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hole-brain Child》全脑的孩子

时间:2022-06-23 06:20:37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The Whole-brain Child》全脑的孩子

  《The Whole-brain Child》讲述了一些育儿的知识。下面《The Whole-brain Child》全脑的孩子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The Whole-brain Child》全脑的孩子

  

  本书结合了最新的脑科学与育儿知识。作者分别从左右脑的整合,大脑上下层的整合,潜在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整合,写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的整合以及“我们”的整合。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培养大脑整合的孩子,书里分别在四个大板块里提出12个培养全脑孩子的方法。

  引导孩子进行左右脑整合

  人的大脑粉左右半球,左脑喜欢逻辑,顺序,规则,理性,文字。右脑喜欢情感,抽象,记忆,直觉,艺术。孩子们大脑发育远不及大人成熟(事实上大脑到25岁才算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很难把左脑和右脑联系起来。因此经常“失控”。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把左右脑连接起来,在他们被右脑里的情绪淹没的时候,唤醒他左脑里的理性,让他们更好的控制情绪。

  方法一:联接然后转移左脑,度过情绪的激流 (connect and redirect: surfing emotional waves)

  孩子们有时候会突然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生气,哭泣等等,在大人看来完全没有逻辑,甚至觉得可笑和无奈。这时孩子都是在用自己情绪化的右脑,如果大人用自己理智的左脑进行沟通,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法是,右脑-右脑。孩子在发脾气沮丧的时候,大人要用同样的感性的充满情感的方式跟孩子联接。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后背等等,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和在乎。然后承认孩子的感觉。待孩子平息后,把左脑带动起来,平和的把道理和逻辑讲给孩子(但一定不要冗长)。如果孩子有很破坏性的行为(不尊重别人,破坏东西),先制止行为,把孩子带离事发地,在进行联接-转移左脑。

  方法二:说出来解决它,用讲故事来平息情绪(name it to tame it: telling stories to calm big emotions)

  当孩子们有一些痛苦的,失望的,可怕的经历时,他们可能很难承受。这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叙述这个经历来把左脑的理性带进来。因为文字属于左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创伤心理康复都用文字记录和语言复述当做治疗方式的原因。如果孩子不想讲,家长可以有技巧的发起话题,大致叙述事件,然后让孩子补充细节,可以问孩子“是这样吗?”“还有什么?”。还可以鼓励孩子写日记,画画等等。

  引导孩子进行大脑上下层的整合

  想象大脑是个两层的房子。下层掌管人的最本能的活动,也可以说成高级动物都有的功能,如:呼吸,眨眼,生气,害怕等等。上层是用来方属于人类的更宝贵的东西,如思考,计划,想象,做决定,控制情绪,同理心,道德感等等。

  明白了这点,就可以分析出,孩子们的坏脾气分为脑上层和脑下层。当孩子故意发脾气,有意识的用发脾气来胁迫你得到他想要的,当他得到满足时无论刚才发多大的火都可以立马停止的时候,就是脑上层坏脾气。在大一些的孩子上更常见。当家长发现这类行为的时候,记住“永远不要和恐怖分子谈判”。这种脑上层坏脾气行为出现时一定要给出明确的界限,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行为什么是不合适的行为。

  下层脑坏脾气行为完全不同。孩子完全没办法用自己的脑上层思考。这时就需要家长用方法一,联接并转移左脑。

  方法三:调动,但不要激怒,调动上层脑。

  问一问自己平时跟孩子互动的时候你是在调动孩子的上层脑还是在触发她的下层脑?

  当孩子有不适当行文或言论的苗头时,问问自己,我想调动孩子大脑的哪一部分?

  举例书中的场景

  A

  女儿:妈妈我恨你!

  妈妈:不许这样讲话!别再让我听到你说这种话!

  B

  女儿:妈妈我恨你!

  妈妈:哇,你真的很生气啊。

  女儿:是的!我恨你!

  妈妈:是因为我没给你买那条项链吗?

  女儿:对!你太坏了!

  妈妈:那条项链是非卖品。你可以不开心,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女儿:我们怎么解决?

  很明显,场景A和B里的妈妈在女儿说第一句话时感受一样但反应不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必然不同。B里的妈妈可以在女儿平静后告诉她以后在自己生气的时候该怎么使用自己语言。

  方法四:用则进废则退,锻炼上层脑。

  上层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越用表现越佳。

  书中有几个小方法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上层脑。

  1. 给孩子机会让她自己做决定。

  2. 教给孩子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数数,甚至打枕头)。

  3. 帮孩子了解自己。问孩子你为什么做那个决定?什么让你有那种感觉?等等。

  4. 培养孩子同理心。多引导鼓励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

  5. 培养孩子的道德感。举例问孩子这样对吗等等。

  方法五:动一动烦恼无,通过让孩子身体动起来避免情绪失控。

  研究证明当我们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时我们可以调整情绪。孩子们同样如此,当孩子马上要是去上层脑控制时,家长可以鼓励或带领孩子动起来。

  引导孩子进行潜在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整合

  当孩子因为一件事有超乎寻常的反应时,家长要想一想,是不是有某些潜在记忆因为给孩子造成了一种行为模式?例如孩子因为之前用吹风机被电到了再也不敢用其他电器?

