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误区

时间:2022-09-06 13:16:06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关于幸福的误区

  相信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都在追求幸福。但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理解何为幸福?幸福究竟源自何处?为何你总是缺少幸福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幸福的误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幸福的误区

  幸福的误区 1

  幸福的误区1:这是基因

  的确,有些人比常人更容易感到幸福,但和大多数情况一样,基因所起的作用只能占50%。

  就像自学一门新的语言一样,乐观和幸福感也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只要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向上的习惯,你就是你的基因。

  幸福的误区2:事业成功让你更幸福

  要知道办公室并不一定能保证你的幸福,“成功和人生都是可以被塑造的,这和培养幸福感是一个道理。” 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你努力让自己在当下感到幸福,那么未来你在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事实上,是幸福加速了成功,而不是成功催生幸福。

  幸福的误区3:幸福取决于外部环境

  大多数人认为当他们的事业、人脉或者社会生活处于低谷时,他们很难做到心情愉悦。

  但研究发现,人们长久的幸福感,只有10%是基于外部环境,而90%取决于我们的大脑处理外部信息的方式。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可能你无法表变周围的环境,但你可以改变你对周围环境的看法。

  幸福的误区4:幸福是买不到的

  调查表明,增长阅历的消费(如旅行)比购买实物(如一双新的高跟鞋)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同时,另一项研究发现,有利于社交的开销(如邀请好友做客,向慈善机构捐款或送妈妈一束鲜花)能极大地提升幸福感。但底线是:明智地挥霍以赚取最大的利润。

  幸福的误区5:快乐的人不是蠢就是呆

  一味的乐观显然是不理智的,但如果你心情愉悦且能实事求是,你会得到巨大的好处。

  事实上,大脑在兴奋状态下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智商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幸福的误区6:当既定目标实现时,你会感到幸福

  你以为减掉10磅,买套房,或者订婚会让你感觉更好?

  再想想看。每次当你实现一个目标,你的大脑只会再寻找一个新的目标,它无法给你长久的幸福,因为你总会有下一个目标。

  所以,要想幸福,你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做些积极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一直想着只有达到既定目标才会让你快乐。

  幸福的误区7:幸福不会影响你的行为

  很多人认为幸福与人的行为毫无关联,但在学校,体育运动和工作场所中,幸福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

  想知道实证?研究表明,积极的医生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轻松愉快的销售人员销售量更大,乐观的运动员失败后能更快地恢复状态。

  当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的,大脑会表现得更出色。

  幸福的误区8:悲观消极的朋友只会拖你下水

  此话不假,身边消极的朋友的确可以使你的情绪更加低迷,但你自身的积极心态同样可以感染他们,使他们振作起来——所以,我们没必要对他们避之不及。

  积极和消极两种心态都具有感染性,而影响力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无论是言语还是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最强的人。

  所以,与其同那些消极的朋友绝交,倒不如多和他们进行积极正面的交流并时常给出乐观的回应。

  幸福的误区9:压力破坏了你的好心情

  研究表明,压力事实上可以加快人的认知过程,改善记忆力,并巩固我们的人际纽带。你对压力所持的态度影响了它发挥作用的效果。

  建议:想想当你应对压力时取得成功的时刻,把它们写下来并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它每天提醒自己。大脑会将我们想象的事物实践出来,因此,看得越多,越能平静我们内心的`烦躁。

  幸福的误区10:运动只会产生短暂的快乐

  谁都知道做做运动、出出汗可以帮我们快速振奋精神,其实做运动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长远利益。

  研究发现,每周做数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坚持6个月效果相当于服用一片抗抑郁药物,且复发率更低。运动能产生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它是一种先导药。现在你相信你的行动有多重要了吧。

  幸福的误区11:幸福就是永远都不沮丧

  你不必一直戴着玫瑰色眼镜永远保持心情愉悦。事实上,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如果你抵触自己有任何消极情绪,这只会让你更有压力。但如果你能意识到心情沮丧的原因并找到改善的办法,你一定会比那些抑制烦闷情绪的人心情更好。

  幸福的误区12:幸福只是一种心态

  当你一直情绪低迷时,身边的朋友可能会劝你振作起来或做些让自己快乐的事。但这并不容易,除非你时常调整自己的行为,否则心态的改变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幸福的误区 2

  误区1:把幸福当人生目标

  幸福感中重要因素有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如果人们意识到自身成就水平高于其预期抱负目标,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则不会有幸福感。

  如果把幸福当成人生目标,是否会更加幸福呢?

