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放大招充满矛盾心理

时间:2020-11-21 15:59:11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证监会放大招充满矛盾心理

  证监会放大招充满矛盾心理,具体情况请看下方心理资讯。

  证监会放大招充满矛盾心理

  杜坤维:力保3000政策底 证监会放大招充满矛盾心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称,“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此后又把上海交易所新型战略版打入冷宫,注册制和新型战略版都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重要方式,缘何要一再推迟,主要是为了提振股市,走出低迷。从而为加大新股发行创造指数条件。

  4月7日和8日中国股市连续两天调整,上证综指再次跌破3000点整数大关,大有构筑短期底部的迹象,从消息面来说,市场担忧周一公布的CPI超预期,货币政策会适当收紧,美联储鸽派鹰派言论不断翻来覆去,让市场充满焦虑,均让走势岌岌可危,在此关键时刻,证监会再出大招,力保3000点得而复失。

  中国证监会就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发言人针对管理办法讲了很多,但笔者认为关键就是两点,1券商净资产比负债指标由不得低于20%调整至10%;2净资本比净资产指标由不得低于40%调整至20%。

  说穿了,就是给券商加杠杆,而且幅度不低,券商财务杠杆从5倍扩大到10倍,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普遍超过10倍。基本与银行理财资金杠杆看齐。实体经济去杠杆,虚拟经济加杠杆,背后道理不言自明,为实体经济去杠杆。

  打一个比方,以前一家券商净资产是一百亿元,负债不能超过500亿元,现在可以负债1000亿元,以前一家券商净资本100亿元,净资产最多只能250亿元,现在净资产可以达到500亿元。有了钱就可以创新,就可以做大自己,就可以加大两融规模,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华夏时报解读是一种明确逆周期调节机制,提升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这次政策调整让券商股迎来黄金期。目前券商净资本为1.25万亿,总资产6万多亿,按照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从40%调整到20%的规定,券商净资产可以扩大到6万亿。按照净资产与负债比例从20%调整到10%,券商负债规模可以达到60万亿。以第一大券商中信证券(17.74 +4.72%,买入)为例,2015年中信证券净资产为1162亿,总资产6100多亿,目前的净资本与净资产比例为77%,净资产与负债比例为33%。按照新的规定,中信证券的负债规模可以超过万亿。周一将迎来券商涨停潮。

  券商是一个权重较大,人气较好的板块,一旦强势启动,对上证指数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将直接推升上证指数大涨,极有可能引导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一线往上拓展空间。

  但是笔者认为目前两融业务大幅萎缩,市场风险意识依然不高,给券商加杠杆作用不会马上反映到业绩上来,券商也不可能马上用足杠杆,行业杠杆水平未来是稳步释放的过程。参与炒作是可以的,但也仅仅限于短线炒作,并不适宜长线持股。

  不仅仅证监会派送利好,央行也在释放利好,央行马骏等人认为中国银行(3.39 +0.89%,买入)历史上贷存比上限、高存款准备金率、软预算约束等体制性因素对银行利率传导的阻碍作用也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导致我国短期市场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贷款利率,但传导效率可能只有美国的20%-80%。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探索建立利率走廊;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逐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降准而不是降息,这对银行业是一个好的消息,银行可以减少净息差减少,而能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有助于业绩提升。

  上一次股指跌破3000点,证监会也是释放利好,本次亦是如此,说明证监会有意识把3000点打造为一个政策底,但政策底是不是得到市场认同成为坚不可摧的市场底是另一码事,因此3000点以下可以选择积极做多,但是基于3000点以上套牢盘诸多,经济复苏依然困难,新股发行压力依然沉重,减持压力有增无减,国外形势变化莫测,尤其是美联储鸽派鹰派换手如换刀,难以预测,偏离3000点远了,就要适当小心。

  何况证监会只是打造一个政策底,而不是制造一个牛市,对杠杆牛的疯狂与痛苦相比不会忘记,尤其是不会制造一个杠杆疯牛,让15年走势再次上演,本次证监会就留了一记后手,面对市场加杠杆解读,很快做出澄清,将原有净资产比负债、净资本比负债两个杠杆控制指标,优化为一个资本杠杆率指标(核心净资本/表内外资产总额),并设定不低于8%的监管要求,证监会指出8%资本杠杆率的倒数所算出的倍数不是通常意义的财务杠杆倍数,按资本杠杆率8%的监管标准进行测算,并结合流动性指标要求,财务杠杆率大体为6倍左右,与现行办法的要求基本相当。

