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男生强迫症原因

时间:2022-07-12 04:42:16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男生强迫症原因

  云南某大学二年级一男生P在电话中对笔者说他患强迫症已4年多,多处、多次治疗均不见疗效,情况似有加重之感。问笔者有否良药可治愈?语气中带有怀疑或瞧不起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的成分。笔者回答说:这不敢保证。需要确诊并找到患病的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这样,良药不成问题,治愈也很有可能。根据“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和“求助者自愿、自主”的原则,笔者只按他的提问中性、被动回答问题,不主动、深入问话。通话结束,祝愿他早日排解强迫、恢复自由、坚持放松。

大学男生强迫症原因

  第二次的通话,似乎是一个重复或强迫动作:P还是那样的问话,笔者还是那样的回答。然而个案咨询预约成功。

  事件摘要:

  原来P同学在初三与同班一女生Ch相恋,到了高一,两人分到两个学校,见面的机会少了。一次,P去找Ch玩,发现Ch“另有新欢”,心中非常痛苦,想不通,Ch为什么竟忘记他们曾经“山盟海誓”。他不甘心,又有一次,拦住Ch的去路,问她为什么要背信弃义?Ch当场没有给予答复。事后他收到她的一封信,信上说:“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因此就没有必要追问到底。我们的关系就是这类的事情!”P失恋了。但他“化悲痛为力量”,终于高考成功!

  据悉,Ch与“新欢”都没有考上大学,且不久也“分道扬镳”,Ch也早早地参加了工作。P与Ch也曾一度失去联系,还是他前不久暑假回老家与原来中学的同学聚会,得知了Ch的手机和QQ号码。

  然而,伴随着他的刻苦学习,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他从高一到现在大二,从偶尔到经常,问老师、同学甚至是社会上的其他朋友,关于“为什么”和“到底是……还是”的话题:为什么太阳从东方升起?为什么没有永动机?为什么地球能把人类和万物吸引住?为什么人要读书和吃饭?为什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底是……他的问题,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勤学好问,后来发现他问的问题要么没法回答,要么不需要回答,要么是无解的问题。于是,大家开始怀疑这是一种病态。后来有人就干脆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这就回到上面电话预约中谈到的问题。

  事件摘要的顺序,是笔者在与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包括使用量表和进行投射发现并整理的。笔者测试诊断是观念性强迫症,并认定高一的那次“失恋”就是形成强迫症的原因,就是那个情结,强迫着P同学不断地问“为什么”和“到底是……还是”。P同学听了,感到非常震惊。这是P在意识层面所没有发现的,并且他说,这也是以前看心理医生,谁也没有提到的。

  在问到大学期间的异性朋友和分别给几个女生打分的时候,P说他暗恋过两个女生,但不想或不敢公开示爱,怕一旦被拒绝又找不到答案;他给包括Ch在内的3个女生打分,Ch得5分,竟排在最后。P说他与Ch近期在QQ上有过交流,是P主动的,双方谈了些各自学习和工作的情况,谁都没有深谈或追问、回首往事,似乎过去那段事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并且,P对Ch明显地有反感和耿耿于怀的情绪。

  根本或第一原因找到了,笔者开出的药方中重要的是心理剧疗法——与Ch举行一次“告别仪式”,此外,还运用了思维阻断疗法、认知重建法、“安慰剂”疗法和橡皮筋技术。具体操作从略。让P告别过去,告别过去的Ch,这对迎接并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和新的异性友谊,都有着重大意义。

  通过跟踪辅导,3个月后P同学说他感到有明显的疗效,与老师、同学交流,基本见不到“为什么”和“到底是……还是”的问题。

  焦虑症的心理疏导疗法

  郭女士,31岁,大学本科,离异,未生育,北京某外贸公司的行政主管。郭女士出生在北京,1岁时,因父母工作忙无法照看而将其送到北京郊区外祖母处抚养,3岁时弟弟出生,7岁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感到与父母亲热不起来,父母总是偏向弟弟,无论自己怎样表现都不行。在中学时期聪颖好学,成绩优异。十九岁上大二时,她曾因人际关系的困扰感到焦虑、抑郁休学一年。大学毕业分到条件很好的外贸公司工作,24岁结婚,2年后离异。

