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秒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时间:2020-11-06 19:22:02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20秒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大脑是天生的预测机,只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整个世界就是你的实验室。

  让他读报,就知道他智商多高

  有时我们会根据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情况,下意识地评价他人的智力水平。

  比如你家刚来了一个电工帮你接线,你就会想知道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又比如有人来你这里应聘一个高级职位,你也会想确定他的智力水平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

  当然,我们也曾经被人评估过。在我18岁时,我曾参加父亲单位的一场面试,目的是拿到丰厚的大学奖学金。当时我只有10分钟的时间打动评选委员会,让他们认为我有足够的理由拿到这笔奖学金。委员们拿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向我轰炸,我则竭尽全力作出漂亮的解答,力图展示我的智力和才干,可惜最后还是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有没有可能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让自己显得更聪明、更有才干呢?

  是否人人都会依靠我们身上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我们的智力水平呢?有研究人员已经用各种方法研究了这个问题。德国的一个研究团队让被试者在实验室里执行各种标准任务并进行录像,然后把录像交给独立的评估人员以判定被试者的智力水平。结果发现有一个任务能够很好地预测智力水平:朗读报纸的标题和副标题。

  只需要看3分钟录像,评估人员就能准确判断被试者的智力水平。如果你想管中窥豹,预测他人的思维能力,那就请他朗读一份《纽约时报》吧。

  通过非语言线索也可以推断智力水平。每个人每天都在被遇见的人“面试”,无论是随意的交谈还是正式的应聘面试。

  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请两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互相认识交流,并录下他们的几场对话。然后研究人员获取这两位学生的智商分值、学习成绩平均值以及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成绩:这些数据间呈正比关系。接着,研究人员从每场对话中剪辑出第2分钟的录像并交给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有些评估人员拿到的是正常版本的'录像,有些则拿到无声版,还有些只是拿到谈话记录而已。

  研究人员告诉评估人员这两位学生的智商分值、学习成绩以及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并请他们估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声组”和“无声组”的评估结果都相当准确,但“谈话记录组”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这说明他们进行判断的依据是非语言行为,而非谈话内容本身。

  大多数人都想在面试、申请奖学金或是拜见未来岳父母时表现得聪明一些,没错吧?至少我在参加奖学金面试时是这么想的。有3条重要线索不但影响人们对他人智力水平的判断,而且的确会呈现他人真实的智力水平,它们分别是凝视、嗓音质量和吸引力。

  能够看着对方的眼睛,尤其是说话时看着对方眼睛的人,通常被认为智商较高。而实际上和眼神躲躲闪闪的人相比也确实如此。有证据表明谈吐清晰、迅捷、响亮(但不是过大)的人更加聪明。听众对说话者个人魅力的感受也可以反映他的智力,但这仅对“长相低于平均水平者”(即长得不太好看的人)奏效。

  当然,这些结果显示的只是平均概率,现实中也存在不少例外。

  有很多人富有个人魅力,语速飞快,说话时盯着对方看,但智力平平;也有很多人魅力一般,眼神飘忽不定,语速迟缓,却是不折不扣的聪明人。我们在装聪明方面都很在行。好处是如果下次你想在简短交流场合让自己显得更聪明,那多半没问题;坏处是笨蛋也能轻易骗倒你,让你觉得他们很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吗,判断哪些人是友是敌也很重要。

  我曾就读的大学是矗立与玉米地之中的文科学院。那时我读着柏拉图文集,跟朋友们秉烛夜谈,享受着诗琴画意的生活。但在我大一那年的4月却发生了一件影响全世界上百万人的事情:卢旺达种族灭绝。短短100天里,80万人惨遭屠杀,其他地区的人却作壁上观,对此无动于衷。

  在这样的野蛮屠杀中,有一人表现得无比英勇和无私,他就是保罗.路斯沙巴吉那。他是卢旺达一家高级酒店的经理,在这场屠杀中他用这家酒店庇护了1000多名被追杀的人,他可能因此自身难保。人们称他为“非洲的辛德勒”。2005年,路斯沙巴吉那来访我任职的学校,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在演讲中说:“我没有其他办法,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让我的良心指引我。我所做的不过是良知所致而已。”

  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碰到路斯沙巴吉那这样的情况:“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他人。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牺牲自身利益与他人为善的机会:有的老师牺牲早点回家看孩子的时间,课后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的人自己入不敷出,却拿钱捐助受灾的家庭。捐助、助人、分享等行为都有益于社会,有时人们并不图回报。

  我们都认识一些在我们有需要时挺身而出的人,也认识一些对求助推三阻四的人。那么,能否在碰到具体事情前,通过某些特征判断一个人是否乐于助人呢?

  虽然目前还缺少一些研究成果,但至少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一组德国与荷兰的研究人员安排被试者坐在桌前对着摄像机做自我介绍,然后请他们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人们是否具有利他性格,游戏很简单:给被试者60欧元,然后请他们将钱分享给另一个不知名的伙伴。这名伙伴不知道被试者的任何消息,也无权拒绝。被试者可以选择分出30欧元、20欧元、10欧元或者一分钱也不给,剩下的归他们自己。

  接着研究人员找来另一组不同的被试者,向他们解释游戏背后的含义,并给他们展示第一组被试者自我介绍的20秒无声录像。然后又让他们猜测每个人分别分享了多少钱给另一位伙伴。虽然这组被试者并不能准确猜出第一组人给出了多少钱,但绝大部分人都能将那些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和愿意与人分享的无私者清楚区别开来。只有9%的人无法分辨吝啬鬼和无私者。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受控实验研究,但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细微的行为特征来分辨无私者和普通人。

  科根小组惊讶地发现被认为最可信、最富同情心和最善良的人和其他人比较而言,携带某种变异基因的比列明显更高。这一基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利用催产素(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之一种。——译者注)。已有数不清的关于信任、捐助等利他特性的研究证实,在非常用心的倾听者身上普通存在催产素和某种特殊的变异基因。

  科根说道:“显然,人们无法看到基因,因此必然有某种机制将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信号传达给陌生人。”结果显示,具有变异基因的人,更经常对他人点头,凝视和微笑。他们也比其他人的肢体语言更加开放。这些就是以上实验中人们的判断依据。不过我曾说过,基因的表达只是影响一个人是否有利他品质的诸多因素之一。尽管如此,我有时会好奇保罗.路斯沙巴吉那是否携带那种变异基因。或许他那句“我只能让我的良心指引我”就是受这种基因的影响吧?不过因为上面的实验只研究相关性,所以具体答案还不得而知,不过这实在很有趣。下次当你和恋人认真谈话时,看看他(她)有多可信、多富同情心、多善良,你的观察结果很可能和他的基因情况有关。

【20秒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相关文章:

谁是你的心动对象05-25

谁是游学热的推手?10-02

谁是你可以说话的人12-14

教你在职场里识别好人坏人01-22

职业测试:谁是你的职场克星?07-25

笔试与面试,到底谁是老大职场12-08

测试创业时谁是你的贵人08-13

职业测评: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08-28

测试:谁是办公室里可怜虫06-30

职业竞技场上谁是你的克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