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强迫症怎么办

时间:2020-10-06 12:08:23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孩子有强迫症怎么办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孩子有强迫症怎么办,一起来看一下吧。

孩子有强迫症怎么办

  代表案例

  小伍是一名胆小怕事、小心谨慎、力求十全十美的孩子。他做完作业总不放心,反复检查。老师让他出班级的黑板报,他总觉得不满意,画了擦,擦了再画。第一次给同学写信,刚写几句觉得写得不好就撕了重写,反复撕了十几页纸;写完信装入信封,还要拆开看看会不会装错。每天回家写作业时台灯放得高了,认为照明度不够,放低些,又怕光太强,会损害自己的视力,他反复将台灯抬高些,放低些……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强迫症状是指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我国的调查表明该病患病率为0.30‰。

  儿童强迫症的症状

  本病2岁、7~8岁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有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如果不让他们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如果让他们反复进行这些动作,他们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一般来说,儿童对自己的强迫性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

  一个有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动作。强迫观念包括:

  强迫回忆:对做过的事以至无关紧要的事进行反复回忆,或急欲将过去的经历回忆起来,虽明知无任何实际意义,但不可克制地非回忆不可;

  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无误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如对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是否正确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算错了;出门后怀疑屋门的锁未锁好;信投寄后怀疑未贴邮票;怀疑自己作业记错了;等等。有一共同特点是,疑虑伴有焦虑,驱使患者不断反复去核查;

  强迫性穷思竭虑:大多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无效的反复思考。患者明知这种思考毫无意义、毫无必要,甚至感到荒谬,却难以控制。例如,反复思考“为何一天是24个小时”“为何人长两条腿”“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等等;

  强迫性对立思想:摆脱不了和自己的认识相对立的思想的纠缠,感到苦恼。比如,上课听到老师讲“和平”“友好”,自己的脑子里却立即出现“战争”“敌对”等相对的概念等等;

  强迫意向和动作包括强迫意向:常为一种与当时意愿相反的意向所纠缠,明知不合理、不必要,却无法摆脱。例如,遇到自己的好朋友或心爱的东西时就恨不得咬一口或掐一把,拿到书本就想把它撕了等。这种强迫性意向不伴有相应的'行动,但伴有焦虑和恐惧心理,驱使患者回避此类场合或采取其他对策;

  强迫洗涤:当患者的手或身体接触自认为脏的物体或别人用过的东西如铅笔、橡皮、钱、饭、盒、饭票,或和别人握了手时,不能控制地去洗手甚至清洗全身;

  强迫计数:患者不可克制地计数某些东西,如每当见到电杆、台阶等便不由自主地进行计数,强迫记忆过路车的牌照,边走路边踢石子并数踢了多少下等;

  强迫性仪式动作:常重复―套刻板动作。如进教室门一定要左脚先跨;有时走路向前走两步向后退―步;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是别人代劳了,自己―定要重新做―遍;做作业前先“抽一下疯”运动一下;上床睡觉前按规定的次序脱衣脱鞋,然后绕床转一圈才睡倒,否则会感到心中不安;等等。

  儿童强迫症的原因

  关于儿童强迫症的成因,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患者具有“肛门性格”倾向。强迫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不完善感”“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三不”之中只要有一个非常突出,就是典型的强迫人格。

  一般认为,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基础,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有人统计,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强迫个性特点。例如,拘谨,犹豫,深思熟虑,自制力差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规,生活习惯比较呆板,喜欢仔细地思考问题,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准确,缺乏灵活性,过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要求十全十美;喜爱整齐、清洁、有条理和有秩序。

  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的严惩导致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本病症状出现。双亲或同胞中有强迫性格特点和患有强迫症的,均较对照人群为多。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有些影响。

  因增加任务,客观要求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产生的强烈的焦虑、不安等情绪体验,使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了病理的惰性兴奋灶。

  所以,有人认为强迫症有社会心理的诱发因素,正常人也有强迫观念,但并不持续;而强迫症往往是在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被强化的结果。如环境突然变换(如转学)、责任或任务加重(如当了学生干部或某教师作业量突然增加)、教师和家长要求过分严格、处境困难(面临辍学或常有坏人骚扰)、家庭不和(父母离婚让孩子自己选择跟谁)、突然惊吓等,使儿童犹豫不决、反复思考、忧心忡忡而促发强迫症。

  强迫症患儿需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主动矫正那些令人苦恼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矫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信心

  对于有强迫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他们当机立断处理问题,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要让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合适与周全,出现一些挫折总是在所难免的。要鼓励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还要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

  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帮助患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与工作,不要让他们生活在冲突与矛盾之中。

  三、组织患儿参加集体性的文娱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力劳动

  从有兴趣的活动中,转移患儿对症状的有意注意,使其逐渐从强迫症状中解脱出来。

  四、给予理解和同情

  重症强迫症患儿,由于难以克制的强迫状态深感焦虑和痛苦,可能产生悲观甚至厌世情绪,对此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并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五、意念训练

  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其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以分散其注意力。

  六、培养爱好

  家长要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

  七、给予奖励

  对病情好转的患儿,要多给予鼓励,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八、纠正父母的性格偏异

  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的康复,并且不利于患儿以后的心理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

  九、心理疏导疗法

  给予解释,消除患儿不必要的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十、森田疗法

  要求患儿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采取不怕、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至消失。该疗法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

  十一、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思维阻断法、宣泄疗法、模仿学习法等对强迫症状都有较好的疗效。

  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行为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把对抗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

  具体做法是:吩嘱儿童右手腕上套进用三股皮筋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立即拉弹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橡皮圈的拉弹力量以手腕皮肤稍有疼痛感为宜,同时计算拉弹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20~30次才能对抗强迫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当拉弹橡皮圈3~5次能对抗强迫现象时,橡皮圈就可以脱掉,以后再出现强迫现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对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强迫欲念。

  十二、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儿童强迫症的药物主要有抗焦虑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如氯羟安定,利眠宁、氯丙嗪、奋乃静等。

【孩子有强迫症怎么办】相关文章:

我有强迫症散文10-22

有强迫症的妈妈作文12-03

我有强迫症情感散文11-14

我有强迫症心情散文10-25

孩子有孤独症怎么办08-26

我有强迫症的伤感散文10-11

强迫症作文03-02

离婚孩子户口怎么办03-10

单亲孩子户口怎么办理03-07

孩子改户口怎么办理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