  郭女士聪颖好学,业务纯熟,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能吃苦;同时要求他人也很严格。总想把事情办得更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是事以愿违,总得不到满意的回报,似乎整个世界都对自己不公平。特别是离异之后,有一次对下属提出了批评,听到了这样的背后议论:连自己的老公都处不好,这样的变态女人谁受得了呀。为此她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从内心里感到不愿意见到任何人,不愿意做任何事,经常埋怨自己这样无能,不知为什么,一遇到开会汇报情况、接待来客,指导、批评下属时就紧张、焦虑,还会出现憋不住小便马上往厕所跑的毛病。

  郭女士到心理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处不好,对完成工作任务缺乏自信心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的同事、朋友一样认为她心理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但是又怀疑咨询师能否将困扰她近20年的问题解决。经过二次咨询,建立了咨访关系。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郭女士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人际关系紧张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的工作任务;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自闭心理;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5、改掉紧张就要上厕所的毛病。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三次会谈时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心理疏导疗法(TDP) 的基本理论以及心理疏导治疗模式。

  心理疏导疗法重视对来访者积滞阻塞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疏积通滞是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标,也是疏通的发展与继续。通过疏导,有序地将多年的心理症结、内心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帮助其分析整合,自我认知。使来访者在逐步认知的过程中提高自信、自我领悟、自我转变的能力。

  二次摄入性谈话,对负性情绪的宣泄是必要的,同时完成了基本信息的收集。我把她表述出来的早年经历、社会交往情况、心理困惑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进行了整理,让她带回去留作家庭作业,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在那些地方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尝试着从中找出相应的因果关系。

  我向郭女士解释,每次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自我感受与事件相符合,解除过度的心理反应。

  在咨询初期,将咨询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对早年时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偏爱弟弟,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等产生的沮丧、对立、敌意等负性心理情绪进行分析认知;这种负性心理情绪在自己的家庭、婚姻、以及工作职场的人际关系表现有无关联与影响。从分析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讨论产生心理问题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制定咨询方案。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父母及其他交往关系人进行情感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挑衅的方式对待他们。

  2、改变完美主义倾向及由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对职业的过高要求。

  3、纠正紧张尿频现象。

  情绪目标:

  1、降低在家庭、职业社会交往方面感到的沮丧和无助感。

  2、降低由人们对自己所持偏见而产生的愤怒。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而产生的焦虑。

  认知目标:认识和分析原认知偏差,转向正确认知。

  1、“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困难和责难,生活不应该如此不公平”。

  2、“我很努力了,社会和家庭必须认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3、“因为我过去的生活一直不快活,未来肯定也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难以忍受(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他人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难以忍受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难以忍受,与其忍受,不如去死。这也是其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第四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疏导,以下是对话节选:

  访(郭女士):我父母只是为了工作方便,把我扔在外祖母家,不关心我的情感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就是很自私的。我那么小,他们真舍得扔下我。一想到这个情景,我就怨恨他们。

  咨(咨询师):你很小的时候被送到外祖母家,不能在父母家庭中生活,你感到很不满,我是能理解的,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访:是的,还有我觉得非常沮丧的,是我回到父母身边之后,好像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不满意,我那时就感到他们根本就不喜欢我,他们真正上心的是我的弟弟,还要我让着他照顾他喜欢他!我干脆就不理他们,我已厌倦了总是那样毫无乐趣的生活。

  咨:当父母要求你照顾弟弟,你在想什么?

