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帮助人是犯贱的表现吗

时间:2020-11-15 20:35:07 职场心理 我要投稿

喜欢帮助人是犯贱的表现吗

  你是喜欢帮助人的人吗?那么这是犯贱的表现吗?喜欢帮助人是犯贱的表现吗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个惬意的午后,和朋友躺在家里软和的沙发上。正躺着感受安静的时光,朋友突然淡淡地问:“老李啊,你听说了吗?小A总抱怨说他朝夕相处的好哥们儿用他的、吃他的、穿他的,但是却经常对他恶言相向,而小A每次都忍过去了。你是学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对于小A和他好哥们,你怎么看?”

  我想了想,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老实说,大家对这种现象早就司空见惯了。可是,小A的此种忍让,真的是正确的吗?这样的故事中,一定有一位“周先生”和一位“黄先生”。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一定对这样的故事中人物的设定有所判断,被占便宜的心理,一定也有心甘情愿的成分。

  试想,我们当中的一些朋友,是否会经常抱怨:“我明明为别人做了一切,但是为什么没有人给我回报?”或者,“为什么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但是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心理经济学的角度指出:“我们会在实施一定的行为的同时付出一定的成本。这既包括物质上的成本也包括心理上的成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景下,是不会考虑到我们的成本付出的。而只有当我们遭遇到什么心理变故或者心理上的不适感时,这种心理成本才会得以体现。那么,与其我们极为痛苦的在负性情绪出现时不理智地来衡量我们这样的心理成本,为何不在这样的一个惬意的时光里来细细思索?

  自从Kohut先生提出了自体心理学的认知角度,也就随之诞生了相关的自体客体的论点。自体客体中有被我们称之为是理想化自我的部分。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黄先生”这样的朋友会经常性的把自己的理想化自我定义为是一个好人的形象,并且不会思索人际生活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固执地认为他人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而且,作为一个好人,就能够竭力避免跟朋友和家人发生不快。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朋友们,往往付出的心理成本还是太高了,而且他们似乎也并不自知。往往还会被自己的与人为善蒙蔽了双眼。从而不会指责别人,也会尽可能地避免被别人批评以及躲避这种被别人批评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冲突和对抗,“黄女士、黄先生们”会采用阻力最小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内心平静。所以,这种好人的形象,在无意中,恰如其分的保证了自己不受道德的谴责,同时也避免了冲突。

  事实上,“黄先生”、“黄女士”们在表达自己此种过度的“好”的时刻,实际上是被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消极情感的恐惧所驱使的。“黄女士”和“黄先生”们通常会畏惧来自他人的拒绝、抛弃,畏惧冲突或者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等等消极的不良心理事件。

  于是,只要“黄先生”、“黄女士”认定自己是好人,总是替他人着想,他们就可以避免此种消极情感。

  就如同唯物辩证法解释的那般,这种心理上的防御消极情感的信念也一样具有双面性。这样的双面性会产生一个牢笼:这样取悦别人会导致只要别人满意,大家就不会再生气,也不会有上述所有的负面情绪。而为了竭尽全力地经营和表现自己过度地好,黄先生黄女士们并不允许自己对他人有消极情感。由此,也就给予了“周先生”、“周女士”们有机可乘。

  可是事实上,“黄先生”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呢?

  “这些朋友们越是认定自己应该当好人(而不是真实的、具有消极情感的人),就往往越是会遭到怀疑、不安以及畏惧的纠缠和折磨,而越是感受到这种怀疑、不安以及畏惧等的负面情感,就往往越容易继续加强对好人角色的维护。从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的大圈儿。”

  这就是著名的取悦症。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会看到取悦症造成的心理障碍是如何阻止个体发出和接受这些日常生活中正常出现的消极情感。因此,取悦症就会严重损害我们本来想要满足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甚至对于亲密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因为最终不管“黄先生”和“黄女士”们是如何暂时性地令他人获得满足,他们依旧还是不能够最终减轻这种躲避消极情绪所带来的痛苦。其实,这样的畏惧丝毫没有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

