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焦虑症的化解方法

时间:2020-09-14 18:26:38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孩子考试焦虑症的化解方法

  考试焦虑症的化解方法

孩子考试焦虑症的化解方法

  今天早上打开博客,发现一位叫“父母心”的家长给我留了这样的言:我儿子今年上初一,每当有考试在即,晚上就会失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时要到半夜1点后才能入睡,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也会分心,听不进课堂内容,一心想着考试,他越想着要考好,就越考不好,请问有什么办法让他放松下来?

  这是比较典型的考试焦虑综合症,属于考前焦虑。刚上初一的学生相对较少,常见于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临近中考高考时多发。

  从心理机制上分析,固定型心理定向、上进心强、比较追求完美、敏感、心理承受力较弱的学生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综合症。

  化解、预防的方法有:

  一、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心理辅导老师的安抚、疏导。

  二、家长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放松、自我压力释放。

  三、家长带孩子到有关医院的心理门诊,但这样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效果也不一定好。

  四、 家长带孩子到一些成人的心理咨询室(公司)去咨询,一般只能暂时缓解不能根治,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五、 家长可带孩子到省青少年研究所直通车教育中心,我们的专家会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压力释放训练:

  1、设置心理支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每次考试的心理目标是:把会做的题目做出来并且做对。一想到考试,马上想到,哦,考试我不怕,因为我的要求不高,我只是把会做的题目做出来并且做对。即不用去想要考多少分、要考第几名,也不用去想考卷难还是容易。当然心理支点的设置,要用潜意识技术才会有明显快捷的效果,真正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

  2、训练意焦转移(即情绪转移)技术,学会把注意的焦点、从担忧的问题上快捷转移出来。

  3、好状态心理开关设置,确保考试时进入最佳考试状态考出好成绩。

  4、 自我放松操,包括静心功、冥想功、自我催眠技术。

  5、 大笑心理健脑操。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培养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该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呢?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在中小学渐渐地增多起来,就是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如家庭关系、学习、交往)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许多家长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庞震惊的心理品质,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基础,对今后参与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过去,我们把心理受承能力单纯看作是一个思想修养问题,一般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开展工作。事实上,它首先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动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起来。

  我认为,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还给孩子,是提升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前提。要知道,孩子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中的一员,他除了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外,还应该为家庭尽上自己的一份义务,包括做做家务,为家长分担一些忧愁,关心父母的健康等等。

  只有在生活的.磨砺中,孩子才会切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家长的良苦用心,才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初三和高三的毕业生,那可是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谁还敢叫孩子做家务呢!然而,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长时间地使用大脑,很容易引起大脑疲劳,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率。

  让孩子做做家务,其实是再好不过的放松方式,家长何乐不为呢?另外,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比如,偶尔偷一次懒,让孩子来照顾你;家长出差的时候,不要为孩子储备好一切生活物资,也不要把孩子托给人照顾,只把钥匙留给孩子,一切就“OK”了,相信孩子会慢慢地学会照顾自己;下雨天,孩子忘了带雨具,家长就狠狠心让孩子自己冒雨回家,即使因此感冒,也没什么,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呢!孩子的路就让孩子自己走吧!你不给他机会,他永远长不大。

  爱顶嘴的孩子

  案例分析:我儿子今年15岁,已上初三,平时学习尚自觉,成绩中上等,只是他紧跟时尚,不勤俭节约。为此我常教育他,可他常常与我顶嘴,总是强调“时代不同了”,说我老生常谈,顶嘴后几天都不理我。

  家庭心理医生:孩子顶嘴当然是坏习惯,是一种出气的方法,带有挑战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离家出走。如何化解“教育--顶嘴”这一对矛盾呢?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与父母时时顶嘴,事事抬杠。据统计,爱顶嘴的孩子约占绝大多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对孩子的顶嘴,家长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导,三要注意方式。这要先从家长自身做起。

  一、不要轻易责备孩子。常常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批评孩子,是父母的通病。有些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恨、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要弄清缘由,不要乱批评;需要批评时,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批评时要循循善诱,使他心甘情愿接受。而对孩子的困难和挫折,要真心帮助解决。这样,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与你顶嘴呢?

  二、尊重孩子自尊心。对有问题的孩子,可以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不摆家长的架子。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会奋发向上,成为有作为之人。再者,爱顶嘴的孩子很有见识、内涵和智谋,只要正确引导,他们会早日成才。

  三、孩子有理时可以申辩。对顶罪的孩子,不要谩骂、更不能体罚。要在家庭中发扬民主,鼓励孩子申辩。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孩子有时可能会狡辩,这时你可正确引导,与孩子充分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一种锻炼,可使孩子学会从各种困境和挫折中摆脱出来。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近日一位家长带10岁的儿子来进行心理咨询,这位母亲一直在数说孩子的缺点错误:“他总是不好好学习,成绩又下降了;他连他爸爸都不愿叫,他爸一下班,他就锁上自己小房间的门;他对我也有意见,老说我不关心他,我实在是工作太忙,就是有一次没给他开家长会,是让他爷爷去的。”等等。

  经与孩子耐心交谈后,才了解到情况不是那么简单,这位妈妈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说出了下列的情况:在妈妈出差时,因为他在一次算术小测验中得了个“三分”。爸爸一看见他的3分,气不打一处来,不容他解释,就大声叫骂着,用皮带把他打了一顿,皮带上的铁扣把他的小腿划开一个一寸长的口子,但爸爸对他的伤口未做任何处理。其实,那天他患了感冒,头痛,昏昏沉沉的;再说,那次老师出题太难了,班上有一半同学都得了3分!

