读甚至背诵,这可以增强对整首诗语感的把握,还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把整首诗储存在大脑中。但古诗还更应体现它的可欣赏性,所以简单的“背诵”是不行的。那种带有一定韵律的“吟诵”更能体现古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方法2

  抓关键词语背诵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按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限时背诵法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希望这篇如何快速背诵古诗文,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学习古诗方法3

  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我们学习古诗,就是要将这种被集中、凝练化的语言。具体化,所谓具体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诗的意境重组,将诗人的感情再现,让诗歌掺入读者的思想。 了解这些,那么我们在学习、鉴赏古诗时就应有条理、有步骤地去解析古诗,领会诗中蕴含的意思。

  一、紧扣诗题,了解内容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

  二、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的腐(fu)败,或自怜悲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迫害,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学生去猜想的 . 。

  三、把握重点,品味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通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实这诗句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历史背景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如文天祥写作《过零丁洋》时,正值宋兵被金兵围攻,宋军面临着兵败的危险,看到这一切,作为接触爱国将领的文天祥,发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叹。可是,由于朝廷的无能,他眼见报国无望,最后以一句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时古诗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学习古诗方法4

  一、持之以恒,坚持背诵。

  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古诗词一共有八十首,要把着八十首放到每一天的语文学习中,每天花一点时间学习。古诗词的背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要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古诗词的意境是需要反复揣摩,每一次学习都会不一样的感悟,所以别把古诗词的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好好去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好。

  二、深入理解,化为己用。

  背诵只是简单的记忆,古诗的背景、内容、意境是孩子在学习古诗词中应该着重关注的,同时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不少古汉语知识,这也对今后文言文学习有帮助。真正的理解古诗词,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在答题时游刃有余。掌握古诗词也为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在作文中合理利用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三、分类整理,多做练习。

  如果对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都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可以着手对古诗词进行分类,如按照季节、按照情感基调等,这是在横向理解的基础上,纵向上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上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要集中力量做一做习题了,习题其实是出不完、做不尽的,做题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多见题型。

  学习古诗方法5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册教材都有一个古诗单元,加上每周一诗,一学期要学二十多首古诗。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对于主动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积淀古典文化、提高鉴赏古诗能力很有意义。那么如何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朗读古诗、了解诗人、体悟意境、把握鉴赏要领。

  一、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比如“举头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还要理解意象构成意境的一般类型: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四、把握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是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舍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学习古诗方法6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学习的四个技巧介绍

  (一)注重语感。阅读作品,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活动。优秀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对于古诗文,要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

  (二)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三)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文学作品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四)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学习古诗方法7

  “意”是诗的“灵魂”,词句声韵是躯壳;无躯壳,灵魂何以藏身?故,须先建躯壳。

  如何建?

  1、熟读,读熟,背熟《声律启蒙》,可熟悉声韵平仄,出口成对,为以后写对联,律诗的对仗打下基础;

  顽童手边这本《声律启蒙》还附上了《笠翁对韵》,两书同一性质。

  2、熟读,读熟,背熟《千家诗》,可巩固声韵平仄,出口成诗。本为宋代诗人刘克庄专门为儿童学诗而编选的,以后历代有人增删,成为明清两代学诗启蒙必修教材。当代亦有《千家诗新解》,注释较详,也可用。

  这两本书,网上即可以查到其详细的介绍,也可以免费阅读。

  3、熟读,读熟,背熟《唐宋诗词欣赏启蒙》,帅建中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该书所选,超过《唐诗三百首》与《宋词三百首》,编者以七年之功,六易其稿,选、编、注、赏均颇具匠心,书后附有《近体诗格律》与《读词与填词常识。》。

  此外,以前古籍出版社出的《唐诗一百首》,《唐宋词一百首》,《宋诗一百首》也很不错。

  另外,面向中、小学生的古诗词选本也行。

  熟读,读熟,背熟的功夫下得越多,效果越好!讲解越少越好!

  在这个阶段,词句不大理解无关紧要,诗词格律也不要去管它,要熟到“化”,遇到一个与古诗词中类似的场景,相关的诗句就自动跳出来,好像是你自己写的一样!

  从儿童开始,最好!当然,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到了这一步,当然还得往前走。如何走?且听下回分解。

  学习古诗方法8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古代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了古诗文推荐篇目。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学古诗文要学到何种程度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再加上古诗文具有高度概括、精练含蓄、思想深邃、感情委婉等特点,因此,儿童学古诗文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对古诗文的深刻理解。那种逐字逐句分析、要求学生学一句理解一句的做法,一方面忽视了小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另一方面,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加重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诵”、“熟读”、“诵”很相似,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

  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的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练,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因此,我认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还是“不求甚解”好,当然这种“不求甚解”不是要求学生一点都不需要去理解,而是要在其诵读的过程中实现“自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每当学生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不是都提醒他们再仔细地读一下课文吗?对于古诗文的理解,我认为就更不需要教师讲解了,一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自悟,至于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人而定,不需要搞一刀切,更不需要将教师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此时的理解或许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们对于诗文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并且会融入自己的人生体会,其理解的深度与在学校时所学的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这些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法做到的。所以,当前重要的不是他们理解了多少,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而是他们记住了多少;不是他们从诵读中获取了多少人生的哲理,而是他们积攒了多少留着在将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慢慢享用的精神食粮。

  理解有助于记忆,但这种理解应该是一种“朦胧理解”(任永刚、盛文节,《倡导背诵古诗文丰富儿童的语言》),它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解,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悟。在这里,我们要将“引导”与“讲解”区别开来,讲解不是引导,我认为最好的引导是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国古典诗词有着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这种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现出来,入情入境的诵读不但能使听众感受到美,对朗诵者本人更是极大的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但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也有着激发兴趣的显性功能。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朗诵者更加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避免在理解诗意上走弯路。前面所说的“自悟”也就是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得以实现的。引导学生诵读,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而不是教师的解惑作用。教师不需要讲解,只需要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诵就可以达到引导学生把握诗的意境的目的。

  学习古诗方法9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一、熟读成诵法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诵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积累要选择学生易读易记,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想象入境法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古诗方法10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学习古诗方法】相关文章:

学习古诗方法09-17

学习古诗方法(11篇)09-17

浅谈学习古诗词的方法08-10

学习古诗方法(合集11篇)09-17

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12-17

学习方法:如何快速背诵古诗文11-04

小学生古诗学习教学方法01-10

学习的方法01-03

学习方法大全,各种学习的方法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