  访:我那时才7岁,自己都照顾不好,我哪能懂那么多,会那么完美地去照顾他?他们告诉我,让着他照顾他喜欢他,才是好姐姐。我努力去做了,可是从来没有得到他们的褒扬。相反,我做得越多受的批评越多,这不好了那不对了整天都是我的不是,有时无端受到责骂和惩罚。弟弟到了7岁,就是17岁,他们也没有要求他去做曾经要求我去做的事,他从来都不用做,可在他们眼里他从来都是乖乖宝。凭什么总来批评我?他们没有理由批评我。就是现在,当他们夸奖弟弟如何如何能干时,我还感到很不舒服。

  咨:你是不是认为他们“没有理由批评你”的背后是“不应该批评你”?

  访:他们就是不应该么!你是不是打算告诉我,他们批评我是对的,是件好事?

  咨:这当然不是好事,对你来说这是很让你难以理解的感到痛苦的!我想你非常希望被家人接受,不希望和他们处得这么僵,是吗?

  访:是的。可是很多事并不是因为我的错。由于父亲和母亲的性格不和原因,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遇见这种情况,我小的时候吓的直哭,躲在角落里发抖,尿过裤子。长大一点心里发紧却无可奈何,有时没有我的干系他们也要找我的碴儿说是我引起的而遭责骂。由于这个原因好像家里的气氛经常很紧张,在家里感觉很不开心。而且看到父母脸色和悦自己心里就放松一点,看到父母脸色不好,自己心里就很紧张,生怕哪一点没做好得到责骂。

  咨:小时候的你,生长在一个争吵和粗暴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以及父母对你的教养方式问题,使年幼的你时时刻刻生活在紧张中,尤其是做错事和照顾不好弟弟时,父母的责骂和惩罚,会让你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但是那个时候小,没有办法和父母抗衡,为了保护自己,采取的行为方式就是,尽量少犯错误、尽可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不让干什么就不去干什么,用这种方法尽量去取悦父母的高兴,尽量把事情做好期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与鼓励。这些方式都没有换来父母的鼓励和关爱,你为此感到无奈与沮丧。

  访:小时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邻家的一个孩子玩的特别好,但父亲却时不时地对说别来找我玩,对我说你就知道玩,家里的事儿都不干了,你要好好复习功课,以后上大学。久而久之她们也不来找我了,上初中后我基本上就没怎么出过门(有时父亲还说这是我优点),所以有时出门心里就有点紧张。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自己几乎没有交到什么好朋友,尽管自己上了这么多年学。在我心里总有这种感觉自己和别人交往时彼此之间有一种隔膜,很难和别人到交心的深层次的交流。

  每天感到没有精神,无心工作。许多本该作好的许多以前经常做的工作,现在却没有作好,和同事们的关系不好,缺少协作和支持,不能高效出色的完成,现在好像也失去了领导的信任。我的内心有无奈也有内疚。

  咨:假如你认为是希望与他们相处好,而不是觉得他们和社会必须接受你的这种情绪和行为方式,或不觉得不被接受对你来说是件可怕的事,那么你的感受会怎样?

  访: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情况。

  咨:当然,你没有理由喜欢这种情况,我猜你仍会觉得失望和受挫,但不再是愤怒或沮丧了。但是,当你把希望你的情绪和行为方式不受他们的影响变成他们必须不能影响你时,通常会感到愤怒、懊恼,而这些情绪又往往给你和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还使你为此感到无奈和内疚。

  访:是的,每次我都特别烦,有时我忍不住就和他们吵,他们就把这作为进一步的证据,说我不正常,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疏远他们的原因。

  咨: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谈一谈你的“应该”和“逃避”。看一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有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持有偏向?

  访:很多家长对多子女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偏向,我想没有法律禁止偏向。但是偏向的确很可怕,它能使人非常痛苦!

  咨:是,偏向是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是控制偏向比漠视或容忍这些偏向要难得多。偏向与死亡相比哪个更可怕?或说偏向给你带来的痛苦是不是最严重的?

  访:也许换了您,可能不会像我一样,但我真的不能忍受。

  咨:很自然,你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你应该像现在这种样子。而且你也正在忍受着你所谓不能忍受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怎样痛苦更小地忍受它。

  访:可为什么非要我改变呢?是我父母又固执又烦人啊!

