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时间:2020-12-30 15:11:2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编者按】高政治课是改造思想,塑造灵魂,培育精神的课程,更是经营财富,经营人生,经营社会的最具时代性的一门课,它特别需要我们用“心”和“情”来学习,主要是靠我们用脑而不是靠手来学习,也就是说,政治课靠背诵和做题是学不好的,也是考不好的,主要是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来运用知识,从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学科水平和能力,并最终赢得高考的成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对于高政治课的学习而言,始终存在着学习习惯的再培养再塑造的问题。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

  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每一步走踏实了,工夫就到家了。

  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高政治学习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时代。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的人。因此,思想课的学习,必须重视科学的掌握和对学习的养成。下面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同学们谈谈如何系统掌握科学的。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方法,是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专心上课,及时。“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笔记是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地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帮助很大。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它还应包括:

  (1)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等。

  (2)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3)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4)师生在教学过程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如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影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政体的不同形式等。当然,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家积极思维而补充的具体实例和课本上一目了然的知识是没有必要记录的。这四个方面其实也是我们听课的重点。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这点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呢?

  (1)注意知识的积累;

  (2)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

  (3)学会一些思维方法: 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等;

  (4)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如高一的发展农业,怎么发展:领导农民 科技人才 其它)。

  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忆: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

  (2)读:读书、笔记,同回忆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识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

  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都有一个立意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心,把握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是,在学习,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rdquo 高历史;。要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相关网址,学会选择相关资源。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养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高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

  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学习能力的养成对现在的高生很重要。从这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政治越来越侧重于理解,纯记忆性的东西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学活。尽可能的“学懂”政治,而不是“记住”政治。

  1.掌握高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

  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做好预习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A.列预习提要、B.做好笔记、C.发现问题、D.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2.熟练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就是很难记住。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

  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A.运用记忆技巧、B.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C.多思多用,熟能生巧、D.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E.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要克服学习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要消除现实生活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江苏省仪征学2016届高三《生活与哲学》

  江苏省仪征学2011届高三《生活与哲学》

  综合练习 2010.12.4

  一、单项选择题:(66分)

  1.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 高化学。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

  A.哲学决定时代的发展 B.哲学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C.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英国章运动

  4、(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度一日,习行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6、(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7、(2010年高考·上海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8、(2010高考·福建卷35)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9、(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铁路被改造成空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高二政治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探究:(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

  ◇课堂练习:苏轼在《琴诗》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三者的关系。B项强调了三者的统一,但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沐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课堂练习:城市建筑不协滴,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两种"城市病"主要是由于规划建筑者缺乏整体考虑,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故A、B、D项不选,C项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运动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统各有其不同特点。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举出生活的实例,说明榭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1)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个组成的,每个所学都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等。

  ◇课堂练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组关系的认识,D项说明了联系的共性。因此选D。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课堂探究:(1)上述两种方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

  ◇探究提示:(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包含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略。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探究:(1)多桨船在性能上是不是其他船只性能的简单相加?

  (2)冯湛为什么能造出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1)不是。是在其他船只性能的基础上趋向强化的体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冯湛运用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造出了性能极佳的多桨船,他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启发是首先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课堂练习:17世纪70年代以前,几何和代数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但它们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学科。笛卡儿对当时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j点和缺点,主张采取代数和几何一切最好的东西。他把代数运用于几何,使图形的几何关系在方程的性质表现出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研究几何问题的新方法。解析几何的发明过程说明( )

  A.分析的方法只适应于认识特殊事物,而综合的方法才有广泛意义

  B.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p; C.综合的方法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D.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答案:C

  解析:从解析几何的发明过程来看,是笛卡儿把代数和几何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思维方法应是综合的思维方式,故应选C项。

  本课小结:本课从联系的含义人手,首先介绍了联系的特征等世界观原理内容,又分析了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特别强调了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高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

  一、 前言:

  1、 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常识的意义:

  (1) 了解我国社会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2) 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做有经济头脑的人;

  (3) 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的行为;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 商品:

  1、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3) 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 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 凝结在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4)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

  3、 商品的价值量:

  (1)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

  (4)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 货 币:

  1、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2) 货币是从商品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 货币的职能:

  (1)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3)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4)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5) 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

  3、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三、 价值规律: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优胜劣汰;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3)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起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 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产值占优势。公有制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必然客观性;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

  (2) 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 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5)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 国家宏观调控:

  (1)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2)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3) 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1、 企业及其分类:

  (1) 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成为市场主体;其,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2)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3)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4) 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及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5) 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

  (6) 根据企业的规模,企业可以分为大型企业、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7) 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还可以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联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2、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1)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 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3)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区的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 所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 企业的经营者:

  1、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1) 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2) 出于企业心地位的企业经营者,只有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更大的;

  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 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才干和能力;

  (2) 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一、 三大产业:

  1、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3)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4) 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5) 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变现为:工业是过密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相关文章: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10-17

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方法08-15

日常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08

如何养成良好的英语习惯08-19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3篇10-28

备考GMAT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08-18

SAT阅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1-07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10-05

探讨良好的雅思听力习惯怎么养成11-04

观《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有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