  孩子的伤口一直在流血,他爸爸却着迷地看着电视上转播的球赛。孩子极端地无助和痛苦,他想起慈祥的姥姥特别爱他,就拿出自己攒的零花钱,趁爸爸不注意溜出家门,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去找姥姥。姥姥发现了他的伤口,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去上药包扎。所以,他认为姥姥对他最好,他每天打电话向姥姥说悄悄话,可他不愿向父母说心里话。

  在成人面前,孩子是弱者,如果做父母的不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孩子只有独自忍受各种痛苦;为了逃避父母的打骂、斥责,只有求助于他人。

  若是孩子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和关爱,则有可能发生各种问题或出现极端行为,如离家出走,遭遇意外、违法犯罪等等。

  因此,父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说,成功的父母一定能够对孩子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这样做:

  1.每天与孩子聊天10——20分钟,为了避免拘束,可采用散步、共同游戏,或是在睡前陪伴孩子一会儿,创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气氛,使孩子愿意说出想说的话。

  2.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父母也应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孩子,使他学会关注别人的内心,学会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父母的忧愁和烦恼。

  3.鼓励与肯定孩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尤其是对不好的情绪,也要表示理解和尊重;还应教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宣泄负性情绪,如通过文体活动,通过走向自然环境的宣泄等,达到缓解紧张焦虑的目的。

  4.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爱好,以他的负面情绪得到转移和升华。引导孩子学会专注地欣赏艺术作品,增强艺术修养,可提高一个人的品味,使孩子学会用音乐、绘画、朗诵、作诗、表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也是完全可以逐步实现的。

  暑假到来,这是一个亲子交流的极好机会,应经常与孩子聊一聊,解决孩子精神上的“饥渴”,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比给孩子各种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

  使孩子失去安全感的言语

  “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子从父”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专家分析: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专家分析: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专家分析: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

  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骂完孩子后的母亲的思绪

  当我坐下写这个贴子时,我的孩子们已经上床。现在是6点45分。

  是啊,确实有点早。

  一下午不顺,我对他们发火了,把他们送回了自己的房间。我丈夫离家远行去传教了,我的小孩不好好睡觉,我也没睡好。我很疲劳。

  这是让我感到沮丧的日子。

  我很痛恨这样的时候。

  让人灰心,困难重重,挫败的日子。

  我确实感到很受挫。因为,我在这儿坐着的时候,我觉得我一点儿都没改变。虽然我一再祈祷和努力,我还是骂了我的孩子。我再一次发了脾气。我还是当不成好妈妈。

  你是知道那种女人的,对吗?她精心安排有趣的手工活动,和其他让孩子愉快和受教的活动。她措辞永远很温柔亲切。她总是知道何时行善心,何时做规矩,她从不骂人。

  但是我不是那样的妈妈,我想我永远不可能是(你知道,因为他不存在!……我怎么又忘了)

  我又走神了!

  但是, 我想办法让我的生活烦恼离开了一会儿,然后我想象上帝从天上看着我,失望地摇头。因为犯错而痛心。以往的充满犯罪感的说教在我的脑海回响:“耶稣为你而死,你却不能顺服他?““上帝对你那么仁慈,你怎么还敢骂你的孩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理解了。但是我和上帝的关系让我知道,上帝永远改变了我。

  我再努力上帝也不会爱我更多。

  我犯下多少罪上帝也永远不会少爱我一丁点儿。

  (甚至当我又骂完孩子)

  我非常感恩,你呢?

  福音在我脑海里回响。

  我刚刚完成了马修钱德勒的福音详细文。而我还学了比得章节也有好长时间了。两书都是来自耶稣的福音。

  所以当我的脑筋转向我的失败,当我的心被犯罪感压迫时,我必须想到,耶稣早已把这些安排好了。他已经把我骂孩子而欠的债还了。(他还把明天的杂乱也收拾了)

  当我记起上帝已经为我做了这一切,而现在,此时此刻正以无边的爱和温柔看着我。他对我很满意。不是因为我做了好事,而是因为上帝是完美无缺。

  今晚,我尽管发了脾气,伤害了我的孩子。但是我站在上帝前,是圣洁的,没有过失的。

  我没有一点儿过错。

  哈。

  这块心头的重负搬走了以后,我只想回到主怀敬拜他,把明天交给他。祈求他让我控制我的脾气和舌头。

  不是因为我必须要做,而是我自己想要做。

  结果,我发现妈咪不是那个唯一的疲累的人。我的两个小孩也在晚上睡觉以前安睡了一个小时。 这样,我们都得到了甜蜜的睡眠。明天我可以从头开始。因为我知道不管我成败与否,上帝在对我微笑。

  你骂完孩子脑子里想什么?

  你在排演经文里所教导的真理?还是你和责备的,困扰的思维死死相搏?你想象一个对你慈爱微笑的上帝,还是一个对你严厉,不满的长官?

【孩子考试焦虑症的化解方法】相关文章:

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08-01

关于孩子考试焦虑症的对策08-22

化解价格异议的方法08-21

克制焦虑症的方法10-21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08-02

战胜焦虑症的方法08-21

孩子考试焦虑的缓解方法12-22

有效化解孩子心理问题的招数08-06

考试焦虑症的表现07-25

有关焦虑症的治疗方法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