  咨:对,我也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不让你心烦,完全接受你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世界、控制别人。他们可以愿意也可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过分反应,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可以有机会让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和容忍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至少不会因为父母拒绝接受你而对他们大嚷大叫,这样他们就不再有进一步的证据指责你不正常。让我们在做个小的联想实验,请闭上眼睛想象你与父母正在吃饭时,他们又责怪你,你感觉非常心烦非常生气,对你的父母非常恼火,并感到做一个女孩怎么这么难!能想象得出吗?

  访:能,太能了,这个场面跟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我非常沮丧、气愤、心烦!

  咨:好的,继续闭着眼睛,想象相同的情绪,但是,只让自己感到受挫、失望而没有沮丧和愤怒……,继续想象只是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高兴,继续想象……你是能够想象出来的……

  访:(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咨: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访: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固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咨: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自己是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是病态的呢?

  访: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咨: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访: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咨: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问题,没价值或不正常。

  访: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咨: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子女有偏向?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必须让别人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格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访: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像您说的这样太难了!

  咨: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访: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咨: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访:是(来访者笑了),是有点像。

  咨: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访:非常着急、沮丧。

  咨: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那样对待我”;“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内心无法面对而逃避,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内疚和伤心。

  访:其实有些问题的道理我是知道的,可就是不甘心不服气(笑)。

  咨:作为年少的你,采用这种行为模式来保护自己,得到本该得到的关心和爱护,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参加工作了,从经济上生活上都已经独立。你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因为长大了,是个成年人,不用再担心受到父亲的打骂和惩罚。所以你不用害怕,也不要让过去的情绪体验影响到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你应该知道,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努力调整我们思想认识,让自己放松,过上愉快的生活。我们不一定要做人上人,我们只要做一个普通人就好了。同时也不要给自己定过多的要求,或太高的目标,让自己轻松的生活。

  我曾经和一个长者聊天,我问他“什么样的人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要组织一个家庭;再者要能有个孩子;之后呢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还有就是要做一个好人。这五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都做到的那可以称为圣人。能做到前三点,做人就已经成功了。

  所以我希望你能给自己定一个个合理的目标,尽情去享受生活。希望你认真思考,将你的感受告诉我。

  访:我明白,我在这里找到了自信。

  讨论:

  当郭女士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其提高挫折阈限。

  在次个别咨询之后,郭女士又参加了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内容是处理因人际关系不好引起的自我贬低;为情感挫折感到无能;以及为本职业绩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郭女士每逢因开会汇报情况、接待来客,指导、批评下属、工作感到紧张焦虑时就尿频;每当想到不能与同事融洽相处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藏于她的问题背后的固有信念,分析她比较典型的“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自我贬低的认知。

  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其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明我的一切都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无能,永远不能完成职业做好工作。

  3、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4、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其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自我辩论,逐渐得出建设性的认知。

  在第3次至第6次咨询中总共给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建议他们找个合适的场合,能够与父母坐在一起沟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你因为接待、汇报、工作感到紧张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而不是跑进厕所来逃避。

  到第6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郭女士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父母、领导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听到完美的称赞评价和达不到理想的最优指标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没有孝心”,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的效率,业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面对紧张的职场环境能够合理调整情绪,尿频的问题也得到了矫正。

  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到社会交往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结论:

  在这个个案的心理疏导过程中,首先来访者的自信心是确保疏导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来访者自信心的建立和逐渐增强,就具有了良好的心理条件,调动了战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在咨询过程中疏通得当,引导有力;在新的认知与实践中进行自我领悟,提高认知和实践体验中产生欣慰和愉悦的情绪。心理咨询师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第二,在咨询中,对于每个问题,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提高挫折阈限,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第三,整个心理疏导过程,是一个破坏旧的心理不平衡,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的过程。

  磨牙,可能是在发泄压力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人都试图驱散生活或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力运动和精神转移,而有些人则表现为磨牙。睡觉磨牙可能暗示着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人们应该及时解压。

