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谜题

时间:2023-03-06 18:00:17 心理学书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格谜题

  图书名称 人格谜题

  ISBN 978-7-5062-9590-1/H·1036

  作者 (美)大卫·C·房德

  译者

  出版日期 2009.08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字数 865千

  页数 648

  定价 69.00元

  内容简介: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也是人们一直感兴趣的话题。《人格谜题》(第4版)是加州大学心理学大卫·C·范德教授的力作。范德教授在人格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本教材既涵盖主要人格理论、追溯其历史渊源,也收纳了大量的当前研究,包括生物学角度的研究、跨文化心理学以及人格相关的认知加工。

  本教材除了视角独特之外,其叙述手法也别具一格,它以第一人称叙述人格的各种谜题与答案。让读者如亲临大学的课堂里,聆听着人格心理学教授的娓娓道来,讲述着人格心理学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复述着大师们对人生思考的阐述。

  1 人的研究

  所有的人都是谜团,直到我们从语言和行为上发现通向他们的钥匙,才能明了他们的言行。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可能早有人告诉你,心理学不是你想的那样。一些心理学教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学生这个令人惊奇的信息。他们解释说,也许你期待心理学是描述人们外在行为下隐藏的想法和感受的;也许你认为它是关于性、梦、创造性、攻击和无意识的;或者它涉及人们是如何各不相同的等等一些有趣话题。其实不是,他们会说,心理学是为了让特定现象的理论描述更令人信服而对因变量进行精确操作的科学,比如在一个方形广场中找到一个圆环需要花费多少毫秒。如果这样的心理学研究关注点会使人感到乏味的话,那心理学就太糟糕了,虽然科学并不因为有趣才会有价值。

  幸运的是,大多数人格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都是人们想知道的一些有趣问题 (Block, 1993; Funder, 1998b)。因此,人格心理学家没有枯燥之感,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能让心理学变得有趣的内容[1]。

  特别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三联体 (psychological triad)——知情意的统合,即人们是如何使思考、感受和行为有机结合的。知情意各自有许多现象值得研究,但是它们统合起来就更为有趣,尤其当它们互相矛盾的时候。例如,你有没有经历过情感与思考之间的不一致,当你感到初次相识的某人对你很有吸引力,但你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你是否经历过想和做之间的冲突,比如本想去做作业,然而却去了操场?你是否发现你的行为和感受之间相互矛盾,比如正做的事情让你感到内疚(在这里填充你自己的例子),而你仍然继续做?如果你体验过上述知情意间的冲突(我知道答案是“是”),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答案当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是如此普遍,这足以让我们怀疑心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处所,即便是理解自己(你最了解的这个人)也未必容易。人格心理学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解决了这些内部不一致的谜题和自我认识问题,而是因为它独立于科学界,甚至独立于心理学各个分支,人格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谜题值得他们倾入所有的精力。

  大多数人一提到心理学家,第一个想到的是治疗心理疾病并帮助人们解决其它个人问题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2]。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不同,但是这两个领域确实相互重叠。古往今来,一些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接受过临床训练,并且治疗病人。在许多学院和大学里,教授变态或临床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同时也教授人格课程。当某种人格特征极端的与众不同并导致出现问题时,这两个子领域就聚焦为一个领域:人格障碍。更重要的是,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有共同的责任,都试图诠释一个完整人,而不是人的某一心理成分或某一时间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大、同时又是最小的子学科。授予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人可能远远少于社会、认知、发展或生物心理学的人。但是,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是紧密联系着的,临床心理学是到目前为止心理学最大的子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其它子学科集合到一起的结果;你可以发现,它很大程度上是从社会、认知、发展、临床和生物心理学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将心理学各子学科的解释引向并适用于完整、真实的人。

  人格心理学的目标

  人格 (personality) 是指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及这些模式之下隐藏或未隐藏的心理机制。这个定义赋予了人格心理学独特的任务来解释完整的人。当然,人格心理学家也许并不总是能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但是,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收集其他各心理学子学科提出的困惑以及学科本身的研究结果,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合的观点,适合于解释日常环境中完整的、功能性的个体。

  任务:不可能完成

  用整合的观点解释完整的人,这个任务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正是这个有趣的任务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最大难题。如果你想一下子理解一个人的全部,就会发现自己完全不知所措,你并未获得全面理解,相反地,你的头脑可能会变得一片空白。

  唯一可选的方法就是限制你所关注的内容。不要试图去马上解释所有事情,你必须寻找更具体的模式:将不同种类的观测资料整合在一起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你把自己的关注限制在特定类型的观测资料、特定类型的模式以及对这些模式的特定思维方式。这种系统的、自主定向的限制即是我所说的基本取向 (basic approach,人们也普遍把它称为范式)。