  所以,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关于消极情感的意义——不管是从生物性的角度,还是社会性的角度。

  首先,请不要畏惧。

  消极情感是人类血肉所固有的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必定会感受到恐惧和愤怒。当我们面对消极情绪或者消极情绪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时候,我们也一定会做出防御反应。而其实,消极情绪就类似我们品尝的酸甜苦辣一般。每一种成分都是生活所必须的调味剂。如果在这种刺激下,心理上的冲突可以得到建设性地处理。愤怒可以得到恰当地表达。那么消极情感也可以具有沟通的积极意义。因为,消极情感也是一种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能够表达生活中的自我观点,并增添建设性的意义。

  关于破坏合作联盟中的“周先生”的应对方法——来自进化心理学的观点:

  作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前沿,进化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解析问题的新视角。这在社会合作联盟与亲密关系这样的人际组织中也不例外。

  根据人际关系理论而言,人际关系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的体现是:“如果你给我一颗糖,那么我也就与你投桃报李”。所以,我们会从交换的物品中获取他人的意图。如果不是一颗糖,而是一个拳头。那么人际关系的结果将大有不同。而这样的行为,也就构成了社会契约理论的基础。那么,“周先生”和“周女士”的存在,恰好显示了这种合租联盟的破裂。

  在占便宜的这件事儿上,“黄女士”、“黄先生”们自然是处于一个受害者的视角。这多少会让“周先生”、“周女士”们显得那么的“可鄙”。实际上,针对黄先生与黄女士,在除了取悦症的这一问题上。进化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其他的策略方法让这“周先生”们和女士们自行退却。

  “变得不可替代”:Tooby&Cosmides于1996年提出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就是让“黄先生”与“黄女士”们变得不可替代。这种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达成:

  1、提高自己的声誉、让别人看到自己独特的品质;

  2、找出你身上独特的个人特征——别人很看重这些特征,但是很难从其他人那里得到;

  3、掌握一些专业技能,以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4、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活圈子。在这个圈子中,别人会非常看重你所提供的帮助与资源。因为很少有人具备这些能力或者特质。也就是说,你会因为这些特质而备受赏识;

  5、如果一个群体并不看重你所拥有的特质和能力,或者很容易寻找别人来取代你。那么你可以离开这个群体。

  6、击退那些和你拥有同样特质的`竞争者(但是需要注意方法)。之前只有你才能提供的利益,现在他们也可以提供。

  如何“提高鉴别朋友的能力”:

  诚然,当我们都处于春风得意的时候,交朋友并非是什么难事。但是,只有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朋友。问题就在于,当我们平安无事的时候,酒肉朋友和真心朋友的表现非常相似。此时,我们很难分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酒肉朋友会效仿真心朋友的行为方式出现在你的身边。所以,不要误以为其他的方法会极为有效,真正检验的最好方法就是当你身处逆境时所受到的帮助。与其他时候所得到的帮助相比,此时得到的帮助就是友谊的试金石。我们通常也会像这样的朋友感恩戴德,并且表示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们的关照。

  对于自身友谊环境的评估:

  1、思考一下,你有多少朋友?如果你没有朋友,那么就可以去拓展更多的朋友以补充你的社会支持。

  2、评估对方的积极外部效应:这样的评估方式表明,我们可以更好的识别来自于朋友独特的特质给我们带来的结果。

  3、选择懂你心思的人做朋友。只有了解你的朋友的真正诉求,你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

  4、选择那些认为你不可替代的人做朋友。

  5、选择和你具有相同喜好的人做朋友。

【喜欢帮助人是犯贱的表现吗】相关文章: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10-19

手绘的风格是怎样表现的10-05

手绘是如何表现金属的09-11

档案是学籍吗03-11

手绘是怎样表现出艺术的09-10

纹眼线是永久的吗10-07

园林铺装是如何表现的-关于园林铺装的表现要素知识11-14

什么是乳腺增生症的症状表现08-23

生活补贴是低保吗02-26

羞怯是心理问题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