  整合潜在记忆不是育儿的万能方法,但它确实是个处理不好经历的有力工具。

  方法六:使用大脑的遥控器,重播记忆。

  最有效整合潜在记忆的方法就是讲故事。孩子不愿意讲家长可以做叙述者。有技巧的用遥控器的方法引导孩子。

  举例,女儿跟朋友去森林公园玩,但摔到了坑里去了医院,从此再不想去森林公园。

  爸爸:你可以想象你现在手里有个遥控器。我讲这个经历,讲到你不想回忆的地方你就摁“停”。

  女儿:好的。

  爸爸:去年夏天你和emily去森林公园玩,你们一路都很开心,走的下坡路的时候,你们说话没有看路….

  女儿:停,快进

  爸爸:好,之后救护车来了…

  女儿:停,快进

  爸爸:你们到了医院…

  女儿:停,快进

  爸爸:我和妈妈赶到医院,你的腿也包扎好了,我们去吃了你最爱吃的pizza.

  女儿:对,我们晚上过得很愉快。

  爸爸:好,现在我们再回去看看你喊停的地方。记住,结局是爸爸妈妈带你去吃pizza。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女儿:我们边走边聊没看路等等等等。。。

  方法七:记住该记住的,让共同回忆变成家庭常规。

  日常在跟孩子互动时,鼓励孩子谈论自己的经历,尤其是那些珍贵的事情。说得越多,回忆越清晰,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越大。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的整合以及“我们”的整合

  想象我们每个人都是个轮子。正中间那个轴是我们的内心本我。轴放射出去的是我们在意的注意到的东西,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我们的梦想和需求,我们的记忆,我们对外界的看法,我们身体的感受等等。我们想让孩子明白,是我们自己给这些分支力量,任何一个感受都不能代表他的整体。他不必局限于一个分支,他还可以关注其他很多分支。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区分“感受(feel)” 和“自身(am)”的区别。例如孩子会扩大自己的情绪,他们很容易把当下的痛苦定义成自己人生的整个基调。这时就需要父母来帮他进行自我的整合。

  方法八:拨散情绪的乌云,告诉孩子情绪会来也会走。

  如第一个方法所说,首先一定要肯定感知孩子的情绪。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情绪是暂时的,会变得。它们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人的特性。

  方法九:引导转移,帮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的内在。【sift】

  给孩子解释车轮的例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sift】:sensations(身体感觉), images(图像), feelings(心理感受), thoughts(想法)。在日常互动时鼓励引导锻炼孩子认识,感受自己的这些反应。

  方法十:锻炼心灵之眼,让孩子回到轴中心。

  帮助孩子理解和锻炼她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让她明白只要她愿意,在任何情况下她都能在自身找到其他可以缓解情绪的地方。例如孩子紧张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过去在妈妈怀里静谧躺着的情景和感受,让孩子渐渐放松。等等。

  引导孩子进行“我们”的整合

  孩子在跟自己生命最重要的人相处时学会了如何跟其他人相处,明白自己会被如何对待,明白了一段情感关系中人们是怎么互动的,这种互动会给自己什么感受,是否被关爱,是否有善,是否有安全感。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善意和安全感。让孩子对外界有接纳感而不是防卫感。

  方法十一: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找机会感受彼此在一起的快乐(increase the family fun factor, making apoint to enjoy each other)

  研究表明,预计兄弟姐妹成年关系如何的最好的指标就是他们在儿时一起经历的快乐时光有多少。这没有衡量标准,但快乐时光一定超过争执闹别扭的时间。多与家庭成员一起创造快乐时光,与孩子玩耍,家庭成员间的纽带会越来越紧密。

  方法十二:通过矛盾链接感情,教会孩子内心怀着“我们”的概念进行争论 (Connection through conflict, teach kidsto argue with a “we” in mind)

  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甚至对于大人也是这样。下边几个小技巧有助于锻炼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让她能在以后更好的调整自己。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帮孩子认识到还有每件事都有不同的方面。

  可以通过问孩子别人的感受,别人为什么那样做等问题来鼓励孩子更有同理心。

  洞察到没说出来的,教孩子察言观色,学会体贴他人。

  修复,教给孩子如何在修复矛盾。

  有时候道歉只是第一步,孩子们需要认识到他们需要采取措施弥补自己的过失。要做到这一点,孩子们首先要意识到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然后家长可以问“如果你是她,别人做些什么会让你好受些呢?”

【《The Whole-brain Child》全脑的孩子】相关文章:

儿童全脑开发的训练方法10-20

全脑教师岗位职责12-06

全脑记忆教师岗位职责12-16

Mother and child英语手抄报07-09

豆腐脑的做法06-11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08-28

烧脑有深度的句子10-20

脑洞大开的冷笑话11-28

狮脑山导游词11-07

脑残们引来阵阵爆笑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