  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人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方式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被定义并测量的。他们遵循的是特质取向 (trait approach,指的是人格特质)。另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从身体角度理解心理,他们研究生物机制,例如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甚至进化论,以及它们与人格的关联。这些心理学家遵循的是生物学取向 (biological approach)。还有一部分心理学家主要关注无意识心理以及内部心理冲突的本质和解决,他们遵循的是精神分析取向 (psychoanalytic approach)。还有的心理学家关注人们对世界的意识经验和他们的现象学,这遵循的是现象学取向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在目前的研究中,对觉察和经验的强调分别引领了两个不同的现象学方向。第一个是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意识觉察怎样产生出独特的人类特征——诸如有关存在的焦虑、创造性和自由意志,并试图解读快乐的意义和基础。另一种现象学方向强调心理学以及真实的现实经验跨文化的差异性,引发了近些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关注奖励、惩罚以及其它生活经验所引发的个体行为的改变,他们将这个过程称为学习 (learning)[3] 。经典行为主义者关注外显的行为以及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方式。研究社会学习(与行为主义相关的子学科)的科学家们对经典行为主义进行了修正。社会学习理论试图获得的结论是心理过程的方式决定行为习得及其表现,例如观察模仿和自我评价。在过去的几年里,社会学习理论已发展为一个有影响力且多产的人格研究领域,其关注于认知加工,以及源于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研究的应用视角和方法。将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人格心理学整合到一起,组成了人格的学习和认知加工取向 (learning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approach)。也称为人格做什么的研究。

  竞争还是补充?

  人格心理学的不同理论取向常被认为具有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有其存在的原因。每一个学派最初的提出者让自己闻名的典型方式就是告诉全世界他的流派最终解释了人的本质的所有方面,而这是其它所有的学派都无法实现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nd)就是其中一位,他就经常号称他的精神分析流派的版本是唯一正确的途径,甚至与那些曾追随他但是敢于挑战他思想的人绝交,如卡尔·荣格 (Carl Jung)。斯金纳 (B. F. Skinner) 对人类本质的看法与之完全不同,但是他在谦虚上也没有什么进步。他宣称行为主义解释了有关心理学的一切现象,并乐此不疲地指责其他流派和他们的理论假设,诸如人可能拥有特质和思维,或者甚至是自由意志和尊严。

  这种傲慢自大并不局限于像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这些与著名创立者紧密相联的流派。我们知道生物学倾向的心理学家宣称所有的人格内容都可以简化为基因、生理学和脑部解剖的问题。特质、认知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时也曾坚持认为自己的流派是唯一能够说明全部问题的。事实上,每个流派的大多数拥护者也经常坚持不懈地声称他们支持的流派能够解释一切,而其他流派都是绝对错误的。

  这种方式很吸引人,甚至对于使某一观点获得关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他们的华丽辞藻掩盖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并不是一定要把这些不同取向看做是相互排斥或永远锁定于竞争状态,我认为那样做毫无益处。它们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各自研究了人类心理的不同方面中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雇主要决定雇用哪位员工,那么他就必须把各个人进行比较。这个问题可以用特质评估的方法解决;当一个传道士因为嫖娼被逮捕时,人们则要问他的动机是什么,尤其是潜意识水平的动机。精神分析似乎很适合用于解释这类问题。父母常担心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并想更好地改变其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行为主义理论的帮助。一个思考自由意志变迁的哲学家,或者一个考虑职业规划并思考生命意义的学生,他们也许都能从人本主义中获得一些领悟,等等。人格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对于解决不同领域所关注的问题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非常令人不安的是每个流派都倾向于忽视其他流派的关注焦点。例如,精神分析关于梦的起源有很多的解释,却对我们理解行为的改变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行为主义原理可以用来训练让狗表现出各种令人吃惊的行为技巧,却永远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会在睡觉时发出吠声或哀叫。

  流派纷纭对大一理论

  现在,你可能会想到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提出一个大理论(One Big Theory, 简称为OBT)来解释被特质、生物、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以及认知取向的不同流派各自解释的一切东西呢?或许某一天某个人会提出来这样一个能解释所有问题的理论(如果你成为一个人格心理学家,这个人可能就会是你!)。

  同时,你可以考虑一个由来已久的工程学原理:一台能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的机器相对来说很难把别的事情做好。一个烤面包机能烤出极好的面包,但如果你想用它来煮咖啡或听音乐,那就不适用了。相反,同样正确的是,如果一台机器能做很多事情,那么它可能哪一件也做不好。一个集烤面包机、煮咖啡器和收音机于一身的多功能机器设备可能在烤面包、煮咖啡或播放音乐方面并没有那些只具有其中一项功能的机器效果好。这个原理在心理学中似乎也是正确的,因为它描述了人格心理学家面对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个能把某些现象解释得非常好的理论不一定能同样好地解释别的现象。而一个试图解释几乎所有现象的大一理论或许不能对每一现象都做出最好的解释。梦、学习曲线、自由意志以及工作表现的个体差异或许都可以充塞到一个理论中,但结果可能不那么令人满意。

