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焦虑症的治疗指导

时间:2020-08-04 20:57:09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各种焦虑症的治疗指导

  “育儿焦虑症”的分析与简介

  什么是育儿焦虑症

  如果你没有孩子以外的生活,或者当你的孩子出了一点小问题,比如磕破头皮,和别的孩子发生一点口角和争执,你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无法承受一点意外发生,你可能就是育儿焦虑症中的一位。

  心理医师称:育儿焦虑症最大的特征就是人和心都天天围着孩子转。成了典型的孩奴。从孩子出生前的胎教,孩子出生后用啥样的奶嘴,孩子到底是趴着睡好还是侧睡好,孩子要读什么样的补习班,这些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太纠结于小细节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这样做父母能不累吗?

  一代焦虑的父母是如何炼成的

  我们上一代对孩子们都是放养,而到了这一代,子女数量的减少,让做父母们经不起一点无论是健康还是安全方面的风险。不断丰富的育儿理论和流派,又在扰乱着既有的常识。当一个繁衍千年的生育惯例,每个细节都被层出不穷的新理论重新考量,而这些理论又与商业利益的需求相互交织,以至于真假难辨,焦虑症自然而来。

  我们的社会必需品不足,我们孩子生活的世界有更多条条框框的严格限制。就说到幼儿园为例,就有很多条款:有北京户口吗?是我们的定点服务对象吗?孩子满3岁了吗?能一次性交齐多少万元的赞助费吗?报名排队时,你挤进了我们的招收数额内吗?还有更多隐而不彰的:认识园长或某个教委官员吗?我们想让孩子在正常的年龄,以正常的价格,通过正常的程序,获得正常的医疗、教育服务时,却要面对极不正常的超量竞争,这大概也是育儿焦虑的来源。

  “不焦虑”是另一种“冒险”

  虽说父母也能调整下自己,过得轻松些,但对于从物质紧缺时代开始人生长跑的上一代父母来说,最重要的经验还是:保持队形,不要掉队,更不能脱队。你可以不补课,你可以放养,可谁知道,孩子会因为父母另辟蹊径的决定,在若干年后掉进哪一条制度的裂缝,再也爬不出来呢?现在很少有父母敢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感而让孩子偏离“正道。

  有一句话说的是: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冒险?我们这一代父母要担心的太多,担心孩子因为不合格的食品监管而不健康;担心孩子因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耽误在了起跑线上;担心孩子就算挤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行列,却在充满着智力、权力和金钱竞争的群体中,得不到真正的快乐等,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焦虑“来规避这些看得到的风险。

  他们为什么不焦虑

  焦虑症状的发生,往往因为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我们期待食品是安全的,老师是尊重儿童的,但这些再朴素不过的期待常常是不现实的。当一个人无法达成基于自身信仰与价值观的期待时,为了克服焦虑,要么降低期待值,要么努力去改变现实世界。

  如何克服焦虑情绪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些“心病”,高压忙碌的现代生活正是根源,焦虑症正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其实,焦虑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一种十分普遍的情绪体验,它会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义。此外,它还可以成为人们积极生活的动力,因为一旦成功克服焦虑,我们便会获得一种莫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焦虑会毫无预警地发生,并会或多或少地引起身体的不适,如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症状。除此以外,焦虑还可能导致失眠、厌食甚至影响正常行动。焦虑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焦虑情绪呢?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焦虑并正视它

  能意识到自身焦虑的存在是克服焦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明白身体传递出的信号,比如你可能感觉到自己身上正在发生一些不好的、阴暗的想法,那么此时你就要加以小心了。在意识到自身的焦虑后,还要找到引发这些焦虑的原因。必须敢于回顾那些痛苦的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的负面情绪对现在焦虑情绪的影响。

  自由地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焦虑

  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后,如果能有勇气对自己及他人承认自身的痛苦,这将是一个解决焦虑的良好开端。当我们向他人敞开心扉并让自己投入社会化的生活中后,就可以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让自己从焦虑中解放出来。但是在倾诉时也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要过多地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倾听者,这样会使他也感到压抑和窒息。