  有研究者对80对磨牙患者和无磨牙症者做对照研究,为每个人做个性测定。结果表明: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磨牙症者与非磨牙症者相比悲观情绪更严重。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口腔疾病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并不显得重要,心理因素占据了首要位置。

  从精神角度分析角度来讲,磨牙代表一种心理状况,是一种受挫和焦虑。属于潜意识中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生气、焦虑、愤恨、悲观和受虐待时,显得更为突出。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压力给人们心理上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是引发磨牙症最主要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精神因素:

  负面情绪被压抑容易磨牙

  大部分成年人夜磨牙可能与精神压力过大有关,情绪焦虑紧张是磨牙症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恐惧、愤怒、抵触以及情绪压抑而难以发泄时,这些情绪便被隐藏在下意识中,并通过磨牙等其它方式周期性地表现出来。据观察精神病患者中,磨牙症是常见现象,当您想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很有可能在睡眠中出现磨牙。

  汽车驾驶员、设计师易患磨牙症

  现在研究已经发现,那些白天工作过于紧张,夜晚睡前还忙碌不停、过于疲劳的人,入睡以后虽然大部分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但还会有一部分区域(如脑桥的三叉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它就会发出“信号”命令面部的咀嚼肌作短暂持续的收缩。于是睡着的人就表现为下颌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从而发出“吱吱”的磨牙声。这种夜间磨牙,别人听得清清楚楚,而磨牙者自己却完全不知。同时,要求精确性很高或精力高度集中的职业如文字工作者、汽车驾驶员、运动员、钟表匠、设计师等易患磨牙症,主要是与其神经紧张相关。

  2、胃肠道疾病与内分泌紊乱等其它因素:

  有的人平常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道疾病,内分泌紊乱以致引起磨牙症;另外,有的人有时晚间吃得过饱,入睡时肠道内积累了不少食物,胃肠道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由于负担过重,会引起睡觉时不自主的磨牙。另外尿酸增多症、甲亢、过敏、膀胱应激症等可能与磨牙症有关系。

  3、不良生活习惯、睡眠姿势不当:

  起居无规律,晚餐吃得过饱,睡前剧烈运动,单侧咀嚼、咬铅笔、经常口中咬东西成习惯的人也容易患磨牙症,同时,睡眠中侧卧位和腹卧位睡眠姿势也容易产生磨牙症。这些姿势使下领受压不均匀,关节位置改变,牙齿形成干扰接触致颌肌张力增加,表现出咬牙或磨牙。

  磨牙怎么办?

  有磨牙症的成年人应积极就医,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应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是则应进行自我调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如果夜间磨牙特别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睡前服用少许镇静剂。对于胃肠功能紊乱者,应及时服药调理胃肠功能。但如果磨牙较厉害,则可到口腔科就诊,戴上塑料牙套做防护,以免牙齿受到磨损。

  平时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是必要的,如勤洗手,生吃蔬果要清洗干净等,但至于有没有寄生虫,还是要通过相关检测来确定。

  儿童磨牙要注意白天不要让小儿玩得过于疲劳、兴奋,指导他们玩得愉快又轻松,尤其在睡觉前1小时左右,不要开展紧张剧烈的活动。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的,应注意消除紧张情绪后入睡。

  成年人磨牙也逐渐增多趋势,这与成人的心理状况有关,属于潜意识中的心理压力。因此,想要摆脱磨牙,减轻心理压力很重要。可以适当做些运动,和朋友常常聚会,增大自己的兴趣面。

  焦虑的应对策略

  1、积极认知策略:

  (1)寻求指导和(或)力量;

  (2)做最坏的准备;

  (3)努力去看积极的方面;

  (4)考虑处理问题的几种方法;

  (5)凭借过去的经验;

  (6)在一段时间里整天忙于做事;

  (7)努力置身于此情境之外和更客观一些;

  (8)仔细考虑此情境并争取理解它;

  (9)自言自语说些能让自我感觉好一些的事;