  我会在最后一章中探讨这些话题,但是如果现在你觉得很迷惑,那么我向你保证很多人跟你一样。人格心理学家们自己还没有对这个两难的选择得出一个结论。一些人确实想发展出一个还算比较好的大一理论来解释一切;一些人认为他们自己目前喜欢的流派就是大一理论(他们是错的);还有一些人不想发展出一个全新理论,只是想把目前已有的全部理论组织成一个极好的构架(例如,Mayer, 1998, 2005);还有一些人,像我,坚持认为各个不同的基本取向研究了不同系列的问题,每个流派都最好地解释了它所选择研究的问题。

  如果你同意或至少理解这个最后的观点,那么你就会懂得为什么这本书的大部分会单独考虑每个基本理论流派[4]。人格心理学需要从所有的这些方向来观察人,并且应用到所有的流派,这是因为不同的话题(如我刚才提到的梦、学习曲线、工作表现的个体差异等)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得到最好的解释。目前,我认为一次讲授并应用一个完整的流派是最为重要的。可能有一天,它们会全部综合起来。同时,像你看到的一样,每个流派对它关注的人格方面都有很多有趣的、重要而有用的说法。

  作为劣势的优势和作为优势的劣势

  库尔特·冯内古特 (Kurt Vonnegut) 在小说《今生情与恨》(Mother Night)的引言中别出心裁地告诉读者他们将要读的这本书的寓意,他写道:“我认为它不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寓意,我只是偶然知道了它是什么。”(Vonnegut, 1966, p. v)我猜想他是希望人们保持在无数个英语课堂上用无数个小时来理解他的“意旨”。(我怀疑他成功了。)[5]

  作为作者,我不是很像冯内古特,但是我也认为我知道我的书的寓意,或至少是它的一个主旋律:在生活和心理学中,优势和劣势相互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不可分离。显著的优点通常也是显著的缺点,反之亦成立。有时我喜欢称这个观察结论为范德第一定律 (Funder’s First law) 。(这本书中还会有其他几个类似的定律。)[6]这个第一定律可以应用于研究领域、理论领域以及个体本身。

  人格心理学为范德第一定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像我前面已经指出的,人格心理学相对于其他心理学领域的最大优势是,它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解释完整个人和实际生活关注的心理学。这个任务使人格心理的研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趣、重要、好玩。但是,猜猜会怎样?这个任务也是人格心理学的最大问题。错误的一方面是它可能导致出现内容过于广泛或没有针对性的研究。甚至从最好的方面来说,它看起来也远没有达到它应该完成的目标。那么,对于一个人格心理学家来说,挑战就是扩大优势并减小劣势,尽管这两方面是相关的甚至可能是不可分离的。

  对于人格心理学内部的各个流派来说也是如此。每一个流派都擅长于研究某一个主题,却不善于研究其他主题。(实际上,如我们前面已经讨论到的,每个基本流派通常只是忽视它不擅长解释的主题。)但是,这两方面是并行的;例如,行为主义对改变行为之所以如此有效,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忽略了其他的一切;而现象学流派之所以能给自由意志一个如此本质的解释,也可能是因为它忽略了强化是如何塑造行为的。优点随着缺点而来,甚至有时是缺点的结果,反之亦然。

  这种优势和劣势之间的联系甚至可能发生在个体的内部。据一项对美国几位总统的研究显示,正是他们的人格和道德“瑕疵”使他们获得并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的权利 (Berke, 1998)。例如,个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多变性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性格上的缺点,然而多变或许能使一位总统灵活地应对变化环境。一定程度上的固执,通常也被认为是缺点,或许固执能使一位总统坚守某些重要的原则。另一方面,一些常被认为是优点的特质,比如诚实坦率、始终如一等,有时可能真的是成为一位得力总统的障碍。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到其他的生活领域中,比如篮球训练。印第安纳大学的教练波比·奈特(后来进入德克萨斯工学院)曾经被描述为具有庸俗的、讽刺的、喜胁迫的性格,但在同一张报纸的文章中又称他为“忠诚的、聪明的、仁慈的、有原则的完美主义者,比其他大学篮球教练教出了更多的学员”(Jones, 2003, p. 06E)。奈特的这两方面有关联吗?从它们属于同一个人的意义上来说,这当然是有关联的,一个大学雇用波比·奈特的某一方面的同时也免费获得了他的其他方面。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关联在于每个人的人格来自于一揽子交易。人格是固有的,它的每一部分都来源于并决定着其他的部分 (Block, 2002)。

  你自己也许会,或者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一位总统或十大篮球教练之一。但是花一点时间想想你自己的强项,它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现在想想你自己的弱项,它对你的益处是什么?假如有一些强制的交易,你想丢掉你所有的弱点,保持所有的强项吗?假如你的强项和弱点是相互联系着的,这还有可能吗?