  可以尝试在倾诉时搭配笑容疗法,因为开心放松的大笑可以减轻内心的负担。可以试着做一些笑容练习,目的是提高自我放松的能力,培养一种对生活更快乐、更积极的态度。

  积极锻炼并且放慢脚步

  很多有焦虑情绪的人会选择依靠药物帮助。的确,某些抗抑郁类药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情绪,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比如,还可以通过瑜伽、理疗按摩、户外运动等活动来放松身体,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内心平和的自己,让焦虑的心情也平静下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慢生活节奏来缓解焦虑情绪。现代人仿佛总以100英里的时速在过每一分钟,并且永远会因为赶不上时间而皱起眉头。但完全可以不用紧绷着神经疲于奔命,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停下脚步去慢慢享受。

  导致孕妇焦虑失眠的原因

  孕妇焦虑失眠怎么办?据调查显示,有98%的孕妇在妊娠晚期会产生焦虑心理,这种焦虑心理越来越重,进而导致失眠等症状。那么,导致孕妇焦虑失眠的原因有哪些呢?

  导致孕妇焦虑失眠的原因

  造成孕妇焦虑失眠的原因:

  一、怕孩子畸形。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检查毕竟是通过机器和各种化验,有些胎儿存在健康问题不能查出,产妇对此焦虑,怕生个不健康的宝宝。

  二、对胎儿性别的忧虑。城市人对生男生女大多能正确看待。但在人的潜意识里仍有某种对胎儿性别的好恶,或家人对生男生女比较在意。不知胎儿性别心中不免打鼓。

  三、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产前并发症的产妇,由于自身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怕殃及胎儿,因此也易焦虑失眠。

  四、担心孩子出生后,自己的职业受到影响或家庭经济压力加大,而产生焦虑。

  五、由于到孕晚期各种不适症状加重,如出现皮肤痉痒、腹壁皮肤紧绷水、肿等不适、使心中烦躁、易焦虑失眠。

  六、由于行动不便,整日闭门在家,注意力集中到种种消极因素上,加重焦虑。

  七、城市女性大多是初产妇,缺乏对生产的直接体验。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又耳闻目睹了许多他人生产的痛苦经历,考虑到自己也将经历此过程,心中不免焦虑。

  首次怀孕的妇女患有焦虑失眠的心理问题比较多见,其原因在于过度担心婴儿的心理健康与及自身的身体状况。

  焦虑症是什么?能治好吗?

  有患者就焦虑向我咨询:

  由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变得很焦虑,总是忧虑一些很远的事情,总是假设,如果事情这么发展,怎么办啊?然后就老是想,越想越焦虑,经常切夜难眠。安定已成为我抗焦虑的必备药物,听说安定一旦用上,就会产生依赖。长期服用安定究竟有哪些副作用?现在广告推销的药品很多,也有说做心理治疗,不用药物,我该如何选择呢?看来,咨询者应该患有焦虑症,且产生了治疗焦虑。为什么治疗这个医疗行为反而会让患者更焦虑呢?我们慢慢往下看吧。

  怎样的表现才算焦虑症?

  焦虑症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反反复复也会让人很辛苦。它的主要症状就是担心,并且符合下列特点:

  过度而长久,持续六个月以上;

  模糊、不针对现实中的具体事情;

  原因不明。

  焦虑症的具体症状又包括以下四类:

  身体紧张和失眠;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对未来莫名担心;

  过分机警。

  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一起出现。

  焦虑症治疗的误区

  治疗焦虑症,主要通过药物、心理治疗和患者自己的积极的自我调整来实现。

  1. 身病还是心病?

  有些焦虑症患者根据自身感觉和症状,往往会去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门诊寻求治疗,常被诊断为功能性的心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并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

  另有很大一部分焦虑症患者,还从未接受过相关治疗。

  2. 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

  目前抗焦虑治疗存在两种对立的声音。

  许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对药物治疗持排斥态度,原因有三:

  对药物治疗不熟悉;

  对心理咨询效果的过度自信与夸大;

  迎合一些焦虑症患者对药物治疗副作用的担心。

  此外,囿于经济效益,只要有咨询者,咨询师就来者不拒,缺乏对病情的风险评估。

  而精神科医生则过于偏重于药物治疗,忙着将焦虑症分型,对治疗药物分类,在选择和更换药物的过程中,时常罔顾患者感受,忽视了病人的心理状态的调节。

  这两种分割的治疗方法,其结果都不理想,而且在这样的治疗方法下,一些患者会在抗焦虑治疗过程中产生新的焦虑。

  焦虑应该怎么治?