  说白了证监会充满矛盾心理,不愿意看到股市大跌,从而失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机会,也不愿意看到股市大涨,尤其是加杠杆更加特别小心谨慎,既想通过加杠杆让股市走出低迷,又深怕股市犹如脱缰野马一样暴涨,所以政策制定总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留有一手。

  因此操作上就是逢低建仓,逢高离场,涨的越多,卖的越多。针对16年走势笔者依然维持年前判断,是一个上串下跳的猴市走势,不要过度贪婪,有盈利就要止盈,以免贪多嚼不烂。

  由于中国股市情绪化较为严重,也不是依据估值来决定走势,而是完全依靠大资金意愿来决定走势,所以判断走势十分困难,周一券商走势笔者认为不是很好预测,有的时候越是澄清越是暴涨,比如近期的恒生电子(59.88 +1.65%,买入)和同花顺(75.51 +2.97%,买入)等股票,有的时候利好就是见光死,就是冲高回落让大资金有一个借利好出货的机会,所以周一大幅追高券商的风险还是存在。

  皮海洲:债转股别转成公众投资者的负债

  “债转股”要来了。据报道,3月25日,国务院召集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多个部门开会,讨论“债转股”相关事项,并将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另据一位国开行高层称,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

  受此消息刺激,清明过后的A股一度站上3050点。很显然,市场是将“债转股”的消息当成利好来炒作的。应该说,“债转股”对银行与企业双方来说确实构成短线利好。通过实施“债转股”,企业减负了,负债率也下降了,而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也降低了。不过,从中长期来说,“债转股”的利好作用较为有限。因为“债转股”虽然降低了企业的负债,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与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老路走下去,企业负债与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的再次提升是可以预期的。

  并且“债转股”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即鼓励企业不要归还银行贷款,人为地让银行贷款“恶化”,然后以“债转股”的方式来将银行贷款占为己有。

  而对于A股市场来说,上市公司的“债转股”则有可能构成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直接损害,这是A股市场的监管者对于“债转股”所必须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

  那么,上市公司“债转股”对公众投资者可能构成怎样的`直接损害呢?本人以为,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债转股”作为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极有可能让公众投资者成为最终的买单人。“债转股”首先是将企业的风险转移给银行或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在银行或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没有卖出股权之前,这个风险是由银行或其他相关金融机构来承担的。而一旦股票卖出之后,这个风险就转嫁给了公众投资者。这样公众投资者就成了最终的买单人。

  二是“债转股”带来了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增加。由于“债转股”并不直接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因此,这种上市公司总股本的增加,自然会摊薄企业的权益类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这自然损害到公众投资者的权益。

  三是“债转股”又使得银行或相关的金融机构加入到大小非的行列。在限售股问题本身就严重困扰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债转股”无疑是给A股市场雪上加霜,A股市场又将进一步沦为银行或其他相关金融机构的提款机。

  正是基于“债转股”可能给公众投资者带来的损害,因此对于上市公司“债转股”必须予以严格规范。

  一是上市公司“债转股”以转优先股为主,且“债转股”形成的优先股永远不能转为普通股,以此避免“债转股”加剧A股市场的限售股问题,避免让股市沦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提款机。

  二是拟通过“债转股”转为普通股的上市公司,“债转股”的价格必须按“债转股”方案实施时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来确定,而不是按股票面值确定,以此减少“债转股”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损害。

  三是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债转股”所得到的普通股视为限售股对待,必须锁定三年时间,三年期满后,每年减持的股份不得超过当事人“债转股”份额的十分之一。避免“债转股”的大规模套现给市场带来冲击。

  郭施亮:通胀无牛市?这个魔咒还会灵验吗?