  人格心理学会永远面临一个类似的两难选择。如果缩小它的范围,那么它的领域会更加便于管理,研究也会更简单。但是那样的话,人格研究就会失去很多使它有特色的、重要的、有趣的内容。类似地,人格的每一个基本流派都或多或少故意忽视了心理学的一些方面。这是一个沉重的代价,但是为了让每个流派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有所进步,到目前为止这样做似乎是很有必要的。

  本书的计划

  这本书的开篇部分是一段简短的引言,以及这篇你几乎已经快读完的人格心理学概览。接下来的两章关注人格心理学家如何做研究,这对理解以后的章节是很有用的。第2章描述了几种类型的数据或信息——心理学家用这些来更好地理解人格,并讨论了每一种类型数据的优缺点。这一章的目标就是使你从心底里永远铭记以下思想:人格没有完美的指标;只有线索,且常常是模糊的线索。第3章描写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并仔细考虑了几种用于人格数据分析的特定主题。

  第二部分包括四章,探讨了人与人是怎样的各不相同,这是特质评估取向的主要关注点。第4章一个基本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影响到了行为和生活质量(提示:答案是“是的”)。第5章描写了心理学家测量这些差异的几种方式,主题是人格评估。第6章进一步扩展了这个主题,描写了关于人格判断的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评估人格。第7章列举了一些特定的例子说明人格特质如何用于理解行为,并讨论了特质在人的一生中是如何发展的。

  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心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方向。这些发现正开始应用于人格特质和人类本质的研究中,第8、9章就考察了一些这样的研究。第8章回顾了目前关于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心理学如何影响行为和人格的知识。第9章考察了人格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而来的可能性,着眼于生物学的两个分支:行为遗传学——研究父母可能是怎样将人格特质传递给他们后代的;以及进化生物学——试图从物种进化史中找到人类本性的起源。

  接下来的三章考虑了精神分析流派,这是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10章是对精神分析的基本介绍,描述了脑和心理发展的结构。第11章描述了精神分析理论如何探讨防御机制、失误和幽默,并提供了对这个观点的评价。第12章通过把精神分析的故事纳入到当今时代而结束了对精神分析取向的探讨,考虑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弗洛伊德之后的分析家)、客体关系理论,以及与精神分析观点相关的当代研究。

  之后的两章探讨了思维、经验和存在。第13章描述了存在主义的现象学方面——强调个体经验——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主题是个体的特定世界观或理解现实的方式是他/她人格的主要方面。第14章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现象学观点,探讨了个体人格和世界观(或许是人格本身的整体概念)可能会随文化而改变。

  最后,独立的三章介绍了行为主义以及后来强调用认知和知觉加工来解释人格做什么的人格流派。大约七十年前,几位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决定关注人(和动物)真正做了什么,而不是关注在脑中隐藏着进行的东西。最初应用这种方法的心理学家是经典行为主义者,像约翰·华生 (John Watson) 和斯金纳。20世纪的后几十年里,从行为主义中派生出三种不同的理论——关注社会互动和认知(心理)过程。有趣的是,这三种理论——多拉德 (Dollard) 和米勒 (Miller) 的、罗特 (Rotter) 的以及班杜拉 (Bandura) 的——全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沃特·米歇尔 (Walter Mischel) 为社会学习理论增加了一些认知和现象学的风味,这个新版本如今影响巨大。行为主义和各种社会学习理论在第15章中给予了介绍。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理论越来越受到快速发展的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以至于现在的研究应用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并加入了其他基本流派的知识,开始考虑知觉、记忆、动机、情感等话题。这些都在第16章给予了概括总结。而第17章则讨论了思维和感受的结合体——称之为“自我”。

  作为总结,本书的最后一篇实质性章节应用我们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个体差异的极端情况——人格障碍进行了介绍。第18章讨论了主要的障碍和它们的一些含义。真正的最后一章第19章对人格心理学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全面评价,重述了这一章中提及的主题,并简短地小结了我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后永远牢记的一些东西。

【人格谜题】相关文章:

灯谜谜题210个02-23

元宵节灯谜题库07-23

元宵节灯谜题库及答案08-12

最有趣的成语猜谜题目07-16

元宵节猜灯谜题目及答案02-03

元宵节的猜灯谜题目及答案02-22

2024元宵节灯谜题及答案09-28

适合中秋节猜灯谜题(精选95个)09-06

中秋节猜灯谜题目以及答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