  1.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生物心理病因学基础的疾病。

  要想治好焦虑症,医生除了要重视治疗药物的选择,还需患者配合,接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也就是说,抗焦虑务须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

  2. 找精神专科医生就诊

  虽然焦虑症有多重身体上不适的表现,但焦虑症患者还是应该看精神科医生。

  为什么呢?

  因为精神科医生会根据焦虑症类型的不同、病期的不同和症状群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而其它专科如消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的医生,针对焦虑症,用药的方法比较单一,不够重视患者的心理调适,疗效往往欠佳。

  3. 坚持治疗

  由于焦虑症是一种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的疾病。

  为了减小复发的几率,患者必须保持长期复诊的习惯,盯着同一个医生就诊,在医生嘱咐停药前,坚持接受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那么,焦虑症的药物治疗需要坚持多久呢?

  通常从服药到停药,要持续 1 至 2 年;

  而严重慢性患者,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时间则至少要持续 12 个月,维持服药、逐渐减药的时间加起来,需要坚持更久;

  部分患者还需要更长期的治疗,甚至有些患者有必要终生服药。

  不要被药品广告迷惑

  近年来,新型抗焦虑药物如雨后春笋般,药品的市场营销也繁花似锦。

  以前,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只对医生推销抗焦虑药,可现在则直接以广告的形式提供给患者者,极尽夸张之词,并且选择性地使用实验数据,刻意模糊概念,只讲疗效,不讲副作用,个个都是特效药。

  实际上,一种药品宣传的适应症或功效越多,越说明这种药不是特效药——你想啊,要是真有包治百病的神药,医生不就可以休息啦。

  焦虑症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单纯处理某一种因素,治不好焦虑症。但是药品广告宣传擅于把问题单一化、治疗简单化,其目的就是推销产品。所以,对于药品广告,咱们要学会分析,理性对待。

  其实,任何心理疾病的治疗,药物都只是一种暂时性工具,最终还是要回归心理。焦虑症也是如此,找到焦虑根源,坦然面对,能解决当然更好!

  焦虑是流行病

  每个人都有过焦虑或者紧张的经历,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体验。当面临意义重大的生活事件时,多数人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心跳加速,胸口憋闷,面色潮红,语言不利,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因为兴奋过度而晕倒。在高考考场外翘首期待的家长们的脸上,在产房外坐立不安的准爸爸们的脸上,在等待面试重要职位的求职者的脸上,你都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焦虑的神情。

  不过焦虑并不仅仅是上述所提到的那些躯体表现。面对压力,焦虑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适应行为,含有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却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除了身体上的种种不适,焦虑更多的是反映在心理上的恐惧、痛苦和不安,这是人们面对压力时最常见的情绪反应。而通常人们评价某人“抗压能力”如何,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在评价此人面对压力时所产生的焦虑程度。

  压力与随之而来的焦虑,属于心理学“应激”(Stress)的范畴。然而应激时情绪反应的强弱程度却往往因人而异。面对类似的生活事件或压力,一些人会表现得忧心忡忡茶饭不思,甚至因此患上身心疾病;而另一些人则会显得大而化之举重若轻,从而轻松度过;还有少部分人会采取不闻不问的漠视态度。这些个性差异除了与诸多心理学因素有关外,有没有生理学基础呢?《自然》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论文为我们部分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科学家发现小鼠脑部杏仁核内一种名为Neuropsin的蛋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对应激后小鼠的焦虑行为进行调控:去除或抑制上述蛋白和信号通路后,小鼠对原先引发焦虑行为的刺激失去了反应;反之,向小鼠杏仁核内注射这种蛋白则能恢复小鼠的焦虑行为。上述蛋白在人类脑组织中同样存在,故此科学家们推测人们面对焦虑不同程度的反应可能也与此有关。

  当感受系统察觉到应激事件时,人脑会评估当前刺激并与过去经验进行比较,一系列应激激素随之释放,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同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协调行动,调节下丘脑室旁核的活动并对情绪施加影响。杏仁核是脑组织中产生、识别和调控情绪的主要部位,负责评估情绪事件以及产生有关恐惧的记忆,它同时还是多种应激激素和神经化学介质作用的标靶。面对压力,杏仁核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会导致相应的情绪变化,这些已被临床和实验资料所证实。通过对杏仁核中微观世界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探寻情绪产生的机理,并帮助我们远离有害情绪。.