  进入2016年,CPI数据出现了意外的表现。其中,从今年1月份的CPI数据来看,出现了同比上涨1.8%的走势,且创出了最近五个月的新高水平。然而,对于今年2月份的CPI数据,更是出现了超预期的上涨局面,由此加剧了市场对通胀升温的担忧情绪。

  实际上,今年2月份CPI数据的超预期表现,确实引起了市场的广泛热议。其中,根据数据统计,16年2月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上涨了0.5%,且正式宣布了我国CPI数据正式重返“2时代”。但是,对于年内2月份的CPI数据,无论是同比涨幅还是环比涨幅,均呈现出有所扩大的迹象。至于年内3月份的CPI数据,或许会在猪肉价格猛涨的影响下,会引发3月CPI数据出现再度上涨的走势,但就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3月CPI的涨幅更可能维持在3%以下的水平,而目前整体的通胀压力还是相对可控的。

  一般而言,3%属于通货膨胀的临界线。简而言之,如果CPI数据维持在3%以下的水平时,则意味着当前的数据并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多的通胀压力。相反,若国内CPI数据出现了持续飙升,且持续稳守在3%以上的水平时,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们经常提及的CPI指数相比,核心CPI指数更能够真实反映到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对此,在不少成熟国家中,它们更愿意采用核心CPI数据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判,以此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

  然而,对于我国来说,因国内仍未对核心CPI有明确的界定,因此也没有足够的数据得以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但是,以美国为例,它是把燃料以及食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当地的核心CPI数据。

  时下,虽然我国CPI数据仍然处于相对可控的状况,但随着CPI数据的持续回升,未来的通胀压力还是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与此同时,对于股市而言,其过去走势也与CPI数据的高低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通胀无牛市”的观点也深入到市场的人心。由此一来,随着未来CPI数据的持续回升,“通胀无牛市”这一魔咒还会灵验吗?

  事实上,对于我国CPI数据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八大统计类别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了食品、居住、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医疗卫生保健以及文化教育娱乐等。不过,在这八大统计类别中,食品以及居住却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对此,食品与居住因素的价格变动表现,都足以引起整个CPI数据的大幅波动。

  但是,针对这一统计,我们仍需注意到两个关键因素。

  其一、即居住因素的统计,暂以租房价格数据作为主导,但房价涨跌因素并不直接影响到CPI数据的真实表现。

  其二、在2010年,我国已对部分CPI权数进行了调整,其中居住提升了4.22%,食品降低了2.21%。至于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以及文化教育等,均调低了它们的权数占比,但整体调低比例不超过1%。

  由此可见,对于CPI数据的涨跌,或许我们并不能单纯依赖于单一数据的表现,来对整个市场作出判断。因此,在实际状况下,我们更需要有更多的分析数据来结合分析,才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判断的准确率。

  但即使如此,国内CPI数据的涨跌高低,却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A股市场的表现。

  纵观历史数据,当CPI数据自底部逐步回升,或自顶部逐步下降的过程中,却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股市的运行趋势。

  例如,当CPI数据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在6%以上的高水平位置运行,却逐渐处于高位筑顶,且逐渐跌破6%的数值时,而同期股市也往往进入高位筑顶的状态,甚至还会出现市场运行重心下移的表现。或许,对于这种表现,既存在政策主导的影响,又存在资产价格反应过度的冲击。但是,在CPI数据处于持续高通胀的压力之下,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倒逼着货币政策的收紧。随之而至的,就是资产价格的回落,乃至部分企业经营成本及其最终盈利水平的变动。

  “通胀无牛市”一说,虽然不具有完全的参考依据,但却给市场带来或多或少的心理影响。不过,对于A股市场而言,与其说“通胀无牛市”,不如说“高通胀下无牛市”,这种参考意义或许会更为显著。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CPI数据尚未达到3%的通胀临界线,市场对这种魔咒的忧虑,还是为时尚早了。

  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而言,实际上受市场资金面以及内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却更为明显。然而,对于之前经历了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股市来说,在杠杆资金撬动影响大不如前的环境下,股市再度走牛,却需要具备更强大的资金面环境及政策面环境来支撑,甚至要再度大幅提升杠杆资金对股市的撬动影响,才得以实现。但就目前而言,这种概率并不大,而当下股市更注重的,还是一个“稳”字。

【证监会放大招充满矛盾心理】相关文章:

心理测试题:耳勺放哪?10-17

中学生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08-28

简历制作技巧大招02-14

中学生的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08-28

前景化的隐喻与矛盾性别心理的幻象09-17

关于中学生的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09-03

浅谈中学生的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09-03

集体面试技巧放大招03-20

职场矛盾如何化解02-25

民情日记村民矛盾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