  心理学实验证明,以幸福为全部生活目标的人,并没有变得更加幸福。

  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和她的团队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人们看能让人愉悦的电影片段。一组人被提前告知“你会更幸福的”;另一组则什么也不说。结果显示,被提前告知会“会更幸福”的人,情绪反而变糟糕了。

  结果发现,追求幸福选对姿势时,是会让人更加幸福。她区分出2种不同的方式:

  幸福优先策略: 优先把可能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安排在生活中,关注点在“安排生活”,幸福是随之而来的概率事件。

  幸福唯一策略: 认为幸福是生活唯一和最高意义的目标,关注点在“幸福的感受”本身。

  结果发现,幸福唯一策略的人满意度呈现下降状态(相关系数-0.34),而幸福优先策略的人则显著变好(相关系数0.45)。(一般绝对值大于0.2是有点关系,大于0.4则关系较大。)

  幸福优先策略建议: 优先把让你幸福的行为排在日常生活里,在重要决策上,比如转换工作、去哪读书中适当考虑对幸福的影响,然后专注做好事情,幸福自然就会来的。

  在全球幸福指数中,排名前20的国家,分数在57-76之间。所以,不要追求100分的幸福,因为容易造成不幸福。

  我们的追求的幸福,80分就好,剩下的给点焦虑、给点失望、给点痛苦,还给一点可能。

  误区2:重复过去的幸福

  我们有过很多幸福的经历,如第一次拿到工资,第一次看下雪,第一次看到大海......可随着时间往前移动时,幸福感却逐渐消失了,是因为自己变了吗?

  原因是,真的变了。

  我们大脑具有很强的 适应能力 ,幸福的事情反复做,边际效应会迅速降低,幸福感就会锐减,所以说,我们都在变。

  西北大学的菲利浦(Philip Brickman,Dan Coates,Ronnie Janoff-Bulman 1978)研究过22个买彩票至少中30万美金(相当于今天的700万人民币)的人和29个交通事故中瘫痪的人。他发现刚开始的几个月,中彩票的人会明显幸福,而瘫痪的人会变得不幸福。但是一年以后,这群人的幸福感都会达到平均值。

  怎样应对大脑的这种适应能力呢?

  给自己设置一个多元化的幸福,多学习几种不同的幸福方法,不断地带来新鲜感。

  我们都回不到过去了,为此不要再重复过去,而是面向未来,让未来更加多元化,更幸福。

  误区3:分析幸福

  咨询师发现,把伤心的事情写下来会降低负面情绪,这是一种重要的抗抑郁的手段。同样的,把幸福的事写下来也会降低幸福感。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幸福有方法》的作者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做了个这样的实验:

  实验中设置了4组参与者:

  第一组:在大脑里回放自己一个幸福的经历;

  第二组:需要思考这个经历的每一个步骤,还要分析:为什么会这样,这次经历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等等;

  第三组:通过写作回顾那个幸福的经历;

  第四组:通过写作回顾和分析整个幸福的经历。

  结果发现,使幸福感降低的并不是写作,而是分析。脑补幸福片段的第一组最幸福。其次是第三组,因为要写出来有逻辑,必须进行一些分析。而脑子里分析和写作的那两组都不那么幸福了。理性分析会降低所有情绪体验。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请一定记得这个结论: 分析痛苦,品味幸福 。遇到负面情绪,通过写作来分析是件好事,但遇见幸福的事,体验就好。

  “好事经不起琢磨”至少从心理层面是成立的,没事别总想“我怎么过得这么好,为什么呢?” “这段时间我怎么这么有运气,为什么呢?”踏踏实实,心安理得地享受就好。

  我就是这么幸运、霸气、可爱的人啊!

  就好像英国作家切斯特顿(Gilbert Chesterton)说: “幸福犹如宗教,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永远不要对它加以理性的阐释。”

  品味幸福

  了解了幸福的误区有以上之后,我们走出幸福误区,品味幸福。

  心理学家发现,其实每天只要1分钟的品味精心时刻,就能让你幸福一整天。

  找到一个让自己特别幸福的瞬间。

  如果是吃到特别想吃的东西,那就放慢咀嚼速度,静静地感受食物的香味、口感。

  假如看到很好的景象,也不着急用手机拍下来,而是用眼睛和大脑默默的观察,记录在自己内心。

  如果是遇到了自己很想见的一个人,也不要着急说话,打招呼,用一分钟安安静静地品味在一起的感受和互动。

  总之,给自己一分钟时间,调用你的所有感官,看、听、嗅觉、味觉、感觉、心灵……深刻地体验一个美好的幸福时刻。

【幸福的误区】相关文章:

加盟创业的误区4个误区11-06

跳槽的误区02-25

创业误区04-05

喝茶的误区09-06

骑马的误区10-29

护发的误区07-24

你的误区11-11

备课的误区10-10

融资误区08-31