  然而,对于焦虑等情绪的研究,当前的行为和神经科学还处于较为初始的阶段。对普通人而言,心理学中关于心理应激现象及其规律的归纳总结看上去实用意义更大一些。众所周知,过度焦虑会带来不良后果;那么面对压力完全不产生焦虑反应是不是一件好事呢?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应激反应比作一把箭在弦上的弓。当压力(应激源)拉开弓弦的时候,如果弓弦完全没有产生张力(焦虑)或者由于张力过高而崩溃,那么这支箭无论如何都不会飞得太远。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把焦虑控制在有益的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应激反应给我们带来的高效率更会让我们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

  当面对压力时,焦虑的程度取决于认知水平、社会支持、个体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控制、减轻或战胜焦虑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年龄小的孩子们可能会对雷声感到恐惧,然而当他们了解到雷电的产生过程之后,先前的紧张情绪就会大大减轻。这就是认知水平对心理应激施加影响的一个简单例子。当我们对压力或生活事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事情发展的性质、程度和可能性有较高预见力的时候,压力或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便会随之减少。面临同样的考试,一个有过精心准备和复习的学生会比毫无准备的考生更加镇定;同理,一个哲学家新娘也会比一个普通女子更少些对婚姻的迷惑。

  来自亲属、朋友、伙伴、同事等社会的支持也会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家庭、单位和社团组织会给我们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倾诉和交流是减压的良好方式。事实证明,身患癌症的病友之间互帮互助会鼓舞彼此战胜病魔的信心;绝望的主妇们相互倾诉多数情况下也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少数情况下,在一般的交流和倾诉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也是个好主意,特别是在某些极端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伤亡发生之后,专业心理支持更有助于缓解群体焦虑。

  在相同的认知水平、类似的社会支持下,个体之间也会对相同的应激源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这些差异则要从个体特征方面加以解释。人们观察到,由于年龄、性别、文化、职业、身体素质或个性气质的不同,个体面对压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

  那么,在个性、文化、职业、气质等因素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在面对压力、遭遇焦虑时卸下包袱,表现得更好呢?

  首先,提高认知水平,通俗地说,就是“面对它”:正视压力将减少恐惧和不安,焦虑往往源自对未知的消极看法,理性分析会使我们认清形势;其次,自我暗示与幽默对待,即“笑对它”:告诉自己即便是最坏情况也不过如此,适度的自嘲和夸张的表达对缓解焦虑颇为有效;第三,寻求他人帮助,即“分担它”:来自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安慰有些时候能平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获得勇气和力量;第四,暂时将注意力转向别处或休息,即“转移它”:投身球场,练练太极或者做做瑜伽,如果还能睡得着,那就去睡一觉吧,醒来后你会发现情况可能会好不少;最后,当上述一切努力都成效甚微,焦虑的阴影始终难以摆脱并影响正常生活时,我们还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和药物,即“治疗它”:过度的焦虑已经进入神经症的阶段,医生们会有针对地帮助你。

  愿每位朋友都能坦然面对压力,愿有害的焦虑情绪远离我们每一个人。

  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指导

  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方案有多种,不管哪种方法均有其特点和功效。

  专家指出,只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按医嘱服药,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一般指导:向患者解释本病的性质,以及说明他们的和躯体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引起,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如果患者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指导他们予以改变。

  认知治疗:这种方法是寻求改变患者对困境的思考和反应模式。它包括两方面:认知重建和放松训练。①认知重建的目的在于纠正患者这种不合理的认知。②放松训练的关键是要坚持,很多患者由于不能坚持而效果不佳。太极拳、气功或瑜伽既有放松效应,也有锻炼身体的功效,因此很适宜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证实,药物对解除焦虑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心理治疗:由医生向病人系统讲解该病的医学知识,使病人对该病有充分了解,从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寻求对策。心理疗法在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焦虑症的治疗指导】相关文章: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08-02

【精】焦虑症的自我治疗01-06

有关焦虑症的治疗方法08-10

关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08-10

焦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08-02

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08-01

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08-01

关于治疗焦虑症的方法07-31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方法08-10

怎样治疗焦虑症的方法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