  (10)对自已发誓,下一次事情会不一样了;

  (11)接受它,即然已经发生,认为做什么都没用。

  2、积极行动策略:

  (1)努力寻找更多的有关信息;

  (2)与家人或亲戚朋友谈论这个问题;

  (3)跟专业人士(与问题相关的人)谈一谈;

  (4)忙于别的事情努力使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

  (5)订一个行动计划,然后去施行;

  (6)尽量不草率 行事或凭预感行事;

  (7)设法让自己的情绪超脱出来;

  (8)从有相似经验的人或群体那里寻求帮助;

  (9)讨价还价或妥协从这个情境中得到一些有利的东西;

  (10)用体育锻炼来缓解紧张。

  3、回避策略:

  (1)当我感到生气或沮丧时,就冲别人发泄;

  (2)继续将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政常状态;

  (3)一般避免和他人呆在一起;

  (3)拒绝相信它发生了;

  (4)喝很多酒或抽很多烟来缓解紧张;

  (5)吃很多东西缓解紧张;

  (6)吃很多镇静药来缓解焦虑、紧张。

  小孩子为何会患上厌食症

  1、首先,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零食过多、餐前饮用大量饮料、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如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

  2、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3、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

  4、缺锌也可导致厌食。若厌食的小儿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

  5、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6、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7、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这些家长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强迫小儿进食。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8、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等。

  9、情绪变化引起的厌食;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溺爱态度,反而引起小儿神经性厌食。

  所以,首先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关心有时候不仅仅表现在衣食住行,心里上的也要引起重视,小孩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放任孩子不管,以便预防厌食症或者让厌食症远离我们的身边。

  什么情况下易患神经症

  要想有效地预防神经症的发生,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精神保健和心理卫生,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心理活动达到平衡。

  什么情况下易患神经症,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

  一、遗传角度看,家族中两系三代成员中有神经症者易患神经症。这里谈到的遗传,并不是说神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而是说易感素质可以遗传,至于是否发病,还受很多后天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谈的精神素质因素。

  二、从生长发育环境、幼年经历看,缺乏母爱,缺乏安全感,经受过重大分离性焦虑者易患神经症。家庭关系松散、危机四伏、缺少亲情,甚至家庭破裂的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易患神经症,因为在上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出现人格问题,表现为内倾型性格。

  三、从年龄、生活阶段上看,青春期、婚恋期或涉及升学恋爱、升迁、人际关系紧张等生活环境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易患神经症。

  四、从职业特点看,从事高度紧张工作、心理压力较大的职业的人和脑力劳动者易患神经症。不过癔症却是在落后的边远地区、文化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易发生流行。

  五、易患神经症者的心理特征是:情感丰富、细腻、敏感、警惕、多疑、缺乏安全感;个人欲望强烈,思维能力发达,内省力强,理智性强,意识性强,责任心强,执着性强,道德感强,纪律性强。神经症患者存在着强烈的欲望并常与死板、刻薄的道德感相矛盾;存在着思维与情感发展的不平衡。他们的思维方式多属封闭性的,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善变通,过分讲求秩序,喜欢作“唯一的”、“最好的”选择或判断。他们强烈的道德感。导致对正常的欲望和追求采取克制、抵制的态度,而克制力又很有限。在强烈欲望受到压抑时,反而显得软弱无力,因而,常陷入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各种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之中,不能自拔。他们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办事要求面面俱到,强烈的愿望与现实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人们常用“小心眼儿”、“死心眼儿”、“好面子”、“想不开”等字眼儿来形容这些人。

  要想有效地预防神经症的发生,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精神保健和心理卫生,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心理活动达到平衡。

【大学男生强迫症原因】相关文章:

导致强迫症的两大原因解析11-01

美女强迫症04-07

什么是强迫症08-08

有关强迫症的分析10-14

强迫症定义及症状08-16

强迫症的危害介绍09-26

强迫症自测题11-18

强迫症作文(精选22篇)04-24

强迫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0-18

如何应对晚睡强迫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